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池塘》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教版《小池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池塘》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中的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小池塘這只大眼睛看到了一個五彩的世界,給人帶來美的體驗與享受。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美的文字中得到享受,在美的畫面中放飛想象,并能說會寫。
一、教學生會說
在教學中,我始終抱著一個信念——教學生學會說。我引導孩子邊讀邊思“文中的小池塘為什么像眼睛?”指導學生說說為什么小池塘像眼睛。在讀懂句子以后,我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學生很快就能想象到小池塘的形象美,再通過形象的畫面,用自己的話說出陽光下的水波是什么樣的,水邊的蘆葦又長得怎么樣。兒童是通過形象來思維的,一些逼真的畫面一下子給學生帶來表達的欲望,他們通過自己美麗的語言描繪出一個美麗的小池塘。
二、教學生說好
一開始學生的語言還是清湯寡水,不帶一點修飾。我用兒童的視角,設計了“小粗心”這個人物,讓他們思考小粗心漏掉了表示顏色的詞語行不行?學生在七嘴八舌中理解了小池塘不僅留下的白云和太陽的影子,也留下了白云和太陽的顏色。這正契合了第三自然段中“明亮的小池塘,美麗的大眼睛,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這一理解難點。利用“誰也在小池塘里留下自己的美麗?”讓學生學會把句子說生動,說形象。把最先示范的一些句子進行比較,體會到加上顏色、形狀、大小等一些詞語后,句子比原來更有意思了,而“小池塘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教學生寫好
《小池塘》的美就在我們身邊,通過前面說話訓練的鋪墊,讓學生在自己的身邊尋找美,設計“()倒映在池塘里,像()。”進行寫話訓練。這個寫話訓練是有層次性,讓孩子有種“跳一跳摘桃子”的欲望。寫是進一步思考提煉的過程,學生邊寫邊思,寫完讀的過程也是欣賞、內化、完善的過程。寫后評價更是學習的機會,能讓學生在比較學習中發現長與短,吸取別人的優點,長自己的短處。
課堂上還應多關注每個層次的孩子,爭取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進步,都能說好、寫好。
教學中,我仿照課文的句式設計了一個這樣的說話訓練:-----倒映在池塘里,像----。小朋友們暢所欲言:太陽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大蘋果;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棉花糖;小鳥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只小風箏;蜻蜓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架小飛機;大樹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個巨人;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閃閃的螢火蟲……孩子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同時,正確規范地書寫漢字,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為了讓孩子理解漢字間架結構之間的美,我則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吹”的口字旁比做是人的嘴巴,不能寫得太大;把下邊的“人”比做是一個人的腿,要又細又長些。
另外,我在教學時注意了引導孩子們進行拓展,如:“小池塘里還可以倒映出什么呀?用“( )倒映在池塘里,像( )?!?/p>
拓展練習說話:柳樹倒映在池塘里,像一位美麗的少女;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棉花糖;小鳥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疾弛而過的飛機;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閃閃的螢火蟲;飛機倒映在池塘里,像潛水艇;燕子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把把鋒利的剪刀……
當然,我的課堂預設和生成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在后面的教學中多多努力!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