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從軍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木蘭從軍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木蘭從軍說課稿1一、教材分析
1、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木蘭從軍》,《木蘭從軍》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詩》改寫而成。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塑造了一個替父從軍、愛家愛國的英雄形象。本文情節生動、形象鮮明,是一篇培養學生閱讀、思考及想象能力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2、針對教材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學會本課9個生字。運用多種手段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邊讀邊想象的讀書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花木蘭愛家愛國的優秀品質。
其中,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人物優秀品質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利用課文中的“空白”發揮想象去感悟人物形象是教學的難點。
二、教法學法
1、語文學習重在把握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在教學中,我會采用品讀感悟法,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交流,在讀中思考。
2、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因此,我會在師生互動學習中,采用合作探究法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3、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我將采用各種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快樂學習。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我先播放《劉大哥講話理太偏》的錄音,一下子引起學生的興趣;此時,借機引出戲里的人物,直接導出課題。
2,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在識字教學中,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達到識字的目的。
在課前,我先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字,問問別
人或自己查字典,借助拼音多讀幾遍。上課以后就用課件出示帶有生字的詞浯,指導認讀。再讓學生接讀課文。通過指名讀、學生領讀、開火車讀、競賽讀等形式,讓學生一步一步的把課文讀通讀準。掃除了生字障礙后,就進入了今天閱讀的環節。
3、精讀感悟,突破重點
在學生已經能夠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找出來,然后再讓學生說出喜歡的原因?具體說出最喜歡的語句?談一談自己的感悟。這個環節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
自主探究并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在這里教師是合作者、傾聽者和點撥者, “老師跟著學生走”學生讀到哪一段,老師就對哪一段進行點撥。一般學生都會找到第二段和第三段。
如當學生談到第二段的時候,教師點撥:當時木蘭為什么要去從軍?當時木蘭是怎么想的?如果她的家人勸他不要去,木蘭又會怎么說呢?你能表演一下嗎?這樣設計符合“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在交流感悟中,讓學生體會到木蘭愛國愛家的品質,有效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
學生說到第三段時,我想著重引導學生抓住“披戰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這組短語和其中的四個動詞“披、跨、渡、過”,讓學生讀一讀,談談體會,讓學生感受木蘭越馬橫槍、英勇善戰威武形象。激發學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將自己的感受用讀表達出來,并且邊讀邊想象畫面。進一步體會木蘭的英雄形象。
學完課文后,我將以一個句式訓練:“木蘭是一位 的女英雄?!弊寣W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將句子補充完整,表達情感,內化文本語言。
最后,讓學生情感充沛地朗讀全篇課文,我認為也必不可少。
總之,在本節課中我努力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民主和諧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在這里碰撞,學生的情感在這里得以升華,讓我們的語文走出課堂,走進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
木蘭從軍說課稿2我說課的題目是國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木蘭從軍》。(板書:木蘭從軍)《木蘭從軍》一課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講的是古代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贊揚了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我個人認為本文情節生動、形象鮮明,是一篇培養學生閱讀、思考及想象能力,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好教材。但因為學生對花木蘭了解甚少,要讓學生通過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簡述感悟到花木蘭的優秀品質,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谝陨险J識,針對教材特點與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和兩條綠線里的6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運用多種手段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掌握邊讀邊想象的讀書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花木蘭愛家愛國的優秀品質。
進行簡單的句式訓練和語言實踐活動,內化文本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說課稿《木蘭從軍》: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來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為: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上課尹始,我首先通過一幅花木蘭一身戎裝馳騁沙場的課文插圖,讓學生初步感受木蘭的颯爽英姿。隨即出示課題,理解“從軍”一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文本的興趣。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在這一環節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在自讀中自學生字,了解課文大意。三、檢查反饋,整體感知。在檢查朗讀的過程中,對文中“征兵”、“燕山”、“年齡”、“將士”“將軍”等易讀錯的字詞予以關注指導,并指導學生讀好長句的自然停頓。在朗讀的同時,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部分詞義。四、自主識字,指導書寫。本課有10個生字,這節課上我將指導學生書寫五個筆畫較少的字,寫時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字型結構和筆畫位置。其中重點板書“弟”,強調書寫筆順。最后預留5—6分鐘讓學生當堂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我安排了三個教學環節:
具體過程是: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上課尹始,教師以簡煉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認讀課題,并指導學生正確認讀上節課學習的新詞,夯實基礎。
二、精讀課文,想象拓展
本文共有四個小節,二、三小節是教學的重點。
首先,教學第一小節課文時,我將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抓住一個“女”字,初步讓學生模糊地感受到木蘭是一位不同尋常的英雄。然后設下疑問: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女的是不能從軍的,而木蘭怎么會去從軍,成為一位女英雄的呢?讓學生帶著疑 ……此處隱藏7016個字……么不明白的問題需要老師和同學們幫助嗎?引導學生自己通過朗讀課文理解詞語意思。這個環節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師生互動在讀中學,讀中悟,把理解詞語這個“球”又踢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
自主探究并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在這里教師是合作者,是傾聽和點撥者,這個環節中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是“老師跟著學生走”學生讀到哪一段,老師就對哪一段進行點撥。
如當學生讀到第二段的時候,教師點撥:當時木蘭為什么要去從軍?戰爭意味著老百姓過的生活怎么樣?當時木蘭是怎么想的?她的家人有勸他不要去嗎?他們會怎么說呢?木蘭為什么要替父從軍呢?你能說說你認為木蘭是個什么樣的人嗎?你能表演一下嗎?教師做一次這樣的示范之后,當讀到別的段落的時候我把提問的權利教給學生,讓學生根據本段的內容進行體提問,讓他們體驗當老師的同時也學習如何對課文進行提問進而理解課文。
在問答當中,讓學生體會木蘭愛國愛家的品質,激發他們的情感,培養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孝敬父母的品質。
通過以上的環節,學生已經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接下來我設置了一個表演的小環節發揮學生的多元智能,錦上添花演木蘭姑娘,在演的過程當中體驗木蘭接到文書時的矛盾心理,體會父母的不舍得,體會木蘭的愛國愛家。
三表演升華
表演是體驗課文內容的方式之一,兒童興奮的時候,他們會通過各種情態表現出來,往往是難以自控的,抓住這個心理,讓學生把情感表演出來,他們會得到最大的滿足。讓學生在分角色表演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故事里每個人物的表情動作添加進去。
在學生充分閱讀,激情表演后,升華文章的主題,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愛國注意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我用談話的方式引導學生說出“你知道的還有哪些農村英雄”“你最佩服她身上的什么品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怎樣才能體現出愛國,愛家呢?學生有這樣的感情基礎,就會暢所欲言。
最后我針對學生的不同差異留了一個可選擇性作業:
1把花木蘭的故事講給家人或朋友聽。
2喜歡唱歌的同學學一學豫劇《花木蘭》吧!
