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孩子說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鄉下孩子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鄉下孩子說課稿1《鄉下孩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4課,這首詩歌描寫了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游戲、勞動等生活情境,反映了他們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作者以鄉下孩子從幼年到漸漸長大的時間推移為“經”,以鄉下孩子從媽媽懷里,爸爸背上到廣闊田野的空間轉移為“緯”,交織成鄉下孩子童年生活的鮮活畫面,同時融進作者向往之意,贊賞之情。
全詩語言洗練而有童趣,所創造的意境清新活潑,我所執教的對象是城市孩子,大多學生對鄉下生活了解不多,但他們思維活躍,善于發表個人觀點,敢于創新、想象豐富。因此,在熟讀成誦、積累語言的基礎上,側重學生感悟、體驗,開拓視野,發展想象力是我教學的重中之重。 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我教學理念的靈魂。其次,轉變教師角色,和學生平等對話,相信學生,給學生自主權,在合作中學習,是我教學的策略。鼓勵學生對感興趣的話題有豐富的想象,有表達的自信心,培養創新能力,是我教學的又一理念。 語文課標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課標還要求“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因此,我的教學流程設計是這樣的:
《鄉下孩子》一課,反映了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那么,如何使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同時,又感悟到這一點,既而轉化為對農村,對大自然的熱愛呢?在教學流程中,我采用了“情感體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作為鄉下孩子的客人去體驗、去感悟鄉下生活,進一步想象,鄉下孩子還會干些什么?同時,運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聲情并茂的動畫素材,再現農村生活,使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所以,教學的主線是“以說為入、以讀為主、以悟為神”。
一、 情境導課,激發興趣。
在導課的環節中,我先出示了一幅農村生活畫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上都畫了哪些景物?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通過讓學生觀察畫面上飛舞的蝴蝶,游動的小魚和漂亮的白鵝,可愛的花狗,美麗的公雞,饞嘴的貓咪,,憨厚的胖豬,清澈見底的溪水,盛開的野花等景物,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鄉下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我接著問:誰會在這里生活呢?當學生說道鄉下孩子時,我又巧設過渡:“今天,就有一位熱情好客的鄉下姑娘邀請我們到她的家鄉去做客,她的名字叫‘大眼睛妞妞’。她悄悄地告訴老師,她生活得特別快樂,所以專門做了一首詩歌送給大家,你們想知道嗎?”這種導課方式,不僅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而且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
二、層層遞進,引導初讀
1、一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二讀課文,看看這首詩歌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三讀課文,劃出小節。想想每小節都寫了鄉下孩子什么有趣的事?
[通過三次不同要求的讀,使學生對詩歌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逐步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三、 創設意境,讀中感悟
在學生對詩歌內容有大致了解的基礎上,我請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節,用自己最喜歡的學習方式自由結合成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學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權,尋找自己興趣相投,關系親密的小伙伴,就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小組內大膽質疑,積極發言,展示自己,在合作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產生新問題。這時,我就作為小組的成員,深入到各小組,與他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一方面,可以了解他們的學習主題,給予適當的引導和點撥。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學生遇到的困難,以便在小組匯報時,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匯報第一小節時,有一位同學提出為什么說他是“歡唱的黃鸝”“盛開的野菊”?我讓學生說一說,小時候躺在媽媽懷里會覺得怎么樣?爬在爸爸背上會干些什么?由此喚起學生得到父母愛撫時那種溫暖幸福的情感體驗,回憶起當時歡樂愉快的心情,體會到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下就像“歡唱的黃鸝”,父母看到天真活潑的孩子就像“盛開的野菊” 。[讓學生明白這一小節作者用了兩個比喻。把鄉下孩子小時候在媽媽懷里“撒嬌”、“淘氣”,在爸爸背上“頑皮”“任性”的特點表現了出來。學生體會后,心靈碰撞、真情感悟,深情地讀出那份父母愛孩子,孩子愛父母的愉悅之情。]
