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老王》教案3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老王》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教學設想
本課預計分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完成文學作品第一個層面的解讀,即對文本的內容、思想情感作一整體梳理;第二課時完成文學作品第二個層面的解讀,即對文本的語言、結構以及組織材料等方面的寫作特色進行品味學習。
兩課時各有側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后者的鋪墊,側重于文,把握內容的同時應重視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側重于語,品味習作特色的同時應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如果學生程度不夠,第一層面的解讀可考慮分為兩課時進行。)
二、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本內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與善。
2、體會作者的善良,引導學生以善良對待善良,關愛弱者。
(二)教學側重
體會人物特點與瑣碎敘事之間的相互關系。敘事表達出人物特點,敘事服務于人物特點。
(三)課堂預設
1、新課導入
說說自己身邊最苦的人。(職業、生活條件、身體狀況)
2、研讀老王之苦
(1)隨機朗讀(14)自然段;
(2)討論老王之苦:生活艱苦精神凄苦
[設計說明]
先結合導入討論老王生活之苦:職業蹬三輪身體殘疾生活塌敗小屋再追問老王精神之苦:孤獨、無親、受惡意攻擊、被人瞧不起
3、研讀老王之善
(1)默讀(522)自然段;
(2)討論老王的品質:善良樸實
[設計說明]
體現教學側重,引導學生概括老王品質,尋找文本依據,通過對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雞蛋等敘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樸實,應隨機結合學生回答品味本文細節的傳神之處??稍O計感性題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動?之類。
4、梳理我一家之善,領悟文本思想感情
(1)討論: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現在何處?
(2)討論:老王死后,作者認為自己對老王這樣關愛夠了沒有?
(3)結論:呼喚周圍的人對苦人、弱者更多一份關愛。
[設計說明]
老王的善良都是通過我和老王的交往展開的,所以,在前一環節學習的基礎上,學生應當很快梳理出:我與老王閑聊;女兒送魚肝油;坐車照顧老王生意;關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東西等事例。重點應當討論(2),從而推敲末段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為何愧怍?),當不難得出結論,把握文本思想情感。
5、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關愛身邊的弱者、苦人:每一個時代,每一個社會都會有窮苦人、弱者,他們需要社會更多的同情關愛。同學們,學了本文之后,你準備怎樣對待剛才(課前導入)介紹的身邊的苦人呢?
[設計說明]
聯系文本主題及生活實際,根據課堂時間,作適當的討論,肯定學生的愛心。
6、課后作業
仔細觀察身邊的苦人、弱者,以最簡潔又最感人的語言描寫出他們的生存狀況。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品味本文語言以及組織材料方面的特色。
2、局部對比學生與楊絳的描述,學習體會作家精彩的寫法。
(二)教學側重
體會楊絳運用樸素簡潔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敘事還人物以真實,并且產生震撼效果的寫作技巧。
(三)課堂預設
1、回顧上節所學
簡述敘事內容及主題,為語言、組材特色分析作鋪墊。
2、討論語言特點
(1)聯系課后第二題,舉例說明本課語言特色;
(2)歸納語言特點:簡潔樸素
3、討論組材特點
(1)舉例說明敘事特點;
(2)歸納敘事特點:瑣碎平淡
4、小結楊絳作品特點
運用樸素簡潔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敘事還人物以真實,這種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敘述,卻產生驚人的震撼效果。讀者合上作品,才發現一種冷冷的悲涼自心底彌漫而來,感人至深卻在不經意間,這是楊絳給我們帶來的文學。
5、討論學生習作得失
(1)典型習作(上節課后作業)投影閱讀;
(2)對比楊絳討論得失;
(3)修改各自上節課后作業。
6、選擇作業
課后練習三改寫或者我讀楊絳選一。
附板書:
苦:生活艱苦
精神凄苦
1、老王以善良對待善良楊絳
善:善良
樸實
語言
簡潔
樸素
2、楊絳作品真實震撼
敘事
瑣碎
平淡
教學目標:
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以善良體察善良”的平等觀念及人道主義精神。
教學方法:
學生摘記、批注,討論互助式學習,教師點撥。
教學過程:
1、導入:
詩歌《人力車夫》(師朗誦)生活中象人力車夫這樣的普通人,他們和許多偉大的人一樣,以辛勤的勞作創造著社會的財富,以誠實的秉承維護著社會的公正,以善良的品格構筑著社會的美好,雖在底層,卻折射出生命的光芒,我們今天學習的老王就是其中的一位。
2、釋題:《老王》作者楊絳,文章主要記述的是文哥期間作者一家和車夫老王交往的一些小事。
3、引入目標,明確學習要點(見屏幕)
4、作者簡介:(生讀,生摘記要點)
5、字詞學習:本文字詞較多,生讀,齊讀加強記憶。(字詞見屏幕)
6、整體感知:生依據問題快速瀏覽課文,篩選重要信息,標畫要點,交流回答。
(1)老王過著怎么樣的生活?
(2)老王的為人怎么樣?
(3)作者是如何對待老王的?
