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i0hh4"><td id="i0hh4"><div id="i0hh4"></div></td></sub>
  • <tr id="i0hh4"><source id="i0hh4"></source></tr>

        1. 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5-08-13 15:35:53
          關于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

          關于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百分數的認識》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六單元《百分數》的第一課時,是學生在學習了整數的認識、小數的認識、分數的認識以及熟練地掌握了通分的方法與技能后進行的學習,對于豐富學生的數感以及今后的百分數應用等有重要作用。

          教材中安排了“派誰去罰點球”以及“選種哪號種子”兩個主題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通過多方面、多層次的練習讓學生豐富對這一概念的認知,其主導思想是讓學生進一步感悟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然后通過“問題情境——數學建?!忉寫谩敝鸩降刎S富和達成教育目的要求。

          二、說學情。

          學生進入課堂,并非白紙一張,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家庭情況等為課堂提供了多元的資源?!墩n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識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其中包括:

          (一)生活基礎

          足球,學生生活較常見,有的學生還樂于參與其中,對于罰點球是不陌生

          的。 生活中存在著較多的百分數,學生在生活中或有所見、或有所聞。如衣服

          上、牛奶上等等。這些為本節課的開展奠定了生活經驗基礎,成為促進學生深入學習和思考的課堂資源。

          (二)經驗基礎

          A、知識經驗

          小數的認識、分數的認識以及通分知識了掌握,為本節課學生的自主建構百分數的意義,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特別是通分的知識。

          B、活動經驗

          在五年的學習生活中,探究、合作、自主等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起著潛意識導向的作用,而眾多成功或不成功的經驗也在正面或反面提供了問題索引。為本節課的開展,打下了較豐實的活動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目標是活動的指南,也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判斷標準。對于一節課具有重要的導向、評判的功能。本節課,在分析了教材內容以及學情之后,我確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知識目標: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理解感受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和語言合作交流能力等。

          情感目標:結合相關信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情感和節約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的讀寫百分數。

          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并體會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系區別。

          四、說教法

          高年級的學生對于學習,他們渴求“有挑戰的學習”,他們渴求能“自己學習”,因此,本節課我采取的教學策略是:

          1、 情境創設。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思考,在思考中合作交流,

          在合作交流中明悟。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覺、自主、自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2、 合作探究。在“派誰罰點球?”的問題指引下,讓學生通過合作、交

          流、辯論、計算等,來感悟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來突破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在多元的訓練中,在說一說、寫一寫、比一比等,讓學生在探究中一步一步地逼近“數學真實”。

          五、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將遵循“感知——建構——應用——拓展”的教學主線來開展教學。

          (一) 談話感知

          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收集了百分數的資料,你們都找到了嗎?(把它舉起來讓同學們看看)

          誰愿意說說你是在哪找到的?

          看來,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百分數,那么人們為什么那么喜歡百分數呢?百分數又表示什么含義呢?這節課我們就一同去認識百分數。板書——百分數的認識

          對于百分數,你想了解些什么?

          (任何一種有效的,成功的教學都必須是由學生主體參與的,在談話了解對百分數的初步認識中,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從而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欲望。)

          (二) 情境建構

          1、體驗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同學們,喜歡踢足球或看足球嗎?在一場比賽中,猛虎隊獲得了一次罰點球的機會,教練準備派下列三名隊員中的一名去罰點球,如果你是教練,將會安排哪位球員呢?出示相關數據,讓學生分析,學生先自己想想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桌聽,再和小組合作交流。

          (作為個體要作出正確的選擇要有一個過程,考慮的問題也可能是不全面的,所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與同學合作交流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兩個人的思維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又組織學生全班性合作交流。再一次為學生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從合作交流中互補完善,達成共識:要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進行比較。認識到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應充分的發揮,點明可將分母是100的分數寫成另一種形式——百分數)

          2、運用生活中的百分數,構建百分數的意義。

          師:課前每個人都搜集了許多百分數的信息,誰愿意給我們大家讀一讀,并說說你對它的理解。

          (在初步感知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后,通過百分數信息合作交流進一步的體驗百分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有著積極的作用。合作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百分數,用語言來描述百分數表示的意義,逐步構建百分數的認知構架,為下一步概括百分數的意義奠定基礎)

          3、概括百分數的意義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互相合作交流你感受到,百分數表示什么意思嗎?請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合作交流一下。

          (在充分的表述對百分數的意義認識基礎上,由生活信息概括提煉出的百分數的含義)

          4、 教學百分數的讀寫法

          百分數的讀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簡單,重點介紹%的寫法。

          教師出示帶有情境的一組百分數數據信息,先讓學生自讀,再提問:讀了這些數據發現了什么?使學生了解到百分號前面的數可以是整數、小數,可以比100大可以比100小, 完善對百分數的認識,同時也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通過數據說說自己的體會,得到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愛護環境的教育。

          5、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區別

          這是教學中的難點,純語言的表達過于抽象,也不利于理解。因此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是通過練習的形式解決。

