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說課稿匯總八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 篇1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國王用“種花”來選繼承人。課文題目是一個偏正短語,中心詞是“孩子”,而定語“手捧空花盆”則是這篇文章的中心內容,也是作者要贊揚的孩子的優良品質。那么這個孩子是誰呢?他為什么呀捧著空花盆呢?手捧空花盆又以為著什么呢?這是課文給人的懸念。
我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首先吸引的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故事中感受到誠實是很重要的,然后揭示本課的課題。學生在看到課題后會提出一些問題,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
我在這節課中重點安排了讀、說、演,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感受課文的整體內容,并能明白本課的思想感情。在讀通、讀準后提出了一些問題,例如:你知道國王做了什么決定嗎?你覺得國王看到了那么多的花會開心嗎?等等。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我讓學生想象國王在看到那么多的花時的心情,讓他們想象國王開心的樣子和男孩傷心的樣子,為后面的表演大基礎。同時我還重點安排了四、五段的朗讀指導,讓學生知道哪些地方該重讀,哪些地方應該輕讀,哪些地方該重讀等等,讓他們能夠掌握好讀的語氣。
在最后,我讓學生把課文的經典段落進行了表演,學生可以帶上頭飾、穿上披風,象小演員一樣的進行表演,能激發他們的表演欲望,充分理解不同角色的感受。為了讓這篇課文得到升華,我還在結束本課前出示了一句關于誠實的格言,讓學生記憶更加深刻,領悟到誠實的寶貴。
以上是我對本課進行的總體設計思路,希望有不當之處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2尊敬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要說的課是《金孔雀輕輕跳》,這是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第三冊第九課,這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數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歌曲為2/4拍。曲調清新、優美,整首歌曲如同描繪了一幅秀麗的圖畫,給人留下美好的遐想與回味。
一、說教材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指出音樂教學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音樂對人情感的陶冶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滲透過程,它比其他藝術更直接訴于人的感情,它的效果是深刻而久遠的。但長久以來音樂教學中存在著只重視技能訓練、知識傳授,而忽視學生心靈感悟、情感體驗的生成與發展,音樂課缺乏美感的問題。因此,我嘗試在教學中充分重視審美體驗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挖掘教材中的“情”字,貫穿課堂的始終。
教材分析:
《金孔雀輕輕跳》一課是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第三冊第九課的教材,這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數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2/4拍。曲調清新、優美,整首歌曲如同描繪了一幅秀麗的圖畫,給人留下美好的遐想與回味。
教材內容:
1、課內內容:學習歌曲《金孔雀輕輕跳》。
根據教學內容結合音樂課程標準和二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我開始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感受傣族風情,對當地民俗活動有一個初步印象。
2、學會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富有有感情地演唱《金孔雀輕輕跳》。
3、能選用幾個簡單的傣族舞蹈動作,跟音樂的節奏表演。
一節課能否成功,我覺得重點的突破,難點的把握非常的重要。我這節課的重難點是:感受傣族風情,以自然、優美的歌聲演唱《金孔雀輕輕跳》。
教具準備:錄音機、電子琴。
