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小學音樂教學計劃11篇
時間稍縱即逝,老師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有新的目標,這也意味著,又要準備開始寫教學計劃了。相信寫教學計劃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事情,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音樂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音樂教學計劃1一、教材分析:
(一)新編音樂教材的理念及教材編寫的主要思路
本教材《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編寫的。它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發展為本”并提出音樂教育要應對全體學生,也應當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材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于始終。
二年級上冊共編成10個主題單元,《問聲好》、《時間的歌》、《童話故事》、《跳起舞》、《愉快的勞動》、《小動物的歌》、《音樂會》、《生活多歡樂》、《美麗的動物》、《新年好》及期末測驗《游戲宮—歡樂的冬令營》?;举Y料包括:聆聽、表演、編創與活動,新教材的曲目選擇,研究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降低過難的識語要求和過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級采用圖譜為主,在創造與活動中,開展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評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豐富多彩。低年級教材以圖為主,欣賞曲主題旋律以圖形譜為主,生動活潑。
(二)教材教學資料
本冊教材資料有十課再加一個游戲宮,每課都有三個部分組成:聆聽、表演、編創與活動。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本事,發展創造思維。
教學難點:審美情操的培養,實踐本事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本事。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認識打擊樂器碰鈴和響板?!阿焙汀阿保惺芤舻拈L短,并且學會正確的演奏方法。
2、經過學習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識。
本事目標:
1、學生經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姿勢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圓潤的發聲,清晰的咬字、吐字。
2、經過學習本冊教材,認識一些樂器,初步學習演奏方法。
3、經過音樂游戲,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進取的精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4、經過聲音創編的活動,激發學生對創造的興趣,并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情感目標:
經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團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色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為有夢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質量目標: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音樂技能,掌握認識簡單的樂譜的本事,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本學期新擴展了音樂創造和音樂與之相關的文化資料,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本事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學生情景分析:
二年級的小朋友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對音樂也不例外,所以,每周音樂課都被他們期待著。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對于學校的規章制度,小學生守則都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在上課的時候他們都比剛來時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許是以前經常鍛煉,表現十分好。
小朋友情景大同小異,有一小部分雖對樂理知識掌握的不夠,可是模仿本事比較強,并且也能熟練掌握。大約占整體學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還能夠,20%的小朋友唱歌時,五音不全,模仿本事又比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沒有理解過長期的訓練,還不能很好的表現自我,性格內向也是原因之一。所以,利用音樂課及課外活動,培養他們良好的興趣,打好基礎是當前首要任務之一。
四、教學方法措施:
1、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加強音樂的聽、視、動結合。
2、突出音樂學科的審美性,堅持以學生為本。
3、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力求課堂教學有效多彩。
4、采用多元評價體系,發掘每個學生的優點。
小學音樂教學計劃2一、教材分析:
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 以往的教材,往往從教師的“教”考慮較多,無論從教材內容的構件、教學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強調以教師為主,很少考慮學生的學。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學中心論”上,強調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傳授去獲取知識,因此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狀態中學習?,F代教育的理念,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為本,教材組成員們通過學習,認識到要從持續發展、終身教育的視角去考慮問題,所以不僅是以學生為本,還要強調其發展,所以定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二、學生知識能力分析:
音樂教育要面對全體學生,也應當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音樂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完善學生的個性。眾所周知,學生的音樂能力都會因為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條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異。我們六年級學生基礎不是很好,因而其音樂興趣、音樂潛能、音樂生活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音樂本身的非語義性及音樂藝術的自由性和多樣性,給接受者對音樂的多解性和個性化的演繹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三、教學任務
1、演唱
學習自然呼吸,不聳肩,養成良好習慣,注意咬字、吐字清晰準確,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聽
欣賞優秀兒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潑、雄壯、優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樂器。
3、合唱
學習多聲部歌曲,做到音準、和協、動聽。
4、識譜
認識反復記號等以及練習多種節奏類型。
四、教學要求:
1、突出音樂學科特點,把德育教育與音樂教育相結合。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3、使學生掌握淺顯音樂知識和簡單音樂技能,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4、了解中外優秀音樂作品,使學生具有初步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五、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聆聽音樂。
