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1這節課自始至終,孩子們學得興趣盎然,發言積極,書聲瑯瑯。之所以能取得這樣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1.文本內容不長不短,語言簡單有趣,貼近二年級學生的閱讀水平。
2.整節課的學習思路清晰,細讀環節分三個板塊進行:首先體會通天樹的高,再了解“巨人”面對通天樹的表現,最后了解“螞蟻”面對通天樹的表現,在對比中感受螞蟻的不怕困難、堅定地努力的可貴品質。
3.整節課的學習“以讀為主”,讀中學詞,讀中理解重點語句。為了提高讀的實效性,我緊緊結合文本創設了多種學習情境,并在情景中推進學習的深入,朝著既定的教學目標挺進。
4.環節與環節之間相互聯系,環環相扣。比如:在了解這是一位什么樣的“巨人”?你能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嗎?(板貼:身材魁偉、身強力壯)你還能想到用學過的什么詞語來形容一下?(膀大腰圓、虎背熊腰)這既是引導學生復習、積累同類詞語,同時也為下面的這個環節服務——白胡子爺爺還會怎樣鼓勵巨人?試著用上我們學過的詞語說一說。而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我通過引讀:巨人后退兩步,說——不行,我爬不上去。/巨人低下頭,說——不行,我爬不上去。/巨人聲音越來越小,說——不行,我爬不上去。在這樣的情境朗讀中,讓學生理解了巨人這樣的表現,就叫“連連告退”。
5.在情景朗讀中,使重點詞句深深銘刻在學生心中。通過本文的學習在感受螞蟻自信堅定、不怕困難的同時,應讓孩子們能將這種自信和品質牢牢記在心中。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小螞蟻可不是說著玩的,它邊說邊爬上了這棵通天樹,開始了它漫長而艱難的行程,可是,通天的路上不會一帆風順,它會遇到哪些困難?在學生想象交流后,我就把他們說的變成引讀的情境:
小螞蟻不停地往上爬,正午的太陽曬得他渾身火辣辣的,可是小螞蟻沒有停,他會告訴自己——(女生齊讀: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p>
聽,狂風吹來了,吹得大樹都搖晃了,可是小螞蟻還是沒有停,他堅定地告訴自己——(男生齊讀: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p>
傾盆大雨從天而降,小螞蟻還是沒有停,他一次又一次地告訴自己——(齊讀: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p>
寒風加上暴雪向他襲來,小螞蟻還是沒有停,他非常愉快地告訴自己——(齊讀: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p>
小螞蟻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堅定地向上面爬著,多么堅定、自信的小螞蟻啊!來,孩子們,讓我們把掌聲送給這只堅定自信的小螞蟻!
這樣情景交融的反復誦讀,不僅讓學生加深了對重點語句的理解,更是小螞蟻的形象在孩子們心中扎下了根,文道統一就無痕地實現了。
《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2《上天的螞蟻》通過一只小小的螞蟻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從通天樹爬到天上的故事,贊揚了螞蟻敢干立大志,為實現遠大志向而一往無前的精神。面對同一棵大樹,巨人嘆息“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小螞蟻認為:“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本課我采用了倒敘的方法進行講授,在講的過程中以學生的思維為主,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喜好引出文中的主人公小螞蟻,首先就讓學生體會到它的自信、勇敢,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再到文中去找一找,用文中小螞蟻的話去印證它的自信,如“我能爬到天上去”、“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等語言讓學生也變得自信起來,這里引導地較為滿意。同時,在講授完課之后還進行了延伸,進行了續編故事練習,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培養了想象能力和說話能力。再者,引導學生分角色讀課文,調動了課堂氣氛,學習的積極性也高了。授課過程中還運用了課件,因為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
不過,這次講課也有一些不足。
1、這次采用倒敘的方式進行講授,學生的思維不能很好轉換,駕馭課堂上不是很能動。
2、在概括人物性格上語言還過于單一,詞匯不是很豐富。
3、對于層次各不相同的學生,沒能做到面面俱到。
希望這次講課能對我有更大的督促和幫助,讓我取長補短,以后把課教得更好。設計小練習,引導想象,培養語感。
《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3我執教的《上天的螞蟻》這篇童話,是通過一只小小的螞蟻立志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從通天樹爬到天上的故事,贊揚了螞蟻敢于立大志,為了實現遠大志向而一往無前的精神。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以下三方面的處理:
