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范文匯總七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一、說教材
《山雨》是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作者趙麗宏。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抒情,作者用如詩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圖,令人神往。課文中處處洋溢著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愛和深深的眷戀。本文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先寫山雨跟著山風、云霧悄悄地來了,接著描繪了山雨來時由遠而近的歌謠般動聽的雨聲,再寫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懷的綠色,最后寫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余音繚繞、回味無窮的余韻。整篇文章首尾呼應,抒發了作者對山林雨景的贊美之情。這篇課文的語言特點鮮明,非常適合朗讀。學生學習此類課文時也樂于朗讀。
二、說目標
根據課文的語言特點以及大綱中對于閱讀教學的要求,我確定了本課教學目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通過抓住重點詞句,感悟雨聲的奇妙和雨中色彩的迷人。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教具準備:山雨課件。
四、說教法學法
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學生多讀、多想像、多感受。因此首先我通過課件,讓學生在讀中想像如詩的山林雨景、欣賞優美抒情的語言。然后利用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如:想像讀、男女分讀、個人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等。一是充分的激發了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二是通過反復的朗讀,在讀中悟情,讀中感受,通過朗讀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
我為學生構建了“初讀感知,默讀體會,品讀回味,入情入境”的課堂教學模式。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五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是一篇閱讀課文,適合于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對本課的教學,我從“悟”字出發,以讀為本,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提倡個性化的閱讀。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效率,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既能增強合作意識,又可以增進學生的情感溝通。同時使學生能主動思考,大膽表達,善于傾聽,互相學習,共享成果。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點,我設計了“三讀”教學,讀中悟情的課堂教學模式。“三讀”:即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默讀課文,深入體會;品讀課文,回味升華。
(一)片段欣賞,激趣導入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在教學時,我先采用片段欣賞的方式,讓學生先欣賞一段課文中的句子,導入課文。我設計這種導入方式的主要意圖是使學生感受文字的優美,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課文的熱情,激發他們對課文閱讀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導入課文后,接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從整體上把握全文。(這是一篇如詩的散文,作者用優美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山中雨景圖,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首先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盡量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注意讀準字音。2、邊讀邊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子。3、交流: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有哪些問題不能解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自主閱讀中思考,在自主閱讀中理解。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通過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默讀課文,深入體會
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深入體會課文蘊含的情感。我認為采用的默讀的方式更利于學生專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新課標(5—6年級階段)中也對默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我讓學生們采用默讀的方式再讀全文,并分小組合作學習解決自己提出來的問題,完成自學提示。我會先讓學生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后再通過課件出示自學提示。(在作者眼中山雨是美的,那就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作者是怎么樣將山雨的美表現出來的吧!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根據自己剛剛所提出來的問題,以及老師出示的自學提示,分小組合作,自學課文。)
(四)品讀課文,回味升華
學生經過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默讀理清課文的順序體會文章思想之后,對課文的內容和蘊含的情感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接著,通過品讀課文,學習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進一步感受山雨中大自然的美。讓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溝通,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進一步升華學生熱愛山雨的情感。
這個環節是教學中的重點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根據品讀要求練習朗讀 1、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試著有感情的朗讀。
2、美讀展示。鼓勵學生讀出個人的感受體驗。3、閱讀感受交流。能聯系上下文,融入自己的體驗,想象如詩如畫的山林雨景,品味優美抒情的語言,感悟作者的情感。在教學中,我采用多種多樣的讀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在讀中享受文字。比如:
(1)“沙啦啦,沙啦啦??”
(通過小組讀的形式,感受雨實實在在由遠而近的聲音)
(2)“像一曲無字的歌謠”,“像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p>
(這是作者由雨聲而產生的聯想,寫出了山雨聲音的神奇、美妙,給人無限的遐想。因此我采用讓學生邊讀邊想像的方式來讀,然后說說自己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3)“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山林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的透明?!?/p>
(這一句展示了雨中山林的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我讓學生通過對“融化”“耀眼”“透明”這幾個詞的理解的基礎上來感受文中所表達的意境,然后將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4)“丁—東—丁—東”
