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窮人》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窮人》教學反思1[片段]
師:同學們,桑娜與漁夫勤勞、淳樸善良的品質深深地打動著我們,震撼著我們的心靈,我們深深地為桑娜一家九口人的生活擔憂,你能續編他們以后的生活嗎?
生:俗語說:“好人有好報”。經過桑娜和漁夫的辛勤養育,七個孩子終于長大成人。受桑娜與漁夫的影響,孩子們相親相愛,互幫互助,都十分孝順他們的父母。
生:“皇天不負有心人”,桑娜與漁夫的善良感動了上蒼。有一天,漁夫出海打魚,撈到一個魔瓶,魔瓶中的魔王為了感謝漁夫,給漁夫很多寶藏。從此,漁夫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他們不忘本,常常救濟有困難的鄰居,漁夫仍舊每天出海打魚,桑娜仍舊每天照料孩子,操持家計。
生:自從漁夫收養了西蒙的孩子以后,好運就常常伴隨他。每次他出海打魚海面總是風平浪靜,每一網總是沉沉的,滿載而歸的他一臉喜悅,桑娜將大魚拿到集市去賣,再換回日常所需,而小魚則留下讓孩子們大飽口福。笑容掛在他們的臉上,溫馨在他們心中流淌。
師:同學們說得精彩極了,你們的發言讓老師大飽耳福。你們知道《窮人》這篇課文是誰寫的嗎?
生:知道。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
生:我們還學過他寫的故事——《跳水》。(顯然是不甘落后)
師:這篇課文作者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窮人的窮困和悲慘,根據這一線索,你還能展開想象嗎?
生:“屋漏偏逢連夜雨”漁夫家的日子真是禍不單行啊!漁夫和桑娜這樣勤勞節儉,孩子們還是吃不飽,穿不暖。夜晚,漁夫和桑娜常常淚眼相對無語,但是白天面對孩子,他們露出欣喜的笑容。他們的心中有著一個共同的信念:即使再苦再累,也要讓孩子們開心,健康,快樂成長。
生:這天漁夫又出海捕魚了,當他低著頭,嘆著氣空手而歸時,將預示著孩子們明天無米下腹,桑娜安慰著丈夫,他從曬干的少許魚干中拿出幾條來,在丈夫面前晃了晃,勸丈夫早些休息,孩子們明天不會挨餓的。第二天,孩子們面對桌上的魚時,往后退了退,勸西蒙的孩子先吃,并留下一點給父母,然后他們再吃。雖然腹中咕咕叫喚,但是他們很開心。
生:“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币幌蛏眢w很好的桑娜累倒了,她躺在床上喘著粗氣,這可把孩子們嚇壞了。稍大一點的趕緊拿毛巾幫母親敷敷,小點的爬上床幫母親揉揉,還有的摟著媽媽,一聲接一聲地呼喊著,淚珠不斷地從他們臉上滑落,連屋外下著的小雨也像是在哭泣。
師:同學們的發言真是Very,very good!令老師大開眼界。不管哪種發言,同學們都圍繞著一個中心,有誰知道?
生:桑娜、漁夫身上所具有的淳樸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本質。
師:你真聰明,回答得又快又流利。此外,同學們的課外知識很豐富,不管是悲劇還是喜劇,想象都比較合理。多讀,多思,多說三方面相結合,你們的進步一定會很快的。
[反思]
合理的想象不但可以使文章的內容更具體,更感人,而且可以活躍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且在孩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當學生在自己的主動參與下獲取成功時,心情愉快,精神振奮,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讓生活的知識庫與學習的知識庫交融、交匯,實現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使語文學習充滿生活的氣息。
《窮人》教學反思2《窮人》是一篇老課文啦,之所以說它老,是因為存在于小學語文教材里的時間很長,然而對于我來說,它卻是新的。
在上課之前,我仔細閱讀了教師教學用書上的教材分析以及教學建議,并抱著第一次教的良好心態閱讀了課文,就自己感觸深的地方做了標記。同時根據這一組的導語,確定了“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的教學重點。課上,學生根據一般事情發展順序,比較順利地讀懂了課文的內容,并初步體會到了人物的美好心靈。一切都和預想的差不多。
當課進行到感悟桑娜抱回西蒙孩子之后的心理描寫的時候,學生們的表現令我吃一驚:
A.“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p>
李兆陽站起來說“我從這句話感覺這是桑娜出于她自己善良的本能而做出的行動,是內心深處的想法?!?/p>
聽到她的話,不禁使我對學生們另眼相看,原來他們會比老師想得更深,想得遠比我預設的——同情窮人,關心窮人更貼切,更能說出桑娜的品質。這是孩子自己讀書后的收獲,是她自己最真摯的感受。
B.“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揍我一頓也好!”
