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立定跳遠》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幾方面來進行解說。
一、靈活應用教材——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跳躍這個單元。跳躍是人體的基本活動之一,并且是一項具有實用意義的體育項目,深受學生的喜愛。它也是小學體育(1~6年級)課程標準“水平一” 的內容之一。它是低年級跳躍動作的主要教材,是培養學生跳躍的正確姿勢,發展學生跳躍能力。由于四年級學生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在瞬間完成復雜的動作過程。因此,本節課主要是學習立定跳遠的基本動作,為后面的進一步提高跳躍能力打下基礎。
二、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模仿力、好奇心強,學習積極性高、勇于競爭、自我表現欲強等心理特點,但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同時個體間存在身體條件、運動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所以,想要讓學生整節課都能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就必須在教學中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里“玩中學,情境中練”,以達到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就是預期的教學成果——教學目標
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本次課的學習興趣。
通過游戲比賽,讓每個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愉悅中初步掌握所學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
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積極態度;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體驗成功樂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 點:雙腳起跳,用力向前上方躍起,上下肢協調配合。
難 點:上下肢協調配合,雙腳輕巧落地。
五、教法、學法
教 法: 情境教學法、 啟發式教學法、循序漸進教學法、 比賽教學法
學 法: 嘗試學習法、 相互評價學習法、 小組協作學習法
六、讓學生在課堂中“跳起來”——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本節課我設計了:情境導入——愉悅熱身——掌握技能——鞏固提高——恢復身心四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
活動內容:猜謎語——模仿小青蛙、小白兔游戲
學習過程:
課開始,教師創設情境:“同學們,老師給你講個謎語讓你們來猜一下好嗎?這個謎語是:媽媽有腿沒有尾,兒子有尾沒有腿。兒子長大變了樣,脫掉尾巴長出腿。”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后教師啟發學生模仿各種動物跳躍動作。如:小兔跳、小青蛙跳……(教師鼓勵學生盡情發揮大膽創造,以此突顯個性)。最后要求學生在本次課中扮演小青蛙進行學習。
教學要求:生動形象
組織隊形:集中式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創設了對小青蛙以
及其他動物的模仿情境,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發展了學生觀察能力、模仿能力及動作協調能力。
(二)、愉悅熱身
活動內容:利用學生對扮演小青蛙角色的興趣進行跳繩復習。
教學過程:
教師情景延伸:“同學們,本次課你們都是以小青蛙的角色進行學習,那么在這之前我們要做做熱身活動,以保證不受傷,才能學習好本領。”此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跳繩練習,看誰的跳法多樣且連貫。
組織要求:學生積極參加,氣氛活躍。
組織隊形:兩人面對面一組散開,自由練習,嘗試多種跳繩的方法。
(三)、掌握技能
活動內容:學習立定跳遠的方法
學習過程:
1、小青蛙學本領“立定跳遠”——引出新知
教師將情境延伸:“同學們,小青蛙出生以來學會的第一個本領是什么?那就是跳躍。那么今天你們這一群小青蛙學習的本領就是——立定跳遠。有沒有信心學好?”(對學生進行激勵)
教師請出自愿出列的學生進行示范,給予評價。(同時給予學生掌聲鼓勵——積極學習和思考)
教師示范分解和完整立定跳遠的動作,使學生初步了解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并組織學生進行統一自我練習,體驗兩腿用力蹬地跳起,腳跟著地,落地平穩的方法。
動作要點
兩腳自然開立于起跳線后,經過兩臂預擺(也有做好臂后下舉的靜止姿勢),配合兩腳屈膝蹬伸,向前上方跳出,收腿向前落地,屈膝緩沖。
完整示范
動作要點 重點 難點
練習之后會出現錯誤動作(助跑,落地不穩等情況),教師及時給予糾正并說明原因。此時,教師導入一首歌謠:“青蛙青蛙跟我跳,雙腳用力向前跳,向上擺臂收大腿,落地緩沖又輕巧?!币龑W生掌握正確動作方法。
背誦歌謠之后再進行練習,同時啟發學生“小青蛙是怎么跳的???跳繩時是怎么蹬地的?。俊?/p>
教學要求:依據歌謠進行練習,學生學習情緒要積極,精神飽滿。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嘗試、相互交流評價中體會、掌握立定跳遠的技術要領?!?/p>
2、“青蛙過河”游戲
教學過程:
引導學生按正確的動作要領,跳過一定寬度的小河(用自己手中的跳繩做成小河,河的寬度按自己的能力去調整,體驗立定跳遠的動作)??凑l跳得又遠又穩,隨時表揚鼓勵。
組織教法:
跳繩擺成小河,按一三五后轉與二四六排相對而立進行練習,一個人跳一個人評價。
教學要求:
是否雙腳同時起跳和落地,是否跳過河。(注意:一定要強調用跳繩做河的時候,要求把手柄放旁邊,避免危險事故發生。)
(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如果有些障礙難度過大,教師要及時進行調整,確保活動能安全順利的進行。)
教學意圖:讓學生強化對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的理解和體會。
3、荷葉跳練習
教學過程:
原地將小河變成兩片相距適當距離的荷葉,進行練習,體會雙腳落地動作。同時,引導提示:小青蛙為什么在荷葉上跳躍沒有掉下去?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回答問題。
教學意圖:跳荷葉的目的是重視輕輕落地。
4、小青蛙跳過荷花池捉害蟲
教學過程:
用跳繩做四組荷葉,每組四到五個,每個荷葉相聚1-1.5米。學生分為四個小組,按教師要求分別站在池塘指定的位置開始進行接力比賽。對輸的隊伍進行適當的懲罰,給予贏的隊伍給予正面的獎勵。同時注重進行環保教育(小青蛙捉害蟲),讓孩子們明白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
教學要求:
每一跳都要跳到荷葉上,跳到池塘邊捉回害蟲與下一位學生擊掌。
< ……此處隱藏4410個字……識點的回顧訓練及知識體系間的橫向聯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觀察、練習等方法進行引導學生參與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肯學、會學、學會。一個布局美觀、應用合理、數據完整統計圖的制作,牽涉知識點較多,加之本年級大部分學生大部分也是剛剛開始接觸Excel電子表格,基礎操作應用還不是很熟練,故本次課只是要求學生能繪制一個簡單的統計圖雛形。而具體到統計圖類型的選擇及其調整、美觀等內容在第二節課時結合具體案例再作進一步的訓練、鞏固。以求學生最終掌握統計圖的制作。
五、 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師講解:
1、 興趣激發:“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問題展示:
①、 數據型表格在反映某些事件時存在的缺點;
(不夠直觀、僵硬等,可由學生結合個人體會自由發揮講述)
②、 簡單統計圖表的演示(股票、社會調查、人口比例等);
(籍此導出圖形在反映數據問題時具有的特點:直觀、形象、易懂)
③、 你會嗎?
