《中華少年》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華少年》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1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培養學生分角色、表演朗誦的能力;感染教育學生要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教學重點是分角色、表演朗誦課文。教學難點是學生要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一、成功之處。
1、以讀帶講: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進而使學生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課前讓學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關的歷史典故、傳統風俗的資料、圖片和小故事,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交流匯報機會,激發了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與感悟。
二、不足之處。
1、課堂密度過大,時間分配不夠合理。
2、給學生朗誦的時間不夠充分。
3、教學重難點體現不明顯。
三、改進措施。
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發展,竭盡全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實現一名教師的人生價值。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2《中華少年》是一首現代朗誦詩。本課的教學要以讀為主: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培養學生分角色、表演朗誦的能力;感染教育學生要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
導入新課時我首先播放了歌曲《歌唱祖國》MTV,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志鵬:“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強盛,我要好好學習,讓祖國更強大?!睆埡疲骸拔覀儌ゴ蟮淖鎳睒s昌盛,我們這些少年肩負著振興中華的使命”……然后我們開始分節采用分組分角色的方式朗讀詩歌,同時弄懂每一小節的意思,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詩的主要內容。然后我們分角色配樂朗讀,當伴奏《英雄的黎明》響起,孩子們讀得更豪邁了,這就是音樂的魅力。最后我們一起聆聽了《春天的故事》,很多孩子輕輕地哼唱著,鈴聲響了,教室里依然安靜。
這節課,成功之處有:
1.以讀帶講。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進而使學生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讓學生人人都讀,人人都有體會,人人有收獲。文章中重點、難點在學生多形式的朗讀過程中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朗讀能力在師生間,生生間交流過程中得到提高。
2.在課上我和學生一起讀詩一起交流和本文有關的歷史典故、傳統風俗的資料、圖片和小故事,讓學生不僅重溫了祖國山川的壯麗,祖國文化的燦爛,還了解了祖國苦難的歷史?!巴洑v史就等于背叛,勿忘國恥,振興中華!”透過學生的表情和眼神我看到了一張張剛毅的面孔,一雙雙堅定的眼神。
3、配樂朗讀的妙用:配上樂曲《英雄的黎明》來朗誦,就營造了一種情境,學生帶入作品的意境中,陶冶著學生高尚的情操。將音樂與朗誦進行有機的結合,在音樂的感染調動下,學生的情感就容易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起心靈的碰撞,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就會大大提升。
但由于一節課的時間,感覺的急急忙忙的,尤其是“領略楓橋的鐘聲大漠的孤煙”這句時就沒來得及處理。但是放學前我利用一點兒時間把《使至塞上》《楓橋夜泊》這兩首詩和學生理解了意思,并讓學生練習背誦,我想只有背誦完整的古詩才更能感受我們中華古詩文文化的精深與博大。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3《中華少年》是一篇現代詩歌,作者以新時代中華少年的新視角贊美了祖國,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作為中華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時還表達了中華少年建設祖國的堅強決心,《中華少年》教學反思。本文的重難點是讓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小學生的情感還處于發展階段,對抽象的情感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需要通過反復的朗讀來體會情感,所以本課的重點就是教會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感想。
一、成功之處:PPT課件做得比較靈活,可以根據學生的隨機回答跳躍進行,不受現實課堂的限制,能在課堂當中拓展學生的視野。在教學過程當中,能比較好地注意到學生的課堂動態,而不是一味地自己講自己的。教態相比較之前而言,有比較明顯的進步,比較大方自然,教學反思《《中華少年》教學反思》。在課堂指令方面,表達比較清晰,學生也能按照老師的課堂指令做好筆記和標注。
二、不足之處:作為一個新的教師,我的經驗還是不足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我沒能很好地結合學情,只想著讓學生多發表意見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知識掌握程度,面對8班那群不那么積極主動的學生,我需要做的應該是一步步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不是急著讓他們自行發表意見。