          如:下列哪一個數可以用百分數的形式表示。

          (1)班級中近視眼學生人數占總人數的

          (2)一根繩子長 米。

          (3)一堆煤有 噸, ……此處隱藏6605個字……以及遷移類推的數學解決方法。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正確計算的習慣和積極思考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使學生熟練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口算。

          教學難點:如何使每位學生經歷口算算理的探究過程。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出新知。

          學生提出三個問題:

          (1、3次就能運完60箱,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平均分——用除法——60÷3=20

          (2、600箱,這么多我也只運3次,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我們知道60÷3=20;那么600÷3=200

          (3、120箱,我也只運3次,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有的同學想:6個十÷3=2個十=20xx×3=60那么60÷3=20

          有的同學想:20X3=60;那么60÷3=20

          有的同學想:用木棒來分,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20。

          3、大膽嘗試,運用新知。想:24個十÷3=8個十=80;80X3=240;那么240÷3=80

          4、拓展訓練,鞏固新知。

          1、口算:

          90÷3=3080÷2=4015÷5=3270÷9=30

          900÷3=300800÷2=400150÷5=302700÷9=300

          在這里我試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除號是怎么來的嗎?除號“÷”是三百多年前一個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恰好表

          示了平均分的意思。你看這個符號多有意思?。?/p>

          2、課本第15頁“做一做”第1題

          一排有10只蜂蜜,有這樣的4排,就是40只,但只有2間房,平均每間房子住多少只蜂蜜?

          40÷2=20(只)

          答:平均每間房子住20只蜂蜜。

          3、為了鞏固新知,布置以下作業:第17頁練習三第1、2題。

            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什么?

          五、結束語:

          學無止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努力地鉆研教材,設計教法,力爭使每一節數學課都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來自前進小學,我的名字是張宏,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是六年級數學下冊《比例尺的應用》一節課,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目標、說重點、說方法、說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比例尺的應用》第一課時。這節課是在學生學完“比例尺的意義”、后安排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有關地圖、工程圖紙的計算的基礎。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廣泛應用,學好它也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時的學習,是學生進一步掌握比例尺的意義,以及有關的數量關系式,掌握求實際距離的解決方法,并會解答這類應用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結合具體情境,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教育。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能根據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正確求出實際距離。在設知數時,由于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所使用的單位不同,因此教學難點是設未知數時使用哪個長度單位。

          四.說教學方法

          這節課是學生在掌握了比例尺的含義的基礎上展開的,讓學生根據比例尺的意義來求實際距離或者是圖上距離。解決這類問題學生會有不同的方法,應該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考方法進行解答。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不同算法時,特別要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用比例式求實際距離的方法,幫助學生把握不同算法之間的聯系。

          根據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以及學生的不同解法,可以歸納如下: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在計算的過程中關鍵還是要讓學生注意單位的統一。在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實際距離時,要和學生強調解設中單位還應該是厘米,因為圖上距離的單位就是厘米,所以要統一。

          對比例尺意義的理解是解答這類問題的關鍵,在理解比例尺時,一定要結合圖形的放大與縮小,這樣有助于學生對解題方法的掌握。

          教材上介紹了3種解題思路,但我覺得前兩種的思考方法是一樣的。且第2種思路中“比例尺1:8000,也就是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80米”,這樣的理解有跳躍性,我覺得還是讓學生理解為“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8000厘米”,最后讓學生看問題所求的單位名稱與計算結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樣,需要統一單位,這樣學生比較好理解。用比例的方法來解答這類問題,可能學生對這樣的解法和方程解有一樣的感覺,怕麻煩!但作為一種新的解題思路,必須讓學生掌握,所以今天的課堂教學中,我準備讓學生這兩種思路都掌握。在以后的練習中,如果題目沒有要求解題方法,那么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答。

          五、說教學程序

          1、復習準備

          本節課是緊接著前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展開的進一步研究,所以,在學習新知道之前,對前一節課所學知識進行積極的回憶,有利于學生主動應用已有知識學習新知識,也有利于學生獲得整體的,系統的知識。因此,我一開始按擺了復習。

          2、聯系生活學新知

          參與是發展的前提,興趣是參與的內驅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前提,學生只有在參與中才能得到發展。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必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而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習活動的強化劑,它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起著巨大的推動和內驅作用。趣味性是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這里我沒用課本中的例題,而是根據實際改編的。我們知道,數學源于生活,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捕捉貼近學生的生活的素材,這樣會使冰冷的數學產生親和力,使學生感到親切,也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生動體現。接下來分析條件和問題。在設知數時,使用哪個長度單位,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板書中,我故意空出來。提問:你覺得這里設什么單位更便于計算?然后用紅筆加以強調。再寫出關系式,接下來讓學生自己對照列方程解答。

          設未知數列出方程,再由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體現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作用。

          接著結合嵐皋地圖,設計了課中小練習,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的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如身臨其境,這樣就會產生親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

          之后進行了課中小結:怎樣求實際距離?要哪些條件?

          3、鞏固練習

          數學的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

          4、課堂小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關于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曰批全过程免费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