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中秋節的作文500字集合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中秋節的作文500字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是大家最喜歡的日子,因為可以放一天假,去看那些住在外地的親人,跟他們談天、游山玩水、賞月……等,而我也不例外。
自古以來,月亮就有許多的傳說,像是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這些都是家喻戶曉的傳說,但住在山區的原住民,他們也有跟月亮有關的傳說,像是很久以前,天上有兩個太陽,人們想把另一個太陽給射下來,于是便請三位彪形大漢幫忙,其中一位還背著嬰兒,結果走了好久,三人相繼去世,嬰兒卻長大成人,于是就把太陽射下來,那顆太陽就變成月亮,從此才有日月之分。這些有關月亮的傳說,雖然只是虛構的,但卻能讓中秋節更有味道。
除了傳說能讓中秋節更有味道之外,吃烤肉月餅也是一向不錯的選擇,烤肉必須同心協力,有人必須烤肉,有人必須幫忙拿盤子來裝烤好的肉,有人必須擺起烤肉架,所以烤肉是無形中也促進大家的感情,而月餅則是再以前元朝時,漢人用一種餅里面夾著紙條傳遞,經過多次變化后,才變成今日我們吃的月餅,因為又有了這些東西,又在使中秋節更上一層樓。
在中秋節賞月時,有時還會想到阿姆斯壯登上月球時是什么心情?他可能是很歡喜的,因為自己是第一個上月球的人,也可能是驚訝的,因為自己心目中的月球是長得坑坑洞洞的,不是光滑的,也可能是生氣的,因為要冒著危險登上地球,或是其他……等,但不論他的心情如何,人們在中秋節時對月亮的看法依舊不改。
總而言之,中秋節時個非常好的日子,這個由月亮為自己開的展覽會,可以使親朋好友之間的感情更上一層樓,難怪詩人也常寫關于中秋節的詩,也因為中秋節有這種優點,中秋節才能像一個永恒的火花永不熄滅吧!
今天,我們迎來了20xx年的中秋節,在這天,我們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比如:放孔明燈祈福、賞月、猜燈謎、吃月餅、賞桂花等等。中秋節又稱作團圓節,在這天月亮會比平時圓,人們也要吃圓圓的月餅。圓圓的月亮,圓圓的月餅代表了團圓的意思。在這天,在外打工的游子都會帶著“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心情回到家鄉與親人團圓。
今天,在深圳工作的爸爸也回家和我們團圓了,晚上吃過飯后,我們來到陽臺,等著主角月亮姐姐登場,大概快九點的時候,月亮出來了,圓圓的月亮像一塊大玉盤一樣,掛在潔凈的夜空。看到主角出場,媽媽趕緊拿來了早就準備好的水果,有紅紅的蘋果、圓碌碌的沙田柚、晶瑩剔透的葡萄,還有那看著就叫人流口水的雙簧月餅,還有爸爸喜歡吃的五仁月餅,擺了滿滿一桌。接著,媽媽拿來了拜祭品,等媽媽拜祭完了以后,我們就開始大吃了。
我們一邊吃一邊對詩句,首先是我出題,我剛說了“露從今夜白”,弟弟馬上對出“月是故鄉明”,我不服氣的又說“舉杯邀明月”還沒等我說完,弟弟搶著說“對影成四人”我一聽蒙了,什么時候多了一人???弟弟摸著腦袋說,明明就是四人啊,爸爸、媽媽、我還有哥哥,不剛好是四人嗎?聽完弟弟的解釋,我們都笑作一團了。再看看天空的月亮,好像月宮里的吳剛和嫦娥也在偷偷的笑呢。
今天是個團圓的日子,也是個開心的日子,祝福我的家人、我的老師、我的朋友永遠團團圓圓,開開心心,健健康康。也祝福天下所有的人團圓幸福。
