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1本文是宗璞的散文作品,在設計教學時安排了2課時。第一課時以自讀自學為主,先讀課文初步感知,然后讀宗璞的《哭小弟》,了解背景,為深入學習課文,準確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鋪墊,再反復讀課文,自己解決簡單問題,提出疑難問題。第一課時,學生表現很是平穩。
第二課時,基本由學生提出問題,小組討論,選出最佳說法。這樣,很快就解決了這些問題:從哪幾方面描寫紫藤蘿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描寫順序怎樣?哪些寫景的語句精妙?在隨后的質疑問難過程中,有的同學認為,面對小弟的絕癥而有“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有些不合情理,這時我設計了一個發揮學生想象力的題目: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樣?有個學生說:“我會非常沉痛?!绷硪粚W生說:“賞花時可能輕松,過后又會非常難過?!边@時有個同學說:“你們的境界太低了?!庇谑怯辛艘环案哒勯熣摗保顷P于生和死的,于是有了一番熱烈的討論。至此,學生明確了作者表達的感情是含蓄的,并不是感情不深不真。在自然明確了主旨“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之后,又有一番質疑。為了化解難度,我引入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生命是短暫的,又是永恒的。引導學生聯系海倫凱勒、奧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物,輔助理解。
對這篇課文深層次的理解,主要是挖掘了學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為學生的智慧和潛力的發揮創造條件,不為不同的學生進行選擇提供可能”的話,那課堂上的“個人智慧”和“集體智慧”就無從體現了。我總是先給學生一些時間看書預習、獨立思考,再激發他們相互糾正、相互討論、相互評價,他們就會有話可說,并且從中學到一些自己沒思考的東西,他們互相學習到的東西比從老師那里學到的東西要來得深刻。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新課程改革把學生看作年齡雖小但同樣具有主觀能動性、有可能參與教育活動的人,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所以,每一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都要時刻關注這一點,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做下去。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2我主要根據新基礎教育理論中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使課堂成為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場所。”這一點來設計本課。
本課用了兩課時。第一課時以自讀自學為主,先讀課文初步感知,然后讀宗璞的《哭小弟》,了解背景,為深入學習課文,準確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鋪墊,再反復讀課文,自己解決簡單問題,提出疑難問題。第二課時,基本由學生提出問題,小組討論,老師把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上,選出同學們最認可的答案作為最后答案。這樣,很快就解決了這些問題:從哪幾方面描寫紫藤蘿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描寫順序怎樣?哪些寫景的語句精妙?在隨后的質疑問難過程中,有的同學認為,面對小弟的絕癥而有“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有些不合情理,這時我設計了一個發揮學生想象力的題目: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樣?有個女生說:“我會非常沉痛?!绷硪慌f:“賞花時可能輕松,過后又會非常難過?!边@時有個同學說:“你們的境界太低了?!庇谑怯辛艘环案哒勯熣摗?,是關于生和死的,于是有了一番熱烈的討論。至此,學生明確了作者表達的感情是含蓄的,并不是感情不深不真。在自然明確了主旨“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之后,又有一番對"無止境"的質疑。為了化解難度,我引入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生命是短暫的,又是永恒的。有個同學想起了他的哥哥的一篇作文《假如我還有十天生命》,也有的同學自然地想到了保爾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有的發言很有創意。
對這篇課文深層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學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為學生的智慧和潛力的發揮創造條件,不為不同的學生進行選擇提供可能”的話,那課堂上的“個人智慧”和“集體智慧”就無從體現了。我總是先給學生一些時間看書預習、獨立思考,再激發他們相互糾正、相互討論、相互評價,他們就會有話可說,并且從中學到一些自己沒思考的東西,他們互相學習到的東西比從老師那里學到的東西要來得深刻。還能改變學生期待老師最后給個正確答案的傳統思維,形成這樣的意識:哦,這些答案都是我們想出來的,并不難呀!
新基礎教育理論的學生觀是:把學生看作年齡雖小但同樣具有主觀能動性、有可能參與教育活動的人,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時刻關注這一點,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做下去。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3第一次接觸《紫藤蘿瀑布》是高考試卷,文章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行文很美,屬于修身養性之篇。一看后面的題目,難度不小。感覺學生很難理解宗璞在文中表達的情感。時隔八年,我第二次見到這篇文章,自己已轉型當上了正式的初一語文教師,重新拿來仔細品讀,文質兼美,的確是篇好文章。我請教了姜寶華、陳建鵬、王斌、張延玲等老師,她們都耐心地幫我出主意,主要就教材分析及課堂設計方面。大家的統一口徑就是文章不是很好講。我就想再難的文章如果缺少學生的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獨立理解,老師的講解都只能是抓標不抓本,我必須在教學突破口、問題設計和教學思路上下功夫!
