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1》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1》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發揮學生主動性,讓識字變得有趣
只有當學生發揮了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其特有的經驗作為記憶的支柱形成聯想,或利用漢字的造字規律,特別是形聲規律對形音義進行有意識記,才能比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與音、義的聯系,記憶的效果也才會好。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識字方法與老師同學分享,并不時地鼓勵學生觀察仔細、方法巧妙,并熱情地為學生精彩的發言鼓掌,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識字興趣濃厚,因為識字教學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呈現出的識字方法可謂百花齊放,課堂充滿了詩意。
二、讀出韻文的節奏和意韻
詞串識字課文,像優美的詩,節奏強,意韻美;似迷人的畫,有情有境,情境相融。要使課堂書聲朗朗,充滿詩意,教師要善于引導,教會學生邊讀邊想,讀出畫面,擴展情境,使課文所描繪的圖像在腦海中明晰起來,進入課文情境,實現“言——像——意”的統一。并借助學生特有的生活經驗,啟發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大大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和樂趣,獲得審美體驗。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欣賞,指導讀出詞語間的停頓、間歇,讀出韻腳和整個詞串的節奏感,于是讀詞串便有了吟詩般的美感。
三、發揮學生想象力進入情境
學習詞串識字,學生看圖、讀詞的過程中一定要加上聯想和想象,使詞串和學生合而為一,對文本的認知和對生活的認識合而為一,進入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美妙境界,在《識字1》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變成小蜜蜂,問問他們喜歡在哪些花朵上采蜜,問問他們看到了哪些小動物,還讓他們再編一些詞串,此時一個個詞與一幅幅畫面不停地閃爍,帶給他們的是愉悅的心情,快樂的回憶,美感便油然而生,學生放飛想象,由文本又聯想到生活,入情入境,草長鶯飛、鮮花爛漫的情景浮現在學生的腦海,美好的意境,和諧的音韻,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學生由衷地喜愛春天、喜愛生活、喜愛語文課。識字課如詩一般美好,語文課充滿了詩意。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最愛的。于是我想,能不能讓我們的課堂也充滿情趣,讓我們的教學也變成一種游戲呢?誰說“上課”就一定是嚴肅的、石板的、一本正經的!如果效果同樣好甚至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為什么不能讓學生用更輕松、更開心的方法來學呢?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熱情是那樣的高,思維是那樣的活躍,每一個孩子都是爭先恐后,躍躍欲試?!度私贪嬉荒昙壵Z文下冊《識字1》教學反思》這一教學反思,來自!http://<
《識字1》是本學期第一單元教學中的首次教學內容,有八個四字詞語,寫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現象,構成了一幅春景圖,能引人進入春天的美好境界。
學生一個寒假告別學校后今日復課,課上顯得十分守紀,學習相當用心,學習興趣都顯得相當高漲。
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采用看、聽、說、讀、畫等手段幫助學生盡快掌握要求掌握的知識,利用課件播放泉水丁冬、鶯歌燕舞等春天的美麗景色,讓學生在觀察中體會相關詞語的含義。我用猜謎游戲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講述一個大意,讓學生比賽猜出相應的詞語。在讀方面,我采用全班齊讀、大組朗讀、小組賽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通過唱《春天在哪里》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
總體說來,這堂課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和所設定的教學目標。但不足之處:沒能讓全班同學個個收獲甸甸,孩子們的學習效率發展不太均衡,以后還有待于自己去提高。
《識字1》是一篇向小學生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詞串。全文字數不多,僅4行12個詞語,24個字,讀來瑯瑯上口、韻味十足,讀后覺得了解頗多,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覺得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非常有學習的必要。
為什么這樣說呢?回顧教學中的一些細節,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在教學中當我問到:“孩子們,你們都知道一年中有哪些節日嗎?”孩子們爭相發言:情人節、圣誕節、萬圣節、兒童節、婦女節、國慶節、元旦節、春節。此外再也無人回答??粗麄儼察o的小臉,我知道孩子們再也不知道其他的節日了,可是再看看孩子們回答出來的節日名稱,就覺得心有點隱隱作痛。
當我在學習這四個傳統節日的時候,又問了他們,這四個節日分別是哪一天?僅有個別孩子知道中秋節是8月15日,大多數的孩子竟然是一臉的'茫然。
我知道這怪不得孩子,因為我們國家只是最近幾年才把那些傳統節日列入國家法定假日,忙碌的人們才有時間帶著孩子及全家去慶祝、去歡度?!巴鲅蜓a牢,猶未為晚”孩子們是幸運的,今后他們一定會在度過這一個個傳統節日之后熟悉并牢記這些節日的。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還隱約感覺到家庭傳統教育的缺失,現在的家庭,有幾位家長不知道這些節日的?為什么孩子不知道?原因應該就是家長只顧帶著孩子慶賀,滿足孩子的愿望,卻不知道在慶祝的那一天告訴孩子這個節日的相關知識。試想,如果每一年的傳統佳節都能夠告訴孩子一遍,孩子現在大多8歲,也應該在這些年中耳熟能詳了吧!今天回答不出這些節日的時間的尷尬應該不會出現。
這種現象還透露出孩子留心觀察生活能力的不足。其實,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每年過這些節日的時候,家庭、學校、社會、媒體,都會有一些慶?;顒拥?,為什么他們只留心于這些慶?;顒?,而不去關注活動是慶祝什么的?
看來,教學并不是全部,在教給孩子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教給孩子一些觀察生活、了解生活的技能,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培養孩子情感的目的,才能有效的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