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華】工作方案模板錦集七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工作方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工作方案 篇1一、背景
兒童計劃免疫工作是控制疫苗針對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我縣通過多年的努力計劃免疫工作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果。隨著計劃免疫工作的不斷發展,人民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擴大,兒童計劃免疫工作已朝著法制化、規范化的目標發展。20xx年3月我國頒布了《疫苗流通與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同年9月衛生部又按照《條例》的要求,頒布了《預防接種工作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為了解全縣貫徹執行《條例》、《規范》及當前的計劃免疫工作現狀,找出工作中存在問題和影響因素,促進我縣計劃免疫工作的落實,迎接省衛生廳20xx年年終免疫規劃工作督導檢查,我局決定于20xx年11月12--15日對全縣預防接種單位開展20xx年年終免疫規劃工作綜合考評檢查,特制訂本方案。
二、目的
(一)了解全縣貫徹執行《條例》及《規范》的情況,以表彰先進,鞭策落后。
(二)了解當前計劃免疫接種工作現狀,找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調整措施,改進工作,確保入冊、建證率、糖丸、乙肝及麻疹類疫苗接種及時率、“八苗”全程接種率、“八苗”全程合格接種率、單苗基礎、加強合格接種率達到目標要求。
(三)評價查漏補種工作常規開展情況、AEFI監測情況及疫苗針對傳染病監測等情況。
(四)評價縣20xx年入托入學查驗兒童預防接種證工作實施落實情況。
三、調查內容與方法
(一)調查內容
1、免疫規劃管理。
免疫規劃工作綜合考評內容,采取量化評分方法,全面評價免疫規劃接種實施、資料管理、疫苗、注射器及冷鏈管理。
1)《條例》和《規范》相關內容執行情況。
包括:接種單位和接種人員資質考評情況;國家免疫規劃疫苗使用管理情況;疫苗接種記錄及登記情況;流動兒童接種管理及查漏補種情況。
2)擴大免疫規劃各項措施的落實情況。
主要包括適齡兒童入冊建卡、建證率;乙肝及麻疹類疫苗接種及時率;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實施和基礎免疫、加強免疫接種率;免疫服務形式;免疫規劃針對疾病監測與控制;疫苗與冷鏈管理;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和處置;安全注射;督導考評;宣傳培訓;資料管理等情況。
2、接種率調查
(1)新生兒入卡、建證率:每個調查單位隨機調查20xx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出生兒童5名,調查入冊、建證率、首針乙肝及時接種免疫情況。
(2)基礎免疫:每個單位隨機調查20xx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出生兒童8名,調查:①入冊、建證率、②、乙肝疫苗首針、麻疹類疫苗及時接種率;③、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風(含麻疹成分)、乙肝、乙腦、A群流腦(第一針)、甲肝疫苗基礎免疫單苗合格接種率;④、“八苗”全程接種率和“八苗”全程合格接種率。
甲肝疫苗接種調查年齡組可擴大到20xx年1月1日--20xx年10月31日出生兒童,直到甲肝疫苗接種適齡兒童滿8名即可。
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風(含麻疹成分)、乙肝、乙腦、A群流腦(第一針)單苗基礎免疫合格接種要求在兒童12月齡內完成,甲肝疫苗合格接種要求在兒童18-24月齡內完成。
(3)、加強免疫:每個單位隨機調查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0月31日出生兒童8名,調查百白破(無細胞百白破)、麻腮(含麻疹成分)、乙腦疫苗加強免疫合格接種率。
百白破、麻腮(含麻疹成分)疫苗加強免疫合格接種要求在兒童18-24月齡內完成,乙腦疫苗加強免疫合格接種要求在兒童24-30月齡內完成。
(二)調查方法
縣衛生局負責組織實施檢查工作,抽調縣疾控中心6名,衛生院計劃免疫業務骨干9名,分成3組完成檢查工作。
1、免疫規劃資料管理
(1)現場查閱資料;
(2)核對實物;
(3)數據邏輯分析。
2、接種率調查
(1)抽樣方法:隨機抽樣
(2)調查方法:采取入戶調查、詢問家長、核對接種卡、證記錄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調查。
3、入學入托工作督導
現場查閱相關資料
四、結果判定及評分
評分標準:為公正公平,本次評分標準參照《縣20xx年年終免疫規劃督導評分標準分解表》進行量化評分。
五、檢查結果匯總、分析與通報
接種率調查的資料由縣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科進行整理和分析,結果上報縣衛生局,督導結果通報全縣各預防接種單位。
六、檢查工作的組織領導
縣衛生局全面負責本次考評的組織實施和協調工作,抽調縣疾控中心及衛生院業務骨干組成檢查組,全縣分3組進行檢查。調查結果作為年終評比的重要依據,占20xx年綜合考評檢查的60%(其中20xx年
上半年占40%)。
七、具體檢查人員及時間
工作方案 篇2為加強學校安全穩定工作,推進平安校園建設,維護廣大師生安全,根據教育局近期部署,我校特制定安全隱患大排查方案,做到全方位的安全隱患大排查,堅決堵塞漏洞、排除隱患,認真整改存在的問題,健全各項安全制度,切實維護師生生命安全。
一、指導思想
按照港區學校園安全穩定工作重點提示及教育局班局和楊局的講話精神,從細節入手,特別是針對交通安全、防擁擠踩踏、用電安全等方面設專項檢查與防控措施。通過開展全面深入的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改活動,進一步落實學校主體責任和科室監管責任,徹底排查整治各類安全隱患,著力解決在學校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有效防范和遏制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排查重點
以校舍、消防設施、運動場地、活動器材、線路及電器設備、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場所和落實防踩踏、防汛、防溺水、防雷電、防地質災害、安全教育、隱患排查、制度建設等措施為重點,全面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活動。
三、主要內容
進行安全大檢查。嚴格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總要求,認真開展安全大檢查,全面檢查教學樓、食堂、宿舍、圖書館、實驗室、體育場館、圍墻等建筑物,水、電、油、氣等管線(網),以及燈具、車輛、監控頭、灶具、排油煙系統、電風扇等各類設備、設施,建立檢查記錄和隱患整改臺賬,堅決不留死角。
1.要加強治安、巡邏、門衛三位一體的人防管理隊伍建設,調整充實校園保衛工作力量。配備完善保安器材。加強校園巡控,積極開展治安防范、秩序管理、交通控制、處理 ……此處隱藏4358個字……>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人格,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根據學生成長過程的需要,在學校的全教育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幫助和服務,以達到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促進形成中學生心理健康和個性主動發展的目標,讓每一位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自我、悅納自我、調控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在教育活動中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處。
(二)基本原則
我校在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為了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針對性原則。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2、全面性原則。面對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
3、差異性原則。關注個別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與關注個別差異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預防和發展相結合。