在本節課中我給學生建立一個輕松的氣氛,讓他們的耳朵,眼睛,嘴巴,手都充實的運動起來,他們的講堂運動了起來,我們感覺到孩子們就象是一個個舞動的精靈,他們的朗讀是滿盈情感的他們的答復是滿盈伶俐的,學生的頭腦在這里碰撞,學生的情緒在這里得以升華,讓我們的語文走出講堂,走進每一個學生的內心,走進他們生存的點滴,讓生存的每一個角落都是我們的語文。
木蘭從軍說課稿7一、說教材:
《木蘭從軍》是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課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講的是古 代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贊揚了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本文情節生動、形 象鮮明,是一篇培養學生閱讀、思考及想象能力,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好教材。
二、說學生。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愛表現,常憑興趣做事。在教學中若能靈活運用電 教媒體,通過動畫游戲等手段傳授知識,學生將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針對教材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花木蘭尊老愛幼,自信自強,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
其中,目標1、2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四、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課文內容,我將在教學中采用各種電教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充分發 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學 后說,說后做,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來動腦、動口、動手,獲得新知。
五、說教學程序。
興趣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大動力,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才能變被動為主動, 變厭學為樂學。這一課時,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激趣導入。
1、說起英雄,你們會想起誰?
2、 我們今天來認識一位英雄,播放《花木蘭》動畫片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大家想知道剛剛看到的這位英勇的將士是誰嗎?想知道關于她的故事嗎?
4、 出示課題,解題“從軍”一詞的意思。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在這一環節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在自讀中自學生字,了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反饋,整體感知。在檢查朗讀的過程中,對文中“征兵”、“燕山”、“年齡”、“將士”“將軍”等易讀錯的字詞予以關注指導,并指導學生讀好長句的自然停頓。在朗讀的同時,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部分詞義。
三、精讀課文,想象拓展
本文共有四個小節,二小節是教學的重點。
首先,教學第一小節課文時,我將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抓住一個“女”字,初步讓學生模糊地感受到木蘭是一位不同尋常的英雄。然后設下疑問: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女的是不能從軍的,而木蘭怎么會去從軍,成為一位女英雄的呢?讓學生帶著疑問積極地進入第二小節的學習。
教學第二小節時,我首先組織學生自讀課文后,圍繞問題“花木蘭為什么去從軍?”展開交流。隨機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各句句子,并進行朗讀的指導。第一句中我將抓住“經?!币辉~引導學生聯想當時北方戰事不斷,百姓流離失所的危急情況。從而順勢就理解了第二句中的“緊急”一詞。在第三、四、五句的教學中,我準備引導學生談談什么叫做“焦急萬分”,木蘭為什么焦急萬分?理解木蘭的想法,弄清木蘭替父從軍的原因,(板書:替父)從而感受到木蘭愛家愛國(板書:愛家愛國)的優秀品質。緊接著,我將結合第六句話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一個語言拓展訓練:說說木蘭的家人會怎樣勸阻木蘭,木蘭又是怎樣說服家人的?相機進行合理地指導點撥。然后引導學生讀好相關的句子,讀出木蘭替父從軍的堅定的決心。
教學第三節時,我著重引導學生抓住“披戰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這組短語和其中的四個動詞“披、跨、渡、過”,讓學生讀一讀,談談體會,讓學生感受木蘭越馬橫槍、英勇善戰威武形象,(板書:英勇善戰)并通過想象談話:木蘭在征戰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她是怎樣克服的?進一步體會木蘭征戰中的艱辛與這“赫赫戰功”的來之不易,激發學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將自己的感受用讀表達出來,邊讀邊想象畫面。
課文的最后一小節的教學中,我將結合課文插圖,著重抓住“驚訝”一詞,引導學生感受將士們為什么驚訝,順勢將“英勇善戰”和“文靜俊美”的花木蘭進行比較,此時一股深深的敬佩之情一定會在學生心中油然而生。
學完課文后,我將以一個句式訓練:“木蘭是一位 的女英雄。”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將句子補充完整,表達情感,內化文本語言。
最后,讓學生情感充沛地朗讀全篇課文,我認為也必不可少。
板書設計:
愛家愛國
木蘭從軍
(替父)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