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左忠毅公逸事》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1教學目標 :
一、掌握本文的實詞、虛詞的用法,詞類活用現象和句式 的特點。
二、學習下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刻畫人物的寫法。
三、學習左光斗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安排:兩課時(課內自讀)
重點是:教學要求二、三;難點是教學要求一
教學方法:目標教學法、自學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幻燈投影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掌握實詞、虛詞的用法,詞類活用、句式特點。
分析文章結構,了解逸事特點。
教學程序:
一、檢查課前預習(測試法)(幻燈投影)
1、給下列的生字注音:瞿、烙、屨、噤、檄、幄、鏗
2、文字常識填空:
本文題目標明,文章的內容是 左光斗 的故事。所
謂逸事是指 散失沒有流傳 的事跡,定這類文章是取人
物的 一部分 來表現人物。本文作者是 方苞 ,選自 《方
望溪先生文集》 ,作者是 桐城 派的創始人,《方望溪先
生文集》 的命名是根據 號 而命名的。
學生提疑:在課外預習的基礎上就課文不理解的詞語提疑,
注釋上有的一律不予再提疑。
師生解疑;(1)學生解疑
(2)教師解疑 疏通課文字、詞、句。
重點掌握下列內容:(幻燈打出字樣,學生一一明確)
實 詞:雪、騎、涕、已、語、俊、屨、瞿、檄、造
虛 詞:為、而、于、方、汝、以、也
詞類活用:手(名為動)席(名為動)輕(行為動)
句 式:1、公閱畢為( )掩戶
2、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四、翻譯課文第二段,抽中下等學生翻譯,了解課文理解情況。
五、分析文章結構:講座法、測試法
第一段(1)寫 。 重點記
第二段(2)寫 。
第三段(3)寫 。 重點記
第四段(4)寫 。
第五段(5)寫 。本段補說 由來。
六、朗讀課文:指導課后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寫作方法。
學習左光斗的愛國精神和善識人才、保護人才的思想行為。
教學程序:
一、討論課文內容。(討論法、練習法)
以文段設置閱讀理解題
閱讀文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各題:
1、本段重點寫什么?作者怎樣刻畫主人公形象?
閱讀第二段,思考下列各題:
1、作者通過什么方法來刻畫人物?
2、左光斗為什么要怒斥史可法?
明確:用板書 解貂、覆生、為掩戶
1、 任人唯賢 面署第一 正面描寫
左公為人 繼吾志、惟此生
言:怒曰 善識人才
2、重義輕生 行:摸刑械作擊勢 保護人才
肖像:面額焦爛
筋骨盡脫
目光如炬
(三)閱讀第三、四段,思考問題
1、這兩段重點寫誰?找出前文中與之相對應的語句。
課文標題是《左忠毅公逸事》,這兩段文字是否可刪去,
為什么?
明確:板書
1、不寢 側面襯托
史公作法 2、坐臥 奉命守御,不忘師教
(左公影響) 3、背倚 師教有果
二、歸納總結課文(提問式,討論式)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課文從哪些方面來表現主旨?
板書明確:
1、左光斗不辭辛苦為國選才
左光斗的愛國精神 2、左光斗身陷獄中,心系國事,堅強不屈
(主旨) 3、左光斗的愛國精神對史可法的影響
2、本文寫作上的特點:
? 生動具體的人物描寫。
-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表現人物。
3、逸事的特點:? 選取一生中的一小部分來表現人物。
- 指散失沒有流傳的事跡。
三、目標測試:
左光斗善識人才 正面 描寫 愛國
1、本文所 左光斗怒斥史可法
選逸事 史可法探監 愛才
史可法勤于軍務 側面 描寫
史可法探望左家屬 護才
2、指出下列詞類活用的情況:
? 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柱者。
- 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墻而坐。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2教學目標:
1.能歸納重要的文言知識。
2.能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感受左光斗堅貞不屈,一心為國的高風亮節。
3. 學習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文言知識
(一)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左忠毅公逸事》。事先同學們沒有預習,現在請大家結合文后注釋閱讀課文一至二遍,試著解決幻燈上紅體字的意思。
幻燈投影:
風雪嚴寒,從數騎出:使……跟從
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墻而坐
使史更敝衣:
使將士更休
涕泣謀于禁卒,卒感焉。
乃奮臂以指撥眥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
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御
(二)師提醒:
第一,不要孤立地解釋某個詞的含義,可以將詞放在句子中來根據語境理解,這樣可能就更容易、更準確了。比如:從數騎出,是使動用法。
第二,文言文學習重在對文言知識的歸納、積累。在這里老師做一下示范。像“從”“席”這樣的詞類活用、像“更”“以”等重要的多義詞,要到本子上。多義詞也可以聯想自己學過的文章歸納在一起,比如“焉”,我們剛學的《勸學》《師說》就有“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于其身也,則恥師焉”。當然也可以通過查閱字典歸納。
(三)請大家再一次閱讀全文,圈出不理解的詞句,馬上提問。
二、文意理解
(一)請看文題:“左忠毅公逸事”題目向我們了哪些信息?
