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1《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片童話故事,孩子們都非常感興趣。
首先,第一、二小節讓孩子通過團團圍住、氣勢洶洶、嚷道、不由分說、一擁而上、拼命、搶等詞語體會雜草的蠻不講理。同時讓孩子了解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那么就要知道童話故事中一定會有時間、地點、人物、故事,時間就是一天、人物為小稻秧、雜草和噴霧器大夫,事情為搶營養。3、4、5小節我主要讓孩子通過演一演的方式來學習,要先了解警覺,讓孩子可以做做動作。然后分角色朗讀對話,特別是“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可以不用拘束于這邊的停頓。
第二課時主要以演為主,讓孩子在演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以及對于課文的熟悉程度,而且表演時同學們都可以很好的集中注意力,這是非常好的,所以可以想到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可能就是課文不存在一定的吸引力,那么當課文生動有趣時,那么想必教學效率也能提升一定的水平,當然,作為教師也要反思如何讓一篇課文更加的生動有趣呢。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2在這次評教評學中我講了《小稻秧脫險記》這一課?!缎〉狙砻撾U記》這篇充滿童趣的科普童話,以它生動的語言,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同樣也吸引著我。講完課后,結合自己教學中的問題和各位老師的意見,我對教學進行了認真反思。
我認為這節課成功的一面是:建立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比較充足的時間和開放空間,讓學生合作交流。記得陶行知先生說過一句話“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苯陶咔擅顒撛O情境,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強求一致,更不拘泥于教參,“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學生置身于這種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中,對課文進行了多角度的、有創意的解讀,盡展其獨特的思維和豐富多彩的個性。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只要“意會”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傳”。
基于此我在教學中我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同時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在解釋什么叫“有氣無力”時,盡量讓學生往生活方面尋找,學生也說出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有的學生說到了體育課長跑后累極了的樣子,這個就比較形象了。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學生自己也提出了一些問題。另一方面,我在教學中做到了適當的有針對性的評價。我改變了以往的“你真棒,你真行!”。而盡量評學生的情感方面。如:“聽了你的發言,我仿佛已經看到可惡的雜草就站在面前了?!边@樣在整節課上學生總是那么興奮。
當然,對這節課的不足我也深有體會:
1、時間把握不當,前面用時太多,后面用時太少,前松后緊,以致于后面的內容急匆匆的趕了下來。
2、插圖沒有很好的利用,圖片與文本應融合在一起,但卻被我孤立的割開了。
3、導學案使用不夠靈活,應注意與文本前后的聯貫性。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3拿出《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隨手翻看,不經意間翻到于永正老師《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實錄片段,于永正老師通過和學生們一起表演課本片段來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讓我深受啟發。
我在詞語教學時的通常做法是讓學生先初讀識記字詞,再反復誦讀課文,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當學生仍然不能準確理解詞義時,就引導學生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理解,或者讓他們用這個詞造句。但這樣的詞語教學,學生往往感到枯燥無味,要么用“氣勢洶洶”來解釋“氣勢洶洶”,要么搬出《字詞句》《詞典》來硬生生念出詞語的意思,常常一知半解。而于永正老師的這種詞語教學,注重了學生對文章的情感體驗,不僅生動形象,學生積極性高、興趣濃厚,容易理解詞語,而且讓學生在表演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效果自然比生硬地“解釋詞語”好得多。
我依葫蘆畫瓢:
師:讀到這里,“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一擁而上”的意思,沒有懂的同學請看我們表演。我當小稻秧,你們幾個當雜草。雜草把小稻秧團團圍住,你們應該怎么站?(學生從四面把老師圍住。生笑)
師:你們要干什么?
生:快把營養交出來。(聲音低)
師:你們沒有讀懂。要兇,聲音要大,把腰卡起來。
生:(卡腰、大聲、兇惡地)快把營養交出來。
師:我們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營養,怎么能交給你們呢?(學生不知所措)
師:(問全體同學)他們應該干什么?
生:他們應該上前搶營養。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4《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課文大筆墨寫了小稻秧與雜草、雜草與噴霧器的對話。處理這些內容,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讀,學生對課文朗讀的興趣比較濃,并且讀得很有感情。
在學習小稻秧遇險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一擁而上”等詞語,我讓孩子們運用姿體語言,把它生動的演繹出來。在學習小稻秧如何脫險的過程中,我讓學生邊讀邊演,通過動作演出自己對詞語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如“警覺、一邊……一邊……、有氣無力、紛紛”等,學生們一邊表演,一邊朗讀課文,讓他們在自己不斷的體驗中學習,這樣既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他們把文字轉化為外在表現的演繹能力??梢哉f整個課堂都是樂融融的。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5今天,我執教了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課文《小稻秧脫險記》。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一、積極質疑,自由感悟,表達獨特感受。
在教學時,我將本課的閱讀分為三個層次:
1、整體感知;
2、讀通;
3、讀好。
首先,我讓孩子們自己帶著問題讀書,目的是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過讀書、表演等方式來解決問題、理解詞語,這些都是讀通課文的基礎?!皻鈩輿皼?、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等等這些詞語都是學生畫出的不明白的地方,使自己在閱讀中發現的難點,也的確是本課需要理解的重點,這些詞語與理解課文密切相關。在教學時,我沒有單方面的向學生灌輸詞語的意思,也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字典上的解釋,而是讓學生表演出自己對詞語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他們都通過生動表演,輕松的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和這些詞語,又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將自己獨 ……此處隱藏13986個字……問題?