又如:學生朗讀第二小節后,我覺得他們讀得不到位,就出示課件,讓學生邊讀邊觀察畫面,引導學生進入鄉下孩子的生活情境去想象:鄉下孩子是怎么捉蝴蝶,會編個什么樣的故事?(美麗的童話故事)他選用什么樣的草葉,會吹出什么動聽的曲子?體驗鄉下孩子生活的豐富多彩和嬉戲時的活潑愉快,學生進入情境后,指導學生用輕松、愉快的語氣朗讀和背誦這一小節。
小組匯報完后,我用第一人稱的語言描述,導讀各個小節,配以優美的音樂,把學生帶到鄉下孩子童年的意境,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鄉下孩子天真可愛、聰明伶俐、勤勞能干的性格特點,同時,感受鄉下孩子在如此環境中是幸??鞓返摹<て饘W生熱愛農村,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四、啟發想象,遷移練習。
對課文進行朗讀、背誦后,我對學生說,假如你到了妞妞的家鄉,你會干些什么?你能像妞妞一樣也編個詩歌嗎?低年級的學生生活經歷較淺,讓他們言之無境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首先根據學生實際創設情境,出示了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的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有一定的物質依托,圖上有小狗、公雞、小貓、小魚、小豬、鵝等學生喜愛的動物,學生們見了個個神采飛揚,見物欲言。紛紛舉手發言:“拾一把稻穗,樂壞了驕傲的公雞。”“割一籃青草,饞得小羊咩咩叫?!薄白綆讞l小蟲,撐圓了公雞的肚皮?!薄皳鞄赘夤穷^,樂得小狗直搖尾巴?!?/p>
這樣,“一石擊起千層浪”,孩子們爭先恐后,思維活躍,不僅能夠準確地運用課文上的句式,而且還能夠聯系實際,說出生活中喜愛的小動物、吃的食物及相關的一些事情。
這時,我又引導學生:你們都是城市孩子,能把自己的城市生活再現成詩歌,說給“大眼睛妞妞”聽嗎?學生憑借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大膽地去想象,去創新,在嘗試中體現我能行的快樂,做出了一句句,一首首天真、稚嫩、充滿童趣的小詩。比如:“曾是媽媽懷里/可愛的小豬。曾是爸爸背上/頑皮的猴子。彈一首歌曲/能喚起美好的回憶,打一次籃球/鍛煉鍛煉自己的身體?!彪m然不夠完美,但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是難能可貴了。[遷移練習,把課堂還給學生,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拓展,去創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人。]
通過《鄉下孩子》的教學,以創設情境、趣味閱讀、感悟運用為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師是 ……此處隱藏4341個字……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并茂,色彩鮮艷,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對課堂教學起到了總結性作用。
板書設計:
4 鄉 下 孩 子 (二)
幸 福 快 樂 勤 勞
陽 光 曠 野
鄉下孩子說課稿4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第三冊第4課《鄉下孩子》
一、說教材:
《鄉下孩子》一課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首反映農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詩歌。這首詩選材典型生動,語言簡練而有童趣,所創造的意境清新活潑,讀來令人如沐陽光,如嗅青草野花氣息,如聞童聲笑語,悅目賞心。全詩一共四個小節:第一小節寫鄉下孩子幼小時在爸爸媽媽懷抱里生活的情景,文中“歡暢的黃鸝”比喻孩子的活潑歡樂;“盛開的野菊”比喻孩子漂亮可愛。第二小節寫鄉下孩子在田野里捉蝴蝶、吹草葉歡快游戲的情景。第三小節寫挖野菜、逮小魚等勞動給鄉下孩子帶來的樂趣。最后一小節贊嘆鄉下孩子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無拘無束成長的幸福。教學完這篇課文共用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的任務是會讀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學會五個生字和學習詩歌第一小節。第二課時的任務是教學詩歌二、三、四小節和剩下的5個生字。我今天所說的是第二課時的內容。這節課的目標是
二、說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學習詩歌,使學生了解鄉下孩子,感受鄉下孩子自由自在、幸福、快樂的生活,也培養他們熱愛農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本課剩下的5個生字。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會模仿詩歌的格式練習說話。
