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端午節五年級作文10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五年級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源于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在我們的中國有著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我為大家說說端午節吧!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還有有趣的劃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粽子,打開鍋蓋滿屋都飄著粽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帶我去看劃龍舟比賽,這里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著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眾們興奮喊道著加油加油,在為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里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劃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后,落后的一號終于追上了遙遙的二號第一個沖過了終點,觀眾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等著你去找呢!
端午節這天上午,我正在和妹妹做游戲,突然發現廚房里放著一些竹葉,媽媽正在忙著什么。我沒有看明白,跑過去問媽媽,媽媽說:“今天是端午節,我正在做粽子?!蔽液兔妹酶吲d的跳起來,大聲呼喊:“今天有好吃的嘍!”
過了一會兒,我又很好奇的跑到廚房對媽媽說:“媽媽,我也和您一起包吧!”媽媽撫摸著我的頭說:“先去把先去把小手洗干凈,我來教你?!?/p>
我把手洗干凈了,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兩片粽葉,先把它折成一個三角形的漏斗,再把泡好的米和煮熟的小棗放在里面,再把粽葉一圈一圈的包好。最后用細線把它捆牢。一個粽子就這樣做好了。
我拿著自己做好的粽子去給爸爸看,爸爸笑著說:“這個粽子要留給你自己來吃才有意義?!?/p>
過了好大一會兒,粽子才煮熟了。一大盤子的粽子都是圓圓鼓鼓的,為什么只是我包的是軟軟扁扁的呢?先嘗嘗味道吧!怎么跟水泡了似的一點也不好吃呢?我又嘗了一口媽媽包的,咦!為什么味道不一樣呢?甜甜的、黏黏的、軟軟的,真好吃。這時我才明白爸爸為什么讓我吃自己做的原因了。因為媽媽把勤勞和愛心包在里面了,所以味道就不一樣了。
吃著香甜的粽子,聽著端午節的故事,我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幸福的端午節。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節一定要吃粽子,說起粽子,就是到了我爺爺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去年,爺爺已經泡好了粽葉,粽葉大約要兩天兩夜就泡好了,泡好的粽葉顏色呈棕黑色。上午,爺爺帶我去集市上買來一些糯米和一些干棗,泡上三四小時就可以了。下午,爺爺在糯米中加上了紅小豆,又加了糖精。爺爺說:“琳潔,我告訴你,粽子要適量地放紅小豆和糖精。如果放多了紅小豆,就只能吃到紅小豆的味道,就吃不到糯米的清香了。如果放多了糖精,粽子就變苦了,不好吃了?!?/p>
說完,爺爺在桌子上包起粽子來,粽子一般是三角形的。爺爺首先用蒲葉弄成一條一條的。然后把糯米裹進去,卷成個形狀。再用蒲葉絲把三角形系好,一個粽子就算是做好了。
我學著爺爺的樣子,包了一個粽子。第一次,方的糯米太多,全都撒了。第二次形狀沒包好,漏了出來。第三次,我小心翼翼地,終于成功了。我把成功之作給爺爺看,爺爺對我說:“琳潔,不錯嘛,竟然會包粽子了。”我聽了這句話,就好像吃了蜜一樣。
我喜歡今天,因為我學會了包粽子。
節日,并不是兩個簡單漢字組成的普通詞匯,它的背后飽含著人們的希冀與豐富的內涵,如春節意味著辭舊迎新,中秋寄托著團圓美滿……但最令我感到記憶深刻的,還是熱鬧歡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可有趣了呢!你瞧那身形修長,體格魁梧的龍舟,隨著喊叫聲和銅鼓聲,在急速前進。船槳擺動得是如此得一致,如此得整齊。一艘一艘地龍舟從這頭劃到那頭,幾乎令我眼花繚亂!我可不止喜歡端午節的這些呢!