(二)既然“左忠毅公”就是左光斗,為何不以“左光斗逸事”命題?這樣多通俗簡明啊。
(三)大家視野再寬些,以“忠毅”的謚號代稱,還有無別的作用?想一想好的標題都有哪些功能?(“忠毅”二字是全文的 ……此處隱藏4111個字……p>
②文章如何表現左公的“忠”和“毅”的?你認為“忠”和“毅”是什么關系?
“忠”集中體現在第一自然段中,表現在左公識才惜才選才上。文章主要用細節描寫法來展現。如“閱畢---解貂---覆生---掩戶---叩之寺僧”等一系列動作描寫,雖是寫左公對史可法個人的關愛,但這也正是他為國選才,求賢若渴的愛國忠君情懷的體現。再如,“掩戶”的“掩”,意思為關閉,合上,但表示的動作輕柔,如掩卷沉思,掩面而泣。此處若改為“關門”就不能體現左公為國選才、愛才志慮之深沉。
“毅”主要體現在第二自然段,表現在左公責才護才勖才上。文章用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來展現。如“席地倚墻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直接體現左公身受非人殘害而堅貞不屈;史可法“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也是對左公“毅”的直接贊美。此外,“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怒曰”一句,將原本氣息奄奄的左公和內心焦慮、神情激憤的左公對比,表現左公寧死不屈的堅毅品格;再有,“逆閹防伺甚嚴,雖家仆不得近”,“使史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镵,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私處”等語句通過側面緊張環境氛圍的渲染來表現左公的處境以及寧折不彎的剛毅之志。
就“忠”“毅”關系而言,從本質上說,“毅”還是“忠”的體現,或者說是寓“忠”于“毅”。所以朝廷給左公的謚號是“忠毅”而不是“毅忠”。
③課文標題為什么不是《左忠毅公遺事》,而是《左忠毅公逸事》?“逸事”可信嗎?
逸事,指散失的,不見于正式記載、鮮為人知卻又有重大意義的事跡。
以文章傳人,可擇要述其一生,也可選錄部分,以一斑窺全豹。左忠毅公一生,可傳之事很多,文中略而不提為眾人熟知之事,只是敘說世人不知的一點內容。唯其不為人知,方顯材料新鮮珍貴,教育意義顯著。若拾人牙慧,選取盡人皆知的材料,則在表現力上有損。
但“逸事”也常易使人生疑,故而全篇起首一句“先君子嘗言”,說明是記載先父之言,予人以親切感、真實感。篇末一段呼應起首一句,注明這些未載入正史的`逸事并非街談巷議,“獄中語”乃左公女婿“余宗老涂山”親自得之史可法,“余宗老涂山”又“與先君子善”,證實“先君子嘗言”確鑿無誤。所以,結尾一段補說了逸事的由來,強調了材料的翔實可靠,更加令人信服。
④課文標題為《左忠毅公逸事》,為何要單寫史可法的事跡?