3、學會本課剩下的5個生字。
四、教法、學法
本堂課為第二課時,在教學中我堅持“教為學服務”的原則,緊密結合課文特點,采取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借用插圖直觀教學的方法,加動作朗讀法。,想象朗讀等等,從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給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帶領學生感受農村孩子的真實生活,把學生的思想帶入到大自然中,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六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一( )蝴蝶 一( )草葉 一( )野菜 一( ) 小魚
( )故事 ( )歌曲 ( )野菜 ( ) 小魚
字詞的學習是低年級學習的重點,也是正確理解朗讀課文的關鍵。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是鞏固生字和通過字詞訓練,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積累。也為學習詩歌掃清障礙。
3、齊背第一小節后思考:鄉下的孩子幸福嗎?他們會有哪些有趣的游戲呢?為過渡引入第二節的學習。共3頁,當前第1頁123鄉下孩子說課稿 相關文章:數星星的孩子教學案例《美麗的丹頂鶴》教案《我為你驕傲》教學設計以讀為本 讀中感悟──《葡萄溝》教學設計《鄉下孩子》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課文及教案《20xx,北京!》的教案及反思《小柳樹和小棗樹》第一課時查看更多>>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鄉下孩子說課稿5一、說教材
《鄉下孩子》是一首非常美麗的兒童詩。課文以兒童的筆觸描繪了鄉下孩子的日常生活,語言生動而富有童趣,所創造的意境清新活潑,作者通過對鄉下孩子游戲、勞動等童年生活的豐富描寫,抒發了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真摯感人。全詩共四個小節,第一小節寫鄉下孩子幼小時生活在爸爸媽媽懷抱里的情景;第二小節寫鄉下孩子在田野里歡快游戲的情景;第三小節寫勞動給鄉下孩子帶來的歡樂;最后一小節是對鄉下孩子在農村廣闊天地里幸福成長的贊美。
二、說學情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他們已經養成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認真聽講,能積極發言。他們思維活躍,敢于發表個人觀點,最大的特點是想象豐富。但是仍有一部分學生膽子小,性格內向,不善于表現自己,在課堂上變現的不夠積極,基本處于聽眾的狀態。
三、說學習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鞓返耐晟?,培養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
③在調查實踐的基礎上試寫兒童詩。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歌,教學難點在了解鄉下有趣的事情,并能仿照書上的詩句創編小詩。
四、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有表達個人觀點的強烈愿望,因此,本節課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適當的點播和指導,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情境教學法,講授法,點撥法。
五、說教學流程
1.開門見山,直奔課題,學生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激起興趣,培養書寫習慣,自然進入課堂。
2.復習鞏固生字詞。二年級階段的主要任務還是識字,課上通過小老師領讀、指名讀等形式鞏固生字詞,又讓學生感到自己是課堂的小主人,學習興趣濃。
3..反復誦讀,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是學生的感性認識階段,他是學生進行想象的基礎,讓學生反復誦讀,掃清閱讀障礙,積累感性材料,完成教學目標1、2。
第一遍:聽老師讀課文,在心中樹立讀書的標準與目標。
第二遍:自由閱讀,感知課文內容,做到讀對、讀好、讀美。
第三遍:檢查朗讀效果。
4.精讀課文,感受樂趣。
(1)在學習第一節時:讓孩子們回憶自己幼小時在媽媽懷里、爸爸背上時的感覺,再抓住“歡唱的黃鸝、盛開的野菊”,指導學生朗讀和換起孩子回憶幼小時的情景,把學生帶入情境中,讓他們感受到在父母關愛下的幸福、快樂,從而把這種快樂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在理解第二、三節時,抓住想象點:想想孩子們會怎樣捉蝴蝶?捉到了蝴蝶,會編織什么美麗的故事呢?他們用草葉會吹出什么樣的曲子?進行想象說話,學生思如泉涌。在學生獲得了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再來指導朗讀。
5.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1.說說鄉下還有哪些趣事呢?
2.模仿說一說:割一籃青草,()。采一束野花,能干()……
6.拓展閱讀
采用本節課學到的“讀——想——創”的方法閱讀兒童詩《小腳丫》《夢中》,感受兒童詩的樂趣。
六、說板書
板書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對課堂教學起到了總結性作用。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