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教案4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社會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路上,小朋友手拉手,排著整齊的隊伍,井然有序地進入超市。先進行的是集體活動:參觀超市。前面的一位老師邊走邊給孩子講解,帶領孩子認識一個又一個商品區,帶給孩子不斷的新奇。后面一位老師負責看好本班的孩子,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集體活動之后,我們還安排了孩子自己選擇商品區,自主購買商品。
如果說集體活動讓孩子增長了見識,拓寬了生活經驗,那么分散購物活動則使孩子的自主性,社會性交往能力得到極大的鍛煉。
我們預先規定了分散購物時間,因此一到時間,每個幼兒都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回到我們身邊等候結帳。孩子們的收獲是頗多的!看!一個個都喜上眉梢,那一張張興奮的小臉,互相交流著各自所買的物品,有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糖果、飲料、零食等。孩子們一個一個有序地結完帳,跟著我們老師愉快地回到了幼兒園。
我們組織大班的這次逛超市的實踐活動,是為了讓孩子從身邊熟悉的事物著手,讓孩子學著走進社會,學著接觸體驗社會?;顒右沧C明:實踐活動使孩子們獲得了一些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和經驗,有助于培養孩子勇于創新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養成做事之前先規劃的良好習慣。
2、通過參觀、購物等活動,引導幼兒了解超市的作用,從中感受超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3、可以了解超市購物的基本流程。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活動之前可以按照自己需要的物品列好清單
活動難點:引導孩子在活動中按照自己清單上的物品進行選購
活動準備
在活動室里將各種玩具擺上“貨架”
列清單要用到的紙筆,活動過程中用到的錢幣,袋子.超市購物籃,音樂光盤
活動過程
活動引入:小朋友們大家都去過超市嗎?今天我們來上一節課,名字就叫逛超市。
活動開始:
1、大家一起討論平時都是如何逛超市的?
2、教師引導小朋友選擇紙筆列出購物清單(不會的字用拼音代替)
3、列好清單的小朋友到材料區拿錢幣和袋子。大家一起去超市
4、購物結束,請小朋友說說自己是怎么購物的
教師小結:超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我們在購物時要根據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列的清單進行購買,這樣購物又快又不會落下自己要買的物品。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我是從哪里來的”。
2.鼓勵幼兒大膽提問和回答。
活動準備自編故事《小天使的故事》、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小天使的故事》(附后),并提問――小朋友知道自己是從哪里來的?(是媽媽生出來的,是媽媽和爸爸的種子長大的,是從子宮里來的)。寶寶在子宮里是什么樣的?(用管子吸收營養,還聽音樂)爸爸媽媽在做什么?(每天說“長大一點,再長大一點兒”,給我講故事、放音樂)
爸爸媽媽非常愛你,說你是他們的小天使。你應該怎樣做?(更愛爸爸媽媽)(活動前,我們曾通過個別談話的形式了解幼兒對于“我是從哪里來的”認識,答案有以下幾種:不知道、媽媽生的、石頭縫里蹦出來的`、媽媽不讓問。因此,我們把“精子”、“卵子”和“子宮”等詞匯編到了故事當中,也增加了對爸爸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的描寫,讓孩子們從正面了解了“我是從哪里來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幼兒的情緒感染了我,消除了我開始還有的一些顧慮。幼兒聽得很認真,就像聽一個普通的故事一樣,而且比聽普通故事更感興趣,更認真。)
2.教師出示圖片“懷孕的阿姨”,請幼兒觀察。孩子們很高興地說,阿姨懷孕了,阿姨的肚子里有小寶寶了。
3.教師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幼兒完成主題繪畫《我從哪里來》。
4.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教師逐一記錄?;顒友由欤河變鹤髌氛褂[。
(我們將幼兒的作品向家長展出,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陸續有家長寫出了自己的感受。家園聯系欄也開辟了“老問題新回答”等欄目,增強了家園互動作用。)
附小天使的故事
媽媽的肚子里有一顆小種子,我們叫它“卵子”,小卵子漸漸長大了,這時爸爸覺得媽媽的這顆小卵子太孤單了,就送給了媽媽一顆小種子,我們叫它“精子”。
小卵子碰到了小精子特別高興,就決定生活在一起。于是,它們開始尋找一個家,找呀找呀,終于找到了一個溫暖的地方――子宮。它們在子宮里安了家,快樂地成長著。后來,它們漸漸地長大了,變成了一個有眼睛、有嘴巴、有小腳、有小手的小天使。這個小天使每天都從媽媽那里用一根吸管吸取營養,爸爸也特別關心這個小天使,每天和媽媽一起讓他聽音樂,給他講故事。爸爸還經常呼喚他、撫摸他,關注他的成長……“長大點兒,再長大點兒!”爸爸媽媽每天都這么說。
就這樣,這個小天使過了十個月的幸福生活。這時,小天使覺得子宮大小了,決定離開這里,找一個更廣闊、更美麗的地方。于是,他經歷了許多的磨難,終于來到了我們中間。
小朋友們,和小天使一樣,你們都是這樣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你們就是爸爸媽媽疼愛的那個小天使!
