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學計劃集合六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將帶著新的期許奔赴下一個挑戰,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學計劃,就是在準備做教學計劃吧。以期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計劃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計劃 篇1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并會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區域以及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
(2)了解線性規化的意義以及線性約束條件、線性目標函數、線性規化問題、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優解等基本概念;
(3)了解線性規化問題的圖解法,并能應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觀察、聯想以及作圖的能力,滲透集合、化歸、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建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愛好和“用數學”的意識,激勵學生勇于創新。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
教科書首先通過一個具體問題,介紹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區域。再通過一個具體實例,介紹了線性規化問題及有關的幾個基本概念及一種基本解法—圖解法,并利用幾道例題說明線性規化在實際中的應用。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小節的重點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的區域。
對學生來說,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的區域是一個比較生疏、抽象的概念,按高二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認知水平難以透徹理解,因此學習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的區域分為兩個大的層次:
(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區域。首先通過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自然地給出概念。明確二元一次不等式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表示直線某一側所有點組成的平面區域不包含邊界直線(畫成虛線)。其次再擴大到所表示的平面區域是包含邊界直線且要把邊界直線畫成實線。
(2)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在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區域含義的基礎上,畫不等式組所表示的平面區域,找出各個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區域的公共部分。這是學生對代數問題等價轉化為幾何問題以及數學建模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
難點是把實際問題轉化為線性規劃問題,并給出解答。
對許多學生來說,從抽象到的化歸并不比從具體到抽象碰到的問題少,學生解數學應用題的最常見困難是不會將實際問題提煉成數學問題,即不會建模。所以把實際問題轉化為線性規劃問題作為本節的難點,并緊緊圍繞如何引導學生根據實際問題中的已知條件,找出約束條件和目標函數,然后利用圖解法求出最優解作為突破這個難點的關鍵。
對學生而言解決應用問題的障礙主要有三類:①不能正確理解題意,弄清各元素之間的關系;②不能分清問題的主次關系,因而抓不住問題的本質,無法建立數學模型;③孤立地考慮單個的問題情景,不能多方聯想,形成正遷移。針對這些障礙以及題目本身文字過長等因素,將本課設計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從而將實際問題鮮活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以利于理解;分析完題后,能夠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征,從而將實際問題抽象概括為線性規劃問題。另外,利用計算機可以較快地幫助學生把握尋找整點最優解的方法。
三、教法建議
(1)對學生來說,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的區域是一個比較生疏的概念,不象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直線那樣已早有所知,為使學生對這一概念的引進不感到忽然,應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以便自然地給出概念
(2)建議將本節新課講授分為五步(思考、嘗試、猜想、證實、歸納)來進行,目的是為了分散難點,層層遞進,突出重點,只要學生對舊知識把握較好,完全有可能由學生主動去探求新知,得出結論。
(3)要舉幾個典型例題,非凡是似是而非的例子,對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的平面區域的含義是十分必要的。
(4)建議通過本節教學著重培養學生把握“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盡管側重于用“數”研究“形”,但同時也用“形”去研究“數”,這對培養學生觀察、聯想、猜測、歸納等數學能力是大有益處的。
(5)對作業、思考題、研究性題的建議:①作業主要練習學生規范的解題步驟和作圖能力;②思考題主要供學有余力的學生課后完成;③研究性題綜合性較大,主要用于拓寬學生的思維。
(6)若實際問題要求的最優解是整數解,而我們利用圖解法得到的解為非整數解(近似解),應作適當的調整,其方法應以與線性目標函數的直線的距離為依據,在直線的四周尋求與此直線距離最近的整點,不要在用圖解法所得到的近似解四周尋找。
假如可行域中的整點數目很少,采用逐個試驗法也可。
(7)在線性規劃的實際問題中,主要把握兩種類型:一是給定一定數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問怎樣運用這些資源能使完成的任務量最大,收到的效益最大;二是給定一項任務問怎樣統籌安排,能使完成的這項任務耗費的人力、物力資源最小。
教學計劃 篇2一、指導思想
結合此次線上空中課堂和科任教師直播教學內容和以及本班學生掌握情況,致力于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教學體系,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學科素養,為孩子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學科基礎。
二、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經過本學期為期幾周的線上“空中課堂”和科任教師線上直播教學,根據學生平時上交作業和家庭作業上交情況來看,有的同學對語文的興趣較濃,基礎知識和能力掌握較好,能主動學習,但有個別學生自制力較差,無論是聽課還是作業都不夠認真,甚至出現應付的情況,由于線上教學老師不在身邊,家長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個別情況下不能及時陪同孩子觀看空中課堂,這就導致拉大了學生之間掌握知識情況的差異。
三、教材分析
本學年英語教學內容為全一冊,共15個單元,上學期結束已經上完10個單元,剩余5個單元計劃在6周內完成教學任務。具體教學內容包括:詞匯:識記、理解、掌握書中的所有單詞,熟練應用重點單詞和短語,復習初中前四冊中的所有單詞。語法:掌握8種時態,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和過去將來時。了解部分構詞法,掌握英語的基本句子結構:五種簡單句,并列句,復合句(狀語從句及定語從句)。閱讀:主要訓練學生根據問題找細節的能力。然后根據不同同學的水平,再分層次閱讀文章。在閱讀過程中針對長句子(復合句及含有多個從句的復合句)要教給學生分析句子結構的能力。寫作:書面表達是中考中失分最大的環節,所以對于大多數同學,先落實平時訓練,要求學生注意主、謂、賓的基本結構及時態。并多做一些連字成句、連句成篇的訓練。培養學生好的書寫習慣,如大小寫,標點等。
