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i0hh4"><td id="i0hh4"><div id="i0hh4"></div></td></sub>
  • <tr id="i0hh4"><source id="i0hh4"></source></tr>

        1. 二年級數學測量教案

          時間:2025-08-26 15:36:10
          二年級數學測量教案

          二年級數學測量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測量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測量教案1

          生活中,在測量長度或質量時,有時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確的結果,即使需要精確的結果,也要先做一個恰當的判斷,已確定所使用的測量工具。下面為大家分享了數學《測量》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理解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的必要性;

          2.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3.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數)

          4.培養動手能力和主動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和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具:

          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紙條,圖釘,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別針,花生。

          學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繩子,新的鉛筆一支,較長的紙條,一角的硬幣。

          教學過程設計:

          一.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情景設置,用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估計和測量

          提問:你能說一說你的課桌有多長嗎?你知道你的數學課本有多長嗎?(提示:左、右小組分開測量??梢杂媚阌械臇|西比一比,測一測)

          2.提出測量中的矛盾問題

          (1)在剛才的實際測量當中,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5顆別針那么長,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4個三角形那么長,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2把小刀那么長。

          師:為什么我們都是測量的同一邊量出的結果不一樣呢?

          (2)實際生活中人們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長度單位測量,這會帶來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們需要統一的長度單位,你知道有那些嗎?

          3.揭示課題,介紹測量的工具

          (1)我們要測量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請同學們拿出直尺,觀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數字、厘米)觀察這把直尺,它的每兩個刻度之間是多長?(1厘米,也就是說直尺以1厘米為單位。)

          (2)今天我們來學習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厘米”做單位。

          (3)板書課題。

          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1.介紹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用直尺上表示出來。

          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把1厘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2)請你刻度尺和圖釘的長比一比,圖釘的長大約是1厘米;

          (3)請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3.觀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從刻度“0”到哪兒是2厘米長嗎?(從0到2)從刻度“0”到哪兒是3厘米長嗎?(從0到3)也就是說,從刻度“0”到幾,就是幾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三.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方法

          1.學生小組動手測量紙條長度

          (1)這有一張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2)小組匯報:你們是怎么測量的?

          2.統一測量的方法

          介紹:量物體的時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

          現在紙條的右端正好對著“5”,說明紙條長5厘米。

          3.實際測量物體的長

          (1)測量同桌準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厘米?量的結果寫在紙條上,同桌檢查。

          (2)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厘米。看練習一的1題中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長度呢?利用三角板來卡一卡的量。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寬度是( )厘米。(取整數)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是( )厘米。(取整數)

          四.鞏固反饋

          五.發展練習

          1.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花生的長度和1角硬幣的長度。

          2.討論交流,想辦法。可以有很多方法。

          六.全課小結

          今天學了什么?

          二年級數學測量教案2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3)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于角的認識往往只是借助于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數學王國圖形家族成員中的幾個成員,大家還認識它們嗎?黑板上畫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來認識圖形家族中的另一個新成員:角,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今天我們就要學習“角的初步認識”。

          2、老師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系實際,引導探究

          1、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讓學生看圖,這幾個圖形里都有角,同學們睜大你的眼睛看,這就是角。

          放有關學校的情景圖的幻燈片讓學生找角。學生一一做答。

          2、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么多角。

          3、師:那么,我們現在身邊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學們找找看,(請學生來指一指。)學生回答:課桌的角、課本的角、門和窗的角等等。

          4、師:同學們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放PPT)邊放邊說,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再放一遍,老師說頂點,邊,邊。然后板書:頂點、邊、邊。

          5、師:我們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個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畫出來的呢?同學們看大屏幕(放PPT),同學們看懂了嗎?畫角時,要先定頂點再畫兩條邊。老師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細觀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組成?(生答)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我們在表示角的時候,不能就這么點一下。看老師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師動作演示:一個頂點,兩條邊,再用手畫)拿起你的小手,我們一起來指一指?,F在,誰用這種方法來指一指這把 ……此處隱藏6250個字……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已有經驗進行估計)。

          再估計一下,從地面到你身體的哪個部位大約是1米呢,(并貼上標簽),再說說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還是不到1米?

          師:大家都想估計,那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的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停”(學生活動)。

          啟發:指著拉開的綢帶,這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呢?(可以用尺量)那請小朋友用你們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確的結果。

          這樣測量你感覺怎么樣?(很麻煩)

          師:看來同學們如果用自己的尺子來量很麻煩。那誰有更好的辦法呢?(做一把更長的尺子)大家真聰明,能想出這么多的好辦法。老師這里有一個好寶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綢帶的長,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設計意圖]從估測老師的身高入手,學生肯定興趣很高,在此過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長,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估測意識,也為建立1米的長度單位打下了基礎。

          2、認識米尺。

          出示米尺。

          (1)談話: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用它來量比較長的物體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圖)這就是米尺的縮小圖,請大家拿出你們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數字不同,刻度線不同)

          (2)請一位學生拿自己的尺子來量一量老師的米尺上從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長?(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思考學生自主發現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3、用米尺量。

          (1)談話:怎樣用米尺量出剛才綢帶的長度是不是1米呢?誰來試一試?指名量出1米的綢帶。你是怎么量的。

          小結:量物體的時候,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課件演示)

          (2)提問:王老師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后,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簽。)

          (3)同學們想不想知道你們剛才在自己身上估計的1米

          對不對?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標簽帖正確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長?再說說你的身高比1米多還是少?多幾厘米?

          (4)談話:同學們現在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小朋友張開雙手,先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還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問:你能用雙手比劃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

          (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實際長度)

          (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邊

          哪些物體長約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長,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并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

          三、方法應用。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著排大約有5人,橫著牌大約有3人。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么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小組活動。

          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提問:同樣走1米,為什么走的步數不一樣?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

          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小組活動。組織交流。

          3、小朋友現在已經知道1米的大概長度,老師站在這里,誰能上來找個位置,使你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米?能再找個離老師1米的位置嗎?還能找到這樣的位置嗎?

          學生紛紛站在老師的身邊,最后成一個半徑是米的圓。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觀察、比較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有哪些收獲?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二年級數學測量教案9

          教學內容:

          課本P13——P15練習二

          教學目標:

          1、鞏固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法運算,加深加法意義的理解,為退位減法的學習做準備。

          2、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和創造的氣氛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3、引導學生在辨識的練習中體驗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挑戰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重點:

          1、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法運算,提高學生的運算技能。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練習,使學生比較熟練而準確的進行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法運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學習了關于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法運算。你們有哪些收獲呢?指名匯報。

          2、總結得真不錯。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會有更大的收獲。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合作探索,鞏固知識。

          1、完成第14頁練習二第5題。教師巡視、指導。做完以后請小朋友在小組內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2、名匯報、并說明計算方法。計算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3、完成第14頁練習二第6題。這些計算對嗎?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把錯誤的改正過來。指名匯報,并說出錯誤應該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頁練習二第9題。教師巡視。指名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5、完成第14頁練習二第7題。仔細讀題,理解題意后完成填表。指名匯報,并說說是怎樣計算的。觀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指名匯報。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6、完成第15頁練習二第8題。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現在它們正在為誰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鬧,你能幫幫它們嗎?

          7、怎樣做才能解決它們的問題?指名匯報。

          8、完成第15頁練習二第10題。請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完成。教師巡視。指名匯報。

          [設計意圖]: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學生從知識、方法上進行總結。

          四、隨堂練習

          《二年級數學測量教案.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曰批全过程免费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