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初中作文三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窗臺上有一朵陽光。
這朵陽光隨著樓上衣服的擺動晃來晃去,調皮極了,我心中的暖意被它喚醒?!班А币幌麓蜷_窗,撲面而來的金色光芒使我睜不開眼,只感覺臉上洋溢著溫暖,陽光的氣息在鼻尖游走。大好春光,何不出去散步?我走在公園里的小徑中,走著走著,因這陽光,我又想起了她。
她,是我的曾祖母。
曾祖母面龐清瘦,嘴唇微抿,臉上總是漫著慈祥和藹的笑容,眼睛依舊泛著童真。她很喜歡吃糖,許是因為這個,她精神總是很好,也很樂天派,最神奇的是,她沒有任何關于糖份過多的疾病。初次見到她,我還很小,她一見著我,就快步走來,用她牙齒稀疏的嘴咧開一個微笑,一邊含糊不清地說著:“丁兒啊,丁兒啊,糖給你。”一邊將手里緊攥著的一把糖塞給我。她的笑容,像一縷陽光照亮了我的心。
隨著我逐漸長大,曾祖母也慢慢老了,她的牙齒全部掉光了,身體的免疫力也沒從前強了,脊背開始佝僂,開始怕冷,手開始顫抖……雖然現在的曾祖母盡顯老態,但當她看到我,眼神就會像一盞小燈泡突然亮了起來,臉上的笑容堪比陽光。曾祖母越來越老,也越來越像孩子一般,有時甚至有些無理取鬧,她忘記了許多事情,但唯獨沒有忘記的,就是愛我。
記得去年寒假的一天,我到外婆家寫作業,正想歇一歇,偶然發現曾祖母正在用她沒有牙齒是牙床慢慢融化一塊酥糖,咀嚼得很認真。她將我正目不轉睛的盯著她,便回頭沖我一笑,招呼我過去。我坐到她身邊,她突然從一旁的塑料袋里抓了一把的糖,一下塞到我懷里,用小孩般的語氣說:“丁兒,吃!吃!”我連忙點頭答應,我聽見了她粗糙的手指撫摸糖紙的聲音,她分明很愛吃,她分明不舍得,但她還是給我了,給我了一大把,臉上卻還是那種溫暖如陽光的笑容。還是去年,我正在為近期的學習做規劃,遇到了一些困難,一籌莫展,就在我愁得焦頭爛額時,耳畔突然傳來了一陣歌聲。聽不出歌詞,只有斷斷續續的音調,但我知道,這是曾祖母在唱。我轉頭一看,她正在客廳來回踱步,哼哼呀呀的歌聲從她干癟的唇間流淌出來,哼唱到盡興處,還興奮地做兩個動作。我看著她有趣的表演,一絲笑意浮上眉眼、唇邊。曾祖母見我笑了,她一拍手道:“你終于笑了!”說著自己也開懷大笑起來。我愣了愣,原來她唱歌是為了讓我開心一些。她開心的笑聲像是喚醒了陰天里沉睡的太陽,太陽漸漸從云層中探出頭來,迸發出萬丈光芒,像曾祖母的笑聲,在我陰云密布的心上,灑下溫暖的陽光。
昨天,曾祖母被她小兒子從外公家接回鄉下老家去住了。雖然家里少了她的笑,少了她的溫暖,但她的笑與溫暖就像這金色的陽光,與我同行。她唱過的曲子,給我吃過的糖,也會一直伴我成長。
我走在小徑上,陽光與我同行,陽光特有的味道,跟曾祖母給我糖的味道,很像。
對徐志摩的詩歌,最早接觸的是《偶然》,源于上學期寫作課上語文老師的引用。后來從同學那里借到《徐志摩詩文集》,翻著翻著,愛不釋手,就拐帶到寢室,有空時就讀讀。之所以喜歡這本書,一方面是詩歌本身,另一方面是詩歌后面帶有欣賞文章,解決了我的閱讀障礙,使我的以了解他的詩歌特征和生平軼事。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讀《雪花的快樂》,很容易聯想到他的《再別康橋》、《我不知道風是在哪個方向吹》,在感受柔美、朦朧的.旋律和格調的同時,似乎還能感受詩人自由、堅定和執著的靈魂,那是一種對美的追求,讓我們沐浴美的清香。
讀《為要尋一個明星》、《我有一個戀愛》能讓我感受詩人的現實處境和內心掙扎?,F實是黑夜,我是騎手,而我的坐騎是一匹拐腿的瞎馬,即便環境如此惡劣,我仍不斷加鞭,因為我有一個戀愛,對象是天上的明星。晶瑩的星光照亮了詩人的灰色人生,也照亮了詩人的人生追求。他和陸曉曼的故事是我這個年齡所無法理解的,但他對于愛的追求,如同在黑夜里對星光的追求一樣。
讀《滬杭車中》,總忍不住把它和朱自清的《匆匆》進行比較。朱自清用富有畫面感的筆墨描寫了時光匆匆流逝的步履,徐志摩卻用簡潔的文字再現匆匆時光的身姿。從中可以體會到徐志摩詩歌簡約的特征。
徐志摩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的一生癡迷地追求愛、自由、美——現實中的和夢幻里的。他往往能在幻想世界里找到靈感的泉源,使心靈想象的翅膀得以翱翔。他的詩,靜,息人煩囂;美,如啜佳釀;實,人人明白;韻,回環往復。他細膩地刻記著自然界最細微的美,讓我的眼前不斷閃現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或許,我對徐志摩的理解是非常膚淺的,但我相信我們對愛、自由、美的追求是相同的。
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沒錯,今天就是我們期盼已久的中秋節。這一天,我們會吃到美味的月餅,欣賞圓盤似的明月,還要擺上一桌好吃的菜肴。
每到中秋節,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總會縈繞在我的耳畔。它講述的是古代學者外出求學的艱辛與思鄉之苦,通過凝望那皎潔的圓月來遙寄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看著月亮,想像在家鄉度過的快樂時光,借此安慰自己。后來,八月十五就成為了團圓節。
現如今,交通發達,科技進步。漂泊在外的人們不論路途多么遙遠,他們都會在百忙之中趕回家,與家人團聚,一起賞月,吃月餅,看中秋晚會。大家圍在一起,說說笑笑,訴說著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快樂。
中秋夜,我爬到外婆家的樓頂上,一邊細細的品嘗月餅,一邊靜靜地欣賞月亮。看著,看著我入迷啦!深藍色的天空中,那銀盤似的月亮把一片片光芒灑向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好像布下了一匹銀色的瀑布。一眨眼,那輪明月又仿佛是一塊圓圓的月餅,散發的光芒,好像月餅的餡料,豐富多彩,真想咬一口啊!這時,我好像看到了吳剛在賣力地砍樹,而嫦娥則抱著玉兔在哭泣,他們都在思念家鄉。仰望著天上的明月,我仿佛走進了仙境。
中秋節不但月亮圓,而且還能讓家人團聚在一起,真是個快樂的節日。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