其次,我沒能好好地利用做好的課件。最后,我沒能在規定的課時內把教學重點落實,課堂上的朗讀所花的時間過少了。
三、啟示:
1、要根據學情來決定教學方法,在主動積極、各方面能力稍強的班級上,老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短講話時間,把更多時間留給學生。而在積極性不高、各方面能力稍弱的班級上,老師就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帶領學生學好課文。
2、在課堂上不僅僅要講課,還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間隔一段時間后就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根據學生的情況隨時更改教學方案。
3、板書設計要簡潔,新穎。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4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培養學生分角色、表演朗誦的能力;感染教育學生要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教學重點是分角色、表演朗誦課文。教學難點是學生要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縱觀這節課,成功之處有:
1、以讀帶講:
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進而使學生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課前讓學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關的歷史典故、傳統風俗的資料、圖片和小故事,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交流匯報機會,激發了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與感悟。
不足之處:
1、課堂密度過大,時間分配不夠合理。
2、給學生朗誦的時間不夠充分。
3、教學重難點體現不明顯。
總之,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發展,竭盡全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實現一名教師的人生價值。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5《中華少年》是小學語文六上第二組課文的一篇略讀課文。這首詩作者以新時代中華少年的視角激情贊美了祖國, ……此處隱藏4842個字……了施萍萍老師執教的公開課《中華少年》,觀課的老師充分發表意見,并與施老師面對面交流對話,下面選錄部分教師的評課以供研討。
龍湖中心小學楊春老師的觀點是“把誦讀放在詩歌教學之首”:
能把一篇課文教得簡單是我們每位教師所愿意的,能簡單快樂地去學習課文是每位學生所希望的。語文課能否上得簡單而有效呢?我認為應該是可以的。因為語文學習的內容即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學生只要“讀進去”即可,就這么簡單。
但要讓學生簡單而有效地學,教師須簡單教;教師要做到簡單教,還須先做些復雜的工作:深入鉆研教學內容,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水平,尋找一些巧妙的方法等。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12《中華少年》這首詩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參把教學目標主要定位在能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這一點上。
在備課時,我就一直在琢磨:怎樣才能讀出感情呢?這就必須讓學生感悟到詩中作者所表達的對祖國的一片深情,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內涵,特別是理解詩句中包含的典故,這樣才能真正感悟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壯麗山河和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源遠流長的民族傳統、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從而激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激起學生作為一個中華少年的自豪之感。否則,學生即使能用激昂的語調來讀這首詩,那也只是形似激情而無真正的激情。因此,我認為這篇課文的教學光有朗讀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能為了朗讀而去訓練朗讀,這篇課文的教學還應有它更深刻的內涵,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引領學生去遨游、去領略。于是,我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布置學生認真預習,去查找有關的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我自己也根據詩句的內容制作了課件。
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欣賞國歌,然后暢談感受,為學習這首詩奠定了情感基調;緊接著讓學生分組交流預習的收獲,各組匯報時借助課件理解詩句中的典故,使學生感悟到這些詩句的內容形斷而意連,更充分地激起了學生的內在情感,所以在指導朗讀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課文總結時我讓學生欣賞、吟唱歌曲《愛我中華》,將課文的學習推向了高潮。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13熱愛祖國是人世間最純潔最博大的情感,《中華少年》這首詩作者以新時代中華少年的視角激情贊美了祖國,抒發了作為中華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本詩最大的藝術特色就是意象的選擇極具匠心,中華少年的英姿、祖國山川的壯麗、東方文化的美麗、民族歷史的苦難以及中華少年的鏗鏘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為一個個真實可感的形象,通過這些意象凝聚詩人獨特感受,使情感具體化。
