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教學內容:
角的計算
教學目標:
1.能進行簡單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2.在獨立探索中掌握角的加減計算方法。
3.在學習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積累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能進行簡單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難點:能進行簡單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1、測量∠1的度數并說說你是怎樣量角的?
2、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角的計算。揭示課題:角的計算。
新課探索
探究一
已知∠1=45度,∠2=90度,求∠AOB=?
請你們試著做在課堂練習本上。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指導書寫格式。
小結:∠AOB是由∠1和∠2組成的,所以要求∠AOB的度數只要用∠1的度數加上∠2的度數。
練習:書P73/1練習
已知∠1=650,∠2=150,求∠AOB=?
已知∠3= ∠ 1+ ∠ 2, ∠ 1=180,∠2=720,求∠3=?
探究二
已知∠AOB=63度, ∠1=30度, 求∠2=?
(1)請你們試著做在課堂練習本上。
(2)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小結:∠AOB是由∠1和∠2組成的,所以要求∠2的度數只要用∠AOB的度數減去∠1的度數。
已知∠AOB=1520
已知∠AOB=1520 ,∠1=700,求:∠2 =?
已知
已知∠3= ∠ 1+ ∠ 2, ∠3=800 ,∠2=500,求∠ 1 =?
課內練習
1、練習一 填空
(1)若∠AOB+600 =平角,則∠AOB=( )度;若周角-∠1=600 ,則∠1=( ) 度。
(2)從12時10分到12時20分,分針轉了( )度。
2、練習二 下面都是用兩塊三角板組成的角,算一算它們各是多少度?
3、練習三 計算下列角的度數。
如下圖,已知∠1=650 ,求∠2的度數。
如上右圖,已知∠1=600 ,求∠2的度數。
本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進行簡單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
板書設計: 角的計算
解:∠
解:∠AOB= ∠1+ ∠2
=450+ 900
=1350
解:∠2 =∠AOB- ∠1
=630-300
=330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想象驗證、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探究發現圓的特征,形成圓的概念。
2、認識圓心和半徑,并會用字母表示。
3、會正確使用圓規畫圓。
4、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合作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幾何圖形的美,激發數學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在觀察和操作活動中發現圓的特征,形成圓的概念和畫圓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白板、圖釘、線、圓規、卡紙等。
教學過程:
一、溯源生活,激發興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圓形水波。
同學們,大自然奇妙無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會形成美妙的景色,請看。
問:你們發現,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現了什么形狀水波?
2、生活圖片欣賞。
1)問:在這組圖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狀的圖形?
2)抽象出圓。(PPT)
3、學生舉例:生活中,你還看到過那些物體的形狀也是圓形的?
4、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
板書:圓的初步認識
【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抓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教師的媒體演示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圓,激發學習興趣。】
二、操作體驗,形成概念
(一)圓規畫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征
1、初步感知:
1)看著屏幕上的“圓”,誰愿意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圖形?
2)師評價:大家說得都有點道理,那接下來我們就自己動手,來畫一個圓,看一看,圓是不是具有剛才小朋友所說的特征?
2、圓規畫圓
1)我們可以用什么畫圓?
2)認識圓規(PPT)
3)師:好,知道了圓規的構造,我們開始畫圓,看哪個小朋友畫得最漂亮(要求,不許擦,畫圓失敗,只要找到失敗的原因。)
3、反饋探討畫圓的方法
1)你是怎樣畫的?上臺演示。
2)討論:畫圓失敗的原因
3)討論:畫圓時應該注意什么?(生………………)
小結:確定一個點,確定一段長度。
板書:
點
長
4)再想一想,剛才我們在畫圓時,針尖和筆尖落在紙上,各自確定了一個點,也就是兩個點。然后在畫的過程中,這兩個點的“分工職責”有什么不同?
(一個點負責固定,一個點負責繞,旋轉。也就是一個點是不動的,另一個是動的,我們暫時把著兩個點叫作:“定點,動點”)
板書:定點
動點
5)師:那畫圓時,這個“動點”是不是可以隨便的動的?還是有一定的運動規則的?什么規則?
(動點移動到任何地方,和定點的距離保持不變。)
6)那你如何證明你用圓規畫圓的時候,這個動點和定點的距離始終沒有變化呢?
(圓規的兩個腳分開后,只要沒有外力去動這兩個腳,針尖和筆尖之間的長度距離是不變的。如:我們人的兩個腳在走路是。)
7)師演示圓規畫圓。
師:看一看,老師如何畫圓的。
小結:圓規畫圓的方法
8)學生再次畫圓
師:根據剛才老師的演示,大家能不能在用圓規畫一個圓,看一看,是不是比剛才畫得漂亮?
