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金色花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金色花教學反思1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而培養語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振,從而蕩滌、升華自己的心靈,享受審美情趣??v觀整個教學過程,把朗讀設計為本課的重點是合理的,朗讀過程很好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在朗讀中把握詩歌感情。課堂問題的設置,也能將讀與思結合,提高學生的鑒賞力,鍛煉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通過一篇課文進行了一次“感激母愛”的體驗,讓學生從一篇課文出發,體驗了母愛的無私,以及對于母愛的回報。當前在新的課程理念背景下,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和過程被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來理解,注重學生的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使學生從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堂課是可取的,因為它強調了人文價值。
但本課例也有一些“敗筆”和值得改進的地方。比如指導朗讀過程忽略了教師自己的示范朗讀,而教師在朗誦泰戈爾的其他詩作時,流于應付,情感平淡,該如何處理,還有待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而且錄音機的效果也欠佳。最后,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引導還不夠很好的把握,作到收放自如,這是一直困擾著我的一個問題,希望在未來的教學中能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金色花教學反思2在《金色花》的備課中,我將余映潮老師的板塊教學與主問題設計的理念結合在一起。對于教學的整個環節設計成三個板塊:讀一讀,讀懂內容,讀出情味;品一品,品析形象;寫一寫,傳情達意。第一環節以主問題:母子間的對話引出對文章內容和兩個角色的情感的把握,以朗讀貫穿始終,將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滲透其中。第二環節中加入了資料鏈接,因為泰戈爾的獨特身份以及其寫詩的目的性,還有當時的遭遇,必須加入宗教的介紹,但又不能深入,所以要以資料的形式來補充。第三環節主要立足文本,并從文章中走出來,指導和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文的閱讀教學中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雖然現在很多人對人文性有所質疑,認為人文性不是語文學科獨有的特點,其實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不能只關注到學生的知識能力的提升而忽視情感價值觀的培養,語文學科的教學也不能只是培養一群積累知識的機器,而應該是活生生的、有情有義、有才有識的生命個體。在教授《金色花》的時候,除了一般的教學任務如知識的積累,方法的掌握外,我還特別安排了一個朗讀的環節,就是文章中唯一一句孩子和媽媽的對話,因為我發現現在的學生對于親人的愛表現的很漠然,甚至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通過朗讀不僅讓學生體會孩子和母親的個性和情感,尤其是要感受媽媽的多樣的情感,感受母子間純粹的、唯美的愛意。我還安排了一個環節:“寫一寫傳情達意”有的孩子不那么冷淡,但又不會表達,不知如何感激父母的付出,我讓學生借鑒泰戈爾的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愛。學生借泰戈爾的筆法進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禮。有的學生切實的想到母親的手,想變成一支護手霜,讓母親的手得到滋潤不再受凍開裂。我想這就達到關注父母的目的。
在課堂的生成過程中,也存在問題,如對語言的揣摩和品析還不夠細膩,對母親性格的把握還不夠到位。
金色花教學反思3我所上的《金色花》一課采用多媒體教學,課后獲得些許的贊揚。反思本節課一個個真實的情景,對于如何上好一節合格的語文課、建構活力課堂頗有感悟。
1、讀出“語文味”,創造詩意課堂
程少堂老師認為:所謂語文味,是指在語文教育(主要是教學)過程中,在主張語文教學要返樸歸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導下,以共生互學的師生關系為前提,主要通過情感激發、語言品味、意理闡發等手段,讓人體驗到的一種令人陶醉的、富有學科個性和教學個性的審美快感。
在《金色花》一課中,我主要通過靈動多姿的朗讀(聽讀、賽讀、評讀、范讀等)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熏陶感情,從而讀出“語文味”,創造詩意的課堂。學生讀得非常認真,雖然讀得不是很好。于是在我的啟發誘導之下,有不少的同學大膽地用稚嫩的童聲來讀,重音、語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例如馮爾學當讀到“我不告訴你”時,那稚嫩的略帶撒嬌的童聲引起在場聽課老師及同學們的笑聲。