本單元中《在山的那邊》和《走一步,再走一步》這兩課的教學我自認為上得比較細致到位,而本文的難度應該是介于二者之間,于是決定不妨讓學生多讀、多想,老師少說,我想我先要找好符合初一學生認知規律的突破口,于是我決定從他們比較熟悉的修辭及寫作手法入手,這不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嗎?正好還可以溫故知新,這不就是“探究”的開始嗎?。課堂上,我們更多的時候,需要的是“調動”學生學以致用!
記得去年豐際萍老師來我校視導評課時,提出教師一定要作為一個“學習者”出現在課堂上,面對文本,教師必須有一種“初讀”時的新鮮感。只有這樣,才能容許學生的閱讀活動作為一種“真實的閱讀”來發生,而不是教學程序的一個點綴。教師只有是“學習者”、“初讀者”,才會遭遇真問題,在問題面前發愁傷腦筋,從而為學生提供切實的幫助。在整堂課中,我一直就站在學生的身邊,他們不時地提醒我,他們所在的位置在哪里,我鼓勵他們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比如今天在課堂上周子煜提到的通感,便是活學活用,因為我頭一天剛給學生們講了這一不常見的修辭手法。那一刻,我感到很欣慰,為了學生這丁點的進步。我用《在山的那邊》中的原句修辭,引導學生怎樣去分析《紫藤蘿瀑布》中的修辭,讓他們體會到知識的前勾后連。另外我進行了文本拓展,設計了兩個仿寫訓練,教給他們答題的方法,我先做示范,然后讓他們模仿學習。因為學生們仍需對付考試!為了突出我們語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我課堂最后設計一 ……此處隱藏14371個字……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根據學生對文章中“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币约啊拔也挥X加快了腳步”等句子能夠理解到這是作者對生命的感悟。能將寫景的句子的妙處說出來,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描寫更加的生動具體形象化。我覺得品味語言的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
散文常以生動的語言取勝,散文將文章的語言分析好了,文章結構就好辦了,剩下的收尾工作也好做了,接著我就對文章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我要學生將文章朗讀一遍,將文章中寫到紫藤蘿樹和花的句子畫出來。然后思考三個問題:
1、作者從那些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樹的?寫出樹的什么特點?
2、作者是怎么描寫紫藤蘿花的?
3、作者描寫紫藤蘿樹和花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給五分鐘的時間思考,同桌之間可以討論。
這三個問題分析文章語言時都有提到,基本只要他們歸納總結好就行啦。到這里文章基本就講完了。接著,我讓學生提出文章還有那些地方沒有聽明白,或者有疑問都提出來,提了幾個問題,同學之間自己解決了。
這篇課文是我真正走上三尺講臺教書以來,最有感覺的一堂課,我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也愉快并且完成了預定目標,這從作業批改可以看出來,我布置學生課后作業是學習紫藤蘿瀑布的寫法寫一篇小作文,完成的非常不錯,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優秀”,并且其中很多人還寫成了大作文,只有極少數學生拿“中”。
我不由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最后,我得出的結論是:
一(1)班的語文基礎比較扎實,學生很活躍,自己設置的課堂導入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沒有任何“壓力”的欣賞文章是他們以前所沒有體驗過的,覺得很新鮮,有與他人分享自己閱讀心得的欲望。愿意主動去學習去思考??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完課文之后,他們很激動,很樂意借用這篇課文的描寫手法寫自己感興趣的景物。因此我較高質量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成功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學生討論很投入,有時沒有聽其他同學對文章句子分析的發言,只顧自己發表意見和看法,課堂有些亂。使學生學得更好,這應該是一切教學形式的最終目的所在。千萬不要只顧讓學生“自主”學習,追求形式上的課堂活躍,而亂了課堂,疏忽課堂老師的引導作用。今后的教學路還很漫長。對于如何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更好的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兼顧課堂紀律,我將會去摸索,去總結。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14《紫藤蘿瀑布》是第一單元的第四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寫的都是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我原本想偷懶,照前三課的套路上一下,讓學生讀讀課文,整體把握一下,談談或是小組交流交流人生感受就完事了。不幸的是,這一課我在導入上就“卡殼”了。
我以黃果樹瀑布導入,不想我們農村學生沒有聽說過。導入失敗后,我索性直截了當地問學生有沒有見過紫藤蘿。學生先異口同聲說沒有,后來有一個學生突然插了一句說前面彩圖有,我就讓他們一起看彩圖。在他們看的時候,我留意了一下他們的表情,大多數人的反應告訴我:紫藤蘿沒什么特別,跟油菜花差不了多少。
于是我將學生引入文本:“欣賞完了照片上的紫藤蘿,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作者筆下的紫藤蘿!”先讓學生將課文默讀了一遍,解決了其中個別生字后,又自己“聲情并茂”地范讀了一遍。(因為學生在周記中都說我上語文課很深情,讀課文時聲音很美。)讀完后,我請學生比較,是照片拍出來的紫藤蘿美還是寫出來的紫藤蘿美?學生齊聲興奮地說是寫出來的美。我追問,課文中的紫藤蘿美在哪里?幾位學生在座位上脫口而出:“課文中的要有生命力!”我趁勢提議:“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為什么作者筆下的紫藤蘿會比拍出來的真實的紫藤蘿美?”
