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i0hh4"><td id="i0hh4"><div id="i0hh4"></div></td></sub>
  • <tr id="i0hh4"><source id="i0hh4"></source></tr>

        1. 因數與倍數教學反思

          時間:2025-07-07 19:25:09
          因數與倍數教學反思

          因數與倍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因數與倍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因數與倍數教學反思1

          XXXX小學 XXXXX

          教學內容:教材例1、例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初步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掌握找因數和倍數的方法。學會用列舉法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2.過程與方法:借助直觀圖,先引導學生觀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結合乘法算式來理解因數與倍數的概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意義能及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

          教學重點: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掌握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指導自主學習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出示教材第5頁例1。

          12÷2=6 9÷5=1.830÷6=5 2÷3=0.6

          26÷8=3.5 19÷7≈2.7120÷10=2 21÷21=163÷9=7

          (1)觀察: 引導觀察例1中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

          (2)分類: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類嗎?

          學生分類后,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根據是否整除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 12÷2=620÷10=2 30÷6=5 21÷21=1 63÷9=7 第二類 9÷5=1.8 19÷7≈2.71 2÷3=0.626÷8=3.25

          2.引入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數的整除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因數和倍數)

          二、探索新知:

          (一)、明確因數與倍數的意義。(教學例1)

          1. 教師引導。教師指出: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

          就說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例如:12÷2=6,我們說12是2和6的倍數,2和6是12的因數。

          2. 學生嘗試。

          教師讓學生說一說第一類的每個算式中,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先同桌互相說一說,再組織全班交流。

          3. 深化認識。師:通過剛才的說一說活動,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因數和倍數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單獨存在。我們不能說誰是因數,誰是倍數,而應該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例如,30÷6=5,30是6和5的倍數,6和5是30的因數。教師強調,并讓學生注意:為了方便,在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時候,我們所說的數指的是自然數(一般不包括O)。

          4. 即時練習。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5頁“做一做”。

          小結:如果a÷b =c(a,b,c均是不為0的自然數),那么a就是b和c的倍數,b和c是a的因數。因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

          (二)、探索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教學例2)

          1. 出示例2:18的因數有哪幾個?

          (1) 學生獨立思考。

          師:根據因數和倍數的意義,想一想18除以哪些整數的結果是整數。

          18÷1=18,l和18是18的因數;18÷2=9, 2和9是18的因數;18÷3=6, 3和6是18的因數。引導學生把18的因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每兩個因數之間用逗號隔開,全部寫完后用句號結束,即18的因數有:1,2,3,6,9 ,18。

          (2)小組合作交流。交流時教師要讓學生說明找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只要想18除以哪些整數的結果是整數,并且要從1開始,一對一對地找,避免遺漏。如果學生還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3)采用集合圖的方法。

          教師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圖來表示18的全部因數。明確:用圖示法表示18的因數時,先畫一個橢圓,在橢圓的上面寫上“18的因數”,再把18的因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有規律地寫在橢圓里,每兩個因數之間也用逗號隔開,全部寫完后不加句號。

          (4)練習。讓學生找出30的因數和36的因數,并組織交流。

          30的因數有1,2,3,5,6,10,15,30。

          36的因數有1,2,3,4,6,9,12,18,36。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練習二”第1、6題。學生獨立完成全部練習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證正。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因數和倍數

          12÷2=6 12是2和6的倍數

          2和6是12的因數 18的因數有1,2,3,6,9,18。

          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作業:教材第7頁“練習二”第2(1)題。

          第二單元:因數和倍數

          第二課時:因數與倍數(2)

          教學內容:教材P6例3及練習二第2(1)、3~8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使學生能自主探究,找出求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然數之間存在因數和倍數的關系,掌握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概括、分析和比較的能力,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

          教學重點:掌握求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因數和倍數兩者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指導自主學習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0,28,42的因數有哪些?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這些數的因數個數的?一個數的因數中,最大的是幾?最小的是幾?

            二、探索新知

          1.探索找倍數的方法。(教學例3)

          出示例3:2的倍數有哪些?

          師:你會找2的倍數嗎?給你們1分鐘的時間,看誰寫得又對、又快、又多!準備好了嗎?開始!

          師:時間到,你寫了多少個2的倍數?生1:15個。生2:24個。

          師: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生1:我是用乘法口訣,一二得二,二二得四……這樣寫下去的。

          生2:我也是用乘法,用2去乘1、乘2……

          師:哪些同學也是用乘法做的?

          師:你們都是用2去乘一個數,所得的積就是2的倍數。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3:我用的是除法,用2 ……此處隱藏10225個字……研究倍數的特征及意義作準備。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或因數的方法時,重點是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

          探索求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是本課的難點,例題直接安排找24的因數更是困難。教學中我還是利用3×4=12做鋪墊,引導學生先找一找12的因數,初步感知了找因數的方法。然后層層推進,先讓學生想一道算式找24的因數,引出根據除法找因數的方法,再讓學生按除法通過自主探究找出24的所有因數,接著組織學生比較、討論、優化提升出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教學4的倍數時,學生在4×4=16的鋪墊下,很容易找到一個或幾個4的倍數,但是想要“一個不漏且有序的找全,并體會出4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卻很難。如何引導學生建構完整的倍數的數學模型呢?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然后引導學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整理,接著向兩頭延伸:有比4更小的嗎?接著4×2=8,4×3=12,4×4=16,…像這樣說下去說得完嗎?4的倍數的特點逐步在學生的腦海中得以完善、合理建構。