2、關注動態生成,把握瞬間精彩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時,就提出:一個真實的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他還指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關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追求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用“動態生成”的觀點來引領課堂教學,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上《金色花》一課時,我在課的結尾設計了一個環節:以“假如你在媽媽生日的這一天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會變成什么呢?” 請學生傾訴內心至愛。有一個男孩子說,會趁媽媽出去的時候,偷偷地把地板擦得干干凈凈,把家里的東西擺放得井井有條。也有同學說,希望變成一架飛機(一艘輪船),讓媽媽乘坐到世界各地去旅游。也有同學說,希望變成一棵樹,春天勤生綠葉,長得枝繁葉茂,夏天母親可以在樹下乘涼,為她遮風擋雨,秋天樹上的果實成熟了,母親可以摘下解渴,如果她需要錢了,就砍掉自己身上的樹枝去賣……我以及聽課的老師都被同學們的真情深深打動了。在這種氛圍中,許多上課很少主動舉手發言的同學都紛紛發言表達對母親的愛。此時下課鈴聲響起,我說出了此番結束語:同學們,沐浴著母愛成長的你們要懂得加倍地回報,去愛你們的母親,愛你們的同學,愛你們的老師,愛祖國和人民。愿你們在被愛與給予中擁有一個豐富美好的人生!”
在這里,學生在老師營造的和諧的對話氛圍中,與本文對話、與自我對話,敞開心靈,思緒飛揚,從而在熏陶感染中建構起新的思想鏈條,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李鎮西老師曾經說過:“在課堂上,沒有純粹的理念,一切細節同時都是理念?!睆倪@個意義上說,本人所上的《金色花》一課在許多細節處理上反映了教師的理念仍有待轉變。如:問題的探究未夠深入,學生的思維仍受著老師的操縱。我想,要上好一節合格的語文課,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歸根結底還是要轉變理念,提高自身素質,讓語文課因每一個富有個性的“我”而精彩吧。
金色花教學反思4本文是一首非常優美的散文詩,重點是品讀課文,把握文中深摯的母子之情。在教學中,兩個班的教學內容一樣,但是過程是不一樣的 ……此處隱藏4947個字……能力。
這節課也有很多亟待改變或提高的地方:
1、探究的問題沒有引出來之時,教師過于著急,有時把答案呈現出來了。教師應該多些耐心,循序漸進的引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小組合作交流,只注重優生的展示,最好讓各個階段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學生獨立發言,小組成員集體補充,這樣才能調動起整體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金色花教學反思12我在這一節課教學設計上,能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這節課重視學生誦讀,讓學生在誦讀實踐中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語感,通過朗讀加深體驗與領悟,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通過閱讀的訓練,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我注意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但對話并不是讓學生自發的討論,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經驗、情感去鉆研詩歌,進而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教師應該參與其中,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每位學生都能做到感情融匯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時,教師的感情和思想也應該參與到學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學生的收獲。為此,我設計了四個環節來體現我的教學思想:
一是發給學生相關材料,讓學生自己去篩選感興趣的材料,感悟家庭之愛。通過一系列關于家庭之愛的圖片及漫畫切入本詩。
二是通過美讀感悟詩中情感。
三是通過品讀分析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散文詩。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人體驗,讓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作出自己的判斷。提倡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散文詩的理解和體驗,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是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詩歌要求學生多誦讀,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讓學生多誦讀,讓學生在反復、比較的誦讀實踐中增加語感,發展語感,加深領悟。
