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滅絕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恐龍的滅絕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1一、 教材分析
《恐龍的滅絕》這一課是人教新課標本小學語文第八單元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以愛科學,學科學為主旨,而數萬年之前稱霸地球的恐龍為什么會在一夕之間滅絕得無影無蹤,只留下有限的珍貴化石和無數的未解之迷,這無疑是會引起孩子濃厚的興趣,很容易激起孩子探索科學的欲望,《恐龍的滅絕》一課吸引孩子的地方也正在于此。打開課文,我們會情不自禁地隨著課文走進中生代時期,與作者一起去探尋恐龍滅絕的未解之迷。課文中詳細地為我們分析了幾種恐龍滅絕的可能性,并且指出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卻又不能使人完全信服,這就更為我們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余地。
二、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在生字識記上已經有了一些方法和一定的技巧了,但這個年段的孩子理解力還不強,有待于老師的引導,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的時候,對于未知世界,未解之迷,孩子們大多有一種求新獵異的心理。平時的電視電影和動畫片讓孩子對于恐龍這一神秘史前生物有了一些或多或少或正確或錯誤的了解。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抓住孩子的這一知半解和求奇獵新的心理,通過課堂上的引導,討論,讓孩子對恐龍滅絕這一未解之迷提起了就放不下,吸引他們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三、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孩子除了達到識字十五個,會寫九個生字的教學目標之外,還應該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能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在合作交往學習中互相啟發,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語,并且對恐龍的滅絕之迷產生深厚的探索興趣,有繼續探究的渴望,也許有一天,恐龍滅絕的未解之迷就會被現在正在捧書樂讀的孩子們解開了呢。本課涉及的詞語很多,如:“龐大、躲避、枯萎、信服、塵?!钡?。在理解詞語的時候,要讓學生反復讀文,結合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理解,弄清詞語的意思。
四、 課時安排
課時安排為兩個課時,本課時的教學任務是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并在此基礎上思考課文所引出的問題,引發學生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五、 教學準備
二年級的孩子,形像記憶遠比抽象記憶記孩子記得牢固,理解更透徹。為了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好奇,我們在教學時應該準備一些恐龍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形像直觀的讓孩子感受恐龍的有趣,加深孩子對恐龍的認識。
六、 教法
神秘的“恐龍”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如何借助這篇極具吸引力的課文,讓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學文,理解、積累詞語和句子,同時,了解恐龍滅絕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繼續探究恐龍滅絕之謎的欲望呢?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币虼?,本文的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合作交流,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在此基礎上,積累詞句、內化語言,適當練習有條理地說話。
七、 流程
(一)談話激趣,聊聊恐龍。
課件出示恐龍視頻。提問:小朋友,認識這些動物嗎?你都知道有關恐龍的哪些知識呀?這個問題學生一定會比較感興趣,也會愿意交流有關恐龍的知識。在交流的同時結合恐龍圖理解“龐大”。提問:這么龐大的恐龍我們的地球上現在還存在嘛?引出課題《恐龍的滅絕》,利用學生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生引入課文的學習。
(二)復習生詞,初讀課文
這一環節主要是復習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鞏固孩子的生字認讀情況,為細讀,理解課文做準備。
(三)讀好課文,提取信息。
1、自讀課文。
讀了課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學生隨意說自己對課文的初次認識。這樣處理可以較好的順應學生急切地想要了解課文內容的心情。
2、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隨機的引導。重點引導學生明白恐龍的存在時間,對于“三四百萬年”和“兩億年”這樣比較大的數字,孩子們
是很陌生的,教師可以將這些數字板書成阿拉伯數字,讓學生與年齡10歲、100歲比較,體會到恐龍歷史的長遠。體會到恐龍歷史的長遠,學生就能讀好“兩億年”、“短多了”等詞、句了。
3、教師引讀,讀好問句?!褒嫶蟮目铸垶槭裁磿缃^了呢?”
(四)以讀代答,理解詞句。
1、在學生初步了解了課文大意之后,再次自由讀課文,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并且在找到的恐龍滅絕的原因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進行勾畫,并且和同桌進行交流,看看都能找到幾種說法。這樣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朗讀反饋,以讀代答:
(1)教師引讀: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一種說法是……
師繼續引讀:另一種說法是什么?另一種說法是……
師引讀:還有其他的說法嗎?請全體學生讀:還有其他的種種說法……
(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先由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獲取直覺信息;再讓學生帶著“恐龍為什么會滅絕?”這個問題朗讀,邊讀邊思考;最后,教師以問引讀,學生以讀代答,既反饋檢查了學生的朗讀情況,又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
(五)讀中促悟,悟中積累詞句。
在上一環節初讀課文之后,就順理成章的進入到對重點內容的分析中來了,老師可以很自然地過渡:恐龍滅絕的說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重點來研究一下第一種和第二種說法。
A、“一種說法”
1、自由讀,有幾句?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充分尊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教師起好引導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詞。說明恐龍還來不及反應。
第二句了解“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
第三句了解“恐龍沒有皮毛來保暖”
師:因為以上的幾點原因,恐龍耐不住嚴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嚴寒”。
2、連起來說說“恐龍為什么耐不住嚴寒?”
3、出示本段出現的詞語,借助詞語介紹恐龍滅絕的說法。(詞語: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嚴寒消失)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能進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為了避免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教,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教師適時點撥。在學生 ……此處隱藏7332個字……
(三)讀中理解,示范引路
1、過渡:"我們都知道恐龍早已從地球上消失了,沒有人知道它們為什么會突然滅絕??茖W家們提出了種種猜想。文中就給我們介紹了其中的幾種。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一種說法。"
2、"把這段話讀一讀,說說你從中了解到了什么?"
