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說課稿合集八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各位老師上午好:我今天給大家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畢業之歌》第一課《成長的腳步》。我準備從四個方面展開說明,一說教材分析,二說學情分析,三說教法學法,四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冻砷L的腳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品德與社會》人教版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畢業之歌》第一課的內容。本單元內容是對六年小學學習生活的回顧和總結,從學科角度而言,是對六年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歸納與提升。本單元設計了《成長的腳步》《我們的祝?!薄贰睹魈鞎谩啡n文,從回顧成長開始,到面向中學的引領,總體上形成了“總結成長收獲——感激關懷自己的人——確立新的學習生活目標”這樣一個學習的邏輯。在本課教學中,學生通過全面回顧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了解自己成長的過程,即在成長過程中作出的成績及存在的不足;積累成功的經驗;為自己的成長感到驕傲。為第二課組織學生對幫助自己成長的同學、老師、學校等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作好鋪墊??梢?,本課在本單元乃至整冊課本的教學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根據以上的教學分析,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回顧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學會客觀、全面地了解和評價自己。
2、能力目標:學習自我總結、歸納、反思的一些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成長中的快樂,感悟成長中也會有失敗和挫折,初步懂得成長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培養勝不驕,特別是抗挫折的意識和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認識自己成長的優點和不足,善于總結經驗教訓。難點是讓學生知道成長的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要敢于面對困難和挫折。
二、說學情分析。
從年齡特點來看,六年級的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應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快樂。生理上,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有許多奇特的想法和創造力,愛發表自己的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些特點,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
1、教學工具:多媒體設備、實物展示臺、成長記錄袋范例。
2、教學手段: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特點,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了“回憶展示”、“講故事”、“討論法”等幾項活動進行教學。
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是這樣指導學生進行活動學習的:
1、課前,布置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收集反映自己成長進步的照片、獎狀、證書、作業本、成績冊、評語等。
2、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活動中來,引導學生采用“體驗式”的學習方法,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激發學生對本課學習內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在組織學生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時,我設計活動,讓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活動,引導學生采用“合作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意識,感受同學間的真誠幫助。
四、說教學過程。
活動一:一年級與六年級對對碰
步驟1:通過一年級老師的回憶、查閱學生檔案、學生自己回憶、家長的回憶等方法,收集學生在一年級的故事;
步驟2:師生共同分享一年級學習生活的故事,可以是一年級老師的現場或錄音錄像說明,學生自己的回憶展示等方法;
步驟3:展示六年級的“我”,對比成長的變化,感受長大真好。
教學活動中,以健康身心、素質教育為導向,從合理飲食、科學鍛煉、健康心理,積極情緒等方面加以引導。
活動二:“難忘第一次”
步驟1:指導學生回憶整理在學習、生活、勞動、成功、失敗、表演等方面第一次的經歷和感受;
步驟2:引領學生體會勇敢嘗試,克服膽怯和困難的價值與快樂;;
步驟3:引入名人、偉人“第一次”的故事;
步驟4: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勇敢挑戰更多有益的“第一次”,培養創新和探索精神。
教學活動中,進一步拓展學生遇到的煩惱的領域,并指導學生正確對待這些成長中的煩惱,懂得成長總是困難與煩惱相伴隨的人生道理。
活動三:成長之最大比拼
步驟1:指導學生用圖片、文字等方式整理自己的成長之最;
步驟2:組織全班同學交流自己的成長之最;
步驟3:引領學生認識成長之最是自己人生發展的階段性標志,學會總結成長之最的經驗和教訓。
在教學活動中,進一步打開思路,引導學生感受在品德發展、學習進步、能力形成,意志鍛煉等方面得到師長關愛幫助的事例,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老師的諄諄教誨和悉心指導。
總之,本節課努力貫徹“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這一新課程教學理念,努力讓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希望各位評委多提寶貴意見,讓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夠做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本次說課的內容,謝謝!
說課稿 篇2說教材:
《大熊貓》是一年級s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說明文。課文用準確形象的語言,向小朋友們介紹了我國的國寶——大熊貓。通過對大熊貓的生活習性、食物及進食特點的描寫,使學生感受大熊貓的可愛和珍貴,知道大熊貓特產于我國,是我國的國寶,也是全世界的珍奇動物,進一步感受動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的好朋友,從而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
說教學目標:
作為第一課時,需要完成以下幾個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食物及進食特點,并能抓住“胖乎乎”“毛茸茸”等重點詞語感受到大熊貓的可愛,從而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
3、鞏固第一課時所學生字,繼續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和能力。
4、學寫“耳”“爪”,注意間架結構。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悟情,在讀中去喜愛動物,在讀中培養語感。
教學難點:知道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從而樹立保護大熊貓、保護動物的意識。
說教法學法:
1、教法:快樂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鼓勵欣賞 ……此處隱藏9656個字……,不知道怎樣回答,個個都會到書本上云找答案。這時我就說了:“課文內容我們都已經學習過了,熟悉了。而我們的答案都是寫在書本上的嗎?”讓學生全上課本,讓大家靜靜的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你感覺還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呢?