端午節還有包粽子的習俗呢!而且這粽子不是“無味”的,而是充滿了感情的粽子。我可喜歡包粽子了,有一次甚至把手割破了。如此說來,我與端午節可是有著“血海深仇”,就來說說這件事吧。
這事發生在前年的端午節。事情是這樣的:今天正是端午節,我一爬起來便高興地“大發瘋”……把床上搞得一塌糊涂。開始包粽子時間,我們先從樹上摘粽葉,而且要挑長的。我們總算湊齊了做一筐粽子的葉子。把上等的米包在里頭,再用手塑成一個立體三角形,捆緊,一個粽子便包成功了。我本想創新出一種更快的包粽子的方法,將粽葉不停在手中擺弄,不料卻劃破了手指,創新沒有成功卻把米灑了一地。
端午節是我的最愛,令我回味,又耐人尋味。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 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將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將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將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將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將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每年五月初五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最為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 楚國的大夫,因看到楚國衰亡,人民遭受苦難,自己又無力挽救百姓,心中悲憤難忍而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邊把他投江的日子定為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我們這里最長見的習俗就是吃粽子。雖然超市里的粽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里包的粽子。因為家里包的粽子非常新鮮,吃起來特別清香。包粽子也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奶奶就會把包粽子的葉子買回來,用清水洗干凈,然后準備好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紅棗等。接下來就是包粽子,奶奶每次總是取兩三片粽葉卷成圓錐體形狀,把準備好的原料放入里面,再用葉子把錐口封住用棉線捆結實,這樣一個有模有樣的粽子寶寶就誕生了。
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一個充滿神奇而熱鬧的節日。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吵死我了,“ 嘉楠起床啦!”媽媽叫道,我問:“怎么了,干嗎叫醒人家,人家剛做得好夢就被攪和啦!”“什么,今天是五月五端午節,你都忘記啦!”“哦,想起來了?!蔽一腥淮笪颉?/p>
我、爸爸媽媽和小姨來到了濉溪路上的樂購,我們先推了輛推車,然后就進入超市了。咦,樂購的`手提籃可真好玩,跟箱包一樣,我很好奇。一樓是日用品店,而我們卻是去買食品,便上了二樓,買了菜、粽子、紫菜等許多食品。
回到家,我先把買的壽司包裝盒拆開,可是我拆了半天也沒搞好,還是找了爸爸幫忙。我把壽司放進盤子,在微波爐熱了 分鐘。
“叮鈴鈴”,門鈴響了,我跑過去開開門,原來是我們家大名鼎鼎的廚師三叔來了,三叔說:“哥(我爸),今晚我燒飯?!比宕┥蠂?,開始烹飪了。
我們準時開飯,“這些怎么那么的淡啊?”,“可能忘記放鹽了?!辈妥郎?,我們有說有笑,很有趣。
我愛這個端午節,希望明年的端午節快點到來啊!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20xx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一束菖蒲、艾草和大蒜。我們家也不例外,爺爺清早便去菜場買來菖蒲、艾草掛在家門前,聽爺爺說,這樣可以驅蚊除蟲,驅災辟邪。
粽子是每年端午節都不可缺的食品。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包好了粽子,而且這些粽子的餡多種多樣,有蜜棗的,有豬肉的,還有豆沙的。聽了媽媽的一番介紹,我垂憐欲滴。真想快點品嘗又香又好吃的粽子。終于盼來了端午節。這天中午,奶發把剛出鍋的熱粽子端上了桌,我迫不及待的伸出小手,拿了一個,捏著滾燙的粽子。我始終舍不得放下,白色的糯米展現在我的面前,還發著油光。我大口咬下去,哇,真香呀。不一會兒,一個粽子便進到了我的肚子里。粽葉的葉香,糯米的米香,摻在一起,吃起來真是回味無窮。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可我最喜歡的還是吃粽子,因為它的味道讓我回味無窮。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里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可真不容易?。?/p>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