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雀教案六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山雀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山雀教案 篇1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猜想、講述紅帽子的多種用途。
2、樂意幫助朋友,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紅色的山雀窩》、故事。
2、蜜蜂、蝴蝶、鼴鼠、貓、兔、山雀頭飾、紅帽子。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出話題。
教師:如果你有一件心愛的玩具,大家都喜歡,想借來玩一玩,你會怎么辦?
二、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有一個叫珞珞的小朋友她有一頂漂亮的紅帽子,但小動物向她借的時候,她會怎么做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故事。
1、傾聽故事。
教師:哪些動物向珞珞借了紅帽子?他們用紅帽子來干什么?
2、邊看課件,邊欣賞故事。
教師:蜜蜂和蝴蝶借紅帽子干什么?
鼴鼠借紅帽子干什么?
貓借紅帽子干什么?
兔子借紅帽子干什么?
山雀借紅帽子干什么?
珞珞將帽子借給別人,心情怎樣?為什么?
三、表演故事。
1、自愿結伴,分配角色,選擇頭飾。
2、合作表演故事。
四、創編故事。
教師:還有誰會向珞珞借紅帽子?它們用紅帽子來干什么?
1、四人一組想一想、編一編,講一講。
2、每組選一個代表將編好的故事講聽。
附故事:紅色的山雀窩
珞珞去散步,蜜蜂和蝴蝶圍著珞珞跳起了舞,她們有禮貌地問:“能把你的紅帽子借給我們開舞會嗎?”
珞珞想了想,說:“好吧。不過,你們要記得還喔!”
蜜蜂和蝴蝶在紅帽子里!“嚶嚶嗡嗡”唱啊跳啊,大家都說:“多好的紅帽子舞臺呀!”它們把紅帽子還給了珞珞,道了一聲又一聲“謝謝”。
珞珞去散步,鼴鼠爸爸問:“能把你的紅帽子借給我們去野營嗎?”
珞珞想了想,說:“好吧。不過,你要記得還喔!”
這天晚上,鼴鼠一家在紅帽子帳篷里美美地睡了一覺。
第二天,鼴鼠爸爸把紅帽子還給了珞珞,并送給她一塊櫻桃蛋糕。
珞珞去散步,貓先生問:“能把你的紅帽子借給我當降落傘嗎?”
珞珞想了想,說:“好吧。不過,你要記得還喔!“
貓先生爬上高高的樹頂,“呼”地一跳,紅帽子降落傘就飄飄忽忽落下來。他跳了一次一次,高興極了!
后來,貓先生把紅帽子還給了珞珞,并送給她兩片漂亮的樹葉。
珞珞去散步,兔子小姐問:“今天的風真不錯,能把你的紅帽子借給我當風箏嗎?”
珞珞想了想,說:“好吧。不過……我想跟你一起玩?!?/p>
于是,兔子小姐和珞珞在紅帽子上系上一條長長的線,頂著風跑起來。
哎呀,紅帽子風箏卡在樹枝上了!珞珞爬到樹上去拿紅帽子,里面忽然探出一個毛茸茸的腦袋——原來,是山雀媽媽呀!
山雀媽媽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我的寶寶快要出生了,我來不及造房子,先借你的帽子用一下好嗎?不過,我一定會還給你的?!?/p>
珞珞說:“不用啦,送給你和你的寶寶吧!”
