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桂林山水》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桂林山水》教案1【教學目標】
1、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了解課文是怎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要點】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細讀課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感情朗讀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教學:你到過哪些地方旅游過呢?
一、欣賞錄象,導入新課
1、同學們去過桂林嗎?想去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去桂林游覽一番。
出示課件。
(桂林山水風光錄象)
2、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
3、揭示課題,齊讀:
讀了課題,你認為作者會寫些什么內容?
(圍繞課題質疑)
估計:
⑴ 桂林山水的特點怎樣?
⑵ 課文怎樣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二、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欣賞桂林水“美”
1、聽錄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你認為哪句話寫得最“美”,劃出來,朗讀體會“美”在哪里?
2、根據學生的發現,隨機學習:
⑴ 桂林水的特點:靜、清、綠。
⑵ 學習第1句,水“美”在哪里?“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體會水的獨特“美”。
再讀第1句,質疑。(估計)看似這句與文章聯系不很密切,為什么要寫這句話?釋疑想象:“波瀾壯闊”、“水平如靜”的景象。通過對比體會漓江水的獨特“美”。
(出示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畫面)
⑶ 學習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讀,自由說:
① 比較句子,你認為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漓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道它在流動。
討論,比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贊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導朗讀:你認為該怎么讀?試讀,指名讀,齊讀。
感情朗讀課文第2句話。
② 填空練習,體會寫法:
漓江的水真靜啊,( );漓江得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綠啊,( )。
先填空,再體會所填內容,哪些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討論:從不同角度(感覺、視覺、想象)對重點詞(靜、清、綠)的具體描寫。
(出示漓江水的課件畫面,體會靜、清、綠的程度)
引讀整句話。
③ 課堂練習,照第2句樣子說句子:
公園里的花香( )。
校園里干凈( )。
樹林里的空氣清新( )。
3、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試讀、齊讀。
(配上音樂畫面)
4、總結:
通過這一自然段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怎樣讀懂的。
三、自主學習第3自然段,欣賞桂林山“美”
1、自由讀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用簡潔的語言或畫面表達出來。
(每人發一張白紙)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學生自主學習。
2、交流討論:
你有什么發現?討論時把練習紙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共同評議。
⑴ 寫作方法上:
(比較簡單,學生大多能發現)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險
⑵ 理解詞意:
(較難理解,主要通過學生簡筆畫、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師的提示幫助結合理解。)
如:奇峰羅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連
屏障色彩明麗(出示課件,“屏障”的樣子與桂林山比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聽課文錄音,欣賞桂林山的畫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配樂有感情齊讀第3自然段。
5、總結。質疑問難,開拓思維。
6、再次欣賞配樂、配畫的課文朗誦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
四、 作業
1、作業本⑴第4題。
2、根據板書試背2~3自然段。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大 海 靜……
水 清……
西 湖 綠……
(美)
泰 山 奇……
山 秀……
香 山 險……
《桂林山水》教案2【教學目的】
1、學習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語言的美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的美,讓學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使語言如此的美,讓學生在感受語言美的同時感受景色的美。
2、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等描寫景物的方法,并能夠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學生可借助課文感受祖國山水河的美,感受祖國語言的美,應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方法】
讓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把文章讀熟的基礎上,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手韓曉的歌曲《我想去桂林》(放音樂)請問你聽出了什么?(學生交流)是的,作者很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沒有錢,等有了錢的時候卻又沒有時間,那么桂林那個地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讓韓曉如此向往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 二課──《桂林山水》,看文章能不能告訴我們答案。
(板書課題)
二、新授
1、初讀課文:
⑴ 學生自讀課文,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
⑵ 有感情朗讀課文,誰想讀就站起來讀,但必須是一個完整的自然段。學生思考:從讀課文的過程中,你知道了什么?
……此處隱藏17167個字……。后接著引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p>2、問:這幅畫是誰畫的?
