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張家界》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迷人的張家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迷人的張家界》教學反思1教學要求:
1、深入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景物特點,展開想象、聯想,領略張家界美麗的自然景色,了解其科學價值。
3、學習寫景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抓住景物特點,展開想象、聯想,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是個旅游愛好者。假期中我游覽了湖南省的張家界風景區,給你們看看我照的相片吧。(課件出示相片)張家界迷人的景色讓我流連忘返,就連書中的作者也忍不住去游覽了張家界。你們想去嗎?讓我們跟隨著作者走進張家界。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向我們介紹張家界的?
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再回答。
老師板書:山、水、植物、動物
三、深入學習課文:
現在,我們跟隨著作者乘車來到了張家界風景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山的世界。
(一) 學習山的部分
1、默讀第二自然段,邊默讀邊思考:張家界的山峰有什么特點?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動筆劃下來。
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動筆劃句子并思考。
2、總寫句
指名讀句子(課件出示)重重疊疊的山峰拔地而起,高聳入云。 學生答:山多、高 老師板書
作者運用?重重疊疊、拔地而起、高聳入云?這三個詞語寫出了山峰的多、高的特點。
3、分寫句
山峰還有什么特點?
學生讀句子?它們是那么多,一座挨著一座,一座有一座的特點,一座有一座的姿態:有的像身背草簍的采藥老人,有的像手捧鮮花的妙齡少女,有的像摩天大樓,有的像中世紀城堡;有的雙峰插云,像兩根尖尖的竹筍,有的一柱獨峙,像一支長長的利劍……? 說明山的姿態多、千姿百態。 老師板書
(1) 山峰有哪些姿態呢?請你讀一讀,邊讀邊想象山的姿態。
(2) 在你的腦海中一定呈現了千姿百態的山峰,那就請你用簡筆畫的形式把書中描寫的山的姿態畫在紙上。
迷人的張家界教學設計
學生動手畫,找兩個學生板書。
展示學生的畫。
(3) 看來不同姿態的山已經印入同學們的腦海中了。讓我們看看張家界真正的山峰的姿態。
(課件出示五、六張圖片)問:這是書中描寫的什么姿態?
(4) 作者將山峰的不同姿態生動、形象地展示在我們面前,用了什么手法描寫的?請你讀一讀這句話,在讀中體會。
(5) 只有這些形態嗎?從哪里看出來的?(省略號的用法)
請你展開想象,用比喻的方法描述其他山峰的姿態。(課件出示
三、四個圖片)
學生看圖片練習說話。
(6) 這么多奇特的山峰紛紛排列在作者的面前,
作者有什么感受?從哪句話看出來的?
學生讀句子?它們紛紛排列在你的面前,向你微笑,向你絮絮低語。每一座山峰,都像一幅美妙的畫,一首優美的詩 用什么手法寫出喜愛、贊美之情?
(7) 讓我們帶著喜愛、贊美的感情一起欣賞張家界千姿百態的山峰吧。
老師引讀第二自然段
4、金鞭巖
在這一排排的山峰仲金鞭巖最讓作者難以忘懷。
(1) 金鞭巖有什么獨特之處讓作者難以忘懷呢?默讀第三自然段劃出有關句子。
指名讀句子并說體會。
(2) 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邊讀邊想象: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景象?
指名回答。(課件出示圖片)看,這就是金鞭巖,給你什么感受? 齊讀第三自然段,讀出磅礴的氣勢。
5、黃獅寨
張家界的山峰多得數不清,要想將這些千姿百態的山峰盡收眼底,就得去黃獅寨。
出聲讀第四自然段,體會黃獅寨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看書上的圖片,哪是點將臺?如果你站在點將臺上向下望能看見哪些景色?
指名說一說。
請一人讀第四段,其他人邊聽邊想象。
(二) 學習水的部分
張家界的山多、高、千姿百態,那么張家界的水呢?
1、 默讀第五自然段,邊默讀邊體會:金鞭溪有什么特點?用書中詞語填空。
(課件出示填空)金鞭溪的溪水——————!
