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說課稿范文匯總六篇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 篇1一、說教材
《草原》是一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和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作者用極其清新,優美的語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的淋漓盡致,學生通過學習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從中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并升華為民族情,同時激發學生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為本組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圍繞著訓練重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認知目標:掌握14個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如"勾勒"和"渲染".弄清本文的思想內容。
2、技能目標:揣摩、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
3、情感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叢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華為民族情。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根據教學目標,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1、教學重點:熟讀課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內容,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中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華為民族情。
2、教學難點: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四、說教法
新課標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只能不再是過去的"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索,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將采取情境教學法和誦讀法進行教學。
1、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會充分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草原美麗景觀的圖片,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的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寬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更深層次的體味美的意境。
2、誦讀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以讀促學,讓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讀出情感,讀出感悟,讀出內涵。
五、說學法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教",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會放手讓學生讀讀、畫畫、議議,把聽,說,讀,寫相結合,以讀為主,讓學生邊讀邊想,不斷通過讀去揣摩和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最終水到渠成,輕松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六、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我力求把美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當中。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草原自然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聲像感知,激情導入——讓學生期待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學習進步的重要條件。在本課的導入中,我將充分的利用多媒體的感官刺激作用來啟動學生的認知傾向,在新課導入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同學們,今天老師把吉祥三寶一家帶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吉祥三寶他們想帶大家一起去神游他們美麗的家鄉。"此時,我將會播放《吉祥三寶》的視頻聲象,讓學生對吉祥三寶的家鄉內蒙古大草原充滿了期待和幻想,這時我會在黑板上板書課題"草原".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更好的帶著學生神游美麗的大草原?!?/p>
(二)圖文結合,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美
在第一自然段的學習當中,我將會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草原美麗景觀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和發現草原的自然美,學生由情創意,觸景生情,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對于文中重點的語句,我將會出示與之相應的圖片,由于圖片的顏色鮮艷,形象突出,學生可以更加容易的接受和理解,例如文中的其中一個重點句子,"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象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云際。"在這句話的學習中,我將引導學生重點抓住"渲染"和"勾勒"進行理解,并讓學生動手畫畫。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結合圖象,更好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并體會到小丘線條的優美?!?/p>
(三)自讀品味,展開想象,讓學生感受美
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采取小組讀,齊讀,自讀,指名讀等形式,以讀代講,讓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讀出形象,讀出感情,讀出內涵,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我將會配上與之相應的背景音樂,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邊讀邊想,邊讀邊勾畫出草原美麗,恬靜的景色
【設計意圖:讓學生更加真切的走進大草原,從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p>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感悟美
每個學生的閱讀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必須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因此,在這個環節上,我設計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組匯報的學習方式,在第二部分的學習中,我將會放手讓學生學習他們最喜歡的部分,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并匯報你覺得最能體現蒙古同胞人情好客的句子,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自主自發的學習,培養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精神,從而實現學生與學生,文本,教師之間的交流對話,同時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p>
(五)突破重點,體會情深,升華美
俗話說:"畫龍貴在點睛。",在這個環節上,我將引導學生緊緊的抓住"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一點題之句,讓學生反復誦讀,在讀中揣摩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情感得到升華,把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
(六)整體回顧,拓展遷移,讓美得到延伸
課上到這里已經接近尾聲,因此我將會引導學生再次的朗讀全文,讓學生在腦海中再現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
學生通過學習《草原》一文,激發了學生對西部的興趣和欲望,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課時即將結束之際,我為學生提供了相應的學習資料,例如與之相關的網址,書刊等,并鼓勵學生自主的查找相關的資料。并與同學之間共同分享自己的學習資源
