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橋教案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橋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
2、理解作者的相關文學常識
3、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學謂語與教師的精講點撥結合起來
2、通過互動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譯課文
3、反復誦讀,體會文章的結構特色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西湖春月之美,品味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以及高雅的志趣
教學重點:
雪后奇景的賞析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投影西湖圖片
俗語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是我國優美的名勝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筆墨來贊美它宋朝蘇東坡《飲湖上初晴雨后》中曾以古代美人西施比擬西湖:“水光瀲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今天,我們學習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寫的《西湖游記二則》中的《晚游六橋待月記》,看看作者是怎樣獨具慧眼,描繪西湖勝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學家,字中郎,湖廣公安(今屬湖北?。┤怂拿缹W思想的核心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作品有《錦帆集》《解脫集》《瓶花齋集》等
(2)寫作背景:袁宏道于萬歷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師至江蘇吳縣任縣令,雖頗有政績,但卻感到“性與俗違,官非其器”,羨慕陶潛“歸去來兮”,萬歷二十五年春被準解官,此時恰如游鱗縱壑,大有“無官一身輕”的解脫之感,是年辭官后自春至夏,乃暢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東南山水名勝,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寄托 其追求自由的心靈,欣賞造化之奇妙將其所見所感形諸筆墨其中描敘杭州西湖山水風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自學質疑:
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掌握下列詞語
夕嵐:傍晚的山光勒:抑制相次:一個接一個戀:迷住去:離開歌吹:唱歌奏樂粉汗:年輕婦女的汗艷冶:美麗,妖艷設色:用顏色描畫夕春:夕陽花態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態,柳的情調,山的容顏,水的意境受用:享用
四、互動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譯課文
1、學生翻譯,師生共同糾正
五、互動探究、精講點撥:
分析欣賞本文,品味重點詞語、句子
(l)思考并討論問題
①作者認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節與時辰?
答:西湖是人間仙境,春夏秋冬、陰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卻別具慧眼,情有獨鐘所以開篇便說:“西湖最盛,為春為月”
②為何西湖之春月為最盛,朝煙、夕嵐為一日之盛呢?
③西湖之月為最盛表現在哪里?
④按邏輯,本文應該在描寫“西湖最盛”“為春”之后,應接著描寫“西湖最盛”“為月”,但作者卻先寫了什么?
⑤本文有什么寫作特色?
六、課堂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知本文所描繪的由白堤斷橋至蘇堤六橋一帶著日盛景,并顯示出作者獨特的審美情趣文章以審美感受為線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順序,用平實的文筆記敘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麗壯觀的景色,而描繪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時不尚夸飾,只就眼前之景點染幾筆,卻活畫出西湖的“靈性”,表達了與常人不同的獨到審美情趣,從而表現出作者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
七、課外作業:
課后認真觀察校園的秋景,依照本文的方式,寫一篇《校園秋景圖》
過橋(看圖講述)
幼兒行為基礎《過橋》是一組內容簡單,幼兒易于理解的圖片,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孩子們已經能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用自己的語言把圖片上的基本內容講述出來,并添加以適當的想象。孩子們在生活中經常發生你推我擠、互不相讓的情況,有的甚至還使身體受到了傷害。雖然教師經常對幼兒進行教育,但是仍有小部分幼兒經常故態萌發。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講述出圖片基本內容。
2、鼓勵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講述,語句連貫,表達清楚。
3、教育幼兒要互相謙讓,相親相愛。
活動準備
1、《過橋》圖片兩張,小白羊、小黑羊圖片各一張。
2、腳印玩具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白羊、小黑羊圖片,引出主題。
1、師:“在大森林里有一條碧綠的小河,你們猜猜看,小河的兩邊都住著誰呢?”
師出示小白羊、小黑羊圖片。
2、師:“小白羊住在河的西邊,小黑羊住在河的東邊,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了?!?/p>
二、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圖片一,展開想象,講述圖片內容。
1、師:“一天,小白羊和小黑羊離開了家,要到哪兒去,干什么呢?”
2、師:“它們都要到河對岸去,走啊走啊,來到了小河邊,小河邊的環境怎么樣???”