學生默讀思考,口頭填空。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溪水的詞語?請說一說。
2、 你看,這就是金鞭溪(課件出示圖片)有什么感受?美!老師板書。
從書中哪些句子看出來的?讀一讀。
學生找句子讀句子。
正如書中說的:給人一種大自然安謐靜美的享受。讓我們聽著音樂、看著圖片,也來享受一下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安謐靜美。 放輕音樂,學生有語氣齊讀第五自然段。
(三)學習動、植物
張家界不僅具有舉世無雙的美學價值,而且還具有科學價值。 出聲自由讀第六、七自然段,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這些都說明了張家界是植物的寶庫、動物的樂園。 老師板書。 看到這么迷人的山山水水,作者由衷地贊嘆道:迷人的張家界,名副其實的人間神境。 老師板書。
四、練筆:
祖國秀麗的山川,怎能不讓人神往?同學們一定覺得張家界值得一游,可遺憾的是很多人還不知道或不了解它,根據你的所知,抓住張家界某一方面的特點,精煉語言,寫一句或幾句精彩的廣告詞,向周圍人介紹張家界,打響張家界的知名度。 學生三分鐘練筆,指名讀練筆。
五、小結:聽了大家的介紹,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來張家界旅游,會有更多的人欣賞到這仙境般迷人的張家界。張家界之旅到此結束,同學們再見。
板書設計: 山: 多 高 奇
水:美
16人間仙境
植物: 寶庫
動物: 樂園
教學反思
一、圖文整合,指導?神游?教方法。
新課伊始,我先問同學們是不是都喜歡旅游?都去過哪些地方?當同學們回答之后,我又說:?你們去過的地方還真不少,可是加起來也沒有我去過的地方多。信不信?老師世界各地都去過,什么都見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富饒的南沙群島,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還有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從同學們一個個充滿好奇的目光中,我能感覺到,他們羨慕,他們懷疑。我趁機再問:? ……此處隱藏11220個字……p>
《迷人的張家界》教學反思
一、教學內容分析:
《迷人的張家界》是北京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11冊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寫景文章,課文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張家界迷人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美河山的熱愛之情。文章語言生動形象,用詞準確傳神,想象奇特豐富,布局合理巧妙。課文緊扣“迷人”二字展開,先總說游覽張家界之后的整體感受——“仙境般迷人的景色”,然后具體描寫這里的奇山秀水,再說它在世界自然遺產中的地位,結尾和開頭相呼應,強調了這里是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
二、教學評價與反思:
1、巧創情景,構建認知的橋梁。
張家界地處我國湖南省,學生中很少有人去游覽過。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開場白:“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是個旅游愛好者。假期中我游覽了湖南省的張家界風景區,給你們看看我照的相片吧。(課件出示相片)張家界迷人的景色讓我流連忘返,就連書中的作者也忍不住去游覽了張家界。你們想去嗎?讓我們跟隨著作者走進張家界?!蹦殐灻赖膶дZ和真實的相片,使學生好像置身于風景如畫的張家界風景區。
在引導學生學習第五自然段金鞭溪時,恰到好處地運用了課件:同學們欣賞著金鞭溪的圖片,聆聽著輕柔的音樂。這聲形并貌的多媒體課件,在給學生帶來了美妙的視、聽覺享受的同時,催化了學生對溪水特點的理解,并用填空的形式積累了好詞佳句。實現了學生與文本、教師與文本、教師與學生的對話,真正做到了“潛移默化”。
2、層次清楚,學法多樣。
《課標》中強調高年級的學生要“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薄睹匀说膹埣医纭肥且黄獙懢拔恼拢瑢W習寫景文章應該明白三個內容:景物有什么特點;如何描寫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學生通過出聲自由讀找出了山峰千姿百態的特點,但我并沒有讓學生停留在這個層次上,而是讓學生邊讀邊想象山峰的形態,接著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書中描寫山的姿態。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高,動手畫出了六、七種山的姿態,對張家界山峰的姿態有了感官的認識,并實現了語文與美術的整合。在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方法時,我出示了四幅張家界不同姿態山峰的圖片,邊看圖邊想象用以上修辭方法口頭描述其他山峰的姿態。在此指導了學生描寫山峰的寫作特點,而且使學生了解到張家界的山峰確實是千姿百態、形態萬千。在學習黃獅寨一段是我設計了:如果你站在點將臺上向下望能看見怎樣的景色?這樣帶學生入境,仿佛親臨點將臺與作者感同身受,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有利于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以讀促解,讀中感悟。 《迷人的張家界》一課語言優美,感情豐富,教師的朗讀指導是非常必要的。我運用多種方式如:引讀、齊讀、默讀、自由讀、填空讀、配樂讀、帶著感受讀等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讓每個學生都能從讀得不太通順到讀得流
