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關五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集合五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課兩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
可以說是寫馬詩里的壓卷之作。雖都寫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馬》一詩,作者用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全詩分前后兩部分,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為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它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四蹄騰空、凌厲奔馳。這匹寶馬良駒在詩人細致的刻畫下,是那樣的氣韻生動,惟妙逼真。詩的后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了抒情。寫它縱橫馳騁,穿空闊度險峻越障礙甚至足以托付生命?!膀旘v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包含著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它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豪邁情懷、壯闊胸襟、雄偉志向的寫照。
根據教材編寫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我將教學目標鎖定在: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古詩,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體會詩所表達的詩人積極進取,渴望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重難點:
再現形象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說教法學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惫糯姼枋侵袊幕木?,教學中應讓學生積極地誦讀,在誦讀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培養良好的語感,提高審美情趣。
基于此,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后聯系、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解詩題
“杜甫是我國唐朝時期的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號稱“詩圣”,關于他的詩,同學們能背多少?”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背誦杜甫的其他詩作。接著引出課題《房兵曹胡馬》,學生利用工具書解題,胡馬:古代稱來自北方和西方民族的馬,也就是詩中的大宛馬。教師講解和汗血寶馬有關的故事,讓學生在學文之前就先認識杜甫筆下的雄健之馬,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初步感知,明詩意
《語文課程新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p>
因此,我首先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根據已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這一步驟來展開學習。自讀時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尤其要注意讀出詩句的節奏,解決不理解的字詞。本詩需要注意的字詞有:鋒棱竹批峻堪驍騰
學生采用讀讀、議議、查查、問問等多種方式解決問題。初步解決后,反饋信息,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理解詩意的情況,教師以學定教、以導順學,在疏通字意的基礎上,感悟詩意,討論交流這是一匹什么樣的馬?引導學生抓住“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體會馬的外形,再抓住“風入四蹄輕”“體會馬前進的速度,抓住“真堪托死生”和“萬里可橫行”體會馬的驍勇,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邊讀邊想象這匹馬的外形和它在戰場上縱橫馳騁的場面,將詩句在學生頭腦中轉化成生動的畫面,有助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三、細讀品味,悟詩情
通過以上教學,學生對這匹馬有了準確的認識,教師又繼續引導,作者的朋友房兵曹騎著這匹馬在戰場上縱橫馳騁,英勇殺敵,報效祖國,假如是你是房兵曹,騎著這匹戰馬你會做些什么呢?杜甫騎著這樣的好馬又會做什么呢?教師介紹杜甫寫這首詩時唐朝國力強盛,他正處于青年時期,銳于進取,胸懷大志。至此,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馬的品格和杜甫的相似之處,詩的意境噴薄而出,在反復誦讀、感悟中,營造特定的情境,突破了難點,實現學生、詩人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
四、拓展延伸,曉詩人
出示杜甫的另一首詩《春望》,采用今天的學習方法,聯系老師介紹的杜甫的生活背景,自讀感悟詩的意境,鞏固學法,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以時間為經線,深入認識偉大的詩人杜甫,感悟古詩獨特的魅力。
說教學反思:
1、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教師以學定教,以導順學,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舉一反三,注重知識的遷移。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復誦讀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悟詩人的情懷。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面的情味和意蘊。如何引領學生品悟出詩句背面的那份情、那顆心、那種味。教學中,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把平面的詩句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幕幕立體的場景,并不失時機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投身于其中,感詩人之所感,想詩人之所想,憤詩人之所憤……于是,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在想象的引領下,噴涌而起,一瀉千里。
3、重視學生的自主意識的培養,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詩意,初步進入詩的情境,通過品析文眼,揣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境中悟情。通過多種誦讀方法,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意蘊,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皩А痹趲熒涣骰又?,“導”在聲情并茂的情境中,“導”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較好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特點,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一、說教材分析。
1、寫作訓練分析:
本冊教材習作訓練,把一件事寫清楚,安排了兩次(第一、三單元)。第一單元的訓練重點落實在把一件事情寫完整,即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第三單元側重把事情的經過部分寫具體。教材安排了本單元(第五單元)看圖寫話訓練,是為了配合把事情經過寫具體的訓練。
2、本作文指導課分析:
這次看圖作文訓練,基本習作要求與第三次習作訓練相同,都是“比較具體地寫出事情的經過”,但是訓練的角度不一樣。這次是看圖作文,一要仔細觀察畫面,了解圖意;二是要發揮想象,化靜為動,以想象來彌補圖畫的內容。這兩點是本單元訓練的新要求。本課時先指導學生口述作文,第二課時再指導書面作文。
3、本課時的重點、難點。
(1)重點:仔細觀察插圖,比較具體地把事情經過說清楚。
(2)難點:依據圖畫,展開合理想象。
二、說學情分析,目標制定。
課 ……此處隱藏3577個字……》呢?