學生開始安靜地看書??蓛煞昼娺^去了,竟無一人動筆!看來他們不懂如何研究!我及時打斷了他們的閱讀:“課文中萬花燦爛的紫藤蘿瀑布是由一朵一朵紫藤蘿花組成的。同樣,美的課文也是由美的句段組成的。同學們為何不先找到那最打動你的美的句子,然后針對這個句子進行思考呢?”這樣一提醒,學生果然動筆了。他們的課本上逐漸出現了線條、圓圈甚至筆記。
又過了五分鐘,我請學生把研究的結果進行交流。部分學生舉起了手,但舉手數量比我預計的要少。我猜想是膽小的同學怕理由講錯,不敢舉手,又加了一句:“這篇課文有些句子給人的直覺就是美,美得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朱老師就看到了這樣的句子。如果同學們和朱老師有同感,也可以把這種句子找出來,不用講原因,讓我們一起來琢磨‘花兒為什么這么美’”說完后,原先低頭的學生也舉起了手。
第一個學生找出了“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币痪?,并簡單地分析說這里運用了比喻、擬人,使文章變生動了。我又請這位學生精確地說出比喻、擬人體現在哪里。在說到“挑逗”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時,我故作不解狀:“‘挑逗’一般指不文明的行為,作者用在這里好像不大合適?”學生對“我群起而攻之”:“這說明紫藤蘿花很可愛,寫出了他們的生命力?!蔽覞M意地故作“茅塞頓開”狀。師生笑成了一片。
或許受了這位學生的啟發,其他學生也找出了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其中一個學生答到“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時,我隨口提了句“同學們都見過瀑布吧,讓我們來想像一下紫藤蘿和瀑布結合是怎樣一幅畫面。”誰知學生對我這句話特敏感,紛紛說沒見過,個別說只在電視上看過。這也難怪,農村學生沒有城里孩子那么多出門旅游長見識的機會。沒有見過或是只在電視上看過是無法體驗到瀑布的雄壯氣勢的,對這個句子的審美會大打折扣。這時,我腦海中出現了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就問學生有沒有學過寫瀑布的詩,部分學生說出了《望廬山瀑布》。我鼓勵學生把這首小學時學過的詩試著背一遍。背完后,我讓他們閉著眼睛想像一下,紫藤蘿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組合在一起的畫面。幾秒鐘后,學生閉著眼脫口而出:“哇,雄壯”“很壯美”。通過這個用古詩創設的情境,學生充分感受到了紫藤蘿旺盛的生命力。
課堂活躍了一陣后,新的問題又擺在我面前:學生都將注意力放在了作者對修辭手法的應用上,他們出現了思維定勢!我立即對他們的答案進行了歸納:“同學們剛才說的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都屬于修辭手法。
《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15從前的課堂里,教師似乎無所不知,授課成了呈顯才學的機會,是居高臨下式的;現在學生主體以后,教師便煞費苦心地將課堂設計成娛樂板塊,自己成為節目主持人,還是那種“快樂大本營”式的。我并不否認,教師在課堂里有時候需要作為“知識的上帝”出現,有時候扮演節目主持人效果可能更佳。但教師的本色使命除了課堂的組織者外,更應該是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尤其是參與者,教師應該有身臨其境的參與姿勢,而不是像過去那樣,超然于學習活動之外,做一些應節而舞的假動作。而進入學習狀態之后,教師表現出來的通常就是“一小步一小步”的真實姿勢。正是基于這種認識,我在組織學習《紫藤蘿瀑布》時,格外注意與學生“同甘共苦”,從而有了意外的收獲。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