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匯編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蘆花蕩》,這篇課文位于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
第一單元的課文均以戰爭為題材,今年恰好是紀念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此時學習《蘆花蕩》一文,正是對學生進行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短J花蕩》是現代著名作家孫犁的作品,描寫的是抗日戰爭期間,在河北白洋淀上,一個抗日老英雄,護送兩個女孩尋找隊伍的故事。這個故事具有傳奇色彩,情節曲折,引人入勝。主人公老頭子的形象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風光讓人心生向往,文章優美明麗的語言,把我們帶入了那一片一望無際的蘆花蕩中,一同去感受這片土地上令人蕩氣回腸的抗日豪情。
就文體而言,《蘆花蕩》是一篇小說,我們可以從小說的三要素來分析本文。初二的學生對于這一概念并不會感到陌生。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學過《最后一課》、《社戲》等小說篇目,此時重提這一概念,能喚起他們對于舊知的記憶,同時通過對小說三要素的分析來加深對小說這一文體的結構要素和行文特點的理解。其中,情節可以在第一課時通過學生的復述來學習完成。人物是本課分析的重頭戲,可以通過情節發展的幾個關鍵來剖析其個性特征。對于環境的分析,可以抓住文中景物描寫進行學習。這樣,通過對小說三要素的分析來組織整篇課文的教學,思路清晰,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易于接受。
基于上面對于教材的分析和教學方法的構想,我確立了這樣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準確把握小說三要素的概念,能夠運用小說三要素分析本文。
2.區分人物描寫的不同方法,能夠綜合運用人物描寫的方法來構建人物立體形象。
過程和方法目標:
1.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他的妙處,并分析其作用
2.賞析主要人物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和傳奇色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在白洋淀的美麗風光中培養對祖國的熱愛和捍衛國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從文中老頭子等堅持抗戰的隊伍身上,學習他們不派艱險、豪邁樂觀的英雄性格,讓學生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重點:
1.通過體會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2.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難點:
1.如何理解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于二字。
2.優美的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地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呢?我決定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復述法、品讀法、討論探究法、聯想拓展法等教學方法相結合來實現。在人物分析上,我決定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體感受
學生在熟悉課文之后,對其中的主要人物老頭子已經產生了初步印象。我采用討論探究法來實現第一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老頭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答案不求一致,只要學生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第二步:具體描摹
人物描寫的方法多種多樣,有外貌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活動描寫,除了正面描寫外,還可以進行側面描寫。這些描寫方法在本文中都有大量體現。這一環節的教學可以采用品讀法,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描寫老頭子的語段,指出他們所采用的描寫方法,說說這些句子表現出老頭子怎樣的性格特點。這樣,老頭子這一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成了一個具體可感的立體形象。
第三步:深入挖掘、突出關鍵
這一步的教學實際上也是突破難點的過程。在抗日背景之下,老頭子對同胞的愛、對敵人的恨,這些學生都很好理解。難就難在過于自信和自尊這一個性特征上,尤其是對于過于二字的理解。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過于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層,確實有過頭的意思。接著,就引導學生思考,老頭子的自信與自尊為什么過了頭呢?高爾基曾經說過,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我們要緊緊扣住情節發展來分析這一問題。學生不難發現找出答案。老師總結:
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出來的。
接下來,我談一談《蘆花蕩》一文的課時安排,第一課時從優美的白洋淀風光入手,切入到景物描寫的分析和故事情節的復述,讓學生了解故事發生的環境、環境和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第二課時主要剖析人物性格品質、探究其傳奇色彩。下面,我具體講一講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伴隨著多媒體課件顯示的一幅幅優美的白洋淀圖片,這時,傳來了老師的畫外音:
同學們,在我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幅優美的畫卷。這就是白洋淀。白洋淀,它位于河北省中部,共由一百四十余個淀組成,占地面積四十多萬畝,這里水道縱橫,蘆葦萬頃,撫仰吐穗,風光旖旎。面對浩淼的淀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深深地陶醉。你們可曾想到,在半個多世紀前,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這里曾是抗戰的大舞臺,上演了無數個英雄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美麗的蘆花叢中,去解讀一個英雄的傳奇故事。
二.作家作品簡介
緊接著導語,老師說到: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作家,最先把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風光展現在世人面前,他,就是孫犁。借著對孫犁進行介紹,重點介紹他的代表作《白洋淀紀事》,和他所代表的文學流派
荷花淀派。
三.景物描寫品讀
緊接著作家作品的介紹完畢,老師又說,既然孫犁筆下的白洋淀如此美麗,那就讓我們一度為快吧。
1.美句美讀
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后,并且把這些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
2.美句品評
學生就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老師總結:這些景物描寫寫得好的理由在于:1.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手法的綜合運用。
2.真實的寫出了水鄉獨特的感受。
3.文字中流淌著對白洋淀深厚的熱愛之情。
四.感知故事情節
如此美麗的白洋淀,是誰破壞了這種美呢?