(這是山雨的余韻,首先通過讓學生理解“余韻”一詞,感受山雨后山林中余音繚繞之美。然后讓學生用開火車的方式來讀這一句。)
接著,在學生的情感充分被調動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表達心中的情感。放一段音樂,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表達自己對山雨的喜愛??梢杂梦淖?,可以通過朗讀課文,也可以畫畫,甚至是唱歌、跳舞。
這個環節抓住了學生對文章感興趣的地方,引導學生體驗文中的情景與作者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感受,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就落實了學生 ……此處隱藏8916個字……極少卻需要量很大的矛盾。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出ATP和ADP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轉化的具體過程是個難點,特別是對化學鍵的斷裂和能量的變化學生可能很難理解。我將通過動畫展示來突破難點,讓學生感受ATP中斷裂和合成的化學鍵是遠離腺苷的高能磷酸鍵,以及該化學鍵形成和斷裂時的能量是不同的,再通過板書來加深印象。
④ 模型構建(目標達成:ATP和ADP相互轉化的過程)
為了說明ATP與ADP的轉化不是一個可逆反應,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模型構建,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態度。但這一類活動有一個弊端就是:學生課堂上覺得好玩,課后又好像什么都沒學到一樣。所以我通過設計列表比較環節把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形成知識體系。
⑤ 小組討論(目標達成: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聯系生活和利用圖片認識ATP在生活中的運用,討論、補充和完善ATP的作用。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強調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的區別。
⑥ 小結:最后用一概念圖的形式進行課堂小結。
說課稿 篇7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教科版第六冊第五課《真情的回報》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這是一篇比較淺顯、易懂的課文,敘述了一個雖然平常但卻很感人的故事。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因父親生病,不得不以送報紙為家里掙錢減輕負擔,由于他誠實的勞動,換來了訂戶們對他的關心和幫助,使他懂得了“誠實的勞動,換來的是難忘的關懷與愛意”這樣一個道理。文章以敘述為主,內容生動,語言平實,通過平實的語言,傳達出豐富的意蘊,創造出令人動情的效果。
根據學生實際和新課標要求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具體的語言文字的閱讀品味,理解文題包含的意思,懂得誠實勤奮的勞動可以換來難忘的關懷與愛意。
二、說教法學法
針對這篇課文的特點,全文洋溢著濃濃的真情,幫助學生感悟和體驗這種真情是第二課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課在教學時,緊扣課題,以此為切入點,抓住“我的真情表現在哪里?”和“我得到了怎樣的回報”這兩個問題來展開教學。組織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討論兩個關鍵問題,分別標出,然后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討論,具體教學以隨機教學為主。
對于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教學,采取讓學生感情朗讀,評評議議,比較句子的異同點等體會句子含義。對于文章中寫“我”付出真情的描寫并不十分具體,通過讓學生進行聯想,來豐富學生的感知。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大膽的想象,設身處地體會“我”內心的驚喜、激動和感激。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引導學生通過讀讀、評評、議議、想想、說說等多種形式的學習途徑,來理解“誠實勤奮的勞動可以換來難忘的關懷與愛意”的具體含義,體會真情。
三、說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復習導入。
1、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真情的回報》這篇課文,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的那份可貴的真情。
2、板書課題。
3、回憶一下,課文講了誰對誰付出了真情?誰給予誰回報?(板書:“我” 訂戶)
(過渡)在這個故事里,我只是一個小小的送報工, “我”的真情表現在哪里? “我”究竟得到了怎樣的“回報”?
(二)、立足“真情”,感悟體驗。
1、請同學們圍繞這兩個問題,選擇你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注意:根據問題,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反復地品讀、回味,可以圈、劃等,寫下自己讀書時的感受。
2、同學們讀得真認真!我想,只要書讀好了,兩個問題肯定會迎刃而解的!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兩個問題。
A、“我”的真情表現在哪里?
指名學生回答。請大家看大屏幕,這是最后一節前半部分,自己輕聲讀一讀。
討論:“絕活”這個詞明白嗎?(超出一般的本領、很不一般的本領)
上面怎么用上了引號?(不是指真正超出一般的本領,表示特殊意義)你能想象一下,別的郵遞員是怎樣施展這個“絕活”的嗎?(指名學生做相關的動作甩、扔、拋……)
“我”是怎么做的?(依舊……依舊……)
“兩個依舊”說明什么?(哦,原來我的真情就表現在不管是騎車送報還是肩挎大包步行送報,不管是風和日麗還是風雨交加,也不管是盛夏酷暑還是三九嚴寒,我都堅持認真負責地把報紙送到訂戶家里。我一直是懷著真誠的感情來送報的。我一直是誠實勞動的。)(板書:誠實的勞動)
也請大家懷著這份真誠的感情來讀這句話。
B、“我”的真情究竟得到了怎樣的“回報”?
指名學生說,指導朗讀相關段落,并指導概括。
(1)、“對我非??蜌狻?;
(2)、推薦新訂戶;
(3)、多給小費;
(4)、圣誕禮物(送輛新車;圣誕卡;真誠祝福;)等
3、從訂戶對我的回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訂戶對“我”的“回報”是隨著“我”的“真情”的不斷付出、對“我”了解的不斷加深而逐步豐厚的。你知道原因嗎?(這實際上就是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感動了訂戶們;“我”真情的付出得到了真情的“回報”! 訂戶們真情的“回報”!激勵“我”真情的付出。我誠實的勞動換來了訂戶們的關懷與愛意。我還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互相關懷的一片“真情”。
4、指名說,作相關的評價。
5、小結:這實際上就是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互相關懷的一片“真情”。 那么當初“我”在真情付出的時候,有沒有想到要得到回報呢?
6、組織學生展開交流。
小結:“我”真情的付出,并沒有想到要得到回報,而我卻得到了訂戶們豐厚的回報。這使我永遠記住了——引讀最后一句
板書:誠實的勞動 關懷與愛意
7、歸納板書:只有誠實的勞動,才能換來難忘的關懷與愛意。
(三)、超越文本,傾吐真情。
1、 體驗真情:同學們,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2、 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認識。
3、 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句話,永遠把它記在心中。
4、 學到這兒,大家一定感慨萬分!我希望同學們把自己心中的想法用一兩句精練的語句寫下來,在后面寫上你的名字,這就是你的小名人名言,也可以把它當作你的座右銘。
5、 指導學生寫自己的感受。
6、 交流匯報,教師作及時評點。("真情的付出,才有可能得到真情的回報!""真情換真心,真心換真情!")
7、請大家大聲地把自己的名言讀一讀,這是你的名言,請你永遠地記住它,讓它成為你人生的坐標。
8、是??!只要我們獻出一份愛,也就獻出了一份真情,有了真情,才能換來人世間真情的回報!此時此刻,老師也想傾吐一下自己的心聲,有一首很好聽的歌,你們想不想聽聽,(師唱《愛的奉獻》后播放這首歌。)
四、說板書設計:
真情的回報
“我”——訂戶
誠實的勞動——關懷與愛意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