(2)和(3)這兩個問題,要求學生回答時先概括事件,然后說出老王的品質或作者的關愛。以上是粗略了解。(生說師簡單概括總結并板書)
7、品味探究:
細細品味老王及他和作者的交往,另外,還有文章語言的一些精彩之處。
生讀,品味,批注,然后發言。
主要是5、6、7、8、16、12這些自然段
生說,不足之處師補充,結合背景進一步體會老王的品質,及作者的平等觀念。
師總結老王:在老、殘、貧、病中的這么一個三輪車夫,沒有市儈氣,沒有勢利眼,只是以他誠實的服務養活自己,擁有極其可貴的同情心,善于體恤別人,且重視禮尚往來,特別是離墳墓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還掙扎著送上一份謝意,這些品質無論在什么樣的社會,都會發出光芒。
楊絳是一位知識分子,而老王是一個三輪車夫,但作者卻能以平等、友好的態度對待他,這種平等觀念,人道主義精神讓人永遠難以忘記。
8、合作討論:
文章最后一句話。生齊讀,討論后發言如何理解。師總結,讓學生“明白道理”,這個社會應多一些關注,多一些幫助,多一些溫暖。(見屏幕)
9、拓展延伸:
寫作小練習,在成長的過程中,哪些普通人曾感動過你,請寫出你的感動。(可以是一句親切的問候,可以是一個溫暖的眼神)
讓同學多一些發現,多一些感動,多一些社會的美好。
如果我們的目光從高處降下來,會發現許多普遍人身上有著生命的光芒。
10、聯系社會:(圖片—師解說)
20xx年感動中國的普通人
魏青剛,為了一個陌生人,滔天巨浪中三出三進,是俠之大者。
青藏鐵路的工人們,艱難的工作條件下,修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鐵路。
這些普通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感動了我們,感動了中國,生活中還有一些弱者和不幸者。
11、關注不幸者:(音樂、圖片、師解說)
總有一種聲音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些照片讓我們隱隱作痛,在我們無意享受幸福的時候,請不要忘記有這樣一群本應和我們一樣的人正在苦苦掙扎。(見屏幕)
(1)我們可以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而他們只能在田間勞作。
(2)有書讀的妹妹卻哭了,你可看到姐姐困惑的目光?
(3)你可知道這些失去光明的人多么需要我們這些正常人的攙扶?
(4)你可聽到廢墟下失去家園的人呻吟?
(5)你可看到洪水中苦苦尋求的目光?
(6)疾病來臨時,你可注意有多少無助的面龐?
12、呼喚社會:(音樂、圖片、文字)
讓我們用善良關愛他們吧,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讓我們用真誠去善待他人吧,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多一些文明,少一些殘酷,多一些陽光,少一些陰霾。
讓愛在我們的心中生長!愿愛的種子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播撒!
13、附板書:
平 等
老 苦 —————————→ 關 楊
王 善 ←————————— 愛 絳
教學日期:
學習目標:
1、了解文章中老王生活的時代背景,體會文中充滿善良氣息的人物形象。
2、理解課文的主題及哲理。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理解“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主要教法及學法:組織指導、自學體悟
課時安排: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人世間,我們應如何對待一個弱者、一個不幸者呢?是同情?是幫助?還是鄙視?或者是欺辱?我們都熟悉這首歌曲——《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明天。
我們今天將要學到的一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錢鐘書夫人楊絳女士寫的《老王》,來感受人世間溫情脈脈的善良之美,也會讓我們明白這樣一個規則: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決沒有歧視他們的理由。
二、教師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并板書引導性問題:
1、識記與積累:蹬(d…ng)三輪車、惶(hung)恐、腫脹(zhng)、荒僻(p)、塌(t)敗、取締(d)、鑲嵌(xingqin)、翳(y)、骷髏(k‘lu)、攥(zun)、滯(zh)笨、侮(w“)辱、愧怍(ku、zu)
2、多音字:熟(sh’、shu)、降(jing、qing)、曲(q‘、q“)、干(gn、gn)強(qing、qing、jing)、惡(、、w”)
3、你是怎樣理解“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這句話的?
4、為什么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的不幸者能那么關心、愛護?社會地位、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我們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樣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
三、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并共同歸納:
1、結構一(1——4)介紹職業敘說身世——個人簡況
夏日送冰減費帶送
老送夫就醫不肯收錢
王二(5——16)拉人帶貨難以維系交往片斷
抱病上門送油送蛋
三(17——22)得知死訊感念愧疚——憶昔感懷
2、思想教育:平等觀念,人道主義精神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它要求社會關心個人、同情個人,尊重個人對社會做出的貢獻,尊重人格,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并促進全體勞動者的全面發展。老王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身子僵直,樣子非常嚇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幾年了,作者每每想起來還感覺有愧于這個不幸者,總覺得在他生前對他關愛不夠。所有這些,都是社會人道主義精神的表現,正是公民道德建設所提倡的。
四、布置作業:
1、本課中的生字生詞;2、課后練習第一、二題。
教學后記: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