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范文匯總七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酸、堿與指示劑的作用》,首先我對本節知識內容進行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本節知識是第十單元課題1的內容,我將本課題分為5個課時,分別是《酸、堿與指示劑的作用》,《常見酸的特性》、《酸的化學性質》、《常見堿的特性及堿的化學性質》、《溶液導電性》,本次說課內容為第1課時《酸、堿與指示劑的作用》,這節課通過實驗酸堿與指示劑作用,了解酸堿與指示劑作用顏色的變化,掌握酸堿的區分方法及基本特點,使學生掌握鑒定酸堿性的方法,對后面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對于講敘酸堿化學性質的相似性起好鋪墊。
二、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分析問題、總結知識能力。
2、掌握酸堿的區分方法。
3、培養學生的知識銜接、推理、歸納、總結能力。
4、培養學生實驗推理論、理論指導實驗能力。
三、說課重點、難點:
1、重點:酸堿與指示劑作用。
2、難點:酸堿與指示劑作用的本質。
四、教學方法:實驗法、推理法、啟發式教學、講練結合
五、教學過程:
為了讓學生對酸堿有初步的認識,我對本課題內容講解上作了調整,將溶液的導電性先作了講解,讓學生了解了什么是酸堿鹽,這樣對于掌握酸堿與指示劑作用的本質有了更好的認識。
復習提問:什么是酸、堿,
結合所學知識引入新課:在上學期的學習中我們掌握到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氨水能使無色酚酞變紅,在溶液中碳酸、氨水分別以H+、CO32-、NH4+、OH-形式存在,那么能使紫色石蕊、無色酚酞變色的到底是陽離子的作用還是陰離子的作用?電離出的陽離子全是H+是酸,電離出的陰離子全是OH-是堿,從定義中是否隱含著酸、堿在化學性質是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通過提問、假設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使學生課程學習目的明確化。
講敘新課:實驗[10-1],要求學生觀察實驗并記錄現象。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觀察好,記錄好,并做好對比,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從對比,分析中找出酸堿與指示劑作用的結論,啟發引導出酸、堿與指示劑作用的本質:酸的共點是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H+,堿的共點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是OH-,酸堿在溶液中的存在是以離子的形式存在,與指示劑作用時,酸呈現的顏色變化相同,堿呈現的顏色變化也相同,這說明了什么?探究出酸堿與指示劑作用的本質,并在腦海中初步形成酸堿在化學性質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六、板書:
1、指示劑能驗證物質的酸堿性。
2、
物質 指示劑
紫色石蕊溶液
無色酚酞溶液
酸
變紅
不變色
堿
變藍
變紅
3、酸堿與指示劑作用的本質是H+,OH-與指示劑的作用。
練習:練習冊P39,同步演練B13題。
作業:探究實驗、練習冊
說課稿 篇2一、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通過閱讀各類地圖和圖片,了解本區的地理位置范圍和主要國家。
②知道本區是黑色人種為主的地區,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于自然地理環境外來移民關系。初步了解非州文化。
2、能力目標
①通過本區大量的人文與自然景觀圖像,地理分布圖的閱讀分析,培養學生運用地理圖像獲取知識和記憶知識的能力。
②通過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與外來移民長期殖民統治問題,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辯證思維的能力。
3.德育目標
①通過非洲黑色人種文化.風俗.藝術和非洲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的知識講解,進行種族平等,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和平發展的國際主義教育。
二、說教學重點
①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于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
②撒哈拉以南非中的地理位置。
三.說教學難點
本區的地形特征。
四.說教學方法
采用讀圖分析.比較分析.綜合分析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在導入部分,我采用游戲-------給動物安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增進師生感情,因為面對的是初一的學生,不是自己教授的班級。然后用一段視屏過渡到這節主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環境。
在新授部分,第一步,我采用讀圖分析法,帶領學生一起分析圖8.25和圖6.26,讓學生明白本區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接著找出一些地形區的名稱及河流,最后共同總結出本區的地勢特點。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把學生動腦和動眼結合起來,為下面一個環節做鋪墊。第二步,請學生畫出非洲的輪廓圖,可參照書第九頁的圖6.12,培養了學生動手畫圖能力,接著在把前面所找的地理事物名稱填注進去,再次引導學生觀察圖,做到動腦、動眼、動手的三維結合。第三步,分析本區的氣候類型,以哪種為主,隨后也就引出一個問題,動植物景觀受氣候因素影響,告訴學生:氣候影響著地理位置,氣候有影響著動植物景觀的變化,是一個普遍的地理規律。第四步,了解黑人原始居住地,引導學生看圖8.29,并思考兩個問題:歐洲人來的目的?對本區的影響?由這一步鏈接到第五步,了解本區的資源并且進行德育滲透,最后以《少先隊隊歌》結束本課。
