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語故事(15篇)
兒童成語故事1【成語】: 出爾反爾
【拼音】: chū ěr fǎn ěr
【解釋】: 爾: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后果?,F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前后自相矛盾。
【成語故事】:
出爾反爾這則成語的原意是你怎樣對別人,別人也怎樣對你?,F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復無常。爾指你,反同返。
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戰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生了戰爭。鄒國吃敗仗,死傷了不少將士。鄒穆公很不高興,問孟子道:在這次戰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可是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拼命的,他們眼看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可恨得很。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人太多,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卻又十分可恨。您說該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記得有一年鬧災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并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他們高高在上,不關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殘害百姓。
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后,接著又說: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的話嗎?他說,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孟子最后告訴鄒穆公說:所以,大王不要去責怪他們、懲罰他們。如果實行仁政,您的百姓就會愛護他們的長官,并且愿意為他們獻出生.
兒童成語故事2 閉門思過在西漢昭帝的時候,擔任左馮翊太守的是燕人韓延壽。
有一次,韓延壽到高陵縣去巡視,正好碰到兩個兄弟去向他告狀。
哥哥說:“大人,我的弟弟占了我的耕地?!钡艿苷f:“大人,這耕地本來就是爹娘在去世的時候分給我的,哥哥他不講理,非得說是分給他的,大人你來評評理!”
這件事讓韓延壽非常震驚,他自己覺得慚愧極了。他說:“我作為這里的太守,竟然不能教化這里的百姓。兄弟之間為了財產竟然去爭斗,這個責任是我應該承擔的。我應該辭去職務,讓有賢能的人來代替我?!?/p>
所以這一天,韓延壽不再處理公務,也不見客,待在一個房間里面,關上門思考自己的過錯。
兩兄弟聽說了韓延壽的事情非常感動,同時也非常內疚。他們倆決定和好,并且一起光著脊背去找韓延壽請罪。
韓延壽看到他們兩個都明白了道理,并且決定好好相處,再也不為了利益而破壞親情了,他這才高興了起來。
閉門思過的故事告訴我們,當生活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也要像韓延壽學習,應該先反思自己,才能更好的去解決問題哦!
兒童成語故事3【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師,誠懇求學。
這個成語來源于《宋史。楊時傳》,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已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后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鉆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并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兒童成語故事4【成語】: 愛屋及烏
【拼音】: ài wū jí wū
【解釋】: 因為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出處】: 《尚書大傳·大戰》:“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p>
【舉例造句】: 子存寵上了小老婆,未免“愛屋及烏”,把他也看得同上客一般。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四回
【近義詞】: 相濡以沫
【反義詞】: 愛莫能助、殃及池魚
【成語故事】:
商朝末年,紂王窮奢極欲,殘暴無道,西方諸侯國的首領姬昌決心推翻商朝統治,積極練兵備戰,準備東進,可惜他沒有實現愿望就逝世了。姬昌死后,他兒子姬發繼位稱王,世稱周武王。周武王在軍師姜尚(太公)及弟弟姬曰(周公)、姬shi(召公)的輔佐下,聯合諸侯,出兵討伐紂王。雙方在牧野交兵。這時紂王已經失盡人心,軍隊紛紛倒戈,終于大敗。商朝都城朝歌很快被周軍攻克。紂王自焚,商朝滅亡。
紂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寧,感到天下還沒有安定。他召見姜太公,問道:“進了殷都,對舊王朝的士眾應該怎么處置呢?”
“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同他屋上的烏鴉也喜愛;如果不喜歡那個人,就連帶厭惡他家的墻壁籬笆。這意思很明白:殺盡全部敵對分子,一個也不留下。大王你看怎么樣?”太公說。
武王認為不能這樣。這時召公上前說:“我聽說過:有罪的,要殺;無罪的,讓他們活。應當把有罪的人都殺死,不讓他們留下殘余力量。大王你看怎么樣?”武王認為也不行。
這時周公上前說道:“我看應當讓各人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各自耕種自己的田地。君王不偏愛自己舊時朋友和親屬,用仁政來感化普天下的人?!?/p>
武王聽了非常高興,心中豁然開朗,覺得天下可以從此安定了。
后來,武王就照周公說的辦,天下果然很快安定下來,民心歸附,西周也更強大。
“愛屋及烏”這則成語來源于《尚書大傳》,意思是由于愛某個人而連帶地愛護停留在他屋上的烏鴉。比喻非常喜愛某人,從而連帶愛及和他有關的人或物。
兒童成語故事5【釋義】
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典故】
古時候,有個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詩善畫,性格詼諧,喜歡開玩笑。
盛夏的一個夜晚,他在樹下乘涼,但見長天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掛,清風徐來,滿院飄香。
這時,一位長得異常美麗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郭翰很有禮貌地問:“小姐,您是誰?從哪來?”