從此,森林里就有了一頂紅色的山雀窩。
山雀教案 篇2一、多音字組詞。
干gān( ) 禁jìn ( ) 露lòu ( ) 磨mó( )
gàn( ) jīn ( ) lù ( ) mò( )
二、辨一辨,再組詞。
猜( ) 雀( ) ?。? ) 瓦( ) 拘( )
請( ) 省( ) 鋸( ) 互( ) 狗( )
勁( ) 班( ) 悄( ) 趟( ) 摸( )
經( ) 斑( ) 哨( ) 躺( ) 模( )
三、在課文中找出下面的近義詞。
輕輕地--( ) 看看--( ) 交流--( )
四、根據意思,在課文中國找出相應的詞。
1.心里不急躁,不厭煩;能堅持完成一件可能十分繁瑣無聊的事。--( )
2.表示做事情情緒高,勁頭大。--( )
3.一點兒也不動,形容動作沒有絲毫改變。。--( )
答案:一、餅干 干事 禁止 禁不住 露面 露天 磨面 折磨 二、猜謎 請進 山雀 省力 戲劇 電鋸 瓦片 互相 拘留 狼狗 用勁 經過 班長 斑點 悄悄 哨兵 一趟 躺下 摸索 模范
三、悄悄地 瞧瞧 交換 四、1.耐心 2.起勁 3.紋絲不動
備課資料
一、課文中涉及的重點詞語。
山雀
1.外形特征
鳥類,形小,活躍,棲于林地或庭園。最著名的是大山雀,見于歐洲、西北非和亞洲(直到爪哇附近);長14公分(5.5寸);白面黑頭;西部亞種的下體黃色,東方亞種的微白或淡黃,都有一條黑色中線。
2.生活習性
山雀是體型比麻雀纖細的食蟲鳥類,也是在平原或丘陵山地林區常見鳥類之一,在山間林區數量較平原地區的種類及數量均多。山雀的體羽大多以灰褐為主,它們的鳴聲差異雖極顯著,但多少都帶有“仔仔黑”的音階,易于分辨。因其多筑巢于樹洞或房洞中,又幾乎終日不停地在林間取食昆蟲,且多為害蟲,故成為農林業很理想的人工招引的對象,國內外已進行的招引工作有顯著效果。
利用苔蘚合其它植物筑巢,鳥巢懸吊,呈葫蘆狀。普通山雀,帶有灰色鳥冠,生活于美國西南部。鳥草枝、羽毛和苔蘚鋪于樹洞中構成鳥巢。鳥蛋孵于鳥巢中。
山雀是常見的鳥類,性情活潑,常在枝頭跳躍,喜群居,以昆蟲、漿果和種子為食,在樹洞或巖縫中筑巢,巢呈蝶形。
3.山雀共性
體型小(比常見的麻雀?。?,嘴短而尖,呈錐形。跗趾強健。性活躍,食昆蟲,穿梭于樹從間,在樹上取食。通過胸部縱紋、翅斑、冠羽、臉斑及上體、下體顏色識別種類。
二、作者
米哈伊爾·米哈伊洛維奇·普里什文(又名普里希文,1873-1954)被譽為"偉大的牧神"、"完整的大藝術家"、"世界生態文學和大自然文學的先驅"、"俄羅斯語言百草",是20世紀蘇聯文學史上極具特色的人物。世紀之初,他是作為懷有強烈宇宙感的詩人,具有傾聽鳥獸之語、與樹木對話、聞草蟲之音的異能者,被俄羅斯文壇稱為大自然的詩人與文人。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中,雖歷經俄羅斯文學發展歷程中批判現實主義的衰落、現代主義的崛起和社會主義 ……此處隱藏6675個字……到了作者普里什文在觀察、描寫小山雀時所傾注的心與情。這節課我們就來傾聽大家經過認真觀察、用心思考后描寫出來的小動物,希望能聽到你們的真心和真情。
(一)學生以六人小組為單位交流小練筆,每組推薦一人參與全班交流。(可推薦寫得成功的練筆,也可推薦不太滿意的作品。)
(二)師根據學生的文章進行點評,指導。
(三)學生在指導下認真修改。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可以及時反饋學生學習課文后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使教師的指導更富針對性,也避免課后小練筆的設置流于形式。
二、畫面配音,練筆延伸:
師:無論是精彩的文章,還是存在缺憾的描寫都讓我感覺到了大家的用心,你們的這種態度是我最珍視的。寫文章和做其它的許許多多的事一樣,不可能隨隨便便成功,但只要我們多讀、多練,一定會向著成功邁進!接下來,咱們做一個現場配音的小游戲好嗎?
