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從哪里來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寶寶從哪里來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從哪兒來,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幼兒探索自身奧秘的好奇心。
3、教育幼兒尊敬、熱愛長輩的情感。
活動準備:子宮及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視頻儀、錄音機、磁帶、碟子,幼兒每人一張作業卡,鉛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想一想觀察圖片,教師提問:“你們想一想,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興的事?小寶寶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兒議論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觀察視頻儀,了解寶寶在母腹中的生活情況:――看一看
1、在每個媽媽的肚子里都有一間小房子,這間小房子叫“子宮”,寶寶出生以前就住在這間“子宮”房子里。
2、出示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擺放)。
3、小寶寶一天天的長大,他沒有牙齒,會吃東西嗎?不會吃東西怎么長大呢?組織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還不會吃東西,可寶寶的肚子上有一根長長的帶子,叫‘臍帶’,媽媽把營養送給臍帶,臍帶再把營養送給寶寶。寶寶越長越大,‘子宮’房子快裝不下寶寶了,這時,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幼兒議論)“每個媽媽的‘子宮’房子都有一個通向外面的門和走廊,寶寶把媽媽的肚子撐得很疼的時候,就走到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寶寶就沿著走廊出來了?!?/p>
三、看碟子,觀察寶寶在媽媽體內長大的實況過程:――議一議討論:“寶寶出生以后不會說話不會吃飯,大人要為寶寶做哪些事情呢?我們應怎樣做來感謝他們呢教師小結。
四、幼兒做練習,鞏固加深印象:――做一做教師分發作業卡,幼兒標出順序號,以表明寶寶在媽媽體內的生長變化。
五、聽音樂表演寶寶的生長、出生過程:――跳一跳最后師生共跳《猜拳舞曲》結束。
設計意圖:
“我是從哪里來的?”,當孩子面對生命的疑惑而稚嫩發問時,爸爸、媽媽都在努力用最適當的方式給孩子最好的解答。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我設計了這節活動,利用PPT和視頻讓孩子直觀地了解胎兒形成、生長的過程,知道自己從哪兒來,通過能講述交流,讓幼兒了解自己從哪里來的'同時,也知道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在媽媽肚子里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幼兒探索自身奧秘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PPT,胎兒生長視頻,人手一份畫冊,胎兒生長圖片,幼兒照片,氣球
活動流程:
情境導入—觀看PPT—觀看視頻、交流討論—制作畫冊—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與懷孕的老師交流討論,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觀看PPT,了解胎兒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
引導幼兒仔細觀看,交流討論
三、觀看視頻
結合感恩教育,交流討論:
寶寶出生后什么都不會,大人要為寶寶做什么?
我們要怎樣感謝她們?
三、制作連環畫冊:我的成長故事
四、延伸活動:
學做準媽媽,保護自己的氣球寶寶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