【設計意圖: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是為本組"走進西部"其他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p>
(七)板書設計
|天空:清鮮明朗 | 驚嘆
美麗的風光〈 〉
|草地:一碧千里 | 舒服
|熱情迎接|
1、草原 |激情相見|
美麗的蒙古人 〈盛情款待〉蒙漢情深
|盡情聯歡| ……此處隱藏6093個字……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5.分層教學的實施。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說課稿 篇5教材分析: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 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課內容是在前幾冊直觀認識角、線段以及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礎上,老師和學生一起認識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并理解掌握周長的計算。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測量,小組一起討論學習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方法。要求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興趣和合作學習能力,為后面學習周長公式的變式運用及拓展和四五年級的長、正方形的面積等的學習作鋪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內容。
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對象是三年級學生。從心理特征和族狀況來說,他們已經有一定的知識 儲備,對未來世界充滿著更多的猜想和探索欲望。他們的年齡特點主要還是以直觀教學為主,通過動手實踐測量,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豐富學生的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課的設計就以這一基本理念為指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為主線,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借助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手段,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使學生在學習交流中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觀察、測量、討論的活動,使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能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3.發展學生的初步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根據這一理念,本課教學力求放手讓學生全程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運用故事情境教學法、引探式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練習教學法等方法為學生找尋良好的教學平臺。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測量、交流、總結等教學活動,并以小組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自由探索、發散思維,從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本節課在實現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同時更側重于過程性電影票的落實。
說課稿 篇6一、 說教材
《坐立走,有精神》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生活》(教科版)第三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是“讓我的身體更棒”,其中有三個主題活動,《坐立走,有精神》是其中的一個活動,這個活動意在培養孩子文明健康的精神風貌?!蹲⒆撸芯瘛饭灿?個要點,即:坐如鐘、站如松、行如風。本課沒有直白的、純理論性的說教,而是寓教于樂,寓活動于教,有條理地編排了多幅形象直觀的畫面,易于模仿,讓學生通過形象的畫面,直接參與活動,使之體會到有了正確的坐立走姿勢,人就能顯得精神飽滿,英姿勃發,充滿活力,利于健康。
二、說教學目標
我設計的目標 以“有精神”為切入點。
1、知識與能力目標:知道并初步掌握正確的“坐、立、走”姿勢,知道正確的坐立走姿勢可以表現出人的精神面貌,正確的姿勢有利于健康。
2、行為與習慣:初步養成保持“坐立走的正確姿勢的習慣,樹立良好的精神風貌。
3、情感與態度: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珍愛生命、蓬勃向上的情感和態度,在坐立走時能表現良好的精神風貌與氣質,同時也是對他人的文明行為表現。
教學重點:初步懂得姿勢與身體健康的關系,養成正確的坐立走的姿勢。
教學難點:表現對坐立走姿勢的正確者的欣賞。
三、說教法
1、《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規定:該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它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基本特征。根據上述課程理念,在本課教學活動設計中,我運用“活動式”教學法,通過對比分析、遷移、競賽等方式在課堂上真正讓學生 “ 動 ” 起來,接受 “ 活 ” 的教育,閃爍 “ 活 ” 的思維,在 “ 動 ” 中深入感受體驗,在 “ 動 ” 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潛能和個性,科學運用引 “ 動 ” 策略,努力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首先創設的活動情境中引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讓同學們在活動一開始就能以榜樣為活動目標;其次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學,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更深一層地通過對比,確立自己坐立走的行為標準,再在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比賽,討論等多種活動中,讓學生動起來,在動中實現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領悟,促進情感內化,寓教于活動之中。
四、說學法
在品德與生活中,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老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完成的?;顒邮墙毯蛯W共同的中介。讓兒童自主參與活動,通過動手、動腦、自主評議的合作學習方式,探究如何掌握坐立走的正確知識。
五、說教學流程
活動 一、 情景導入,激發興趣請班級評選出的三位坐立走之星,讓學生仔細觀察她們走進教室時的精神風貌,我適時提問,你覺得她們走進來時怎樣?學生回答“有精神”,老師板書。我接著再問:哪些地方讓你覺得有精神,有的學生說她們走得有精神,有的說她們站得直,有的說她們坐得端正。我再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坐立走。這樣通過榜樣示范,學生觀察點出了本課的主旨,初步感知正確的坐立走姿勢。
活動二、走進教材,主動參與這一環節的重點是在前一 環節的基礎上,引領兒童走進教材正確參與活動。下面我設計了3個活動:首先請坐之星示范,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模仿坐之星的動作,并交流坐的時候要注意什么,腿手腳是怎樣放的。讓學生感受坐要像這鐘一樣坐得穩,坐得端正,身體不搖擺。接著提出“跟我走一走”的要求,讓學生分組進行練習。要求“我們從小就要像小松樹一樣”中,我隨機出示松樹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立的要求就是抬頭挺胸收腹,兩手垂直,不搖擺。這樣通過觀看挺拔的松樹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模仿練習。為了讓小朋友更好地掌握坐立走的秘訣,坐立走之星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小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注意正確的坐立走姿勢對我們有什么好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讓學生更加充分地明確:正確的坐立走姿勢讓我們的身體更加挺拔,更加有精神,而且是我們健康成長的一大因素。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常會出現生成動態的新的資源。面對課堂教學中臨時生成的新的資源,我決心努力做到及時去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為每個學生發展自己創造機會和表現,努力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