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范文集錦七篇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 篇1一堂課就是人生中40分鐘的生命歷程,就是一幅“教師、學生、文本”不同言語生命互動交流的整體的鮮活圖景?!昂玫恼n堂應當是言語和情感共生的課堂,要讓學生能夠從言語中品讀,從言語中悟情,讓學生情感的閘門不斷開啟,讓學生智慧的火花不斷點燃?!毖砸饧娴美響蔀槲覀冏非蟮哪繕?。
《錢學森》是一篇情感性和故事性很強的文章,如把握不好,很容易上成思品課、故事課,甚至是煽情課。作為六年級的學生,我們該教給他們些什么?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在備課時我認真研讀文本,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一、與文本對話,理清寫作思路;與人物對話,受到情感熏陶。
六年級的學生,我們應該在平時的課堂中給予一些寫作的指導?!跺X學森》是一篇寫事記人的文章,作者的文路非常清晰,比如全文圍繞兩條主線展開,就是錢學森的熱愛祖國和才華出眾,當然以熱愛祖國為主線;又如倒敘手法的運用(這一點在第一課時解決);再如錢學森歸國前后,我有意識地讓學生概括出他面臨的三次考驗,以及在考驗面前所持的態度。這樣解讀文本,不僅使整個教學流程板塊清晰,其實也是滲透了一些行文技巧的訓練。
在教學中我為了讓學生真切地體會人物內心,感受人物的愛國情懷,緊緊抓住情感這條主線,努力做到在品詞析句中感悟真情,在個性朗讀中傾吐真情,在語言訓練中表達真情。
二、在品讀中理解語言,在概括中發展語言,在拓展中積累語言,在抒寫中訓練語言。
語文課首先要有語文味,這就是要給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技能技巧?!罢Z文不是個萬能筐,什么都可往里裝。”語文課要盡量減少非語文的環節,避免語文文字本體的失落或淡化,扎扎實實地讓學生理解語言、品嘗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讓學生在扎實的語文實踐中習得語感,積淀語感,領悟語言規律。
1、品讀。品味語言,不是單純地分析語言的表面特征,而是從語言運用的角度,指出文章用語行文的精妙,在特定的語境中,著重體會文本語言的分寸感、和諧感、情味感、獨特感等。如:“最得意和最得力”、“絕不能”,再如第四小節中的“終于”、“應當”等,我都是讓學生自讀自悟,而且大多采取默讀的方式,就是讓學生在靜思默想中理解文本的語言。
2、概括。高年級學生理應把概括能力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了學生概括能力的訓練。如三次考驗的概括,三次態度的概括等,就是讓學生在概括中發展自己的語言。
3、積累。這堂課中,我主要設計了兩個拓展點,即孟子的名言和頒獎詞。前者是在學生自己概括提煉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進行拓展,讓學生積累名言警句,同時也感悟到語言的凝練;后者則是在學習文本后對比出示,讓學生領悟另一種文體的寫法,同樣也是突出了語言的凝練,讓學生不僅感悟,而且積累了語言。
4、抒寫。在情感體驗達到高潮,讀寫結合,把學生的真實情感自然傾訴。而這傾訴也不是單純的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同樣也是讓學生把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寫下來,實際上也是讓學生學習用凝練的語言進行表達,訓練了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
雖然在設計教學時我努力追求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融合,力求得意又得言,但課堂永遠是遺憾的藝術,由于本人的課堂駕馭能力有限,預設與生成的不相融合,所制訂的教學目標不能很好地在課堂上得以體現,也許只是蜻蜓點水式的呈現。所以,我想今天這堂課,作為一個案例呈現在大家眼前,希望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不吝指教,謝謝!