活動評析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初步了解了“我是從哪里來的”,并用繪畫的形式充分表現了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幼兒好奇,把自己畫在媽媽的肚子里,體驗著一種甜蜜的感情,覺得自己就是媽媽的寶貝。有的孩子表示“要溫柔地對待媽媽”!活動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并且引發了幼兒的思考。孩子們紛紛提出了問題。為什么我是女孩,不是男孩呢?為什么爸爸媽媽都是兩顆種子,可是生出來的小天使不一樣呢?”“為什么小天使們長得不一樣呢?”“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怎樣大、小便呢?”孩子們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有的問題我回答了,有的問題我請孩子們回家去查書,或者去問爸爸媽媽,找到答案,再來告訴大家。
從幼兒的問題中可以看出,他們對男女的性別特點有了興趣。于是,我們又延伸出了下一個活動的內容。
活動目標:
1、知道生活中規則的存在,知道規則的重要性。
2、遵守規則,體驗規則帶來的好處。
3、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活動準備:
幼兒生活片段錄像、有關規則知識題的課件
活動過程:
1、設置問題情境,引出主題
——師:請幼兒自己拿小凳子座,目的是看看孩子們的秩序怎么樣?守不守規則?
——提問:讓幼兒說一說老師擔心什么?
——幼兒:擔心我們摔跤——擔心踩踏
——師:請幼兒說一說擁擠,不守規則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
2、體驗式的情景模擬游戲,讓幼兒在玩中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1)幼兒觀看錄像一“乘電梯”。
——這些人在做什么?
——這樣乘坐、進出電梯正確嗎?
——怎樣進出、乘坐電梯才是安全的?
教師小結:上電梯時在電梯門兩側有序的排好隊,等電梯停穩,里面的人出來后外面的人再進入電梯間。
(2)幼兒觀看錄像二“照哈哈鏡”,提問:
——小朋友從錄像中看到了什么?
——這么擁擠的能看清楚鏡子嗎?
——怎樣才能不擠?
教師小結:大家有秩序地排好隊,一個照完笑一個照,這樣每一個小朋友就能又快又好地照哈哈鏡玩了。
(3)幼兒觀看錄像三“取墊板”,提問:
——畫面里都有誰?他們在做什么?
——墊板都弄到哪里了?他們這樣做對嗎?
——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他們?
3、小朋友常識按規則拿去物品,體驗遵守規則的便利。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許多彩色紙,請小朋友們自己拿取,想一想,怎樣拿取才能讓每一個小朋友都又快又好地拿到彩色紙。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建立性別認同,了解男、女孩的不同特征與共同點。
2、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性別與個性,相互欣賞彼此的優點,接納并喜歡異性同伴。
3、激發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增強參與活動的主動性。
活動準備:音樂(中國功夫、茉莉花)、ppt課件、不同的玩具、裝飾用品若干、錄像資料等。
活動過程:
一、問候導入
1、請幼兒按男女不同的標志,找到正確位置坐下,并交流自己的想法:你為什么要坐在這邊?