金色花教學反思13《金色花》是詩人泰戈爾的一篇優美的詩歌,其篇幅短小,意蘊豐富,由假象“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發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在本課教學時,我緊扣教材圍大綱進行備課,教學。首先抓住本課重點難點各個擊破,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鑒賞詩歌的能力。在朗讀中去感受作者所抒發的真摯情感,體會人間摯愛親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詩的情感,詩的語境,詩的意象無不是讀出來的,讀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另一種形式。)其次,在學生了解把握本散文詩的寫作特色之一借物抒情的手法后,讓學生進行創意表達。
整堂課的教學過程環節清楚:由兒歌《娃哈哈》導入新課,用花喻人,從而使本課的難點迎刃而解了。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這樣在深入探究這一環節時,學生就能水到渠成地全面準確的理解感悟詩歌內容及作者情感。又為創意表達奠定了基礎。
我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一塊去感悟詩歌。借助音樂,圖片,通過朗讀,理解,想象來逐步感悟。
教學方法,結合自主合作,質疑的學習模式,進行朗讀,理解,感悟,表達。
本堂課的教學不能說是一堂高質量的課堂,也有不完美的遺憾。由于朗讀環節花時過多,導致“創意表達“這一教學環節未完成。我原設計通過《金色花》的教學后,讓學生真正掌握借物抒情這一寫作方法進行作文訓練,我還準備了一篇范文《假如我變成一條毛毛蟲》進行寫作指導。從而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上Я粝碌氖沁z憾。
我想,只要多去專研業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積極創新,課堂教學將會得到更大的提高。
在此,也真誠感謝各位領導,同仁的賜教。
金色花教學反思14今天第二節我在初一4班上課一節公開課《金色花》?!督鹕ā肥且皇咨⑽脑?,想象奇特,語言優美,是一首非常適合訓練朗讀的佳作。其內容看似淺顯易懂,實際上要多讀、讀懂才能真正感受作者寫這篇詩歌的綿長意蘊。據此,我這節課的設計是以“讀”貫穿整個課堂的。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概括人物性格特點。
2、品味詩歌精美語言,感受人間至愛親情。
整堂課有幾處比較成功的地方:
1、老師親自示范朗讀,然后學生在語氣音調和感情把握上有個準則。
2、在賞析完人物形象后,設計了情景朗讀。
3、整個課堂還算流暢,思路較清晰,引導和點評比較及時。
當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學生的代入感不夠強,如果在課前,或者讓學生寫幾句想對媽媽說的話時,請同學播放小時候的照片,分享自己與媽媽的故事,便更能喚起孩子們對媽媽小時候的回憶,更能引導他們對媽媽的依戀;
2、在品讀句子把握人物形象的環節可以給學生參考表述的句式,培養規范,學生便會更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
3、如果最后多一點時間請學生分享對母親說的話,這堂課會顯得更加完整。
最后,衷心感謝周級長、楊曉儀老師陪我一起磨課,給我許多修改意見,我的成長離不開你們的陪伴與幫助!感謝陳主任張主任還有各位老師蒞臨指導,課后給了我許多寶貴建議!初三老師因為要改卷子沒能過來,這是我的一大損失。當然也得感謝我們初一4班的孩子們,他們太棒棒噠了!
金色花教學反思151、在上這堂課當中,我本著讓學生學會關愛的感情的精神,讓學生先從文本入手,進行了一次“感激母愛”的體驗,讓學生從一篇課文出發,體驗了母愛的無私,以及對于母愛的回報。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振,從而蕩滌、升華自己的心靈,享受審美情趣。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而培養語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朗讀過程很好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在朗讀中更深刻地把握詩歌感情。課堂問題的設置,也能將讀與思結合,提高學生的鑒賞力,鍛煉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當前在新的課程理念背景下,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和過程被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來理解,注重學生的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使學生從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堂課是可取的,因為它強調了人文價值。
2、我在教學實踐中,最為強調學以致用的原則,泰戈爾高超的寫作技巧,我們雖不說能學到他那種境界,但是學其精髓,能在實踐中用點皮毛,也總是好的,能力不就是在一點一滴中進步的嗎?于是我本著培養學生想象手法的實際運用能力的目標,將想象的作用在學生腦海中深化,在用這種手法來改改自己的作文,做到學以致用。
3、在本課例中,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在體會泰戈爾名句時,學生投入還不夠,或許是初一的學生,還不能把握深層次的感情;另外就是學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時,碰到一些困難,就是想象的內容陳舊,想象的范圍狹窄,讓我知道,要培養學生創新和想象的能力時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需要在以后教學中不斷深化。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