1、學生自由讀課文1—2小節,通過閱讀分析找出相關原因:1 崇尚古代英雄喜歡聽故事;2 父親是史官,立志完成一部偉大的史書; 3 從小四處游歷積累了閱歷;4 老你臨終前的囑托
[此時,要引導學生體會到他父親對史書的癡迷,朗讀他父親臨終前的一句話;并且相機告訴學生:在古代子不能違父命,否則就是不孝。]
2、(導)正是由于自己從小就喜愛這一行,再加上父親臨終前的囑托,使他義無反顧地扎入這編寫史書之中??删褪窃谶@時,卻來了一場飛來橫禍。(讀課文第3小節。“正當他專心致志地……受了酷刑。”問學生他受了什么酷刑?[此時要引導學生從笑中走出來,可以問:如果說是你受了這樣的刑,你會怎么樣?(讓學生談體會),然后告訴學生在當時“士可殺不可辱”的環境中,很多人是寧愿死,問學生你能想像出司馬遷當時的內心痛苦不痛苦?然后導讀“司馬遷悲憤交加”這一句。然后鋒芒一轉,問:司馬遷他可以這樣做嗎?他有沒有這樣做?讀“但想到《史記》……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3、小結:是??!頭一碰墻,血濺墻頭,一死百了。但死得有價值嗎?用文中的話說這叫“輕于鴻毛”。那怎樣才能重于泰山呢?他要怎樣?(讓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中得出一個結論:寫完《史記》,實現人生價值。)然后,趁熱打鐵,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但想到……一直到完?!币欢ㄒx到學生有感情為止。
(四)總結全文,補充拓展
1、 導讀第四小節。問:為什么說這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引導學生從13年,52萬字,是在身受酷刑之下完成的這幾方面來體會。]相機在板書“發憤”兩字下加紅點。
2、接著追問:“這用生命寫成的書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引導學生著重體會“輝煌巨著、前無古人”這二詞。教師可相機拿出這本書簡單介紹,幫助學生樹立起對《史記》的尊從,對司馬遷的敬佩。
(五)作業設計,課后延伸
1、 看一個《史記》中的故事;
2、 寫一則讀后感。
板書:
受影響子承父業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遭酷刑矢志不渝
功成就名載史冊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草原》這一課,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上好這堂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說教材】
《草原》是一篇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我認為本課的教學要求:一是讀懂課文,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二是品讀課文,談出自己的見解。三是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找出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四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我設計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為:學會字詞,理解句子并體會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遼闊壯美,受到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嘗試談出自己閱讀時的理解和感受,這是教學的重點。
【說教法】
以學生為主體,靈活選擇教法,大膽放手,嘗試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適當引導運用以下教法:
(一)導讀法。
①導預讀,激發學習興趣;
②導感知,理解清文章條理;
③導理解,嘗試自讀自悟;
④導運用,注重知識遷移。
一句話,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施教之功主要體現在導讀二字上。
(二)演示法。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聽誦。這樣既縮短了學生的生活距離,又為認識草原的遼闊、秀美了借鑒,具體生動的圖像把學生帶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了語言文字。
(三)談話法。在教學中的分段學習、理解內容等過程,我多處采用談話法,讓學生自讀討論,再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匯報自己的收獲。這樣,學生所理解掌握的內容能得到及時反饋,使學生在談話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這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識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一)預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主要是感知語言,因而在預習中注重讓學生反復誦讀,領會文意,提出問題,同時,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
(二)思維方法的指導:教學中,我通過分析、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的內在聯系,誘導學生學會由表及里地思考問題,如走了許久,遠遠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一句,我引導學生從標點符號入手,注意句中為什么用!。體會作者見到河時,那分驚喜,這樣的逐層設疑理解,能掀起學生層層思考的漣漪。
(三)讀書方法指導:我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是: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物特點;品讀精彩語段,說出自己見解;大聲朗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分析表現手法,用以指導寫作。
【教學過程】
本課時教學,我注重讓學生大膽嘗試,自讀、自語、自動地發展。
(一)嘗試預讀,激起閱讀興趣
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草原美景的圖片,上課時用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看,再放錄像,讓學生邊看邊想象,最后依據預習中提出的要求,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并嘗試著在旁邊注上自己的體會。
(二)嘗試感知,理清文章條理
1.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理清條理: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敘述的?
(三)嘗試感悟,談出自己見解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質疑研討為主線,以自主發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學生大膽嘗試,問題讓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自己討論,方法讓學生自己歸納,教師則點撥關鍵處,
營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后討論,你認為哪句話最美?美在哪?
2.仔細品讀課文,嘗試大膽說出自己的體會和收獲。
3.嘗試有感情朗讀,體會草原的遼闊壯美及作者喜愛之情。
這時,讓學生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適當點撥一些重點詞句。如: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都像很無邊的地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體恰當地描繪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嘗試運用,注重積累、遷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細讀一讀,說一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2.觀察一處景物,寫一段話,用上打比方的表現手法。
【教后總結】
本堂課,我重點采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沒有繁瑣的一問一答,沒有教師瑣碎的分析講解,而是讓學生自讀、自悟,課堂上書聲瑯瑯,議論紛紛,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