仙女說:“我是織女,從天上來?!?/p>
郭翰問:“你從天上來,能談談天上的事情嗎?”
仙女問:“你想知道什么?”
郭翰說:“我什么都想知道?!?/p>
仙女說:“這可難了,你讓我從哪說起呀?”
郭翰說:“人們都說仙人聰明,你就隨便說說吧?!?/p>
仙女說:“天上四季如春,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綠樹常青,花開不謝。枝頭 ……此處隱藏2695個字……認識。
兒童成語故事9【成語】: 合浦珠還
【拼音】: hé pǔ zhū huán
【解釋】: 合浦:漢代郡名,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
【成語故事】:
東漢時,合浦郡沿海盛產珍珠;那里產的珍珠又圓又大,色澤純正,一直譽滿海內外,人們稱它為“合浦珠”。當地百姓都以采珠為生,以此向鄰郡交趾換取糧食。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機貪贓枉法,巧立名目盤剝珠民。為了撈到更多的油水,他們不顧珠蚌的生長規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撈。結果,珠蚌逐漸遷移到鄰近的交趾郡內,在合浦能捕撈到的越來越少了。合浦沿海的漁民向來靠采珠為生,很少有人種植稻米。采珠多,收入高,買糧食花些錢不在乎。如今產珠少,收入大量減少,漁民們連買糧食的錢都沒有,不少人因此而餓死。漢順帝劉保繼位后,派了一個名叫孟嘗的人當合浦太守。孟嘗到任后,很快找出了當地漁民沒有飯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廢除盤剝的非法規定,并不準漁民濫捕亂采,以便保護珠蚌的資源。不到一年;珠蚌又繁衍起來、合浦又成了盛產珍珠的地方。
兒童成語故事10【枕戈待旦】
枕著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旦,天亮。
晉代劉琨年少時就有遠大志向,性格奔放而富有才干,喜歡結交才能超過自己的人而又較愛張揚。
他和范陽的祖逖是好朋友,聽到祖逖受任用北伐去收復失地,劉琨在給親友的信里說:“我現在是枕著武器等待天明,時刻盼著去消滅來犯之敵,也時時擔心祖逖會躍馬揚鞭飛奔在我的前面啊!”
從他的信里,可以看到他的性格、志趣和期望。
兒童成語故事11卜晝卜夜的故事:
【成語】: 卜晝卜夜
【拼音】: bǔ zhòu bǔ yè
【解釋】: 卜:占卜。形容夜以繼日地宴樂無度。
【成語故事】:
敬仲,即春秋時陳國的公子完,同陳宣公是兄弟。陳宣公為了叫寵姬所生的兒子款為太子,便把原來立為太子的大兒子御寇殺了。敬仲是站在御寇一邊的,因此不能在陳國安身立足,便投奔齊國。齊桓公很恭敬地接待敬仲,拜他為“卿”。敬仲謙虛地說:“我是投奔貴國的客人,蒙您收留,讓我在這里舒舒服服地住下,我已經非常感激了,怎敢高居卿位,讓人笑我不知足呢!”齊桓公覺得他很懂道理,便改聘為“工正”,請他擔任管理各種工匠的職務。但是對他的待遇,仍不同于一般官員。齊桓公經常找他談天、游玩。
這段故事,在《左傳·莊公二十二年》有記載。同時,它還記載著這么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齊桓公到敬仲家里去,敬仲拿出酒來招待他,桓公喝得很高興,直到天快黑了,還叫點燈,要繼續喝。敬仲婉言勸止,說道:“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我只準備白天陪您玩,卻沒有打算繼續到夜晚,恕我不敢久留您!)”
