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法的驗算》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加減法的驗算》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減法的驗算》教學反思1本教學內容安排在三位數的加減法以后,目的是要學生養成檢驗的好習慣,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由于學生在做前面幾課時的《課堂作業》時,出現的錯誤較多,所以我決定將加減法的驗算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學生在沒有學習加減法的驗算前,已經知道加減法算式之間的關系,所以在學習“加法驗算”時,我增設了一個復習題:根據上面算式的結果,寫出下面幾道算式的結果。這道練習題的設置,既為后面的新知做好了鋪墊,又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在后面新知的教學中,學生由于有了前面復習題的基礎,所以很快就發現了驗算加法的方法。教學中,我還用學生的姓名來命名所發現的方法,大大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由于本節課只進行了“加法驗算”的教學,從學生的課堂練習看,他們對本節課新知的掌握情況還是不錯了,尤其是還有部分學生能使用數學語言來完整表述驗算的方法。
但本節課我認為學生練習的密度還不夠,由于他們計算的速度還比較慢,所以導致課堂上的練習量還不夠。針對學生計算速度慢這一現象,教師課后還要加強訓練。
《加減法的驗算》教學反思2學生在沒有學習加減法的驗算前,已經知道能用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來檢驗加法做得對不對。因此,在第一班教學中,讓學生試著自己找到檢驗加法做得對不對的好方法:
1、(出示主題圖)說說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媽媽到商場給小明買了一套衣服和一雙鞋子,媽媽付給售貨員阿姨200元,阿姨找給媽媽17元,找的錢對嗎?
2、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并進行筆算板演。
3、師:怎樣才能檢驗自己的結果是否正確呢?小組合作探究驗算方法,組織匯報。
4、學生匯報驗算方法,比較驗算的方法。
可匯報的結果并如人愿,大家都用的是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經過再三的誘導才有一位小朋友小聲的說:可以用減法吧,老師?
所以在第二個班教學時,就改變了策略,讓學生先從觀察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得一些關系式后再來探究加法驗算的方法,給學生的探究墊定了知識基礎,使學生有據可依。
1、出示一個加法算式,說說各部分的名稱:加數+加數=和
2、計算并觀察這幾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5+3= 15+40= 50+40=
3+5= 40+15= 40+50=
學生計算后,得出結論: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和不變。(板書)
將下面的幾組加法,改寫成減法,說說有什么發現?
5+3= 15+40= 50+40=
改寫后,發現:和-其中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板書)
3、這些發現有什么用呢?猜測一下。
4、出示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并列式計算。
5、探究:用什么方法能檢驗加法做得對不對呢?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三種加法的驗算方法:即一種是用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的方法來驗算的,另外兩種都是用減法進行驗算:即用兩加數的和分別去減兩個加數中的一個,看結果量不是等另一個加數。學生在有了上面得出關系式,能順利的得到三種加數驗算的方法,因此預設還是考慮到學生的已有基礎,要為學生更好地學服務。
《加減法的驗算》教學反思3學生在沒有學習加減法的驗算前,已經知道能用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來檢驗加法做得對不對。因此,在第一班教學中,讓學生試著自己找到檢驗加法做得對不對的好方法:<
1、(出示主題圖)說說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媽媽到商場給小明買了一套衣服和一雙鞋子,媽媽付給售貨員阿姨200元,阿姨找給媽媽17元,找的錢對嗎?
2、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并進行筆算板演。
3、師:怎樣才能檢驗自己的結果是否正確呢?小組合作探究驗算方法,組織匯報。
4、學生匯報驗算方法,比較驗算的方法。 可匯報的結果并如人愿,大家都用的是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經過再三的誘導才有一位小朋友小聲的說:可以用減法吧,老師?
所以在第二個班教學時,就改變了策略,讓學生先從觀察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得一些關系式后再來探究加法驗算的方法,給學生的探究墊定了知識基礎,使學生有據可依。
1、出示一個加法算式,說說各部分的名稱:加數+加數=和
2、計算并觀察這幾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5+3= 15+40= 50+40= 3+5= 40+15= 40+50= 學生計算后,得出結論: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和不變。(板書) 將下面的幾組加法,改寫成減法,說說有什么發現? 5+3= 15+40= 50+40= 改寫后,發現:和-其中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板書)
3、這些發現有什么用呢?猜測一下。
4、出示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并列式計算。
5、探究:用什么方法能檢驗加法做得對不對呢?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三種加法的驗算方法:即一種是用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的方法來驗算的,另外兩種都是用減法進行驗算:即用兩加數的和分別去減兩個加數中的一個,看結果量不是等另一個加數。學生在有了上面得出關系式,能順利的得到三種加數驗算的方法,因此預設還是考慮到學生的已有基礎,要為學生更好地學服務。
《加減法的驗算》教學反思4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連續退位減》和《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是0的連續退位減》,這些內容都是學生學習驗算的了基礎。但開展本課教學內容時并非簡單地從一個純計算題入手,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購買衣服和鞋子的情境。這既讓學生感到親切,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又讓學生體驗在實際情況中驗算的必要性。
因為學生是初次接觸驗算,所以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引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得出加法的驗算方法,經歷一個探索新知的過程。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有時驗算也不一定正確,會出現各種錯誤。因此,在安排練習時設計了診斷等多種形式的習題,是學生感悟到了無論是計算還是驗算都需要認真仔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理解驗算也是判斷計算正確與否的一個方法。
當然,本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觀察加法與其減法驗算的關系,即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2、沒有很好的強調驗算的書寫格式,這直接導致了學生 ……此處隱藏2769個字……提出檢驗計算結果的問題,引入驗算的教學。
二、備課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了解學生。
雖然擔任數學教學多年,要跟上時代教育的步伐?,F在的新課標、新課程、新教材要求我們更新觀念,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學會加減法的運算方法,培養學生認真計算和驗算的習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通過加減法的驗算,加強加減法互逆關系的認識;通過加減法的驗算,滲透加法的交換律和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重點是加減法的驗算;難點是加減法的驗算運算方法的多樣化。還要準備教具:主題圖;在教學中如何照顧本班的中差生;教學過程的知識鋪墊,提問、作業、知識延伸的設計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
組織教學是相當嚴謹的過程,過去的教學表現在教師講得多?,F在都體現在“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數學的主人”、,教師是要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把握好教材,組織好教學,組織學生認真觀察主題圖。向學生提出問題:“請你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畫面的內容”如果要求“一套運動服和雙運動鞋一共要多少元?”。怎樣列式(135+48=183元),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在183元,這一道題到底算得對不對?我們除了掌握計算法則外,還要學會驗算方法,養成驗算的好習慣,以便能及時地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那么,這一道題怎樣驗算呢?