師:由這一段我們看到了一位正在( )的桑娜。
生:擔心的、擔憂的、心神不安的……
師:那桑娜為什么會這樣呢?
生:因為他家里很窮,窮到了只有魚吃的地步,而魚也是她丈夫出海打來的,抱來兩個孩子,丈夫就必須更努力地去打魚。
生:因為他們家只能勉強填飽肚子,丈夫還必須不顧惜身體地去打魚,還必須桑娜從早到晚不停地干活,已經窮到了不能再窮的地步了,在抱養兩個孩子,就是窮上加窮,因而桑娜害怕丈夫不同意。
生:他們自己的孩子已經沒有鞋穿,更別說再養兩個孩子,桑娜為丈夫擔憂。
在學生聯系上文的環境描寫來談自己對于桑娜心情的理解時,我恍然明白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這篇小說的構思,也明白了為何將老課文《窮人》安排在了本組課文的第一課,是為了達到學生“學習本組課文,要在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美好情感的”起步訓練。
謝謝我的學生們,我在和你們的交流中有所進步,將白紙黑字的教案,將課堂前的預設,演繹成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對話,交流,在與你們的對話中,我和你們一起成長。
《窮人》教學反思3《窮人》是小學六年級第三組以“心靈之歌”為專題的第一篇精讀課文, 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在教授這篇課文的時候要重點引導學生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心理活動、對話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抒發真情實感的寫法。由于這篇課文篇幅較長,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確實有點難度,那么如何做到長文短教呢?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思路的:
1. 緊扣課題 探悉之“窮”
通過富有感染力的過渡語言,出示課題并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設疑,讓學生提出一些有價值的 ……此處隱藏7790個字……間,語言豐滿,全方位,引起了課堂教學的小高潮。
不足:
1、本節課開始調動學生的感情不夠,一開始浪費了時間,學生學锝被動,分析原因,課前沒有充分預習,沒有充分處理好課前預習與課堂學習的關系。
2、課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夠,一是迫于時間,怕耽誤課堂進度,而是教師自己駕馭課堂,關注全體學生不夠,所以,課堂回答問題集中在少數學生身上,而忽略其他學生的學習情況。
3、平時還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如學生大聲讀書的學習習慣,回答問題口齒清楚的讀書習慣,課堂積極發言、大膽舉手的習慣等,更主要的是自己平時的教育督促不夠。
《窮人》教學反思13《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在本文的教學上,我力求讓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
德。首先,我在教學開始時采用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閱讀本文的興趣。如,“為什么用‘窮人’做題目?”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在學生讀通課文后,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怎樣的事。然后,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句子,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兒回家后復雜的心理活動以及桑娜與漁夫的對話,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桑娜這樣做的意義,從而體會桑娜的善良品質。因為理解桑娜復雜的心理活動,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所以,我讓學生用充足的時間朗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讓學生想象:桑娜在繼續等待丈夫的時候想到了哪些?為什么會想到這些?接著讓學生再讀讀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了解省略號的作用。最后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桑娜的崇高品質。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加強學生的感情朗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好桑娜復雜的心理活動與她和丈夫的對話。