5、保密性原則。對求助學生的所有資料和信息決不應作為社交閑談的話題,要進行保密。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任務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對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適應21世紀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需要。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出現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根據我校實際情況: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F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學會學習,學會交流,適應升學擇業、生活、社會等。主要內容包括:幫助學生適應中學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發展其學習能力,改善,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把握升學選擇的方向;了解自己,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逐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抵制自己的沖動行為;加強自我認識,客觀地評價自己,積極與同學、老師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培養對挫折的耐受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及活動計劃 (一)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培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通過培訓提高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定期聘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來校做報告,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意識,建立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機制,今年暑期重點舉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逐步形成在校長領導下,分管干部負責,以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和班主任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體制;同時學校重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一個方面,為教師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供必要的條件。
(二)開展多種多樣的心理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機滲透到學科教學
1)開展學習輔導,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主題班會、學法指導月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潛能,端正學習的動機,掌握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從而改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被動無助狀態,增強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增強自信,提高學習的效率。
2)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使學生樂學會學
在課堂中,教師努力創造一種和諧、民主、平等、輕松的心理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合作性,讓興趣引導學習。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健康愉快的情緒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發展,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得到培養。
3)利用教材與課堂,塑造學生完美人格
教材的編寫和制定都蘊含著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師要充分地有意識地運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機地運用它去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2、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學知識;每學期進行1-2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由心理專家主講,在全校普及心理健康科學知識。每學期分年級進行1-2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識,促進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3、開設心理輔導室,進行個別的輔導。由心理咨詢師和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進行定期輔導。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學生心理困擾,并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
4、建立測試檔案:對新生入學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普查,了解我校學生心理問題,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依據,建立測試檔案,有利于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5、建立了心理健康email和熱線電話,以最快的時間答復,以便那些不愿和輔導教師見面的學生可以通過電話和悄悄話信箱、email尋求幫助
(三)心理健康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部分。但是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長單純地重視孩子的需求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今年通過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教育培訓,在校報開設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專欄。通過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親子活動等提高家長教子的能力。
(四)創設良好的校園心理環境
為了使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得以正常發展,在學校日常工作中,重視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和寬松的心理環境。學校注重校容校貌的建設,使學校環境實現綠化、美化、凈化。繼續健全、完善心理輔導室,配備設施,添置適合學生閱讀的心理書籍,使心理輔導室漂亮、溫馨。校櫥窗設心理健康園地“心理健康園地”,通過校廣播、電視、書刊、網絡等宣傳媒介大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時時刻刻接受著健康的熏陶,學校心理環境諧和、真誠、奮進,孕育了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圍。
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安排
一月:召開心理研討會
二月:各班設心理委員
召開心理委員培訓班
三月:制定學年心理鍵康教育學年計劃
召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
四月:學生心理調查
五月:心理咨詢室舉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六月:xx老師上心理健康教育課
七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八月: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活動
九月:xx老師上心理健康教育課
十月:聘請專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十一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十二月:心理健康教育年終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