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i0hh4"><td id="i0hh4"><div id="i0hh4"></div></td></sub>
  • <tr id="i0hh4"><source id="i0hh4"></source></tr>

        1. 說課稿

          時間:2025-07-15 17:30:10
          【必備】說課稿8篇

          【必備】說課稿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七課時《8、9的組成》。這部分教材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掌握8、9的組成是進行8、9的加減運算的基礎。在此我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谝陨险J識,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8、9的組成,引導學生通過聯想,看到一組組成,會想到另一組組成。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口頭表達的能力,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理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并運用于生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自主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愛數學的情感,體驗與同學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材的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活動掌握8、9的組成。難點是:將數字8、9按序分合。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我向同學們呈現了學生最喜歡的五角星,讓學生猜猜有多少個,之后,我告知學生五角星的數量是“比9個少,比7個多”,學生猜出后,我故意呈現7個五角星,讓學生數一數有幾個了,7添上1就是8。這樣自然地導入新課,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探究發現法

          教學8,9的組成時,教師發給學生一些小棒和一些三角形,讓學生自己擺一擺、比一比,通過擺小棒擺三角形,讓學生發現8和9的組成,掌握8和9的組成。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3,游戲鞏固法

          學生在完成了8和9的組成后,我便和學生一起作對口令的小游戲,當學生知道了游戲規則,學生和學生相互對口令。課堂上一派熱鬧景象,人人爭先恐后,個個參與其中。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

          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聰明智慧。因此,在教學時,通過學生動手擺小棒和三角形,親身感知、體驗數的組成,從而得出8,9的分解和組成,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主要由四個環節來完成;

          (一),復習舊知 激興導入

          新課開始,,我向學生展示5個漂亮的畫片,讓學生填寫圖上空白的地方,接著讓學生猜老師手中的五星,有意思的滲透8和9的組成,從而很自然揭示了課題

          這樣設計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抓住了孩子愛玩的特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學具,合作學習數的組成

          教學8和9的組成,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擺學具,通過擺一擺的活動,讓學生感知8 和9的組成。學生邊動手操作邊記錄邊討論,自己發現知識的構成。

          這樣設計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體會到了與同學合作學習的快樂。

          (三)師生互動 游戲鞏固

          學習8、9的組成以后,如何牢固掌握至關重要。我采用對口令的形式深化學生記憶。教師說7,學生對7和1組成8,7和2組成9。除了師生互對,同桌之間也開展了對口令。

          找朋友。教師把8張數字卡片發給8個學生,讓他們面對面站好,要求他們找到朋友以后手中的數字卡片組成8。

          這樣設計教學,再次深化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所學知識進一步得到了升華,孩子們對8、9組成的記憶將牢記心中。

          ( 四)課堂小結

          通過課堂小結,讓學生知道這節課學的是什么,學到了什么,進一步系統的梳理本節課的知識,使之內化于學生的腦海。

          本節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

          五 課后反思

          由于對學生的接受能力估計不太合理,在導入新課前的復習舊知時,過多的占用了一些時間,導致后來的游戲鞏固活動顯得時間不夠用,也沒有時間完成作業,再就是對8和9的組成沒有反復讓學生去記憶,學生在今后的計算中可能會遇到困難。

          謝謝各位,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海浪》。大海美麗、壯闊、雄渾,有時沉靜,有時兇猛。變化之中,帶給人無盡的遐想,展示著無窮的魅力?!逗@恕肥潜窘M教材中的第一課,主要寫了海浪給一家人帶來的樂趣,以及大海給人的鼓舞。文章語言樸實,自始至終充滿了童趣,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長春版教材的編排特點,再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用聯系上下文、查字典、向別人請教、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文中詞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A.在想象、感悟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B.結合具體詞句,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

          C.在仿寫詩歌、講述照片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多種朗讀方式感受我們對大海的熱愛。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海浪給人的啟示,從而理解堅毅的目光和無窮無盡的精力。