學生齊聲回答,是侵略戰爭,是日本鬼子。
老師順勢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對故事情節的感知。在這片蘆花蕩中,究竟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1.聽故事:聽課文錄音朗讀,整體感受故事。
2.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2.說故事: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復述出來。
3.怎樣說故事:(自主、合作 ……此處隱藏5673個字……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相信學生提出的問題比我們設計的要好。這也是本文處理的一個重要環節。老師對學生的問題篩選、歸類、聚焦,交由全班討論解決。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學情,及時解決疑難,調控教學過程。
到此為止,文章的兩個目標應該能較好地完成。
第四環節
課堂小結。教師利用板書,再次強調蘇州園林的“標本”地位,“圖畫美”的特征,“總分總”的結構特點,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五、拓展延伸
課外閱讀:《晉祠》 梁衡
《小城小巷》 --語文主題學習叢書《鳥是樹的花朵》
六、布置作業
以“我們的校園”或你熟悉的某一風景區為題材寫一篇說明文。
要求:
(1)先抓住這一地方某方面的特點,再從多方面取景印證它的這一特點。
(2)采用“總分總”的結構。
這個設計的目的是進一步掌握課文中學到的抓住特征說明事物的方法和說明文“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并轉化為寫作能力。
七、板書設計 蘇州園林
葉圣陶
……布局
……配合 主---不止這些
標本--圖畫美-- ……映襯
……層次
角落、門窗、色彩 次
說課稿 篇5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趕?!罚旅嫖覍慕滩?,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教學板書及課后反思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趕?!肥翘K教版第六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文章生動地描寫了作者“我”的趕海經歷。全文圍繞“趣”字展開,語言富有童趣,深為學生喜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精神,結合三年級學生年齡特征、實際認知水平及課文本身的特點。我確定的目標:1認知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仿寫一件趣事。2、情感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因為《新課標》強調“閱讀要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3、我把“體會趕海的樂趣,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作為重點;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實際說話能力,把“仿寫”定為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讓學生學得輕松活潑、積極主動,我將圍繞“趣”字展開,采取以趣引讀,以讀激趣,以形助讀,以讀顯形,由讀入情,以讀悟文,讀中感悟,美讀欣賞的方法進行教學。
采取“以讀代講法”“情境交流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增強學習興趣,在讀中感知,感悟,使其能目視氣溫,口發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學法上,我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走上一條自主,合作,探究,和諧,愉快,發展的學習之路。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能否完成,教學程序的安排是關鍵。本課我計劃三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完成目標中生字詞的學習,初步感知課文大意。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樂趣,培養學生的思想感情。第三課時,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進行小練筆,從而讓學生感受生活的樂趣,在生活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我重點來說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我想圍繞“趣”分三大塊進行:
第一步:激趣
上課伊始,播放《大海啊,故鄉》這首歌,配以趕海的圖片,加上老師的敘述:同學們,大海退潮啦!海水嘩嘩往下退,金色的沙灘上留下了無數海洋里的寶貝,有海星、海魚、海蟹、海蝦……還等什么,就讓我們迎著腥咸的海風踏著海浪一起和作者去領略趕海的樂趣吧?。ò鍟黑s海)
(教學一開始,讓學生聆聽美的歌聲,欣賞美妙畫面,感受美的形象,從而打開想象的“閘門”,使學生對趕海形成表象,激起學生強烈閱讀課文的欲望。)
第二步:找趣
師過渡:請大家打開書,默讀課文,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句子畫下來。
第三步:讀趣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學習這篇課文的重中之重,分三小步進行。
1、學生放聲朗讀自己劃的句子,要讓人聽了覺得真的有趣。邊兒提醒學生運用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
2、交流:主要是課文的二、三兩小節。讓學生自由讀畫的句子,相機通過各種手段指導感情朗讀,讀出趣味。
第2小節:抓住“鬧”字,師生合演、體會,然后在浪花聲中一起讀一讀,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趕海的“趣”。
第3小節從五個方面入手:
一、是抓住語氣詞指導朗讀,讀出趣味,帶動課堂氣氛:“嘿”——驚喜;“哎”——好奇;“哎喲”——疼,但疼得高興;“咦”——驚奇;“哦”——恍然大悟。
二、是抓住“摸、捏”,帶動作讀,感受趣味。
三、是通過比較“武將”——“俘虜”,感受趣。
四、是多媒體顯示活動的蝦、小伙伴被螃蟹鉗住的動畫,再現“趣”。
五、是整體演讀,體驗“趣”。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這一部分內容不做繁瑣的分析,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看、聽、說、讀、演的過程中自主參與閱讀實踐,感受閱讀樂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p>
三、顯示黃昏海景的美: ,老師敘述第4、5小節,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孩子們,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轉眼,太陽偏西了,趕海的人們滿載而歸,及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他們帶著什么東西回家?(學生暢所欲言)
趁機將學生帶入情境:“我提著一大堆海鮮,迎著柔和的海風,沐浴著晚霞的余暉,踩著軟綿綿的沙灘走在回家的路上,感覺舒服極了,不由得哼起最愛唱的歌曲。(播放《大海啊,故鄉》音樂)學生在音樂下讀4、5段。同時回讀第一段,找到相同之處,學習“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最后,圍繞“趣”,課外延伸。
總結在升華,我設計這樣的結束語:今天我們跟作者一起去趕海,如果去我們有機會,一定要親自感受趕海的樂趣。把你童年趣事講給你身邊的人聽。
五、說板書:我的板書設計力求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以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趕海的童年趣事,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附:板書設計:
追趕浪花
摸海星
11. 趕 海 “趣” 抓螃蟹
捏大蝦
六、說教學反思:
文章描寫了作者小時候在家鄉趕海的情景,我們這里的學生很少見過這樣的場景,所以我在講本課時先以歌聲《大海啊,故鄉》入手,把孩子帶入美好的想象中。然后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課文將趕海的經歷描寫的生動而具體,富有童趣。全文的內容也緊緊圍繞“趣”字來展開,重點描寫了“追趕浪花”、“捉大蝦”、“抓螃蟹”、“摸海星”等場景來展開的。語句讀來妙趣橫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學生很喜歡讀,讀得津津有味,最后在讀中感受作者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進行說話訓練,把自己參加過的活動玩得最開心的活動說一說,然后再寫下來。但學生說的頭頭是道,但寫起來就有問題了,還應多加強練習。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