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1一、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恰當剪裁教學內容,讓教材成為一塊跳板
《幸福是什么》為一篇幅較長的童話,故事生動有趣,通過三個牧童在智慧的女兒引導下尋找到幸福的過程,告訴人們“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的這一人生道理。雖然文章主旨明確,但要深切地體會語言、感悟哲理則有一定難度。在寫法上,作者善于布白留空,對于三個牧童分手后十年間的所作所為的描寫極為簡約,僅通過三個牧童的簡單講述來表現。小學生好奇心強,這一布白恰好成為學生探索精神盡情展示的平臺。因此,對三個牧童及智慧女兒的幾處語言描寫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語言訓練的焦點,成為了對學生進行想像力和表達力的語言性實踐及體驗生命歷程的關鍵。這樣處理既擺脫了串讀串講串問的陳舊教學模式,又集中了教學內容,長文短教,重敲一處,使教學效益有了最可靠的保障。
二、感悟語言,展開想像,實現對課文情感的再創造
在確定教學重點內容之后,圍繞教學目標,便可展開教學全過程。在板書“幸福是什么”這一文題之后,激發學生自由談談對幸福的認識,什么“受到老師表揚、得到同學安慰、向災區兒童獻愛心、心愿實現、畫好了一幅畫”等等,教師依據“過去”“現在”“未來”而分類板書,然后便引導學生進入“幸福是什么”的追求中。在初讀了解課文大意之后,啟發學生帶著“三個牧童做了一件什么事而得到了智慧女兒的贊揚?”“三個牧童十年后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嗎?你怎么知道的?”的問題自能讀書。學生自學自悟后分小組交流,然后再集中探討第一個牧童的幸福歷程。多媒體出示牧童的話:“弄明白了,很簡單。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也感到幸福?!痹诜磸屠斫馀c朗讀后,問:他是怎樣幫助別人的?教師不斷創造情景:遇到一個下肢癱瘓的老大娘,他是怎么做的呢?遇到一個雙目失明的孩子呢?遇到……引導學生不斷地從語言、動作、神態、情感各方面去體驗白衣天使的奉獻歷程,去體驗救死扶傷的神圣與莊嚴,從而真切感受幫助別人而獲得幸福的愉悅。如此炮制,在全方位、多層面地體驗了火車服務員、輪船職員、消防隊員、農民等等的真誠勞動之后,學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義。
通過對課文中的精彩語段的研討,實現對人物情感的再創造,既體現了語文本體觀,又體現了學生主體觀,情與景交融,其樂亦融融。
三、情感+語言=詩。實現對課文情理的語言創造,是小語教學的一種境界
詩是語言的精華,激情是點燃語言的火把。凡是有激情澎湃的課堂,就有詩的火花在閃爍。在學生深入地理解幸福的深刻含義之后,教師應關注著學生情感的點燃。要求學生回頭看看黑板上課初留下的種種答案吧,學生提出將“買彩票得大獎”擦掉,我欣然照辦。當學生默然時,我追問:黑板上的這些都是真正的幸福嗎?學生答:有的是兒時的幸福,只不過是在享受幸福;現在的真的是幸福,因為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帶給了朋友、父母、老師以快樂;未來的是心中的夢想,只能期盼著未來再實現啦。在這種情況下,我又板書下“小時候、現在、未來”三個詞語,并告訴他們:“是啊!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幸福;現在啊,每個人都在追尋幸福;未來呢?幸福就是你們燦爛的前程!”并要求他們寫出一首詩,當然,孩子們的驚喜是可想而知的!人人都變成了詩人,人人都才華橫溢。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2俗話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為以后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努力做到教學相長,穩步上升。
在今天的課堂上就出現了讓人難堪的一幕。我教學的是《幸福是什么》,學完課文后,學生對童話的主題幸福的含義有了比較深刻的,透徹的了解(幸福就是通過勞動,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了是一種幸福,等待也是一種幸福。學生說不出這樣概括的話,我就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你能說說自己的幸福嗎?”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幸福,說出自己的生活。于是,同學們的情緒高漲起來,一個個說著自己的幸福。當我叫到李同學時,他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稱那美麗的姑娘為智慧的女兒?”問題提出了總要解決吧,有的學生說:“她是智慧的女兒所以稱為智慧的女兒?!庇械恼f:“她很聰明,所以稱她為智慧的女兒。”應該說說出自己的疑問是值得贊揚的,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但是卻完全背離了這節課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的內容進行“自定向”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特別容易偏離教學的實際軌道。同時教師在應該引導的時候必須起好引導作用,絕不能因為怕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出現被學生牽著鼻子走的現象。
我們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須酌情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體會幸福的所在。表面看學生似乎把課文的內容已經讀懂了,但實際上,這三個青年的經歷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去太遠,孩子們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如果在教學中我能這樣設計:想象一下這十年中在他們身上發生怎樣的動人故事。那么他們可能會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跡。這樣在他們的腦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3《幸福是什么》是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為專題。都是優美的童話,以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把讀者帶入美好的情境,使人們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落到“認識什么是幸?!鄙?。再抓住重點段的朗讀來感受勞動發明幸福的真理。