一、內容更簡約。這是一篇結構很完整的童話,篇幅相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比較長,如果按照一段一段地講解,平均用力,一課時就很難完成。根據教學目標,我深鉆教材,對這篇比較長的童話故事做了取舍,最終把重點內容確定為8——13段,通過品讀小螞蟻和白胡子爺爺的對話,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對于前面的內容只抓住描寫樹高的句子和“連連告退”這個詞,感受上天有多么困難,為后文理解小螞蟻的精神作一個鋪墊。在教學中,我既突出重點,又注意整體把握。讓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入手。讀完描寫樹高的單個句子后,我把這四個句子放進故事情境中,師生合讀,再次感受樹的高。指導讀好小螞蟻的話后,全班分角色讀完8至13段,最后再將課文通讀一遍。既做到了點面結合,又做到了取舍適度。
二、 環節更簡便。第一:課前我精心挑選要出現的生字、生詞,這些詞與文意密切相關,能展現文章的脈絡,為接下來孩子們講述故事提供幫助。第二:精讀課文。在精讀課文時,我將設計分成三大版塊,清清爽爽,一目了然。第一個版塊抓住“樹高”,體會上天很難。第二個版塊通過師生對話,巧妙地理解了“連連告退”,體會巨人的懦弱,為下文反襯螞蟻的堅強毅力作鋪墊。第三個版塊圍繞“螞蟻能爬上天嗎”這個問題進行開放性、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培養邊讀書邊思考的學習慣。
三、 方法更樸實。閱讀教學第一要務是讀。本堂課,我抓住描寫樹高的句子、巨人和小螞蟻的話,小螞蟻和白胡子爺爺的話,用默讀、自讀,師生配合讀,分角色讀,引讀等方式,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理解文意,感悟情感,發展語言,培養語感。
上完課以后,我感覺學生學得還不夠主動,在引導學生想象:“你認為小螞蟻和巨人比較,誰更容易爬到樹頂”這一問題時;大部分學生局限于課文中所表達的意思,而缺乏自己的想法,使這一環節的矛盾沖突不夠明顯,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怎樣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大的思維想象空間,讓教真 ……此處隱藏8049個字……來讀讀這句話,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我知道了樹很高,我知道了巨人認為爬到天上去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學生說到巨人心里很害怕,及時表揚,“你真會讀,讀到了巨人的心里,掌聲送給他。”如果學生體會不到巨人心里的害怕,就應該順勢引導:學生說樹很高,老師就引——樹很高,巨人心里就很——害怕,所以他說,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孩子們,現在你就是這個心里十分害怕的巨人。加上動作、加上表情,再讀讀這句話,讀出巨人的害怕,可以站起來讀。誰來讀?
——從你的動作中,我們感受到了害怕!誰再來讀?
——從你的表情中,我們感受到了害怕!
——膽小的巨人們,來,一起讀。
小結:孩子們,在朗讀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加上表情動作,讀出心里的感受。
(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加強對朗讀方法的指導。因此,教師通過課文的學習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使學生入情入境,與文本產生共鳴,從而快樂地學,扎實地學,有效地學。)
2、我們讀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爺爺也聽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爺爺怎樣鼓勵巨人?(如果學生沒有讀好,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想想白胡子爺爺會怎樣說話)
白胡子爺爺鼓勵巨人,——(生讀第五自然段))聲音再低沉一點,再慢一點。
白胡子爺爺鼓勵巨人,——(師讀第五自然段)
巨人說——(生讀第六自然段)
3、通天樹下還有黃牛、山羊、小鹿、大象等等,當然,也有你和同學們。想想誰還會怎樣鼓勵巨人?(課件出示)——鼓勵巨人:“試一試吧!————————”
巨人后退兩步,說——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低下頭,說——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聲音越來越小,說——不行,我爬不上去。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因此抓住文章的“鼓勵”進行挖掘,激發學生進行聯想補白,仿說句子,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
4、像巨人這樣的表現,書上用了一個詞語來形容,就叫什么?最后,巨人終于跑掉了。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巨人???