3、"你們真是會讀書的孩子。這么快就了解到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身上也沒有皮毛保暖,所以被冷死了。(邊說邊填寫表格)可是老師有個疑問,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兩億多年都冷不死,為什么在那段時間里忽然都冷死了呢?"
4、再讀課文,找出原因"地球突然變得十分寒冷"。"’突然’說明什么?’十分寒冷’和’寒冷’有什么不同?""原來,氣溫的急劇下降使恐龍難以適應,而且嚴寒超過了恐龍的承受力,所以恐龍滅絕了??磥砜铸埖臏缃^既有自身的原因,更是外界變化的結果。我們要探索它們的滅絕之謎,就要像科學家那樣善于發現事物間的聯系。"
5、"這份表格讓我們對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目了然。你們能根據這份表格,用自己的話說說恐龍滅絕的原因嗎?最好能用上這個句式。"
6、"同學們說得很好。正因為寒冷導致了恐龍的滅絕,所以我們可以把這種說法稱之為’寒冷說’。相信大家對’寒冷說’有了較深的了解?,F在你想怎樣讀這段話?""有的小朋友看到恐龍滅絕了很傷心,有的覺得很惋惜,還有的小朋友對’寒冷說’存有懷疑。那就帶著你們各自的心情讀這段話吧!"
7、"現在請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剛才是怎樣學習這段話的?"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出"朗讀感知--揭示聯系--填寫表格--品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后讓學生在四人小組中合作學習其他的說法。
8、請一組同學給大家匯報學習第三自然段的結果然后再有感情地讀這段話,完成排序練習題。
9、最后再指名學生匯報第四自然段中的幾種說法,老師根據孩子們的匯報相機板書。
新課標倡導"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重視教師的學法指導。本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達到感悟文本、積累語言的目的,而填寫表格則是要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找到根據,并理清恐龍滅絕與其他事物間的聯系,從而突出教學重點;除此之外,本設計還突顯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教學中"導-扶-放"的教學梯度,使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產生探索恐龍滅絕的興趣,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四)拓展延伸,整合讀說
過渡:"恐龍的滅絕只有5種說法嗎?你從哪兒知道不不止5種?""從第四自然段的省略號知道的是嗎?確實,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還有很多,想讀一讀嗎?"
新課標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課文只是語文學習的藍本,我們要善于挖掘課文的留白部分,促使學生主動閱讀、發揮想象,拓寬和加深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五)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縱觀全文5種假說,恐龍的滅絕很大程度是因為生存環境惡化所致。今天的地球也面臨著同樣的危機,環保的警鐘已經響起。所以,在啟發學生發現科學、有探究恐龍滅絕的愿望時,還要提高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
(六)板書設計
31、恐龍的滅絕
寒冷說撞擊說偷吃說
(恐龍骨骼圖)
傳染說氣溫下降說
這樣的板書結合課內,延伸課外,既讓人一目了然又心生遐想。
(七)作業設計
查找并閱讀更多關于恐龍滅絕的資料。
總之,在《恐龍的滅絕》一課教學中,我恰當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其直觀性、形象性強的特點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指導來促使學生走進文本,在與文本的多次對話中了解文章內容,展現獨特的閱讀感受,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6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全文以科學家們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為線索,介紹了恐龍滅絕的五種原因。課文的內容和主題,引起了孩子們的探究心理,是對學生進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觀察,發現身邊的科學,豐富學生對恐龍的了解,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我所講授的是本課的第二課時,依據課程標準改革精神,以及實驗要求,確定了本課的教養、教育和發展目標是在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基礎上,孩子們能對書上的解釋提出一些疑問或者自己能提出別的猜想。依據實驗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結合本課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是朗讀理解課文,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有對恐龍滅絕等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根據科學小品文特點和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我以“課內得法,課外受益”為指導思想,抓住文本解讀和延伸拓展兩大版塊,通過環環相扣的流程,進行探究性學習。在課堂上我是這樣做的:
一、 鞏固生字,寫字指導
識字是讀寫的基礎,人教版實驗教材對此十分重視,本課有15個要求認識的字,為進一步鞏固對生字的識記,我通過課件先出示生字,讀準字音,再給這個字組詞就會有恐龍圖片的展現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寫字指導中,我運用先進的教學媒體作為輔助的教學手段,對生字的重點筆畫都用醒目的顏色標識出來,便于學生觀察,在直觀的演示中幫助學生寫好字。
二、 閱讀理解,指導朗讀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币虼?,本文的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 引發想象,質疑探究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前一環節的朗讀,學生對課文已有一定感受與體會。我以“恐龍化石”為啟發點,文中科學家向我們介紹了5中恐龍滅絕的說法,那么你們分別贊同哪一種說法呢?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相互質疑,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投入。同時又啟發學生發揮想象,“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還有哪些呢?”培養學生對恐龍滅絕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四、 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新大綱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币虼耍趯φn文內容有了充分認識后,使學生理解恐龍的滅絕與生存環境有很大的關系,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把課堂內外,書本內外有機結合,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讓我們共同來保護自然環境。
在本課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采用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會學。總之,我在盡量地嘗試著新課程帶來的新理念。我的課還很稚嫩,由于自己從教時間短,在教學中有時有急噪情緒,不能耐心地聽取完學生的發言,打斷學生的發言,還有指導朗讀不到位等不足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正。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