3、小結:
大自然用它那絕妙的彩筆為俺們描繪了這么美妙的一幅畫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
4、出示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老師和同學一起隨著音樂朗讀這首詩。
六、安排作業
1、你出可以試著吟一首詩或寫幾句話,表達自身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
2、搜集桂林山水的圖片,辦成小報,張貼在班級的黑板報上。
【教后感】
讓“美”在課堂上大放異彩。
《桂林山水》已成為了經久不衰的精典文章,其一原因是在于它的文質兼美。教學此文時,俺努力為同學營造成出美的意境。
一、結構美
這篇文章的教學結構俺是這樣布置的,上課一開始,就欣賞桂林山水的圖片。然后就請同學交流此時,你最想說些什么呢?接著整體感知,抓文章最后一小節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再由這句話,去感受漓江水的神韻,領略桂林山的風姿。最后在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中,讓同學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得以升華。
二、音樂美
教學此文時,在朗讀的設計上俺出很下功夫,力求讓同學在讀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最得意的一手是配樂朗讀。有教師的配樂朗讀,要求同學邊聽邊體會漓江水的特點。又有同學的配樂朗讀,讓同學在讀中進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最后,老師和同學一起隨著音樂朗讀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讓美融入同學的心靈。
三、板書美
此文的教學板書,俺采用了對聯的形式,讓同學在直觀上感受到美。
《桂林山水》教案15【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如果問學生你最喜歡哪些課文,許多人都會提到這一篇。它的幾個特點是十分鮮明的:
1、首先,它給我們的印象是篇幅簡短,內容充實:
全文僅500字,是高年級教材中的短篇。別看文章短,內容卻很充實,中間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那兩個片斷,讀了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2、在內容好的基礎上,本篇中心表達得鮮明有力: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是有口皆碑的。教材中歌頌中華大好河山主題的篇章很多。桂林一地,中外知名。讀了這篇課文,江山如此多驕的自豪感,深入心底。
3、語言流暢、生動,這是本課又一特點:
四個段落,十幾個句子,說句句精彩,都不過分。學生讀這篇,不用督促,課上課下書聲瑯瑯,人人可以背誦。
總之,這是一篇提高學生讀寫能力難得的范文。
【教學要求】
怎樣教一篇課文,一方面要從教材本身出發,另一方面要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教這個班,我是從一年級一直跟上來的。學生對我的教法是熟悉了的。課內各種動筆的練習,學生都接觸過。這是確定要求、安排教學過程的前提: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華江山的秀麗,使他們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
2、學習翡 (fěi)翠、嶙 (lín)峋 (xún)等生字新詞;復習修辭方法;讀背全文。
3、結合片斷學習,指導學生仿寫漓江的水這樣的片斷。
2、3兩項要求,各有側重。第2項,詞語的掌握,修辭方法的復習,課文的讀背,都是語言訓練的基本功,教學時一定要搞扎實。第3項,指導學生寫片斷,難度較大,教學過程應安排得細一些。
【教學過程】
講授本課,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1、由于全文篇幅不長,第一課時除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外,要拿出10分鐘時間練習朗讀和背誦。是的,許多該講的東西還沒講,就采取先背下來再說的辦法吧。
2、作業內容,安排三項:
書寫詞語;讀背課文;思考問題你喜歡這課嗎?說一說。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齊背一遍課文。
2、聽寫重要詞語,指定二人(優等生、后進生各一名)到黑板前寫。其他同學同時在本上練習:
觀賞 仿佛 無瑕 翡翠 擴散
攀登 峰巒 羅列 屏障 竹筍
倒映 迷蒙 圍繞 畫卷 碧波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那名優等生都寫對了,另一人巒字不會寫,覽字寫得不規范。全班同學同桌互相校對一下。
教師提問:
誰發現自己有錯別字?幾個人舉了手。請一人說說應該重視詞語的書寫。
二、分析結構,歸納段意
同學們,本課屬于最為簡明的一類課文吧?全文只有四個小段,條理十分清楚。
1、先默讀,再議論。
2、接著,自己在本上擬提綱。
3、最后,集中討論、歸納。
⑴ 開頭:
我們來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⑵ 中間部分:
① 漓江的水,靜、清、綠。
② 桂林的山,奇、秀、險。
⑶ 結尾:
船行江上,如在畫中游。
對照提綱,齊讀一遍課文。
三、欣賞精彩片斷
本課中間部分寫山、水那兩個片斷,相當精彩吧?兩個片斷的結構是完全一樣的。由于時間關系,課內只重點分析、欣賞前一個吧。
先指名(二人)背誦這個片斷:
漓江的水,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欣賞的重點:
1、內容充實,結構完整:
這是個獨立性很強的片斷,生動地描繪了漓江的美景。從結構看,三個句子各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句是高高抬起,說漓江的水比大海、西湖還美。但到底美在哪里,沒具體寫出。
第二句是具體描寫,從靜、清、綠三個方面,生動地表達了漓江風光。
第三句是動態觀察,小船推波前行,才更能感受到漓江的美。
2、三個特點,排比得當:
這個片斷寫得這么好,與第二句三個特點的排比大有關系。描寫一個事物,抓住它的三個特點寫,既全面又具體。這里寫漓江的美,連用真靜、真清、真綠并列表達,收到很好效果。三個特點抓得這么準,作者是動了腦筋的。
3、語句生動,瑯瑯上口:
學生那么喜愛本課,與語言好這一條大有關系。漓江的水這個片斷,三個句子各有特色,句句精彩。對比、排比和比喻等修辭方法的運用,產生了相當好的語言效果,讀起來瑯瑯上口,韻味十足。
四、課內練習
1、摘錄句子,注意寫法: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這是引用的寫法。)
2、擬出本課提綱。
3、抄寫片斷漓江的水。
五、布置作業
1、讀、背全文,組長檢查匯報。
2、默寫漓江的水,說說它的結構特點。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