四、開學安排
(一)對“空中課堂”講過的知識運用課堂時間進 ……此處隱藏1380個字……
4、對生活社會現象的好奇。
四、教育方法形式和手段
小班社會領域教育的方法以生活時間性的方法為主,此外,觀察和參觀也是小班社會學習的方法,角色扮演法在小班社會學習中有特殊的意義,它是創設現實社會中的某些情境讓幼兒搬演一定的社會角色、小班社會的教育組織形式大致有集體教育、分組教育‘個別教育等。生活集體活動和游戲是小班社會領域教育重要的形成。
小班社會領域有的組織形式大致有集體教育、分組教育、個別教育、這些形式的使用是因教育的內容和情景而異的需指出的是,個別教育在小班有特殊意義。小班幼兒來自不同家庭有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個別和差異。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領域教育。
在小班應注重集體活動的生活化和游戲化。既要結合幼兒的現實生活組織教育活動、又要重復利用游戲手段開展教育活動是;教學、游戲和生活的結合。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1、我上幼兒園;
2、我的標記朋友;
3、媽媽快放手;
4、快樂小×班;
5、自我介紹;
6、幼兒園里走一走;
7、看哥哥姐姐上課;
8、運水果;
9、水果大家嘗;
10、我會打招呼;
11、我幫玩具;
12、我學小貓來釣魚;
13、我的小伙伴;
14、寶寶有雙能干的手;
15、老師愛我我愛他;
16、玩具圖書我愛你;
17、快快樂樂過新年;
18、生日快樂;
教學計劃 篇6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中算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編排的。主要包括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兩位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兩位數加減法的估算等內容。
進位加法部分,教材共安排了兩道例題,例1著重解決筆算加法寫豎式時如何對位的問題,例2著重解決從個位加起的計算順序問題。進位加法部分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個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如何向十位進位的問題,二是筆算兩位數加法計算方法的總結。
兩位數減兩位數,學生在一年級已經有了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口算基礎,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對于學生來說并不困難,所以教材只安排了一道例題,例題重點解決如何對位和計算順序的問題。退位減法既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同時又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讓學生裝在全面了解其計算過程和方法的基礎上總結出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實際上是前面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知識更新的綜合運用,除計算順序外沒有多少新知識。
本單元教材突出了單元知識的整理,在全面整理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了練習七,以全面鞏固100以內加減法知識,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計算能力。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1、掌握并理解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2、掌握并理解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四、突破重、難點的教學措施:
1、提供實際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熟悉的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決的計算問題,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加減法計算。
2、充分利用所學舊知識,從口算過渡到筆算,讓學生感受到計算的多樣性。
3、利用小棒、學具等理解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五、課時安排:
1、兩位數加兩位數2課時
2、兩位數減兩位數3課時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2課時
4、加、減法估算1課時
5、整理和復習1課時
實踐活動:我長高了1課時
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
教學內容:教材第1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2、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3、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及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教學難點: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計算:36+21=23+7556+30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計算?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36+35=
學生試算。
2、擺小棒:小組說擺法。交流算法。
教師:請同學們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捆,多少根單根?
學生:6捆,11根。
教師:如果把11根中的10根捆成一捆,這時一共有多少捆、多少根?
學生:這時有7捆1根。
教師:根據上面擺的過程列豎式算一算,該怎樣算?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教師:個位上6加5得11,怎么寫?
學生:向十位進1,在個位上寫1。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完整地板書計算過程:
學生分組議一議上面的計算過程。
教師:根據上面的計算,一班和三班能合乘一輛車嗎?
學生:一班和三班不能合乘一輛車。
3、比較36+21與36+35有什么不同?
4、師生總結算法。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指名匯報,引導學生總結: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也可以從十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5、小組合作討論: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你認為還應該提醒同學們什么問題?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做一做”11頁,學生獨立計算,匯報時說計算方法。
2、觀察“海洋館”圖中有什么信息?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3、猜一猜十位上是幾。
3867179
+39+4+53+36
4、數學醫院:
492165
+44+39+35
836100
說明理由。第三題個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來的?
5、完成練習二3、4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
2、討論:怎樣列豎式?要注意什么?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