編排本詩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朗誦詩歌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因此,學習本詩,重在朗讀。
全詩共8個小節。第1節以壯麗廣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華少年的颯爽英姿,是全詩的總起。第2、3、4節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展開:第2節是寫祖國錦繡的山川哺育了中華少年;第3小節寫祖國悠久的文化滋潤著中華少年;第4節是寫祖國特有的民族傳統風俗滋養了中華少年。這三個小節結構上都是先分后總。第5節是回顧中華母親的艱難歷程,曉喻中華少年應該繼承先輩的志愿。第6、7節是寫中華少年的誓言,表達了中華少年的堅強決心和豪邁情懷。第8節是全詩的總結。
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誦,這是分角色朗誦的基礎,每個學生自由讀,大聲讀,把詩讀正確,讀流暢,初步了解文中一些詞句含義,弄懂每一小節的意思,整體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這樣有利于準確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
然后我讓他們四人一小組練習按照本詩甲、乙、丙、丁分角色練讀,然后每一小組讀一個小節,接著讀整首詩。同時讓他們小組競賽,讀完以后我進行評價,當然是以鼓勵為主,并且讓學生互相評價。
第一遍讀得不夠好,我范讀了最難讀的一個小節,學生們聽的很認真。然后我讓每個小組再重新練習,又接讀了一遍。為了怕學生厭煩,每一小節我讓他們頂多讀兩次,我再讓他們讀的時候,不再讀自己已經讀過的小節,而是延后一個小節。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當我提出我來朗讀,讓學生說出老師是帶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去讀時,大部分學生的說法都很片面,而且很單調??磥砦移綍r對他們的朗讀指導還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爭取更好的方法,更多的、更有效的去指導他們的朗讀。
學習完這篇課文,我還讓學生舉辦一個“熱愛祖國——詩歌朗誦會”剛好與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相結合起來了。放假之后就開始,我期待著學生們帶給我精彩!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14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以訓練學生正確朗讀為主要教學重點。以讀帶講。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進而使學生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讓學生人人都讀,人人都有體會,人人有收獲。
文章中重點、難點在學生多形式的朗讀過程中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朗讀能力在師生間,生生間交流過程中得到提高。但是本課中,在讀后的評價與組織學生交流朗誦后的體會方面倉促了些,沒有很好地交流朗誦的方法與技巧,交流自己真實的想法等。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15我在教《中華少年》一課的第一小節時,讓我深深體會到讓學生帶著感情去誦讀,而且用不同的方式讀,比老師在講臺上怎么講,其效果要好得多。
我在講這一小節時,先解釋幾個詞的意思,例如:雪蓮、乳燕、雛鷹、山丹丹,然后就提問這幾個詞比喻什么,接著就讓學生讀,后再歸納這一小節的意思。
我以為自己這樣設計這個環節能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結果不然。學生只是很被動地去讀,根本不知道這一小節說什么,更談不上本節的中心所在,且氣氛相當沉悶??吹竭@種情況,我不再多講,就讓學生讀,老師范讀、全班讀、男女生讀、分組讀、師生配合讀等形式,這樣一讀,不僅課堂氣氛活躍了,而且能使學生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這一小節中心意思學生也明白了。為什么會有如此的差別呢?靜下心來思考,究其原因是
1、老師包辦得太多了,比方說,這課是以讀為主的,老師只需講白方法、要點,要求就行了,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通過各種方式讀去領悟本節的意思或情感。
2、教學手段不夠靈活。反思這節課的教學,如果能用上配樂去誦讀,其效果可能會更好。
3、課堂評價語欠豐富,未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讀得好時,老師應當使用各種課堂評價語,特別是小組賽讀時,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高。
總之,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發展,竭盡全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實現一名教師的人生價值。
點評:我在講這個模塊的課的過程中,花了較大的篇幅講了為什么要進行教學反思,其中的理由是個人專業發展的需要。駱老師在這一篇反思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這句話:“總之,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發展,竭盡全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實現一名教師的人生價值。”教師的幸福除了生活上的安居之外,樂業也是一個重要指標,獲得的工作的幸福,才會讓我們感到人生的意義。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