因為課后小練筆是續寫《窮人》。桑娜告訴丈夫自己已經把孩子抱回家后,課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運會怎么樣呢?桑娜與漁夫又會帶領孩子怎樣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這些問題牽動著學生的心。因為學生平時較少練習寫續寫,因此,在教學時,我先告訴學生續寫時要把握故事情節的主線,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無論最后發展成什么樣子,主線不能變,人物的思想品質不能發生本質的變化。接著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創造。因為,這個故事非常感人,學生對《窮人》這篇課文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非常關注接下來的結局將會是怎樣的。于是,我創造機會舉行《窮人》續寫交流會先讓他們進行小組的交流,說說接下來的情節將會是怎樣的,然后讓他們繼續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下一篇又一篇精彩的續寫,從學生交上來的文章中,我欣喜地發現原來學生的想象能力是如此豐富,他們充滿愛心,給予桑娜一家非常美滿、幸福的好結局。
《窮人》教學反思14思考是艱苦的過程,更是一個享受的過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但上下求索后豁然開朗帶來的那份欣喜,所產生的效益帶來的那份慰藉,確實是一種享受。
一次筆者在教學《窮人》時,在初讀課文后,提問:你認為桑娜一家窮嗎?學生一致認為他們一家很窮,并找出文中直接描寫"窮"的內容。觀點出乎意料的單一,全然沒有我想象中的碰撞與論爭。經思考我發現主要存在著以下缺陷:教學中,學生思考的時間得不到保證,學生思考的過程沒有重視。思考時間的不足,大大抑制了學生思維活動的展開(看書直接獲得結果,對知識的產生、發展等思維過程難以暴露,探索情境悉遭破壞,學生思維活動得不到充分展開)現成的結論從思考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系,扼殺了學生的智慧,剝奪了學生思考的快樂。
其實,教師只要給予學生充分享受思考過程的時間,將會收獲意想不到的回報。后來我在別的班級上這一課時,我提了同樣的問題,要求是讓學生1分鐘后回答。學生有了充分思考的時間,有的學生說:"老師,他們生活上很窮,但我覺得他們又并不貧窮……"有的學生說:"老師我認為他們并不貧窮,我覺得他們是富翁。""他們在生活上吃不飽,穿不暖,確實是窮人,但他們敢于面對艱難生活的堅強,關心別人的那份善良,卻是金錢也買不到的財富,他們是精神上的富翁。"……思考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生從中體會到了思考的快樂,體會到了創造的快樂。
雖然,思索的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這同時也意味著要花很多的時間,或許還會一無所獲,但,這卻是一個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需要,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與快樂。給予耗費學生思考的時間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窮人》教學反思15《窮人》一文在單元教學中理應要讀懂課文,體會情感。同時要再次深入地去學習作者通過環境描寫、人物言行、心理描寫的句子,去抒發美好情感的方法。在本文的教學中,抓住環境描寫、人物語言、心理描寫的句子去分析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品質,始終是一條主線和抓手。
在本課的教學中,整體思路分為理解《窮人》的“物質貧窮”以及“精神富足”這兩大部分。由于文章比較長,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在預習的時候我讓學生“根據人物的主要活動”來劃分三部分進行理解。這幾部分內容的概括把握能夠幫助學生整體去感知全文。在品味“物質窮苦”的部分上,我設計的是讓學生自行讀文章,在1~2自然段中找到相關的句子體會窮人的“窮”。從學生的回答上看,學生能夠從生活條件、工作環境中體會桑娜一家的窮苦,并由環境描寫中確實地體會到了作為窮人的那種悲慘的境地。為了達到更透徹了解窮人的境況,營造悲涼的氣氛,我再讓學生從描寫寡婦西蒙的句子延伸開去,想象一下作為殘缺的窮人家庭的生活會如何更加的凄慘。
對“物質貧窮”的品味越到位就越能達到表現“精神富足”的目的。其實,在品味環境描寫的過程中,學生不但體會出生存環境的惡劣,同時也體會到窮人在困境中保持的那種美好的品質。對窮人的善良、勤勞的品質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品味精神富足部分,重頭戲在于品味人物的語言以及心理的描寫。在此環節上,主要抓住桑娜的復雜心理,原意是用朗讀、品味的形式去體會其中的忐忑不安以及矛盾心理中的堅定。在學習中學生是能夠一定程面地體會到桑娜那種義無反顧地幫助窮人的愛心與同情心??蓪θ宋锬欠N矛盾心理,以及復雜心理的原因卻是無法理解到位。因此,對一些關鍵詞句的理解仍然是不夠透徹。而后來體會漁夫與桑娜對話的環節中,學生始終也無法模仿出文本的味道。因此在末段的對話中,雖然抓住了“熬”字進行體會,但對漁夫那種善良、寧可吃苦也要助人的精神的體會就不夠深刻了。
細想開來,為何在品讀“物質貧窮”的部分,學生會較有感觸,而對“精神富足”部分的理解卻有些阻滯。原因之一是始終沒有讓學生進入情境的朗讀,對篇章長的文段沒有引導學生抓有效信息,進而朗讀不到位,從而也沒有對關鍵詞句進行透徹的體會,這就導致了一知半解的局面。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