反饋討論:這一次,你畫得這么圓,畫的時候注意了什么?
(二)操場畫圓,豐富畫圓方法
1、展示足球場上的圓。
師:我們現在 ……此處隱藏13899個字……p>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
1、教學重點:萬級數的讀、寫法。
2、教學難點:把個級數的讀、寫推廣到萬級。
第二單元:角的度量
1、教學重點:用量角器量角、畫指定度數的角。
2、教學難點:量角的方法,量角器刻度的認識。
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
1、教學重點:口算、筆算的方法
2、教學難點:積的變化規律
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1、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2、教學難點:垂直線與平行線的畫法。
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1、教學重點:掌握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了解商的變化規律。
第六單元:統計
1、教學重點:認識兩種復式條形統計圖,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2、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七單元:數學廣角
1、教學重點: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2、教學難點: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第八單元:總復習
1、教學重點: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復習并鞏固和提高。
2、教學難點:使學生養成系統整理知識的習慣。
五、改進教學工作的措施: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師給營造一個寬松、和諧,充滿愛、民主、喜悅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老師作好參謀,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發現乘法分配率。
2、初步學習用乘法分配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教學重點:探索,發現乘法分配率。
教具準備: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教師出示亂砍伐破壞環境的片段,讓學生說一說給人們帶來了什么嚴重的后果,提問學生到前邊說說,教師歸納,然后問學生們應該怎樣保護環境呢?學生回答植樹造林從我作起,從現在作起。
教師出示主題圖和例3,讓學生分小組編一道完整的題。此題是,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兩人負責抬水,澆樹。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2、探究新知
師:參加植樹活動的有哪些人呢?
生:挖坑,種樹的,抬水,澆樹的。
師: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分小組討論,用多種方法去解,比一比,誰聰明,每位同學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說給你的同學聽,教師巡視,參與小組討論)
生1、我先算出每一組植樹的人數,就是一共植樹的人數。
即:(4+2)×25=6×25=150(人)
師:你為什么要將(4+2)打上括號呢?
生1:只有打括號才能先算。(教師肯定,大家鼓掌鼓勵)
生2:我分別算出25個小組挖坑,種樹的人數和25個小組挖坑種樹的人數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樹的人數,即;
4×25+2×25=100+50=150(人)
師:孩子們,你們同意他的做法嗎?
生:同意
師:將生1、生2的兩種做法板書在黑板上
(4+2)×254×25+2×25=6×25=100+50=15(人)=150(人)
師:真奇怪,兩個不同的算式,得數怎么相同啊!大家再檢查一下他們做得對嗎?
生:對。
師:你們發現什么規律了嗎?分小組討論。
生1:我發現(4+2)×25=4×25+2×25這兩個算式相等。
師:為什么?
生1:因為他們的結果相同,所以算式就相等。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你們還發現了什么?
生2:我發現根據左邊的算式就能推出右邊的算式,既:
(4+2)×25=4×25+2×25
(教師讓學生到黑板上給大家演示。)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假如25×(4+2)你又能推出等號右邊的算式嗎?
(凝視片刻,有同學舉手,還有私下說出做法的。)
生3:25×(4+2)=25×4+25×2
生: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舉例(3+4)×2643×(10+5)
你們能推出右邊的算式嗎?(提問兩個同學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
師:你能給你的同桌出兩道這樣的題嗎?(學生出題,同桌互算。)
師:你能用符號或字母寫出他們的規律嗎?
板書:
(a+b)×c=×+×
a×(b+c)=×+×
(提問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做)
師:你能用語言敘述這樣的公式規律嗎?分小組或同桌互相敘述,教師問,學生說,教師再歸納: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他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率。
(將乘法分配率讀三遍,理解其意。)
3、鞏固提高
(1)做一做,下面那個算式是對的,正確的畫√,錯的畫×。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3)×64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9+9×5=(4+5)×9
36×(4×6)=36×6×4
(教師以開火車的形式提問,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如果是錯的請說出原因。)
1、師:學了這么多的運算定律,你能將它們區分開嗎?給你的同桌說一說什么是加法交換率和乘法交換率,什么是加法結合率和乘法結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語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2、說一說你學了這一單元或這節課有什么收獲?評一評本節課哪些同學哪些組表現的,掌聲鼓勵他(她)們
課題:簡便運算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