請各小組討論。我積極到各小組了解討論的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了解個別差生的學習情況,參與他們的討論,多給他們學習機會,讓他們多想、多講、多練,發表意見的空間,最后由各小組匯報討論的結果,讓學生知道加法驗算的三種方法;講授例2的時候,同樣用以上的方法進行教學,營造課堂氣氛,給學生兩次合作的機會,發表意見的機會,爭取在40分鐘取得教學成績。
我認為這節加減法驗算的教學能依時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學習機會,吸引中下生積極參與學習,小組愉快合作。但是大部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今后在教學中,要多關心他們,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在教學中抓好兩頭帶動中間,真正把教學工作落到實處。
《加減法的驗算》教學反思9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連續退位減》和《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是0的連續退位減》,這些內容都是學生學習驗算的基礎。但開展本課教學內容時并非簡單地從一個純計算題入手,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購買衣服和鞋子的情境。這既讓學生感到親切,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又讓學生體驗在實際情況中驗算的必要性。 因為學生是初次接觸驗算,所以在小組內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引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得出加法的驗算方法,經歷一個探索新知的過程。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有時驗算也不一定正確,會出現各種錯誤。因此,在安排練習時設計了診斷等多種形式的習題,是學生感悟到了無論是計算還是驗算都需要認真仔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理解驗算也是判斷計算正確與否的一個方法。
當然,本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觀察加法與其減法驗算的關系,即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2、沒有很好的強調驗算的書寫格式,這直接導致了學生在練習時書寫不規范;
3、引導學生體驗驗算是檢查計算方法的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針對這些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或備課中,我會更仔細的研究教材,合理的設計教學過程。重視在教學情境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加減法的驗算》教學反思10先出示有聯系的兩幅情景圖,讓學生看圖提出問題并自己計算。然后出示孩子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怎樣解決孩子提出的問題“找的錢對不對”,也就是要加查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引出課題。這樣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收集信息,提出問題,有主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怎樣檢驗加法的計算結果”,教師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檢驗加法的計算結果?再組織小組討論和匯報。因為學生初次接觸驗算,可讓學生邊看書,邊思考和討論,教師作適當的引導和提示。最后就學生提出的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驗算時學生第一次接觸,安排讓學生獨立思考親自試一試,目的是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獨立創新的學習品質。減法的驗算與加法驗算相同易燃可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由于學生在學習加法驗算時已經了解了如何進行驗算,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觀察減法算式的各部分關系,提出驗算的方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適合自己發展的思維方式和解題策略,學生的方法對他自己來說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們必須尊重個體的數學現實,無須把自己認為最優化的算法強加于學生。反對絕對化的統一算法并不表示可以讓學生法人自流,不加引導,可以給學生嘗試計算、選擇優化的時間,讓學生在計算中讀出最適合自己的最優化方法。
先讓學生用新學的驗算方法計算基本的計算并驗算的題目,反饋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并針對集中問題及時訂正。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受驗算的意義,而且讓學生體會驗算的作用。
教學后,反思自己整個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我的感悟和收獲在這節課的中,我讓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根據已有的經驗嘗試解決問題,并且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據,并且對探究出的驗算方法進行驗證,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學生獲得是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是知識的創造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他們主動地建構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和對事物的理解。教學不是簡單地告訴,教學更重要的是創設機會,讓學生區經歷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究的過程。分式的加減法二次根式的加減法(第二課時)二次根式的加減法
《加減法的驗算》教學反思11本課教學采用故事情境教學,學生通過扮演小檢查員的角色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生始終能夠富有興趣地參與教學活動之中。這一角色的扮演較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從而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愿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北竟澱n中有層次地放手讓學生思考討論“怎樣檢查”,放手讓學生在自己的探索中,體會并總結出了不管用哪種驗算方法,只要能驗算出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就可以。較深切地體會到了驗算在平日學習中的重要性。
同時在教學中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采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動口動腦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講” 的少,學生“說”的多。開放的空間和時間、自主探索的小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平臺,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索、總結驗算方法,初步形成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同時使學生更進一步的體會到不管用哪種驗算方法,只要能驗算出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就可以。真正的數學學習不僅對于外部所授予的知識簡單接受,而是主體的主動建構。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把思考過程、結果說出來,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