六、教材編寫的思路是:
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于始終。
1、以審美為中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
2、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往音樂教材的視角往往單純從音樂到音樂,很少從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來國外的音樂教育,很重視從音樂文化上去開拓。我們通過學習,認識到作為普通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應以普及藝術教育 ……此處隱藏11349個字……。
2、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
第十一周:
1、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
2、聽、唱《搖籃曲》(舒伯特),講4/4拍號。
第十二周:
1、聽兩首《搖籃曲》。
2、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音名、變音記號。
第十三周:
1、歌曲《少先隊進行曲》,附點八分音符。
2、歌曲《少先隊進行曲》。
第十四周:
1、聽賞《牧羊姑娘》、《小機靈的歌》。
2、聽賞《回聲》,音樂知識:力度記號。
第十五周:
1、歌曲《友誼的回聲》。
2、歌曲《友誼的歌聲》。
第十六周:
1、歌曲《山谷靜悄悄》。
2、聽賞《羊腸小道》。
第十七周:
1、編創小品“到山谷去旅游”。
2、歌曲《蕩秋千》。
第十八周:
1、聽賞《山童》、《真善美的小世界》。
2、歌曲《小孩世界》。
第十九周:
音樂會,音樂復習。
第二十周:
音樂期末測試
小學音樂教學計劃11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的學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識譜教學難,這幾乎是所有音樂教師的共識。識譜學習枯燥無味,這幾乎又是所有學生對識譜學習的感受。到底識譜教學難在哪兒?如何使識譜學習富有情趣?我打算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本學期的相關計劃,在傳統的學習識譜的方法基礎上,對其進行改革和嘗試,從而激發學生對識譜的興趣。
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我初步制定了以下計劃:
1、喚醒學生積極的自我識譜學習的意識,樹立“我也行”的自我激勵和信心。
2、探索提高學生識譜學習的效率和效果的途徑。
(1)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音樂課堂氛圍,通過多種感官和形式調動學生學習譜子的積極性。
(2)讓學生喜歡和期待上音樂識譜課。把每一節音樂家常課當作展示課來上,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鼓勵和期待,讓學生在鼓勵和期待中成長。
(3)舉行音樂知識小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關注習慣上存在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疏導,在練習中增強信心,改變不良習慣。
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的學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識譜教學難,這幾乎是所有音樂教師的共識。識譜學習枯燥無味,這幾乎又是所有學生對識譜學習的感受。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識譜的興趣,提高學生識譜學習的效率和效果,特制定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1、注重節奏訓練。節奏訓練是視唱練習的基礎,教學節奏時告訴學生音樂的節奏也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用熟悉的象聲詞來幫助掌握節奏。
2、加強音準練習。離開了準確的音高,音樂就會走樣。因此,建立音高概念,訓練唱準音,始終是視唱教學的核心問題。從小幫助學生建立音高概念和培養他們的聽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級學生可以從簡單的單音聽辨練起,慢慢地發展到聽簡單的樂句。在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辨別音高的能力。啟發學生用心去聽,培養他們對音高的想象力、辨別力,從而唱準曲調。
3、開展視唱練習。唱是“聽”“辨”的目的,也是音樂教學效果的再現。在聽、辨的基礎上進行視唱練習,這時應對音高、時值、速度力求準確。練習時可讓學生借助手劃拍、擊拍,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學會視唱曲調。
4、傾注愛心,學會賞識,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音樂學習中,對每一個學生都平等相待,經常鼓勵和表揚他們在音樂學習上的進步,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充分維護小學生強烈的自尊心,以平等、賞識的態度,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使學生敢說、敢想、敢做,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識譜“教學是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教學中的組成部分。學生掌握一定的識譜能力,對于音樂教學是必需的。在前面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學生的識譜水準有了一定提高,因此本階段,主要工作是迎合學生“口味”,因時制宜的制定識譜“菜式”:
1、設置情境,游戲激趣。一年級的學生對音樂語言處于感知的初級階段,對比較抽象的音樂事物難以接受。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活潑好動、模仿力強、理解力差的特點,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根據相應的內容,營造與教學內容相融、符合學生特點的情境,從而讓他們更快地掌握音樂事物,提高他們的興趣。在模唱單音時,用角色扮演的游戲激發學生演唱的興趣,再用小組比賽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得整個識譜環節生動、有趣,學生一點都沒感覺到識譜是枯燥、乏味的。
2、讓識譜立足于正確的節奏把握之上。節奏是構成音樂的重要基礎,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單獨具有表現力,節奏訓練先行,能使視唱教學中的難點得到解決,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學生能正確的打好節奏,又能準確地把握節拍的強弱規律,然后再進行整首識譜就容易多了。音樂課中節奏訓練主要著重于:①寓節奏訓練于游戲之中;②結合生活中的知識經驗進行節奏訓練等。
總之,在對一年級的孩子進行識譜教學時,首先我們要正確理解新課標的涵義,再根據他們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制定符合他們的教學計劃,多應用形象化、直觀化、生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充分運用講、認、唱、聽、記等教學手段,有效地調動學生識譜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爭取最佳的識譜教學效果。
現行的音樂識譜教學現狀在經過多年來新課程改革的洗禮之后,雖然有一定改觀,但仍然仍存在“老、大、難”的問題,“費時多、收效微、負擔重”的困難,長久未得到根本解決。
現狀一:在新一輪的音樂課改后,曾流行著這樣一種提法:要改變過于注重知識技能傳授的傾向,在人文性主題的統領下,要以審美體驗為核心。這導致了老師們對識譜教學有了一個誤解,認為有識譜的教學就是枯燥的技能訓練,這就違背了新課程理念,于是老師在教學中隨意降低識譜的要求,故意回避、淡化識譜教學,忽視對學生進行音樂基本技能的訓練,導致樂理知識體系脫節,使得學生對識譜產生畏難情緒,甚至不敢、不愿去識譜。
現狀二:部分教師在課堂中把大量時間和精力用于“讀譜訓練”,“視唱練習”,有時甚至整整一節課都在讓學生練習識譜,搞所謂的“集中識譜法”,而我們小學的音樂課一周只有兩節,這個間斷的集中其實達不到所要的效果,反而造成了一種低效的現狀。這樣的教學違背了音樂教學的本質,它把教學的手段當成目的,把對音樂技能訓練為音樂素養培養,它違反了學生的學習規律。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這學期的計劃,將重點放在擺正識譜與學習音樂的關系:我們的識讀樂譜是各種音樂表演活動——特別是歌唱、演奏活動中的工具性教學內容,對這些教學內容來說,識讀樂譜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同時尋求適當的、有效的識讀樂譜的教學策略,讓識譜教學與演唱、演奏、創造、鑒賞等活動密切結合,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