2、教師簡單介紹男女性別標志。
二、引導幼兒了解男孩和女孩的外表、性格不同特征。
1、教師運用簡筆畫的方式記錄幼兒講述的內容,并做出小結。(女孩大多數留著長頭發,喜歡穿花裙子,男孩子留著短頭發,穿衣服和褲子等。)
2、選擇玩具物品,了解男孩女孩喜好的差異。
(1)教師提供各種物品,請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
(2)幼兒交流自己喜歡這樣物品的原因,教師給予鼓勵。
(3)幼兒將手中的玩具物品贈送給圖片上的男孩女孩。
3、分別欣賞音樂《中國功夫》、《茉莉花》,了解男孩女孩動作表現的不同。
(1)提問:你們喜歡哪段音樂?為什么?
(2)請男孩子用動作表現《中國功夫》,女孩子欣賞。
(3)請女孩子用動作表現《茉莉花》,男孩子觀看并拍手鼓勵。
三、辯論賽,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優點。
辯題:男孩女孩誰的本領大。
1、介紹規則。
2、幼兒辯論、教師記錄(男孩女孩圖片上貼"笑臉")。
四、互相評論彼此的優點,激發幼兒學會彼此欣賞。
1、播放DV——《老師、爸爸眼中的男孩女孩》
2、互動交流彼此的優點:男孩眼中的女孩、女孩眼中的男孩。
3、教師小結:互相學習、欣賞,讓每個人的心中都能容納更多的優點。
五、提升:了解男孩女孩長大后的理想與角色變化。
1、提問:男孩女孩慢慢長大了,(PPT),他們因為性格不同,愛好不同,長大后所做的工作也會不同,你們長大了想干什么?說說你的理想!"
2、教師小結:男孩女孩們,老師相信,只要你們認真學習,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就一定會實現你們的理想。
六、結束部分
男孩很有禮貌的邀請女孩做好朋友,一起出去做游戲!
活動反思:
本次優質課我選擇了“男孩女孩”這節社會活動,不管是教學具的準備,還是目標的制定,我都以孩子為中心,從孩子們的喜好及年齡特點出發,認真備教案,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在活動中基本達到了預想的效果,當然也有預想不到的突發狀況,現將反思如下:
在目標制定上我以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方面為主導,來貫穿整個活動,并且目標難易適度,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不僅要給孩子充分的精神獎勵,更要有物質獎勵,所以在準備教具時,我準備了貼畫以此來吸引孩子,但游戲時準備的氣球雖然吸引孩子,由于玩法考慮不夠周全,只從孩子的喜好程度出發,沒從安全角度考慮,以至于孩子不敢用手去拍破別人的氣球,這是我在準備材料教具時的失誤,也是我本次活動最值得反思的一個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游戲的形式,比如聽口令、辯論賽、小主持等完成每個環節,以此達到老師輕松教,孩子快樂學的教學效果,并且游戲和游戲之間也是有連貫性的,聽口令游戲是我對孩子在性別認知上的一個摸底。通過游戲我了解孩子都知道自己的性別,并知道男孩和女孩的性別差異,辯論賽不僅發揮孩子的想象力,更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本次活動重難點環節,活動前我也做了很多的設想,如果孩子辯論不起來,那就失去了活動的意義所在,于是我想到用物質獎勵的方式來激發孩子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在辯論環節可能是班里男孩多的原因吧,男孩從辯論上就感覺比較強勢,女孩就有點弱,在辯論過程中一位小女孩,對男孩膽子大存在意義,小女孩說:“女孩也有女漢子?!边@也是我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針對這一爭辯,我把發言權給了女孩,爭辯環節最后通過采訪聽課老師的形式,讓孩子聽聽大人眼中男孩好還是女孩好,這也是本節活動中的另一亮點。
一節活動下來成功與不足都會具備,成功會讓我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更加自信,不足會是我不斷努力前進地動力。今后我會繼續向老師們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