說課稿 篇2一、說教材
數學大綱提出,學前班數學必須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教與學的關系,使幼兒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智力得以發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據這一要求,我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基本要求和學前幼兒年齡特征,在制定本節課教學目的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1.能用用語言、圖畫或手勢語描述自己的圖形經驗,大膽與同伴交流。
2.能進行創意動作表達。
二、說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各種幾何圖形,區分圓形和橢圓形。
三、說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幼兒區分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點。
四、說教學準備
學具:各種圖形的紙片 由圓形和橢圓形拼成的各種圖案。
五.說教法
本節課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啟發式談話法、觀察法、對比法、操作法、比較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在活動中,突出觀察、比較、啟發談話,大膽發現,使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且與教法相結合,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及勇于探索,創新,求知的良好品質,這樣做,使幼兒明白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同時要學會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方法和能力。
本節課我設計了這樣三個教學程序: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二) 觀察思考,探究新知識;
(三) 鞏固強化,完善新知識;
1、 采用啟發式談話法——活動開始,以幼兒熟知的各種幾何拼搭的物體引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橢圓形、梯形、長方形等,通過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認識各種圖形。
2、 采用(觀察法、對比法、操作法、比較法)——重要環節介紹:幼兒自選認識的圖形,交流和討論:這是什么圖形?它是什么樣的?我看見過什么東西像這個圖形?老師觀察了解幼兒已經認識到哪些圖形,能夠說出哪些圖形特征和相似物。如果在認識長方形和梯形時,幼兒容易混淆,讓幼兒跟著老師一起變魔術“把長方形紙變成梯形和菱形的”。使幼兒進一步掌握三種圖形的區別,同時,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有培養了幼兒勤動手動腳,勤探索的良好品質。
3、 采用游戲法——鞏固強化游戲:照我說的做
教師發信號,幼兒根據信號自創動作到相應的圖形里。如:請像小貓一樣走進圓形里,像水一樣流進長方形里,像云一樣飄進梯形里。
我班的小朋友,只有把教學與游戲結合一起自然會讓小朋友們感興趣而不覺枯燥無味了...
說課稿 篇3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江西美術出版社,第三冊第5課的內容《有趣的手指畫》,我準備分五個步驟來說。 出示課件
一、說教材
首先是對教材的分析和認識
手指畫是采用壓印、聯想、添畫的方法來創作的。在欣賞感受手指和手形變化的基礎上,嘗試用手蘸色,通過沾、按、添等方法創作出更多造型。 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分為兩點:
1:引導學生用藝術的角度去觀察自己的手指和手形。
2:學會用手指印畫,通過聯想、加工,組合成有趣的圖形。
……此處隱藏6715個字……教育不在于告訴他多少道理,記住多少規則,最重要的是運用一些具體生動的手段,通過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幫他們形成基本的處世做人的觀念和思考問題的取向。因此,本課圍繞“我的好習慣”這一主題,我設計了四個方面的活動內容:自我檢測、對錯碰碰車、小樹小樹快快長、學習拍手歌,通過討論交流、教學游戲、現場調查等形式開展教學活動。
四、教學活動形式:
“自我檢測”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對自己已有的好習慣進行初步的認識,在活動中同時與他人進行比較,知道有更多的好習慣還要培養?!皩﹀e碰碰車”讓學生在對比活動中初步了解好習慣與壞習慣的區別?!靶湫淇炜扉L”這個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情感?!皩W習拍手歌”,兒歌是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方式,不僅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更能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道德規范的內化。
五、教學過程:
(一)活動準備:
1、對學生已養成的習慣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2、多媒體課件。
3、樹葉貼紙,寫有數字的圓片貼紙。
(二)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師生問好。
師:咱們班同學每天上課都要向老師問好嗎?
生齊:是的。
師: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生:這樣做表示我們對老師的尊重。
師:是呀!這樣一個小小的活動表達了同學們對老師的尊重,這真是一個好習慣。你們是怎樣養成這個好習慣的呢?
生:……
本環節設計時教師通過學生學習生活中一個真實而細微的常規活動,引發學生的生活經驗,自然地引入活動主題,體現了本課程生活性這一基本特征,為后面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2、活動一:自我檢測
教師取出本課插圖,編上號,指導學生了解插圖內容。
師:你們在生活中一定已經養成了的好習慣一定很多,(出示書上插圖)你們看,這里有哪些好習慣?