2、 知識點的橫向聯系:
統計圖與我們的數學教材緊密聯系,回顧數學課堂上繪制統計圖時應注意的要點,從而加強學生在利用計算機制作統計圖過程中某些知識點的理解及掌握;
問題展示:
①、 統計圖類型的選擇(常見的折線、條形、扇形等);
②、 統計圖標題欄;
③、 X、Y軸代表的意義;
④、 單位長度的選擇——>刻度的調整(合理性);
(二)、學生訓練:
1、基礎知識回顧訓練:
簡單電子表格的制作(要求學生能快速制作教材46頁的表格)
(細節提示、指導)
① 貨幣格式的設定;
② 計算公式的設定;
③ 序列的快速填充;
④ 格式、文字等的調整;
2、統計圖表的創建:
指導學生結合教材47頁步驟完成
(重點要求)
①、 單元格的選擇(教材06頁)選定G3:G8單元格;
②、 圖表選擇:除卻教材47頁步驟2提供的方法外,另外“單擊‘插入’菜單——》‘圖表向導’——》”亦可;
③、 “系列”選擇及更改;
④、 “標題”、“坐標軸”的定義;
3、 圖表位置、大小的調整
(此項內容較為簡單,按照教材提示稍加提示指導即可)
4、 修改圖表類型:
(重點提示)
①、“圖表類型”的選擇、切換;
②、“數據源”的展示;
③、“刻度”更改;
④、統計圖的美化(字體、字號、顏色填充等)
(三)總結與交流
1、學生成果交流小結
(學生演示其成果并就有關問題演示回答,互動交流;)
(本環節是學生進一步鞏固掌握制作統計圖知識點的重點環節,此時須充分調動發揮學生自身對問題及有關知識點的探究能力,從而較熟練地完成一個完整統計圖的制作。注意對學生的充分肯定和及時輔導,最終樹立學生主動學習和圓滿完成任務的信念!)
2、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統計
(由學生小組匯報本小組完成情況,列舉并演示本小組“發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從而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以區別確定下次課程的任務目標)
3、 課堂小結
結合學生在統計圖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各個問題,指出學生在某些問題上的欠缺之處,提請學生注意!同時充分肯定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的探究、協作、創新精神,樹立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課堂教學,只能教會學生科學的探索方法,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可以讓學生課下進行!從而將探索的空間延伸到課外……)
4、 作業布置:(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四)課后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教師不能一味的“講知識”,而是應利用啟發式的原則,給學生指明學習目標和方向,讓學生去研究、探索,注重了知識點的及時鞏固,也側重了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
同時,統計圖的制作是一個需多次反復訓練的課題,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動手操作時間,以加強一些知識點的鞏固和熟練!
說課稿 篇5一、說教材
這節課的教材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43頁的內容?!抖嘈?、少些》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和比大小之后進行教學的,這節課將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數的比較打下基礎。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應該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課設計不斷創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生活的數學,從操作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讓做數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展的原動力?;谝陨系闹R,并結合本教材的特點,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獨立思考,初步學習對數量的估計,逐步建立數感。并通過動手操作和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和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的相對性,并能夠用準確地語言表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概括力。
3.德育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無處不在。
4.情感目標:激活學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主觀需要,使學生愛學,樂學,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以上目標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識與能力的結合,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三、教學過程
分四層次:導入、新課、練習、小結.
1.導入部分:
我設計了比一比。在競賽中集中學生注意力,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2.新課部分
現在科學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的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針對這樣的認識以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本環節我通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實踐等方法探索新知,具體設計如下:
課件出示主題圖(紅球有58個,藍球有15個,黃球有10個)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個詞來描述其中兩數之間的數量的多少關系。在描述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概括力。
3.練習部分
基于一年級學生課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易疲勞的特點,我特將此環節設計為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新知,同時也使學生能力主動參與,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4.總結部分
總結課上所學內容,并將課上所學知識用于生活,也要在生活尋找數學知識,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在主動探索求知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創新意思,鍛煉動手操作,應用知識的能力。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