生1:我家就是農民。除草劑不光會殺死雜草也會殺死小稻秧啊。我們這里稻田里有了雜草,就從來不用除草劑。而是靠我爸和我一起去耨草。既不用花錢買農藥,又能解決雜草爭營養的麻煩。
生2:是啊,我老爸有一次噴除草劑,不小心,噴到一棵菜邊,結果過幾天,那棵菜就枯黃了。
師:同學們真厲害。這些問題,連老師也還是第一次發現。請把你們的意見寫出來,我們把它寄給編輯叔叔好不好?
生齊:好。
師:那么結尾應該怎么改更切合實際呢?
生1:小稻秧難受地說:“大夫,您用錯藥了吧!”
生2:“我也不行了,大夫您是非法行醫吧!”
生3:“大夫,您是怎么治的病,連我也要死了?!?/p>
生4:“大夫,您幫倒忙了。”
生:…
師: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這節課就學到這里?;厝ズ蟾膶懡Y尾,明天再交流。
教學反思:
一、讀通讀懂讀明白。首先,我讓學生圍繞課題自己帶著問題讀書,目的是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過讀書、表演等方式來解決問題、理解詞語,這些都是讀通課文的基礎?!皻鈩輿皼?、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等等這些詞語都是學生畫出的不明白的地方,也的確是本課需要理解的重點。這些詞語與理解課文密切相關。在教學時,我沒有單方面的向學生灌輸詞語的意思,也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字典上的解釋,而是讓學生表演出自己對詞語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通過生動表演,輕松的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將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表達了出來。
二、讀演結合著重悟。在教學本課第二教時,我采用了“讀中議,讀后演、互動評。的方法,以讀為主,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自編自演,為角色的動作、神態、語氣進行設計。學生表演的生動有趣,并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相互評價,盡情說出表演的感受,從中體會、感悟,并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三、聯系生活鼓勵創。在本課中,“激烈”和“紛紛”是要求造句的兩個詞語。我將造句練習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學生都從生活中找到了合適用這些詞語的場景,輕松的完成了造句練習。特別是學生聯系生活提出的不能靠除草劑去除雜草,反映了農村孩子的優勢。當然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對一些詞語本應多下些功夫讓學生學用結合。還有評價的激勵作用的發揮都有待完善。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13《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在理解課題時,我先讓孩子們說說“記”是什么意思?本以為孩子們會說不出,可料不到孩子們給了我意外的驚喜,說這個“記”就是“記下來”的意思,我們還知道有《木偶奇遇記》、《西游記》、《吹牛大王歷險記》、《昆蟲記》……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是以演促讀,采用“讀讀、演演、評評、再讀讀”這種讀演結合的方法,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自編自演,為角色的動作、神態、語氣進行設計。學生表演得生動有趣,并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相互評價,說出表演的感受,從中體會、感悟,在“讀、演、評、再讀”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學生表演到位了,課文內容和關鍵詞語也自然都理解了。個人覺得用這種方式理解效果比較好,也不需要再去理性地解釋了!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14《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寓農業常識于生動的故事之中。課文有趣,學生很是喜歡。
在教學本課第二部分時,我采用了“讀讀、評評、演演、再讀讀”這樣讀演結合的方法。首先讓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并畫出不同人物對話的句子。在本文中人物的刻畫不同,朗讀的語氣是不同的,如野蠻的雜草氣勢洶洶的話、噴霧器大夫洪亮的聲音、有氣無力的雜草的話語。在開展指名讀、齊讀、同桌之間練習朗讀,讓同學們在交流時進行通過自評、生評、師評多種評價方式,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朗讀的技巧。其次,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分四人一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再讓學生推薦一兩個小組代表上臺表演。這樣不但生動再現了課文描述的情節,還進一步地讓朗讀與適度表演結合到一起,進一步地深化了課文朗讀的層次,提高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尤其是雜草的紛紛倒下和小稻秧獲救后的喜悅心情學生都演得淋漓盡致。臺下的觀眾更是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孩子們就在這樣輕松、愉快、自然的情境下又一次深入到文本。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15我執教了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課文《小稻秧脫險記》。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這篇文章通過表演形式讓學生理解內容,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能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下面我就談談我教這節課的優點:這節課我注重建立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比較充足的開放空間,讓學生合作交流,我還讓學生自己帶著問題朗讀課文,目的是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過朗讀、表演等方式來解決問題、理解詞語,這些都是讀通課文的基礎完成的。如“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等是本課需要理解的重點詞語,這些詞語與理解課文密切相關,在教學時,我沒有單方面的向學生灌輸詞語的意思,也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字典上的解釋,而是讓學生表演出自己對詞語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他們都通過生動的表演,輕松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和這些詞語。
在教學中我還設計一些有目的、有意識的內容讓學生動起來。比如在理解雜草對小稻秧的態度時,讓一些學生朗讀、表演,這樣不僅讓學生輕松而深刻地懂得了雜草和小稻秧的不同態度、不同處境,而且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在讓學生理解詞語“警覺”和讀懂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時候,通過讓學生站起來表演、同桌互演、上臺表演等多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學習中去,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一起討論、表演、朗讀,思維更活躍了,感受更真切,這樣的學習效果非常好。同時我還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如:在本課中“激烈”和“紛紛”是要求造句的兩個詞語,我將造句練習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學生都從生活中找到了合適用這些詞語的場景,輕松的完成了造句練習。
設想都是美好的,但這節課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時間把握不當,前面用時間太多,后面用時間太少,前松后緊,以致于后面的內容急匆匆的趕了下來。
2、在課堂上我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加深對成語的理解,不能及時有效地對閱讀表演做出準確的評價。
3、讓學生表演時太零散了,沒有化零為整,應該聯系上下文讓學生表演,不注意文本前后的聯貫性。
總之,我將再接再勵,爭取上好每一節課。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