螞蟻的努力
1、面對同樣高的通天樹,螞蟻又是怎么說的呢?默讀8——13自然段,用波浪線勾出螞蟻說的話。
螞蟻說的話是,誰來讀——
2、課件出示句子:反復讀讀這三句話,勾出重點詞語,想一想,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
3、你從哪里感受到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板書:自信、堅定、勇敢)
4、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這只勇敢、自信的小螞蟻,選你最喜歡的一句,加上動作表情,讀出自信、勇敢、不放棄。
誰來讀?讀得好,我們就把掌聲送給他!
(評價語言:就這句,誰能更自信?)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讓學生自讀句子感受螞蟻的精神,在交流中暢談自己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個性化的感情朗讀中,加深理解,獲得思想啟迪。)
4、小螞蟻向上爬著,通天樹太高了,想想他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a:大風把他刮下樹來摔死!
小螞蟻的力量是多么弱小,他冒著被風刮下來摔死的危險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勇敢地說——(最后一句)
b:大雨會淋濕他,太陽會烤著他,他還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堅定地說——(最后一句)
c:還有哪些困難?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小螞蟻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可他仍然一步一步不停地爬著,他自信地說——
5、望著一步一步不停往上爬的小螞蟻,你會對他說什么?
(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因此設計了“小螞蟻在爬樹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這一問題,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語言訓練和情感熏陶落到實處。)
主題深化
1、我們相信,螞蟻總有一天能夠——(引說)爬到天上,而巨人卻永遠不能——(引說)爬到天上。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靠的不是——身材、體力,靠的是——勇敢、自信、努力。
2、我們一起分角色來讀讀課文,感受小螞蟻的勇敢、自信。
課文中有螞蟻、巨人、和白胡子爺爺。現在我們就分別來扮演他們讀讀課文。第一組讀巨人的話,你們就是故事中的——巨人。第二組讀白胡子爺爺的話,你們就是——白胡子爺爺。第三四組讀螞蟻的話。其余部分老師讀——注意:邊讀邊想象故事內容,加上動作、表情。全體起立,準備!
(教學應以讀為本,采用各種讀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有目的、有層次地讀,讀出聲、讀出味、讀出情,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同時積累語言文字。)
3、最后,老師送你們一句話:(出示句子)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
孩子的情感是孩子發揮“創意留白”的源泉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么一句話:“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孩子就是孩子,他所聽到的感受的可能就是和他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而賦予自己的情感在里面。不管孩子心里所感知的內容情感是否與作品本身的結局內容一樣。孩子要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想象時,我們不該給予扼殺,而是給予幫助,因為孩子的想象力、創造性是如此巨大,孩子們總是在不經意間給人驚喜,讓人興奮不已!我覺得,有時需要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尋找,在體驗中發現新的意境。
教學中我將學生本身的需要、興趣、經驗放在首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孩子們個個都很積極參與,從中可以看到,當孩子得到老師的支持和鼓勵時,設置一個他們都感興趣的話題時,孩子的思維就會不受約束,而想象的也遠遠超過了大人,會收到很好的活動效果
《上天的螞蟻》教學反思12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第一課時重點在于解決字詞句篇的讀上面,把課文讀通讀順是最終的目標。上一次在錦西聽了李其玉校長的講授,心中有了一點點靈感,既在一課時加上寫字、解決簡單問題和基礎知識的內容,于是有了今天的教學。
首先,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只螞蟻,問孩子這是什么?然后引入“螞蟻”兩字,再請孩子們說出螞蟻的一些特點,孩子們說到了“小、勤快”等等。接著就揭題了——上天的螞蟻。按照以前的設計,這時候就直接進入教師范讀的階段了,但是先讓孩子們對課題提問題,諸如“為什么、怎么”一類的,然后避重就輕的解答一些,然后再進入范讀環節。范讀后學生自讀,在自讀的過程中,勾畫難字、難詞,小組合作解決。這里進行的是集中識字,過程就省去了,至于采取這種識字方式的原因,就在于現在增加了一課時的內容,時間顯得不夠了,只能利高效的識字模式來學習。在識字的過程中,請孩子找出反義詞、形近字、容易讀錯或者寫錯的字,對于一類字,馬上描紅、書寫,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為測試和二課時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