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秋天的懷念教案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秋天的懷念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創意
扣詞品析悟深情層層深入
教學目標
1、通過細讀疊詞品味出母親深厚的愛
2、通過品讀副詞感悟出“我”深深的追悔
3、深層把握文題寓意
教學難點
深層把握文題寓意
教學方法
扣詞賞析
教學思路
分為三個板塊教學:
板塊一細讀疊詞品深情
板塊二品讀副詞悟悔恨
板塊三再讀課文明寓意
預習要求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鋪墊(3分鐘)
1、作家及相關背景介紹
史鐵生,中國當代作家,曾任北京市作協副主席。18歲去延安插隊,21歲因脈管炎致下肢癱瘓,回北京養病,29歲起又受腎病折磨,自嘲“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59歲因突發腦溢血逝世。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憑《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即本文所謂“另一篇小說又僥幸獲獎”),一舉成名。其后多有佳作,如:小說《命若琴弦》《務虛筆記》,散文《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寫本文時,作者已年逾50歲。
2、字詞鋪墊
讀準字音央求訣別翻來覆去癱瘓
積累詞語淡雅高潔潑潑灑灑喜出望外
3、學生談自己對題目寓意的理解,引出本文主要講的是我緬懷發生在過去“秋天”里的人、事等。
大海波浪小船
板塊一細讀疊詞品深情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段,說說第一段的語言特點。
2、品味文中寫母親的疊詞,悟其中潛藏的豐厚情感。
教師小結:這些疊詞蘊藏著濃烈的、深入骨髓的母愛。我們讀懂這是一個對“我”的極大的理解、無限寬容和忍耐的母親,讀懂了對癱瘓這件事,母親內心比“我”還要悲苦,讀懂了明明也像“我”一樣承受著苦難,卻替兒子堅強、給兒子信心與鼓舞的母親。這些樸實的語言,表達的是真摯的情感。
板塊二品讀副詞悟悔恨
由深入骨髓的母愛順勢引找到直接抒發我內心情感的句子。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這些句子,發現朗讀時有助于表達情感的詞語,體會這些詞語的表達效果。
教師小結:“可”“卻”“一直”“都”“已經”等詞語的連用,展現出“我”內心強烈的悔恨之情?!巴蝗弧薄ⅰ懊偷亍?、“狠命地”,是對“舊我”無知與脆弱的自我揭露,這種揭露是帶著悔恨的,甚至有著對自己“罪過”的控訴。
板塊三再讀課文明寓意
再讀課文,結合最后一段,說說題目《秋天的懷念》的寓意。
教師總結:最后一段含蓄點明母親以自己殘缺而悲苦的余生,教會兒子面對有缺憾的生命,他也終于在母親離去后走出了陰影,能以平常心對待命運的不公,能用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的苦難。題目富有詩意與美感,蘊含的卻是沉重的情感。不僅意為“我”在秋天懷念同樣在秋天去世的母親,還有對“過去自暴自棄的舊我”無知和脆弱的追悔,及對過去那段由脆弱走向堅強的心路歷程的懷念。
文章中的細微處,我們可以感受到史鐵生對生命很敏銳。他自嘲“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他對生命有著自己特殊的領悟。他筆下的作品都蘊含了強烈的生命意識。他從自己的真實經歷出發,或傾訴殘疾人的內心傷痛和歧視境遇;或感慨命運無常生存皆苦;或高揚精神大旗追求生命意義。
作業:
閱讀《我與地壇》
【教學目標】:
1、閱讀理解課文,體會母親和兒女之間深沉的愛,體驗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2、積累、體會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從樸實的句子中體會深沉的感情,從痛苦的回憶中領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激情導入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題:《秋天的懷念》
本文的作者是誰?你對他知道些什么?(史鐵生,現代著名作家,今年55歲。20歲時高位截癱,后發奮寫作。現為北京作協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等。)
下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本文寫了什么?
(作者在秋天懷念自己的母親。)
請問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作者為什么要懷念母親?他懷念母親的什么?)
這里有一段話,是寫作者母親的。同學們想聽聽嗎?
(史鐵生的`母親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親。每次史鐵生搖出輪椅動身前,他的母親都無言地幫他上輪椅,看著兒子搖車拐出小路,她總是佇立在門前,默默無語地看著兒子走遠。有一次,史鐵生想起一件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然站在原地,還是那樣一動不動地站著,仿佛在看兒子的輪椅搖到哪里了,對兒子的回來竟然一時沒有反應。她一天又一天送兒子搖著輪椅出門去,站在陽光下,站在冷風里。后來,她突然去世了,因為兒子的痛苦,她活不下去了。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只希望兒子能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她不能幫助兒子走向這條路,她心疼得終于熬不住了,她匆匆離開時,只有――49歲。)
二、討論理解,感悟感動
1、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已經去世七年了。七年的痛苦,七年的回憶,凝結成這篇《秋天的懷念》。請同學們再讀課題,課文哪些情景緊扣“秋天”二字?
(板書:雁陣、樹葉、菊花)
現在再讀課題,注意“懷念”二字。作者懷念母親的什么呢?