月亮,請帶上我的愿望,飛向高高的天空,把我的祝福撒在我的親人身上。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里,有那一輪明月相伴,真是讓人賞心悅目。
吃過晚飯,我們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如水的月色。這時,媽媽端來了一盤月餅。哇,那小巧玲瓏的月餅,像幾個娃娃一樣乖乖地躺在“搖籃里”,有香甜的百果月餅、可口的肉松月餅、誘人的鳳梨月餅……看的我眼花繚亂,頓時,不知道選哪個了!咦,我的眼球突然被一個月餅拉了過去。這個月餅躺在盤子里對我“微笑”,像是在說:“吃我吧,吃我吧!”我走過去,仔細端詳:這個月餅金燦燦的,在燈光的照耀下尤其出眾。邊上帶著波浪形的金色花邊,像是穿上了一條金裙子,要是有機會,估計它還想給我們舞一曲呢!月餅上面刻著整齊的條紋,中間還有一個精致的方框,方框中間刻著兩個大字:中秋。看著如此讓人心動的月餅,我早就垂延三尺了??吹酱蠹叶荚诔粤耍也抛テ鹦膼鄣脑嘛?,準備開吃。我先咬外面那層皮,甜絲絲的,脆脆的,頓時,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撲鼻而來。啊,原來是綠豆味的??吹侥锹冻龅?綠豆泥,我忍不住又吃了一口,濃郁的綠豆立即在我的味蕾上打轉兒。不一會兒,我就把這個月餅干掉了,意猶未盡地舔了舔嘴,又抓起一個月餅……
吃著吃著,我抬頭仰望浩瀚的夜空,突然想到了嫦娥,不知她是在與玉兔共品月餅的美味?還是在想后羿,想人間的老百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管天上的嫦娥,還是人間的老百姓,不都希望能與家人一起共度中秋夜嗎?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段骱斡[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溆袐D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聽一曲蘇軾的水調歌頭,在這美妙的中秋佳節,我們全家人一起享受著天倫之樂。
晚上,大家都坐在一起,媽媽把精心準備的食物都拿出來,大家一邊賞月一邊品嘗著美食。不過,明月還沒見到,我們只好耐心地等待。一會兒,只見月亮像害羞的小女孩從去朵中悄悄地探出臉來,不一會兒,她漸漸地從云朵中走了出來。月亮在這黑漆漆的夜晚,顯得格外明亮動人。
中秋節在廈門,還有一種特殊的游戲,就是全家人圍著圓桌一起博餅。按民間風俗,若誰博到狀元,意謂著他來年的運氣很好。要博餅了,大家擺好東西,都圍著桌子,由年邁的奶奶來決定誰是第一個開博的人?!斑郾龋骰子尹S搿疤畢氯ァ!笆痹詞歉戰笱Ь捅黃牢壩判閶г薄鋇謀碭紜!斑邸繃w蛔傭訟氯ィ鞍ビ矗閉庖簧簦溝么蠹業淖⒁飭θ技械酵肜鎩4蠹已劾鋃忌臉雋斯餉缸磐耄疵睪埃骸白叢∽叢閉飪砂馴碭繢只盜耍幼磐罰緩靡饉嫉匭α恕:牽〔煥⑹怯判閶г保諞瘓志筒└鑫遄喲恍悖巡┍蝸吠葡蚋叱薄
輪到我了,我雙手捧著骰子,心里默念著:“一二三四五六,對堂?!薄斑?!”六粒骰子像小姑娘一樣歡快地旋轉著,“對堂!”媽媽大叫,所有人都盯著骰子。奶奶笑呵呵地把一個大柚子和一包紅包移到我面前,我臉上掛滿燦爛的笑容,興奮地看著柚子和紅包,這是我第一次博到對堂,我壓不住心里的興奮,咯咯地笑得合不攏嘴。一輪一輪過去了,我博到了一個對堂、一個三紅、三個二舉、五個一秀,嘿!真不錯。
今年的中秋之夜多愉快?。∠M麑淼闹星锕澾^得更高興,更熱鬧!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