由于這段故事,后來形容游宴無度,不計時間,從白晝到黑夜,又從黑夜到白晝,連續不休地玩樂,就叫“卜晝卜夜”。
兒童成語故事12一個人拿著一面盾牌和一枝長槍,在市場上叫賣。他舉起盾牌,吆喚說:“我的盾牌堅固極了,什么兵器都刺不穿它??靵碣I吧!”呆了一會兒,他又舉起長槍,吆喚說:“我的長槍銳利極了,什么東西都刺得穿??靵碣I吧!”有人問他:“拿你的長槍來刺你的盾牌,結果怎樣呢?”那人聽了,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自相矛盾”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懊笔恰伴L槍”。有人的言語或行動前后正好相反,可以說他“自相矛盾”。哲學上用“矛盾”來指互相依附又互相對立的兩個因素。
兒童成語故事13唐朝詩人王勃應邀參加滕王閣落成的宴會,有人倡議為滕王閣做序,賓客紛紛推卻。王勃沉思之后,揮毫即書。起初眾人都一笑置之,但寫到“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時,眾人皆拍手叫好,夸贊他為當今的才子。
[注釋]杰:才能超過一般人,杰出。靈:特別美好。
[提示]指杰出人物生于靈秀之地。
兒童成語故事14【成語】: 老生常談
【拼音】: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解釋】: 老書生經常說的話。比喻人們聽慣了的沒有新鮮意思的話。
【成語故事】:
故事三國時候,有個名叫管輅的人,從小勤奮好學、才思敏捷,光其喜愛天文。十五歲時,已熟讀《周易》,通曉占卜術,漸漸有了小名氣。日子一久,傳到吏部尚書何晏、侍中尚書鄧颶耳里。
這天,正好是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這兩個大官吃飽喝足后,鬧著無聊,便派人把管輅召來替他們占卜。管輅早就聽說這兩人是曹操侄孫曹爽的心腹,倚仗權勢,胡作非為,名聲很不好。他考慮了一會幾,想趁這個機會好好教訓他們一頓,滅滅他們的威風。何雖一見管輅,就大聲嚷道:”聽說你的占卜很靈驗,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機會升官發財。另外,這幾天晚上我還夢見蒼蠅總是叮在鼻子上,這是什么預兆?”管輅想了一想,說:“從前周公忠厚正直,輔助周成王建國立業,國泰民安;現在你的職位比周公還高,可感恩你的人很少,懼伯你的人卻很多,這恐怕不是好預兆。你的夢按照卜術來測,也是個兇相阿!”管輅接著又說:“要想逢兇化吉,消災避難,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圣賢們,發善心,行善事?!编囷Z一旁聽了,很不以為然,連連搖頭說:“這都是些老生常談,沒什么意思?!焙窝缒樕翔F青,一語不發。管輅見了,哈哈一笑:“雖說是老生常談的話,卻不能加以輕視啊!”不久,新年到了,傳來消息說何宴、鄧輅與曹爽一起因謀反而遭誅殺。管輅知道后,連聲說:“老生常談的話,他們卻置之不理,所以難怪有如此下場啊!”
兒童成語故事15【成語】: 明目張膽
【拼音】: míng mù zhāng dǎn
【解釋】: 明目:睜亮眼睛;張膽:放開膽量。原指有膽識,敢做敢為。后形容公開放肆地干壞事。
【出處】: 《晉書·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p>
【舉例造句】: 近日京師奔競之風,是明目張膽,冠冕堂皇做的。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一百三回
【近義詞】: 明火執杖
【反義詞】: 鬼鬼祟祟
【歇后語】: 大白天打劫;提著燈籠行竊
【燈謎】: 大白天打劫
【成語故事】:
唐高宗時有一位大臣名叫韋思謙,做人正直,時常會勸諫皇上,有話就會直說。他考上進士之后,被任命為應城縣令,后來升為監察御史。
有一次,他發現中書令(即宰相)褚遂良以低廉的價錢強行購買鄰人田地,正直的韋思謙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勢力大,立刻上書舉發他。因為證據明確,朝廷不好公開庇護大臣,只好把褚遂良調出京城,降職為同州刺史。
過了一段時間,褚遂良又被重用,恢復了中書令的官職。褚遂良便找了理由報復韋思謙,把他貶到外省,當一名縣官。有人替韋思謙打抱不平,暗中去慰問韋思謙。他仍然不改初衷,慷慨激昂。他正言道:“大丈夫應該有話就說,明目張膽而不畏強權,致力報效國家。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