(板書:母親的病情、母親的關愛 )
2、母親的病情怎么樣?你從哪里知道的?
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除了書上說的這些之外,同學們知道嗎?肝病到了晚期就是肝癌呀!肝硬化,肚子硬了,尿排不出去,肚子越來越大,還吐血,好痛好痛??!
母親活得――多苦?。?/p>
(板書:苦)
可是,她想到自己的病情沒有?回憶中,作者記憶最深的,還是母親――
對自己的關愛。
4、她是怎么關心兒子的呢?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盡量說出母親對自己關愛的幾件事)
母親多想帶著兒子去看看那美麗的菊花啊!可是,命運是這樣殘酷,她沒來得及看到兒子從痛苦中奮起,走向幸福,走向成功,卻就這樣,心不甘情不愿地,離開了她的孩子……
慈祥的母親,痛苦的母親,偉大的母親!作為這樣母親的兒子,作者回想到這里,他是怎么說的?(“我沒想到……我絕沒有想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前面還有這樣的句子嗎?(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同學們從這
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怎么樣?(難過、痛苦、懷念等)你覺得你把這種心情讀出來了嗎?不但要用嘴去讀,更要用心去讀,用想象去充實!
5、那么,母親沒有說完的話究竟是什么?她想要自己那個生病的兒子,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怎么樣呢?
(板書:好好兒活)
同學們認為怎樣才算“好好兒活”呢?
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戳司栈?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學生置疑。(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是什么?她為什么要帶我去看菊花?)
美麗的菊花象征著多姿多彩的生活。菊花很美,生活也很美。我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打擊,都應該勇敢地、好好地活下去!
同學們想知道當年那個高位截癱的青年,現在怎么樣了嗎?
(后來,由于長時間的坐在輪椅上,他患了褥瘡,再后來,又患了尿毒癥,最后患上了腎衰竭,每個星期必須要做三次血液透析,換血,不能少一次。不然就會死去。但他還是要拿起筆來,盡管拿筆已經非常困難,但是他一直記得母親的那句“好好兒活”?。?/p>
(板書:再苦也要好好兒活)
這么艱難的日子,他們都堅強地、勇敢地“好好兒活”了,那么我們呢?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
面對生命,珍惜生命。我們這些健康人――你、我、他……我們大家更要好好兒的活。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文章結尾的這句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這個“我倆”應該變成——
我們!
連起來讀這句話。
(一起讀“我們大家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三、課后反思,知能轉化
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知識、情感等)
史鐵生的作品非常感人,老師在十幾年前讀過他的《我與地壇》,現在都還記得其中的一些句子。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找來他的書看一看。比如:《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等。
四、作業超市
1、替菊花前的史鐵生給母親寫一段話。
2、積累優美的詞語和句子。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請同學們任選兩道,認真完成!
五、升華認識,結束本課
親愛的同學們,怎樣才算是“好好兒活”?這個話題真的是說不完道不盡!《秋天的懷念》讓我們從痛苦的懷念中悟到了生命的真諦――記住吧,活著,就得感謝!感謝陽光與空氣,感謝父母與親人,感謝祖國,感謝生命!但愿我們所有的人,都“好好兒活”!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家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雙腿癱瘓后的幾件平常小事,由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與懷念,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平實含蓄,情感真摯細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薄爸鸩脚囵B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等。本課教學貫徹“以讀為本”,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力圖體現“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特色。
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從中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關注對“好好兒活”意義的探尋。學生對于這一人文內涵的領悟,必須要與工具性相統一,在識記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的過程中,加以實現。為此,教學中設計的生字學習、初讀感悟、理清脈絡、研讀細節、資源拓展等,都意在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愛的熏染,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信念。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梳理文章脈絡,初步領悟文章表達特色,潛心會文,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三、教學準備
1.查閱作家史鐵生的資料;熟讀課文。
2.制作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解題,披情入文。
簡介寫作背景,指導學生朗讀課題,突出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二)快速讀文,初步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達到文通字順。
(三)揣摩字詞,走近人物。
1.學習生字“癱”與“瘓”,由字至詞,將“癱瘓”與史鐵生內心的痛苦聯系起來。
2.學習生字“憔”與“悴”,由字至詞,將“憔悴”與母親內心的痛苦聯系起來。
3.“憔悴”的母親面對“癱瘓”的兒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請學生在瀏覽課文的基礎上概括。
(四)研讀文本,感受形象。
1.結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樣的兒子,怎樣的母親?
2.研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通過“暴怒無?!薄霸摇薄八ぁ薄按贰钡润w會史鐵生的痛苦與絕望;指導朗讀,體會史鐵生的內心。
3.研讀關于母親的描寫,從“躲”“忍”“擋”等細節描寫體會母愛的無私與深沉;指導朗讀,進一步感受母親的平凡、堅強、寬容和無私。
(五)升華情感,感悟人生。
1.母親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帶兒子去看菊花?引發學生對“好好兒活”的思考。
2.“好好兒活”是怎樣的活?結合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深刻領悟。
3.引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組委會”為史鐵生撰寫的頒獎詞,深化對“好好兒活”的理解。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