二、說教法、學法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庇衷唬骸敖瘫赜蟹?,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苯谭ㄟ\用得當,可以保證學生正確地領會和系統的掌握教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陶冶美的情操。在教學中,創造一個寬松的教學氣氛,營造師生平等交流的民主環境,以情境創設為第一主題。以實踐活動為第二主題,本節課沒有節奏練習、發聲練習、視唱練習等機械枯燥的技能訓練。但這并不意味著摒棄它們,而是把這些分散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創設多種體驗、感受,表現的形式和通道,如通過師生聊天、表演、游戲、創作等途徑,使學生能夠在更寬廣的領域中發展自己的藝術潛能,獲得音樂美的體驗。使學生能在“玩中學、學中玩”,并且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三、說教學過程
人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課教學中,我通過課前準備等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其營造一種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寓教于樂。
1、課前準備、說傣寨
情緒理論家希爾曼認為刺激是引起情緒的有效原因,積極的情緒則會產生良好的能動效應。在組織教學中,學生往往因由課間活動轉入新的課堂教學,情緒不穩定。所以我先和學生聊天,和學生聊聊傣族,說說傣族人的生活習慣和一些特產等,然后老師和學生一起聊聊旅游的話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以一種平等互動的氛圍進入課堂,非常自然的過渡引入到介紹傣族。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整了情緒又活躍氣氛,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興趣。
2、游傣寨
師:好聽嗎?老師今天就帶你們去參觀傣族人居住的這個美麗的地方。我們閉上眼睛聽著音樂出發了,音樂停下再睜開眼睛。(欣賞《金孔雀輕輕跳》)
1)、獨樹一格的傣族民俗
潑水節、孔雀——傣族吉祥物等
潑水節是傣族特有的節日,潑水節一般在公歷四月中旬,傣歷六月,為期三至五天。每逢節日,都要進行潑水、丟包、劃龍舟、放高升、拜佛、趕擺等活動。
傣族的特產是竹子。
(老師演唱“金孔雀輕輕跳,雪白的羽毛金光照”并表演)學生跟老師做一做。模仿幾次后讓學生邊唱邊做。這樣從有趣的民俗介紹自然的談到孔雀是傣族的吉
祥物,并講一講孔雀的姿態老師以演唱的形式表現,模仿中使學生學會歌曲的第一句。
2)、絢麗多彩的傣族服飾
師:你們動作做的挺漂亮,如果穿上的傣族的衣服就更漂亮了。傣族特有的服裝是色彩鮮艷的那一種,而女孩子叫小卜少,小伙子叫小卜冒。我們班是小卜少的舉手,是小卜冒的舉手。我呼喚小卜少女孩子應一聲“哎”,老師呼喚小卜冒男孩子應一聲“哎”。
老師以唱歌的形式呼喚學生,唱“小卜少”女孩子答應,唱“小卜冒”男孩子男孩子答應,然后男女生互相呼喚。以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輕松而愉快。
3)、渾然天成的傣族建筑
[通過傣族建筑的介紹說到傣族的竹樓,再說到雨后傣族竹樓現彩虹的美麗景色,引出歌詞“傣家的竹樓彩虹繞”,分析學唱后解決歌曲的難點]
師:有沒有同學會跳傣族舞蹈的?試著和老師學一學。蹲一蹲,點一點,(重復多編)加上手上的動作。誰能把手的第二個 ……此處隱藏7223個字……么、你是怎么想的用互相句式表述。
(2)師: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有些玩具,我們可以比一比,誰高誰矮;也用()比()高 ()比()矮句式表述自己小組聽。
(3)師:同學們掌握了比高矮 (全班同學交流反饋。)
通過看一看,擺一擺,比一比,說一說等活動,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進一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學生在說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領悟比較的方法,學會有條理地思考。
第四步驟拓展時空,感受比高矮與生活的聯系。
讓學生舉例: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比高矮。目的是發揮了孩子的想像力,又訓練了語言口頭表達能力。
第五步驟鞏固應用,體驗創新之樂
1、師出示課件課本第18頁第一題練一練
2、出示課件最高的畫√ ,最矮的畫○
3、出示課件課本第17頁第2題做一做
4、組織討論課本第19頁“三只小兔比高矮”。他們沒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學生討論交流那該怎樣比,引導學生想出辦法來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再反饋。目的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
第六步驟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說這些活動在玩的過程中,咱們學到什么呢?