說課稿 篇3各位老師你們好:
我是*小學的音樂教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堂豐富多彩的音樂課。
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教材第七冊《采菱》。
采菱》是一首富有江南地方色彩的歌曲,采用六聲宮調式,旋律流暢,婉轉,運用了許多由十六分音符構成的節奏型(××× ×·× ××× ×××× ×××)給人以輕盈活潑之感.
歌曲是五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第一,二樂句方整對稱,第三樂句活躍生動,第四樂句使用切分節奏前后模進,模擬劃船動作,最后向在高音部分體現旋律抒發孩子滿腔深情.
本首歌曲在教材中是一首必學歌曲,是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教育的一篇好教材,歌曲的演唱方法是對學生進行聲樂學習的價值極高的好材料.
學情分析:
這是本學期的第一課的內容,不論是從歌曲角度還是從視譜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難度,教師要給予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有學習的信心,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用優美,親切的歌聲表達熱愛家鄉的真摯感情.
2, ……此處隱藏6365個字……后的南郭先生》等。
板書設計
6、成語故事三則
自相矛盾 夸口 張口結舌
濫竽充數 得俸祿 逃走了
畫龍點睛 點睛 飛走了
說板書設計;板書簡潔明了,突出了文章的內容,涵蓋了文章的內涵,清晰地表現了我們學習本課的目的。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雖然做了40分鐘準備,一定會存在很多不足,敬請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說課稿 篇7一、 說教材和學生:
教材分析:本課是黑龍江省教育出版社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二冊)第一單元第七課《大家一起放風箏》,學習“選取工具”的教學內容,因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創設教學情景的需要,我將課題改為《齊心合力》。本課主要介紹選取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利用選取工具進行圖形的復制、移動和改變圖塊的大小操作。
學生分析:三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少,容易對生動形象、趣味性強的內容產生興趣。學生對畫圖程序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利用一個個美麗、生動的任務,讓學生完成圖片的移動、復制和改變圖塊的大小,利用“螞蟻搬蟲子”圖片讓學生自由想像,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在完成任務的快樂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并考慮到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掌握選取工具的用法及其兩種工具樣式會用選取工具定義圖像、進行移動、復制、改變大小的操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確能力。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優秀品質與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如下重難點:
重點:移動圖片與改變大小。
難點:圖片的復制。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信息技術教育的任務之一是要給學生定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制定了本課的教法為以“任務驅動”教學為主,以激趣法、發現法,通過情景教學法與任務驅動相融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高效。
學法: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慣,配合上述教法,在學法上我是這樣處理的,把“自學——嘗試——創新“的思想滲透整個教學當中,通過實際操作、探究學習。
五、教具準備: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特點,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增強學生對本課的理解,為了突破重、難點,我分別在導入部分,新課的講解上利用簡單的課件并配以教師的演示,在學生動手操作時為學生準備了圖片,使教學直觀形象,便于學生接受新知。
六、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當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興趣時,自然便能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上。結合這一特點,我利用課件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出示故事課件:有一只小螞蟻在草地上玩,忽然它發現了一個大蟲子。它想:把蟲子搬回家,全家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小螞蟻都等不及了,它想馬上跑到蟲子旁邊,先咬上一口。 可是怎樣才能用最快的速度跑在蟲子旁邊呢?”)