生說出圖上好習慣的名稱。
師:自己看看,想想,如果你有第一個好習慣就在衣服上帖上一號圓片,依次類推,帖上了圓片不僅自己能看見,別人也看見了,所以一定要誠實。
生在小組內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自我檢測。
教師請出部分學生說說自己貼的情況,進行當場演示,比如:請貼上“自己的事自己做”圓片的學生表演疊衣服;請貼上“不挑食”圓片的學生說說自己平時怎樣做到不挑食的,等等。同時請其他學生對表演情況進行評價。
《品德與生活》課程在評價建議中強調:評價多樣化。其中談到“評價是教師和兒童共同合作進行的有意義的建構過程。兒童既是評價的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边^去課堂上的評價多是教師對學生、自己對他人(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恰恰忽略了自我評價。本環節的設置就是為兒童提供一個自我評價的舞臺,在自我檢測中,對自己已有的好習慣進行初步的認識,在活動中同時與他人進行比較,知道有更多的好習慣還要培養。這一環節的設計正是尊重了兒童的生活、激發了兒童對自我的認識,因此他們參與的熱情很高。
3、活動二:對錯碰碰車
師:我來這兒上課前,有一個叫盼盼的孩子想讓我們大家幫他解決一個難題:看看這些圖上哪些是好習慣,哪些是壞習慣?還要告訴他為什么?
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每一小組選一幅圖派一個代表重點說說,同組同學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進行補充。
(教師根據學生的評價意見進行電腦操作,答對了就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反之則播出刺耳聲。)
生:……
生:(針對圖上為了不遲到而奔跑的學生發言):我們認為這個小朋友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為拼命奔跑是會摔倒的。
師:不跑怎么行,要遲到了呀!
生:要是真遲到了,跟老師說說,老師會原諒你的,因為遲到比被車子撞倒要好。
師:如果我既不想遲到,也不想出意外,該怎么辦?
生:早上早點起來,養成按時起床的好習慣,就行了。
師:你們覺得他的辦法怎么樣?(好)獎勵你一個好辦法獎。
《品德與生活》課程強調“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同時提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我們眼前的兒童并非一張白紙,他們有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對生活的認識,但是由于受自身思維水平的限制,他們對生活的認識是不全面的,甚至會有偏差。這一環節的設置就是要讓孩子明白我們的身上已經形成了許多習慣,有好的,也有壞的,要讓自己健康、快樂的生活就要拋棄這些壞習慣。
4、活動三:小樹小樹快快長
師:除了剛才說到的好習慣,你一定還有許多好習慣,請同學們把自己的來不及說的好習慣寫在小樹葉上。
(學生在紙做的綠葉上寫其他方面的好習慣,教師相機在黑板上畫上光禿禿的樹干的圖。)
師:誰把自己寫的讀給大家聽?
生:我的好習慣是認真檢查作業。
師:大家說這是不是好習慣?為什么?
生:認真檢查作業是好習慣,因為這樣做作業就不容易出錯,還可以得到老師的小星星。
師:老師也同意你的看法,我們把這片樹葉貼到大樹上。
生:……
(樹上的葉子越來越多,大樹越長越茂盛。)
師:這是一個成長樹,它的樹葉上是許許多多的好習慣,好習慣越多,大樹就會越茂盛。其實,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是一棵小樹苗,我們養成一個好習慣,自己的小樹上就會長出一片綠葉,你們想讓自己的小樹長滿綠葉嗎?
生齊:想。
師:……
習慣的養成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個不經意的過程,教師讓學生用貼樹葉的方法來展示自己的好習慣,一方面,是讓學生為自己養成的這個好習慣而自豪,愉悅自我;另一方面,用樹葉這樣一個具體化的健康形象激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情感,增強孩子在今后生活中自覺的養成好習慣的意識。
5、活動四:學習兒歌
師:老師上完課就要和小朋友再見了,最后我把這首《文明拍手歌》送給大家,希望你們記住咱們今天上的這節課,按照兒歌里的要求去做,讓自己的小樹快快長大。(課件出示兒歌內容。)
兒歌的內容來自兒童真實的生活,展現的是文明生活、健康生活的基本規范要求,有利于培養兒童的情感,讓兒童記住規范,并在游戲活動中內化規范要求,進一步將好習慣延續到現實生活中去。
六、課后反思:
1、對活動目標落實還應深刻些?;顒幽繕嗽谛袨榕c習慣中提到“使學生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品德和行為習慣”。在教學中我較多地關注了學生學習與生活中的好習慣,對品德層面的要求強調不夠。
2、對學生的課堂應答反映應當迅速。在課堂中受課堂教學任務的束縛,對學生的回答往往不能做到深入剖析,忽視了有價值的個體智慧的展示。
板書設計:
我的好習慣
天天堅持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