          這首現代詩,詩人運用了“階梯式”的排列格式,把爸爸、媽媽和“我”對大海的愛,“我”以海的氣魄塑造自己的品格,都寫得很清楚。內容簡明、活潑,有利于小學中年級的學生閱讀理解。學習本首詩,我是按照“從讀入手,自由理解,點撥品味,熟讀成誦”的過程進行教學的。

          這是一首富有感情的小詩。全文的字加起來不過70幾個字,詩節只有五個詩節,但詩歌中的有些內容是學生所不能理解的。所以在課前,我布置學生進行了充分的預習。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去理解文中難懂的詞語,如“精力”、“曝光”、“黝黑”、“無窮無盡”……學生們通過問別人、查字典、上網、聯系上下文等不同的方式來初步感 ……此處隱藏9982個字……與細胞壞死的區別

          1.2.2能力目標:進行與社會老齡化相關的問題的資料搜集和分析

          1.2.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探討細胞的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關注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培養學生關愛老人、關注社會問題

          1.3說教學的重、難點

          1.3.1教學重點:1、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細胞衰老的特征

          2、細胞凋亡的含義

          1.3.2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在形態學和生物化學上有著明顯的區別,然而對與高一的學生來講比較容易混淆,因為我把教學難點定為:細胞凋亡的含義以及細胞壞死的區別

            1.4課時安排:1課時

          1.5教具:多媒體課件,過濾網(解釋細胞膜通透性)

          2.教材處理

          2.1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細胞的增殖、分化的內容,對本章的內容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明確了細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過程。本節的內容比較接近現實生活,教師可以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說明,使學生有個直觀的認識,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2.2教學策略

          由于細胞的衰老和凋亡與人的衰老和壽命有關,學生易感興趣??梢酝ㄟ^調查人體衰老的特征,討論如何延緩衰老,延長壽命,引出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有關,但二者又不能劃等號。可圍繞這一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展開討論,并為講述細胞衰老的特征作鋪墊。比如通過比較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外形區別,引入到細胞衰老的特征。通過對老年人“老年斑、皺紋和白頭發”的分析,共同歸納出細胞衰老的特征。細胞衰老的原因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和難點,至今有多種學說,學生接受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科書處理為選學內容,因此在講到這一部分時點到即可,可適當引導學生自己進行閱讀,有興趣的也可以在課后通過其他途徑進行學習。最后從生物的壽命引入,探討細胞的死亡。強調細胞死亡有兩種形式。1.細胞壞死,它是由某些外界因素造成細胞急速死亡,是一種被動性死亡;2.細胞凋亡,這是一種由特定基因控制的主動性死亡。并對他們的區別加以強調。

          對學生進行關愛他人、關注社會問題的情感教育,應鼓勵學生課下完成教材中的“資料搜集和分析——社會老齡化的相關問題”的活動。

          2.3教學方法

          2.3.1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高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于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2.3.1.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比如在講到細胞衰老的特征時,可用圖片進行比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3.1.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比如在第一部分講到個體衰老時,可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來說說老人身上與我們相比有哪些不同,培養學生的總結組織能力等。

          2.3.1.3集體討論法

          針對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比如在比較細胞凋亡與壞死的區別時可以讓學生先進行小組討論,再進行總結,而不是單一地接受教師傳授的觀點。

          2.3.2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在本課的學習中,教師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分析比較,歸納對比等方法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讓成員間協作學習,進行討論,從而創設一個自主的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認真思索,充分體現主體作用。

          3.說教學流程

          (1)課前準備:對學生進行分組,布置學生進行預習,并對課本上的“問題探討”進行思考及小組內部討論

          (2)以小組為單位,說說小組對“問題探討”的討論結果

          (3)由“問題探討”引入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

          (4)通過圖片比較來總結細胞衰老的特征

          (5)運用講授法講解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的含義,并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討論,從而加深兩者間區別的理解

          (6)練習鞏固,并引導學生進行課后進行書本中的關于社會老齡化相關問題的資料搜集和分析

          4.教學設計

          4.1課前準備

          4.2導入新課:(10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生物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4.3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4.4課堂小結,強化認識。(5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5板書設計

          5.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一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必備】說課稿8篇.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曰批全过程免费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