圍繞史可法寫了兩件事:治軍、請安。寫史可法的兩則逸事,落筆在史可法身上,指歸卻在左光斗身上,采用的是也側面烘托法。
寫史可法統兵作戰時忠于職守,反映左光斗“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的期望已成為現實,說明他識別人才的卓識與為國選才的成效。史可法忠于職守是因為“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可見左公當年期待對他的影響之深。寫史可法敬事左公的父母及夫人的作用,也是如此。另外,史可法向人涕泣談及左公獄中事,說“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這既是對左的贊頌,也是對自己的策勵。由此可見,寫史即所以寫左,史的言行實際是左的精神品德的光輝的折射,把他們聯系起來寫,使彼此相得益彰。
5、總結:
義:圍繞寫作中心“忠毅”選材,主線明確,意義深刻,翔實可靠。
法:運用細節描寫、對比襯托、側面烘托等多種手法,將一位可敬可愛的愛國志士形象活脫脫展現在人們面前。
三、拓展閱讀,課堂實踐
結合本課所學“義法說”的體會,給下面一篇散文擬一個標題,并簡要說明擬題的理由。
天氣好的時候,樓房的南墻根下,常坐著一位老人。老人實在是太老了,已屬耄耋的那個層次,頭上捂頂帽子,看不出頭發已稀疏花白到了什么程度,一張核桃樣的臉,皺紋深刻地密布,嘴巴癟癟的,連鼻子都抽縮在一起了。尤其蒼老的是那雙眼睛,總是空茫地大睜著,迎著風,迎著太陽,不怕那陽光多么強烈刺眼,看來老人已經失明了。
老人是鐘點工扶出來的,來了就坐在那張不知誰家丟棄在這里的一張木椅上。鐘點工安頓好他,就轉身走了,聽說她照料著好幾位老人。曬太陽好,可以補鈣,老年人太需要補鈣了。
引人注目處,是老人身前幾步遠的地方,有一棵樹,桃樹。桃樹不高,卻還粗壯,樹干足有飯碗粗。春天的時候,桃樹會有幾天的繁鬧,盛開的花朵會引來蝶舞蜂唱。可那樣的日子畢竟短暫,花謝了,葉綠了,葉子也終要飄零,北方的冬季太漫長。在枝葉干枯的日子,樹杈上便搭掛起長白的大蔥。大蔥伴老人,倒也貼切,雖是葉枯皮焦,心卻仍活著。老人一天天地越發老邁,那蔥也一日日地越發枯縮。
不時有人從老人身邊走過,問:老爺子,有幾個兒女呀?
老人答:兩個,都在南方呢。我去過,那地方又熱又悶,受不了,空調吹,又得病。南方的飯也不行,甜里吧嘰的。不如回咱北方老家來。
老人常常這般問一答十。
有小貓小狗跑過來,偎在老人的膝旁。老人從衣袋里摸出吃食,小貓小狗吃過,便伸出舌頭在老人的手掌上舔,讓老人臉上閃現出片刻的愜意。遛狗人說:老爺子,也養只小東西吧,正好給你做伴。老人說:老嘍,腿腳不行了,哪還追得上!以前也養過……
搭話人不白問,離去時,時不時地順手從樹杈上扯下大蔥,或一棵,或兩棵,帶回家去做蔥花。好在老人看不見,從不過問。
有時,小孩子跑過來,大聲喊:老爺爺,我拿棵蔥行嗎?我媽媽讓我去買,可我還要寫作業呢。老人臉上的核桃紋立刻綻放成九月的菊花,高興地答:拿吧拿吧,挑那長的,硬實的,扶著點樹干,別摔了。你學習好不好啊?我那孫子去年還得了獎狀呢……
有一天,一位中年人竄到了樹下,躡手躡腳的,一下抓進手里好幾棵蔥,轉身欲去時,身后的老人說話了,冷冷地,頗為不悅:不管拿多拿少,總不差兩句話吧!中年人怔了怔,尷尬一笑說:喲,我以為老爺子睡著了呢。老人用手背往外揮了揮,說:走吧走吧,怎么還不如個孩子呢?
這一幕被當時在附近嘮閑嗑的幾個女人看到了,于是,人們便知道,老人的眼睛看不見,耳朵卻精靈,那腳步聲和大蔥離樹的窸窣,是躲不過老人的耳朵的。
幾天后的星期天,一位女士提著馬扎,坐在了老人身旁,兩人說了好長時間的話,直到太陽偏西,鐘點工來接老人回去。老人說,樹上有蔥,是我備下的,隨便拿。女士眼圈紅了,說以后有時間,我還來陪大伯說話,把我沒來得及說給我爸我媽的話都說給你老人家聽。
(取自《羊城晚報》)
參考答案核心提示:這篇取自《羊城晚報》的散文的標題為《老人與蔥》。
四、作業鞏固,課后延伸
課后閱讀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狀》(見《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第85頁),比較《左》《段》兩文在選材和寫作手法上的異同。字數300字左右。
參考答案核心提示:《段太尉逸事狀》圍繞段秀實“人視之,儒者也”一句展開選材和構思,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諶、節顯治事堂三個事件體現的段太尉的特征指向都是“儒者”一詞,這與本文圍繞“忠毅”一詞展開敘述頗為相似。但在表現手法上,《段太尉逸事狀》在敘述順序安排、詳略安排以及篇末點題策略上(考慮本文的寫作目的是辯誣)又與《左忠毅公逸事》的處理大不相同。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