          這樣搭建了有效的平臺、形成了師生互動生成的過程,學生經歷了無序、不完整逐步由點及面向有序、完整的思維邁進,有效的建構了數學模型。

          因數與倍數教學反思13

          1、這堂課的行走過程。學習了五堂同課異構的《倍數和因數》,一直想自己嘗試一下這堂課的教學,無奈,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學過了,就放在三年級進行教學,預習自己先到一個班級熟悉一下,和六年級的孩子打習慣了交道,現在一下子走進三年級課堂,真的還有諸多的不習慣,一堂課下來,自己用一個“急”字貫穿課堂,說話方式有待調整,于是,再一次梳理教案,詳細備好每一句話。第二次上課,請了三年級的數學老師聽課,出現了一個“澀”點,就是:9是倍數,9是因數的判斷,但是學生稍作點撥,還是能完全理解的,師生配合,還算順利,另外有一些小節問題處理得還是不成熟。由于“卡”得不算太“澀”,所以,也沒在意。第三次課題組正式上的時候,當出現“9是倍數,9是因數”的判斷,學生竟齊聲回答: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其實,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是偶然的,現在,再一次理一理,發現,開始的談話,借鑒了“三個人,有兩個兒子,兩個爸爸”沒有用好它,反而給了學生一個錯誤的提示,而且“先入為主”,學生進行正遷移,從數學原理來看,沒有真正處理好“數形結合”,處理因數個數與擺幾種圖形的關系,課堂顯得思維含量不夠,數學價值有些削弱,所以,教案我又作了一定的修改。

          2、關于“體驗教學”主題的思考。體驗既是過程,又是結果。通過學生觀察老師三種寫因數的方法,談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碰撞中,深化自己的認識。通過自己找因數、倍數的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是我教學的出發點,實施得怎樣,還需要同行的指點。

          因數與倍數教學反思14

          教學片斷:

          1、出示12個小正方形。

          師: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小正方形?如果老師請你把這12個同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會拼嗎?能不能用一條簡單的乘法算式表達出來?

          2、指名學生列式,提問其他學生:“你知道他是怎么擺的嗎?”要求學生說出每排擺幾個,擺了幾排。

          3、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貼出各種不同擺法:

          12×1=12

          6×2=12

          4×3=12

          4、1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能列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千萬別小看這些乘法算式,咱們今天研究的內容就在這里。以4×3=12為例,12是4的倍數,那12也是(3的倍數),4是12的因數,那3也是(12的因數)。同學們很有遷移的能力,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倍數和因數。(板書課題)

          5、根據另外兩道乘法算式,說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

          6、剛才在聽的時候發現12×1=12說因數和倍數時有兩句特別拗口,是哪兩句?

          說明:雖然是拗口了點,不過數學上還真是這么回事。12的確是12的因數,12也確實是12的倍數。為了方便,我們在研究倍數和因數時所說的數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數。

          7、說一說

          (1)根據72÷8=9,說一說哪一個數是哪一個數的倍數,哪一個數是哪一個數的因數。

          (2)從下面的數中任選兩個數,說一說哪一個數是哪一個數的倍數,哪一個數是哪一個數的因數。

          3、5、18、20、36

          反思:

          陶老師從擺小正方形入手,提出“每排擺了幾個?”“擺了幾排?”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用乘法算式把擺法表示出來,再讓學生猜一猜“可能是怎么擺的”,學生充分經歷了“由形到數、再由數到形”的過程,既為倍數和因數概念的提出積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數和因數的關系,為正確理解概念提供了幫助。接著結合具體的乘法算式介紹倍數和因數,并讓學生根據另外兩道乘法算式說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再通過除法算式讓學生說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最后讓學生從五個數中任選兩個數說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這樣層層深入,學生對倍數和因數的感受更加深刻。<

          因數與倍數教學反思15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概念課。教學時我首先以拼圖比賽為素材,讓學生動手操作快速把12個小正方形擺出一個長方形,再讓學生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所擺的長方形,在交流中得到三種不同的擺法和三種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 這樣,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了難度,這一環節的教學,我覺得還是收到了預設的效果。

          能不重復、不遺漏、有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在根據1×12=12,2×6=12,3×4=12三個乘法算式說出了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后,我緊接著提問:12的因數有哪些?學生看著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地找出12的因數,接著再提問:你是用什么方式找到12的因數的?在學生說出方法后,為了讓學生探索出找一個因數的方法,我讓學生自己找一找15的因數有哪些。預設在匯報時,能借此解決如何有序、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但在實際交流時,學生的方法出現了兩種意見,并且各抒己見,因為15的因數只有兩對,無論怎樣找都不會遺漏。作為老師,我這時沒有把我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而是以男女生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分別找16、18的所有因數。由于部分學生運用從小到大一對一對地找很快找出這兩個數的因數,另一部分卻在無序的情況下,不是重復就是遺漏,這樣在比較中,不重復、不遺漏、有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學生就能夠很好地接受并掌握。雖然在這個環節上花了比較多的時間,但對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時,由于及時跟上個性化的語言評價,激活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起來。借助這一學習熱情讓學生自己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學生學習興趣更濃。不僅探討出從小到大找一個數的倍數而且發現了倍數的特點。

          由于本節課的容量比較大,練習題設計綜合性比較強,學生學得并不輕松,還存在一小部分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因數與倍數的關系。今后,應努力改進教學手段,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

          《因數與倍數教學反思.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曰批全过程免费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