說課稿 篇8一、教材分析
《分與合》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單元中的“分與合”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和掌握了5以內數的順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是要引導學生掌握1-5各數的組成和分解。培養學生對數字的喜歡喝理解,最后能夠自己得出各數的組成和分解。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通過把物體分成兩部分的活動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數的分與合,進一步加深對2-5各數的理解。
2、使學生經歷由具體到抽象認識數的分與合的過程,體會分與合的思想,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逐步發展合作學習的意識,對分與合的聯系有初步體會,初步形成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本科的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在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過程中,形成“分”與“合”的思想
本節課的難點:形成“分”與“合”的思想,為以后的加與減的學習打基礎。
四、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發現法和實踐操作法。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分一分,合一合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發現出有次序有條理的分法,自己發現分與合的聯系,從而從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識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上課,大家歡迎我嗎?小朋友們怎么歡迎呢?來,表示一下。(學生熱烈鼓掌)謝謝你們的掌聲!小朋友們在鼓掌時是怎么拍手的,誰來示范一下?由鼓掌引出兩只手先分開來,再合起來,然后又分開來,再合起來才能拍響。在數學王國里呀,也經常用到分與合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數的分與合。從而寫出板書?!斗峙c合》
設計意圖:由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鼓掌引入新課,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對數學感到親近、自然。
二、展開教學。
(一)4的分與合。
1、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四個桃子,讓同學把4個桃子分一分,分成兩部分?
(學生拿出發的桃子紙片,在小組內嘗試著分一分,再組織全班交流,師根據學生反饋情況 得出結論:4個桃分成1和3; 4個桃分成2和2; 4個桃分成3和1。
2、那我們把4的三種分法先按順序排一排,再請大家相互說一說。(師邊說邊在相應的手勢圖下板書)
(板書: 4 4 4
/ / /
3 1 2 □ □ □)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動去操作不僅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對小朋友進行表揚和夸贊的同時設下疑問:請小朋友反過來想一想,幾和幾可以合成4呢?(或者說幾和幾可以組成4呢?)(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小組討論然后指明回答,其余小朋友在組內說說
3、手勢變變變。小朋友們真聰明!下面我們來做個小游戲吧!這個游戲是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的,大家都準備好了嗎?(操作:彎曲大拇指,4指呈 /型,看到老師的手勢,你想說4可以分成幾和幾嗎?也可以說幾和幾合成4?將手突然反過來,這下呢?)分法沒有變,怎么看到的結果卻不一樣了呢?(因為手反過來了。)
哦,現在呀,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1和3,我們可以放在一起記住它。第二種分法呢?(還是2和2)師:為什么還是2和2?(因為原來左邊是2、右邊是2,所以反過來看是一樣的。)
設計意圖:通過手勢變變,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反應速度,同時也更容易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那么你想知道5的分與合嗎?
請小朋友拿出老師發的花片紙在小組內分一分,看看5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可以合成5?3、學生操作,老師指導。
4、學生反饋,老師板書:
(板書: 5 5 5 5
/ / / /
4 1 1 4 2 3 3 2)
5、你會這樣說嗎?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1和4??4和1可以合成5,1和4可以合成5??
三、拓展練習。
1、完成第1題。
(1)自己說說2可以分成幾和幾?3可以分成幾和幾?
(2)完成書上練習。
(3)請學生說出分與合。
2、游戲:出手指游戲。
(1)教師說明游戲規則:我們一起來做出手指的游戲好嗎?我出一次,小朋友們出一次,然后再說出兩次合起來是幾?如:師:我出1,生:我出2,2和1可以合成3。
(2)說一說其他的數。
(3)同桌玩玩說說。
(4)我們改成拍手游戲好嗎?師生拍手說。然后同桌之間相互說。
3、完成第3題。
1)出示玩具卡車:看誰最聰明,在卡車的窗戶上寫出最合適的數。
2)學生自己填寫,教師巡視。
3)請學生將自己填寫的讀給大家聽。
(4)找規律: / 3 2 1 / 4 3 2 1
4 5
1 2 3 1 2 3 4
有沒有什么規律?
4、完成第四題。
1)照樣子畫一畫,誰能說說它有什么規律?OOOoOOOo
(2)請小朋友們完成第二題,邊做邊想想有什么規律?
(3)照樣子接著畫下去。交流訂正。
5、完成第五題。
認真寫數。每個數寫三遍。
三、小結:
你學會了什么、學到了那些本領?
把今天學的回家說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