在教學時,我就直接的導入,你們認為幸福是什么?你覺得你的幸福是什么?緊接著就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再抓住重點段來理解全文即具體的分析課文。
在上完了這一課之后,就覺得同學還是沒有弄懂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也對自身做了一個深刻的反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讀的形式少:
比方,我可以用默讀、生自身喜歡的方式來讀、競賽讀等方式。以讀為主。讓生在讀中考慮、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
2、同學合作探究的學 ……此處隱藏6984個字……是什么》這類超人體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課文《幸福是什么》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但上完這一課,發覺與設計時的意圖相差較遠,經過聽課領導的評點及自己的思考,感覺指導學生不到位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導不夠明確,設計沒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老師的導很關鍵,如果老師本身指導的思路不夠清晰,要求不夠明確,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有所提高的。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14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課文《幸福是什么》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我把這篇閱讀課文的教學重點定為:三個牧童是怎樣弄懂幸福以及理解幸福的含義。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沒有作過多的講解。在學生默讀全文后,要求找出重點句(智慧女兒的話)并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然后抓住文中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通過朗讀、表演、交流,感到了只有付出勞動,做對別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接著我讓學生聯系他們平時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說說自己對幸福的看法。之后又出示了幾組不同身份的人對幸福的理解,讓孩子們體會幸福的真諦。與此同時,我不失時機地出示了一些關于幸福的名人名言,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一方面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語言。課后要求學生回家與父母交流,然后讓他們動手寫下自己對幸福的理解。金琳寫道:“媽媽告訴我,幸福無處不在,有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讓人感到幸福。如:看著睡夢中孩子安祥的臉龐,媽媽會感到幸福;看著馬路上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妻相互攙扶,這是一種幸福;餐桌上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在一起吃飯,這也是一種幸?!崩钯粚懙馈拔遗c爸爸在暢談中,爸爸問我:‘當你在公交車上把座位讓給大肚子阿姨時,阿姨摸著你的頭,向你表示感謝,當你教小弟弟打羽毛球時,看到小弟弟學會后那高興的樣子,你的感覺怎樣?’媽媽問我:‘當你把一首新曲子彈出優美的旋律,當你在參加社區朗誦表演取得成功時,你又是怎樣的感覺?’我明白了,原來幸福就在家人的笑臉里,在我的努力中,在別人的贊美聲中……”在與父母的交流中,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尋找幸福不一定要走很遠的路,要經歷很長時間,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隨時伸出自己的雙手,就可以抓住幸福。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每次課后自己總能夠從課堂中發現不足之處。如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找出重點句理解,不很妥當。如在學生了解文中三個孩子尋找和認識幸福后,再交流對幸福含義的理解,這時對課文中重點句理解就水到渠成。
總之,教學本課后,我深深地認識到: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讓學生的人生更為燦爛,更有意義!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15很多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什么是幸福呢?畢淑敏在百家講壇上有一句這樣的開場白:
人人都希望得到幸福,但究竟什么是幸福?有人說金錢就是幸福,那么為什么我們現在的人均收入已經提高了很多,但感到幸福的人卻并沒有比以前增加呢?是什么阻礙了我們去感知幸福。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隱藏了那些我們沒有察覺到的殺手?