(一)展示課件(生觀看)
提示:邊看邊注意動物的動作,猜猜它們會想什么、說什么。
(二)同桌合作組織語言、配音。
(三)生開始練筆--注意:把自己平日里積累在頭腦中的精彩詞句用上。
【設計意圖】:“趣味中練筆”使寫作變成了受歡迎的學習,學生愛寫才能會寫,才能寫好。
板書設計
外貌 觀察順序 可愛
5 山雀 動作 仔細觀察 用心思考 遠
語言 (叫聲) 近
課后反思
1.減少教學環節,減少預設目標。閱讀教學低效,教學設計要避免過于煩瑣,著重圍繞聽、說、讀、寫下功夫。本節課設想通過讀課文——畫句子——說體會——仿寫的形式進行??蓪W生還是沒養成邊讀書、邊思考、邊寫的習慣。合理分配課堂時間,盡量減少教學環節,不要求達到過多的教學目標,一課一得已經是很不容易了,追求面面俱到,全面的教學法目標,只能是一無所獲。
2.今后布置作業也得動動腦筋,多花點心思。如果每次作業我們都能精心地去設計,那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山雀教案 篇6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動物的興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3、會寫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抓住山雀說的話,聯系上下文,讀懂“我”猜想的依據。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檢查預習,鞏固本課生字新詞的識記。
2、質疑導讀,學習課文1—3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識字學詞,初讀課文。
1、出示生詞。
(1)、指名認讀,評議。
(2)、齊讀詞語。
(3)、從詞中抽出生字,認讀,開火車擴詞。
(4)、學生自由介紹記識方法。
(5)、教師重點講解“雀、肯”。
2、學生自主分段讀課文。
3、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4、同桌合作,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
二、質疑導讀,學習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們見過山雀嗎?他們是什么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介紹、交流。
文中哪個地方為我們介紹了山雀的樣子?請用橫線畫出來。
指名反饋,讀句子。
觀察圖,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瓏。
學生有感情齊讀句子。
2、“我”是怎么發現兩只灰雀的?
學生默讀課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饋,評議、補充。
學生齊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這兩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們干得怎么樣?
指名反饋,介紹、交流。
理解“起勁”的意思。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們干得起勁?
引導體會山雀找蟲子時的專注、賣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以上語句。
3、看到山雀如此起勁地鑿樹干找蟲子,“我”是怎么做的?結果出現什么情況?
學生輕聲讀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內容。
指名發言。
理解詞語:一動不動、紋絲不動、像死了似的。
議一議:山雀真的死了嗎?它為什么裝死?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二、總結課堂,鼓勵閱讀。
1、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你對山雀有了哪些認識?
2、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總結:小巧玲瓏的山雀太惹人喜愛,它們憑借自己的勞動找蟲子吃來填飽肚子。當它們遇到危險無法逃離時,就裝死來蒙騙對方,以求逃過一劫,真是聰明到家了。
4、鼓勵閱讀。
三、布置作業。
書寫生字新詞。
繼續閱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讀懂山雀的對話,弄清“我”的猜想的根據。]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激發學生對山雀的喜愛,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4、仿照課文,進行觀察、仿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猜字游戲。
2、指名反饋:你對山雀有了哪些認識與了解。
3、學生齊讀課文第一、二、三段。
二、抓住山雀的語言,弄清“我”的猜想。
1、學生自由讀第4——17自然段,要求用“——”畫出自由的山雀說的話,用曲線畫出拘禁中的山雀說的話。
2、指名反饋,讀一讀找出的語句。
3、集體評議,糾正補充。
4、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第4——17自然段。
5、引導體會:你從山雀說的話中感受到什么?
6、學生練習有感情地分角色直接讀兩只山雀說的話。
7、教師質疑,引導弄清作者猜想的根據,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以及山雀的聰明、機智、團結互助。
(1)山雀真的會說話嗎?課文中出現的這些山雀的語言是哪兒來的?
(2)聯系上下文,看看文中我是根據什么猜出山雀的對話的。
(3)指名反饋,抓住山雀第一次說的話做具體地示范性的指導體會。
8、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第4——17自然段。
三、總結課堂,拓展仿寫。
1、小小的山雀有著高尚的心靈和美好的品質,它們勤勞、聰明、機智、團結、互助、友愛。而文中的我更是通過耐心到觀察,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力,讓小山雀都成了能夠說話,能夠溝通的可愛的小精靈。
2、拓展仿寫。
不止小山雀,其實許多動物都是通過叫聲以及動作來代表語言,向同伴或人類表達它們的想法。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根據它們的叫聲動作,猜一猜它們在想什么,會說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寫下來。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