經過這樣一引導,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走出課本談生活:比如藝術家美好的幻覺創造出不朽的作品;網絡虛擬的幻覺將使人們隱藏在那盛大繁華的城堡里,而遠離現實生活,只要一斷開連接,城堡瞬間就會崩塌。這時我又會突然間發問:同學們感覺到沒有這篇文章的結尾給你什么感覺呢?同學們肯定會發現:這篇文章的結尾好像沒有寫完。文章寫了科學,然后可以再寫寫生活,把對生活的感悟作為文章的結尾會更好些。學生的話匣子也一下子打開了,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如果前面的環節是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那么此時就是走出文本,進行閱讀反思,進一步辯明文本的價值取向、文化品位和藝術特色。
6、運用,挖掘資源重實踐。
語言課程標準中指出:語言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啟迪學生把書本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實,受驚實踐,絕知此事要躬行。
請同學們談,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存在什么樣的科學現象呢?你是怎樣去觀察的?對你有什么啟示呢?課外時間,讓學生去觀察大自然,也仿照此課文,寫下一篇科學性很強的文章。把這些問題帶給學生,與學生們的生活相聯系在一起,學生從中體驗到語言真有用,學好語言大有作為,同時體會到語言的博大精深。
五、教學說明:
在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力求集朗讀、評價于一體,熔理解、感悟、欣賞于一爐,在整個流程中凸現三個統一:
1.學生主體與老師主導的統一。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說話的權利交給學生,老師只是學習的促進者,引導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不迷失方向,合理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設計的核心。
2.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在確認語言學科的工具性的同時。在課程內容上,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在學習方式上構建開放、盥洗的人文氣息,在課堂教學上實現師生心靈相通,體現課堂的人文關懷。
3.個體討論與集體講授的統一。
本著便捷恰恰高效的原則,討論與講授相結合,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驗共同學習的樂趣。
總結:總的來說一句話:學生發展舉為先,誘疑導思擰成線,個性發言智慧顯,活躍氣氛課堂現。
說課稿 篇8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3課《一起游戲快樂多》。本課從人與人之間互動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會合作,感受與伙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一、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課目標為以下三個:
1、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喜歡和同學一起學習和游戲的情感。
2、行為與習慣:養成活動中守規則、團結合作、注意安全等良好行為習慣。
3、知識與技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游戲時有勇氣嘗試挑戰,知道游戲時要團結合作,遵守規則,注意安全。
4、過程與方法:用實踐體驗、觀察比較、探究討論等方法經歷活動過程,初步感受集體活動中規則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
二年級的學生仍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培養良好的參與、合作意識。難點是:讓孩子們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
三、教學方法
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創設情景、小組合作等活動方式。
四、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孩子們將準備一兩件自己喜愛的物品。我將準備西瓜、橘子。以及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一下五個環節:
(一)歌曲導入,縮近距離
(二)合作交流,感知分享
(三)共同體驗,分享快樂
(四)回歸生活,體驗快樂
(五)故事延伸,共享快樂
下面我依次為大家進行介紹。
(一)歌曲導入,縮近距離
課前,引導學生唱《拍手歌》,上課伊始,隨機引出話題:“同學們,聽到大家愉快的歌聲,老師的心情也變的輕松愉快起來。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有一份快樂和別人分享,你將有兩份快樂。(教師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快樂?!边@樣一開始,就和學生拉近了距離,與學生融合在一起。
(二)合作交流,感知分享
這時我會適時引入活動一“我們的分享日”這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突破。首先在小組內介紹自己喜歡的東西。接著我會引導學生暢談感受。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好東西和別人分享才快樂。最后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對比感知分享的快樂。我會先將準備好的西瓜讓一個學生吃,接著讓孩子們在小組內分吃橘子。讓學生分別暢談自己的感受。通過對比,讓學生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共同體驗,分享快樂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
為此,我準備這樣引入活動二:“同學們讓我們在小組內共同合作一起來畫一畫、拼一拼,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形成新的作品?!?/p>
在小組展示后,我將相機提問“孩子們,通過這個活動,你有什么收獲?你的心情如何?”最后出示蕭伯那的語言進行總結(教師板書)。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進一步從個體之間的分享擴展到集體生活中。
(四)回歸生活,體驗快樂
回歸生活是品德課的基本目標。因此在學生感悟到分享是一種快樂的基礎上,我將隨機出示課本33頁的圖畫,“俗話說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這不,這些孩子碰到了困難,我們該怎么辦?假如你幫助了他,他會怎么想?”這樣,讓學生懂得當別人需要的時候,把自己的東西分給他人一些,或者借人用一用,也是一種分享。最后我還將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和別人分享快樂的事情。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分享的理解。
(四)故事延伸,共享快樂
新課程一個特點就是給學生留有自由發展和創造的空間。在這一環節,我會先給學生講《盲人點燈》這個故事的開頭,而后讓學生去猜測故事結尾。在此,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引導學生明確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不僅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
六、板書設計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出了這樣圖文并茂的板書。它暗示著愿分享之花開在每個學生心中。
七、教學理念
最后說一下我的設計理念。我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以及在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力求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分享的快樂。使學生形成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