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苦苦探索,為什么我們已經擁有足夠的金錢以及健朗的身體還覺得不幸福呢?
關于幸福什么這個話題我問過很多身邊的朋友,他們很多都說,幸福就是擁有很多的錢,很豪華的房子,很高檔的車子,或者一切想要得到就能得到的東西。于是有很多人一不小心就誤入了歧途。
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十課有一篇關于童話故事的課文——《幸福是什么》,講述了三個牧童發現一口老泉,合力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做了一件好事。智慧的女兒稱贊了他們,并祝福他們幸福。當時他們還不理解什么是幸福,于是他們用了十年的時間去尋找幸福。十年后,三個牧童在小井旁邊相遇了,各自談了對幸福的理解。第一個說“幸福就是給病人治病,看著他們恢復健康;”第二個說“幸福是做很多對別人有用的事,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钡谌齻€留在村子的人覺得:“幸福就是種麥子養活很多人?!弊詈笾v智慧的女兒再次出現,揭示了幸福的含義。她對三個人十年間探索的幸福做了一個總結“幸福就是靠自己的勞動,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作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很簡短的一句話,卻讓三個男孩花上十年的時間去弄懂。
很多人都是走了很多的彎路,遇到很多的挫折,甚至有些人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才開始明白、感悟到幸福的含義。
一些人以為擁有很多的金錢就是獲得幸福,于是他的一生都是在求財,把每一分錢都攢起來,生病了也不舍得花一分,絲毫不亞于莫里哀小說筆下的阿巴貢最后弄得個眾叛親離,自己也早年病死的下場。
還有一些人,把幸福定于擁有沉迷于光鮮靚麗的外表,或者是漂亮的裝束,講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設備。我有這樣一個朋友,我們高中的時候在一起讀書,感情還算好。她的家境并不夠好,就靠母親每個月幫別人做家政供養著。但是她特別喜歡名牌的東西,常常騙家里要錢去買一些名牌的衣服或者包包,她的家很小,聽破舊的。每次跟她去逛街,她看到什么漂亮的東西,總要去瞧一瞧,摸一摸。幾千塊錢的椅子,只要她覺得漂亮,她都會想盡辦法把它弄回家去。在她的眼里,這些就是她的幸福,哪怕犧牲母親的一切。可憐的人?。?/p>
在這篇《幸福是什么》童話故事中與上述的例子相對比,我不禁沉思了起來。在成長的路上,我有父母的細心照顧,有老師的循循善誘,有朋友噓寒問暖,按理來說應該是幸福的??赡晟俚奈覅s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我心安理得的接受他們給予的一切,嘴巴上卻還說自己不幸福,不快樂。甚至也叛逆過,拿著父母的錢天天泡網吧,不愿意回家。從不知道幸福為何物。少年不識愁滋味,偏愛言愁。而今讀了《幸福是什么》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
其實只要給予別人幸福,看著別人幸福,自己也會幸福。我們想得到幸福,首先要懂得分享幸福。只要你給予別人親切的微笑,別人才能給予你和善的笑臉。你給予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你給予別人無私的幫助,別人才會在你危難時,及時伸出關愛的雙手。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們給同學慶祝生
日,看到同學收到禮物一臉幸福的樣子,我們也很快樂。同樣,在自己生日的時候,也能得到別人的問候。這就是一種幸福。
于是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不僅著重引導學生要懂得幸福就是靠勞動,靠付出。還要引導學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我們的父母給于我們生命,感謝她們讓我們在這溫暖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感謝我們的老師,感謝他們傳授我們知識,讓我們有一雙聰慧的眼睛,可以看見未來;感謝我們的朋友以及那些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同學,有了他們的陪伴與鼓勵,才有了我們幸福的笑靨,使我們在人生成長的路途中不再孤單。作為一個教師不僅要教導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導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好讓他們都能更好的成長。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