3、師:“河上有一座彎彎的小橋,小羊們要過那座小橋,但是橋很小,每次只能一只小羊通過?!?/p>
提問:小羊們都想先過橋,一起走上了小橋,小羊們在橋上會發生什么事呢?”
4、師:“到底在橋上發生了什么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保◣熗暾鍪緢D片一,引導幼兒把小羊摔進河里后的故事講完整)
三、引導幼兒講述圖片二內容,教育幼兒要互相謙讓,相親相愛。
1、師:“小羊們做得對嗎?為什么?請小朋友們幫助它們想一個辦法,讓它們順利、安全地過橋。”
2、師:“看,這里也有一條小河,小河上有一座窄窄的小橋,如果你要過橋,而橋對面也有一個小朋友要過橋,你會怎么做?”
師用腳印布置小橋場景,請個別幼兒上臺表演如何過橋。
一、設計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自己或興趣的事物入手,創設情境開展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指導學生愛表達,準確地在語言環境中進行交流。同時還發揮了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在交際過程中,能清楚講解自己的設計,評議出誰的設計好。
2、通過多種形式的口語交際活動,培養學生敢于交際,樂于交際的情趣。
三、課前準備
結合第32課《蘭蘭過橋》的學習,引導學生設計“未來的橋”,以便課上交流。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進行交際
1、師講述,學生入情境
蘭蘭跟著爺爺,走過潛水橋、塑料橋。一路上,領略了不少美景。這時,爺爺的手機響了,原來是小熊過生日,請小猴去他家做客,請蘭蘭幫忙通知一下。
2、嘗試做蘭蘭,與小猴交際。
3、創設懸念,幫助設計
師:小猴高高興興地跑向小熊家,可是小熊家住在一條大河對面,河面上沒有船,怎么辦?
生:可以游過去;請烏龜幫忙;請小鴨子幫助;(學生討論得相當激烈)
師:你們的辦法都不錯,但是今天咱們來做一回小小設計師,幫助小猴設計一座橋?,F在,把你們小組設計的大橋圖樣拿出來,準備向小猴推薦自己設計的橋。
(學生通過發揮想象,設計了形態各異、不同造型的橋,有立交橋,有時空隧道橋、太空橋,可以讓學生的想象力得以淋漓致致的發揮。)
(二)、展示畫面,進行交際
1、介紹自己設計的橋(橋的名稱橋的樣子)
(1)同組學生互相介紹自己設計的橋。
(2)學生代表上臺,邊展示橋邊介紹:臺下的'同學根據他的介紹進行評價或質疑,做到有說、有評、有問、有答。
2、談這樣設計的特點
(1)師生交際
師:請問××同學,你為什么這樣設計?
生:我設計的時空隧道橋,看到恐龍,小猴可以邀請恐龍來到小熊家,那該多熱鬧啊!恐龍還可以帶來大家所不知道的新鮮事。
師:你的創意真好!又是一位了不起的橋梁專家。
(2)生生交際
a、同組的同學互相問一問,說一說自己設計的橋,為什么這樣設計的?
b、“小記者”采訪。在互動交際中,要求學生做到舉止大方,有禮貌、語言規范。交際的內容可涉及橋的名稱、樣子、好處、壞處等。
c、請“小記者”匯報采訪情況。
(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交際環境,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交際。在互動中,學生的語言再次得到鍛煉。)
(三)、在評選活動中交際
準備一塊黑板,把每個小組的設計方案貼在上面,請學生評選最優橋梁設計。(只要方案有特色,都應充分肯定)
(四)、擴展情境,延伸交際
創設“走橋”的情境
(1)學生當小猴子,走上了這座新穎的橋,可以說說自己走上橋看到的、聽到的一些新鮮事或談談自己走上橋的感受。
(2)邀請一學生做小熊。
小猴過橋后,至了小熊家,向小熊介紹自己走的橋。(進行交流)
(3)其他學生認真聽,再做簡單評價。
(因為是學生自己設計的橋梁,所以他們都編出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孩子的情緒此時達到了高潮,學生在活動中鍛煉了自己的交際能力,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