暢,從讀得較為平淡到讀出感情。這樣“以讀促解,讀中感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語言文字的品味,使其讀出了語感、情趣和韻味。
4、巧妙遷移,讀寫結合。
《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學習的終極目的是運用語言。就這篇課文而言,第一自然段中比喻、排比、擬人修辭方法的配合運用,以及描寫山峰姿態的詳寫與略寫。這樣的描寫,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課上,通過自讀自悟和積累,這段美文中傳神的表達和張家界山峰特有的姿態已經深深地烙印在學生的心靈中。故此,教師在課尾巧妙遷移,讀寫結合,安排了這樣的課上練筆:根據你的所知,抓住張家界某一方面的特點,精煉語言,寫一句或幾句精彩的廣告詞,向周圍人介紹張家界,打響張家界的知名度。從學生展示自己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寫成的形式紛呈的精彩的廣告詞中,從教師的相機點撥中,我欣喜地發現:無論是內容還是表達,學生都能恰當準確地巧妙遷移生成,學以致用,相得益彰。
當然我的課也存在很多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比如:在如何體現“用教材去教”這一方面,教師還需要提高認識,放開手腳。課堂上,要重視過程教學,“把自主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要真正落實在教學行為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作用,挖掘他們的潛能。
《迷人的張家界》教學反思8選擇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因為我們的孩子在寫景作文這一塊還有所欠缺,平時也布置過孩子寫了類似這樣的文章,但孩子們多數都是以時間順序來描寫,為此想借這篇文章教會孩子以游覽順序來描寫自己喜歡的一處景物。課文緊扣“迷人”一詞:先說游覽張家界之后的總體感受——仙境般迷人;然后通過奇山秀水的描寫和張家界在世界自然遺產中的地位,具體表明了張家界的迷人;課文的結尾和開頭相呼應,強調了這里確實是迷人的人間仙境。文章語句優美,運用了多種表達手法,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寫作訓練的好素材。
課堂教學時,我先出示PPT讓學生欣賞張家界的風景圖片,感受風景的迷人,欣賞完了后讓學生說說感受,再引出課文的最后一句話,最后通過朗讀來感悟張家界就是“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在學生了解本課的學習目標后,我引導學生根據本課的學習要求展開了小組合作學習,圍繞交流問題進行探究。探究問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展示部分學生表現較好,各組都較好的完成了學習目標,下面是探究問題的設計思路。問題一:自由讀課文第3、4、5、6 自然段,聚焦每一段的第一句話,思考他們在段落中的作用。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劃出每段的中心句后,通過根據自己的理解,感悟出本文的寫作順序,從而理清文章脈絡。問題二: 選擇張家界最吸引你的一個方面讀一讀,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這一問題的設計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本來我想讓學生找到每一段的比喻、擬人、排比以及點面結合的描寫手法通過小組合作展示的形式展示給所有人看,結果出乎意料的是學生只展示第二自然段,這樣就讓人誤以為老師只抓住第二自然段來講解,最后導致升華主題時學生講不出來,這是我在以后教學設計時應當注意的地方,明確問題的準確性,并讓小組長合理分配好組員的工作。
由于前面花的時間過多,導致后面的小練筆沒有在本堂課完成,這也是我在今后課堂上應該注意的地方,盡量完成教學目標上的任務。
《迷人的張家界》教學反思9——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迷人的張家界》是一篇閱讀課文,文辭優美。教師課前利用教學信息化平臺讓學生感受到此處的迷人風光,從而產生閱讀的欲望。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給學生自主的權利,讓他們畫出自己最喜愛的詞句,朗讀自己最喜愛的部分,并與同學相互交流,充分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從而實現語言的積累和感悟。然后抓住契機,通過屏幕向學生展示其他景點的圖片,讓學生觀察、討論,合作學習,運用積累到的詞句練習描述,展開豐富的想象。最后組織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利用屏幕出示畫面,向大家介紹各景點的風光。這樣既進行了語言和能力的訓練,同時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了學生的持續發展。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