接著教師問:同學們,你們是不是很想幫助小螞蟻呢?老師也特別想幫助它。下面請同學們觀察老師是怎樣幫它的。
(二)、探索新知:
第一環節:圖片的移動
首選教師演示選取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工具欄的右上角有一個長方形圖案,它就是“選定”工具。我們單擊它,按住鼠標左鍵,拖出一個虛線框,將圖塊選中。這時將鼠標放在圖塊上,(小螞蟻身上)呈“+”字箭頭形時,我們就可以按住左鍵拖動它,瞧!這樣就可以移動圖塊了。
師:同學們,你們是不是也等不及要幫小螞蟻了。請同學們打開桌面的畫圖文件“1”進行操作。
小學生好奇心很強,對新事物會有很多疑問,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上發現問題:小螞蟻周圍怎么有白框!教師及時處理學生的質疑:介紹工具樣式欄中的兩個選項,一種是不透明效果(所選項的圖塊帶有背景色),一種是透明效果(所選的圖塊無背景色)。
第二環節:復制圖塊: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幫小螞蟻來到蟲子旁邊了,可小螞蟻怎么還是高興不起來呢?原來小螞蟻看到這么大的蟲子時,它想“我怎么才能把它運回家呢?”同學們,你們能幫它想出一個好辦法嗎?(多找幾個小螞蟻;找它的同伴;請它的哥哥姐姐幫它……)你為什么會這么想呢?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說的真好,對,人多力量大,大家只要齊心合力,無論做什么難事都是可以解決的,你們說是不是。(板書:《齊心合力》)
師:那我們用什么方法來找到它的同伴呢?(復制)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利用我們以前復制文字的方法來幫一幫小螞蟻吧!一會老師找同學來說你是怎樣幫小螞蟻找到同伴的。
學生探索方法。
教師總結方法:
1、選中圖塊,右單擊復制,右單擊塊粘貼;
2、單擊編輯——復制,再單擊編輯——復制;
3、按住ctrl鍵,拖動鼠標。
通過上一環節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能力,這時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適時進行幫助、指導,既避免了教師反復講解,又發揮了學生主動性。
第三環節:改變圖塊大小
師:小螞蟻的同伴都來了,可是老師怎么分不清它們誰是剛才發現蟲子的那只小螞蟻呢,你能幫我分清嗎?(改變圖塊的大?。?/p>
(三)、拓展延伸:
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圖塊的移動、復制和改變圖塊的大小后,這時我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作品一幅小螞蟻在搬蟲子的過程中所發生的故事,主要讓學生帶著一顆愛心去幫助別人,則時也滿足了學生的創作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樂于助人的優秀品質與團結合作的精神。所以本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已經幫小螞蟻找到了同伴來幫它一起運蟲子??墒窃谛∥浵佭\蟲子回家的路上,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請同學們打開圖片“螞蟻搬蟲子”,(比如說:遇到一些小動物,會發生什么;遇到一些小條小河,又會發生什么……),充分發揮你們的想象力來創作一幅生動有趣的圖畫吧!
(四)、作品展評:
師:現在是我們展示的時間了,同學們請你說一說你小螞蟻運蟲子回家的路上,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在學生作品展示的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學生無形中給其它學生樹立了榜樣,通過榜樣的力量較好地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并且也讓其它同學參其中,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總結
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呢?(略)
以上是我對《齊心合力》一課的整體的教學設計。我的整體教學設想:為學生搭建一個和諧的平臺,創設一個以人為本的教學氛圍,充分張揚和展示學生的個性,將情境創設貫徹整個教學過程,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構建生命課堂。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