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序曲》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序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學習本課的時間正好是農歷新年即將到來之際,于是我安排了這首歌曲《春節序曲》讓學生進行聽賞,讓同學們提前感受了一下新年熱鬧的氣氛。
這節課的聽賞要求是:學生能感受這首樂曲所表現的熱烈歡騰的情緒和互慶互賀的動人情景。我通過聽賞歌曲——介紹創作背景——熟悉音樂主題——參與表現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1)聽賞樂曲。通過“聆聽——思考——討論”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養成帶目的聽賞音樂的良好習慣,以實現聽賞的教學目標。如:邊聽邊思考樂曲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兩段音樂主題的情緒是什么等,在通過討論使學生對樂曲有深入的體驗。
(2)介紹創作背景:教師可簡單介紹曲作家李煥之以及他創作《春節組曲》的背景,幫助學生更好的體驗和感受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3)熟悉音樂主題:首先,用聆聽節奏特點的方法,讓學生感受三中典型節奏對音樂的渲染作用,然后再用母音哼唱的方法,隨音樂哼唱主題旋律。再根據教材要求試著用豎笛吹一吹音樂主題。通過以上方法幫助學生熟悉兩段音樂主題,并比較他們的不同情緒。
(4)參與表現:學生可用人聲,打擊樂器等模仿鑼鼓,隨音樂主題節奏進行表現,或用豎笛吹奏參與音樂主題表現活動,使學生更主動地體驗和表現音樂。
欣賞《春節序曲》。我在教學時,首先從春節聯歡晚會導入,創設熱烈的音樂學習氛圍,再簡介樂曲,然后欣賞樂曲。其中重點欣賞第一部分,反復聽、哼主旋律,激發學生想象人們過春節時熱鬧的音樂情景。然后再聽音樂分組進行扭秧歌和敲鑼打鼓的律動。整堂課我熱血沸騰,激情澎湃,動得很累,本以為最高潮的地方學生卻亂敲一氣,課堂氣氛反而從輕松到停滯,直至懶散。
反思:本例看似生動活潑、氣氛活躍,實則缺乏對音樂作品的審美體驗、情感升華。目標的制定比較籠統,宏大,強調了教師的主體地位,以致教學效果不理想。音樂教學本身就是藝術,只有增加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注重選擇直觀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多種感官的通覺作用,才能牢牢把握住音樂審美情感這條主線,提高音樂審美目標達成的實效。
通過反思,圍繞著學生年齡特征和音樂感知的特點,我重新設立教學目標:“聆聽《春節序曲》,充分體驗西洋樂器豐富的表現力,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及情緒?!闭n堂上,幫助學生再現過春節時的紅火場面和歡騰的氣氛,仔細聆聽第一部分的主題音樂,并請同學們做小小的攝影師,抓取一個個與音樂相吻合的鏡頭。并說說為什么會配上這些畫面。再通過討論欣賞、比較欣賞、選擇欣賞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究音樂旋律、節奏、速度、音色等特點。我發現學生們驚喜愉悅、臉上寫滿了興奮和滿足。連平時不善于表達和表演的同學,在那一課也高高舉起了他們的小手。而課堂氣氛不但活躍而且有序,相同的教學內容卻出現了與前一節課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
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順利地完成了原定的教學目標。反思這節課,我認為做到了以下幾點:
第一.教學目標設計合理,重難點的突破方法得當,教學層次清楚,環環相扣。教師的語言簡練,情感投入,保證了音樂課的質量。
第二.本節課注重了新課標中對欣賞課“聽”的要求,強調在音樂課中以提高聽覺能力為中心。雖然這首樂曲較長,但教師仍然設計了“整體——部分——整體”聽賞的教學步驟,保證了學生充分聆聽的`時間,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樂曲的情緒,更扎實地完成教學目標。
第三.給學生設計創造性參與音樂活動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此,教師設計了“為樂曲取名字”、“即興編歌詞對答演唱”、“用綢棒表現出音樂要素的變化”、“隨音樂自編動作表演過年的熱鬧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四.這首樂曲有四條主題旋律,教師選擇由學生聽琴模唱的方法熟悉,只選擇其中一條進行視唱,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識譜負擔,避免了單調、枯燥的知識性的學習。
第五.滲透了由學生主動質疑的意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第六.教學媒體的選擇樸實無華、經濟實用。
雖然這節課整體效果好,但是,我感到這節課中對答的即興創編歌詞演唱落實得不夠深入,原因是擔心時間不夠用。.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