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給青蛙的信》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寄給青蛙的信》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偶爾從一本《小學語文教師》上看到“語文味”這三個字,心中便為之一動:好有韻味與意味的詞。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們努力想要達到的境界是讓其透出一種意境,透出一種味道,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與學習的快樂,那就是“語文味”。程少堂說:“語文味”的語文教學給人的一種感覺或體驗,具有令人歡愉,吸引人的魅力。怎樣讓我的語文課堂溢出“語文味”呢?
在教學《寄給青蛙的信》這篇童話時,我便想刪繁就簡,把握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識字與讀文。整節課以此為主線貫穿,清晰明朗,將兩個重點落到實處,從以下幾個方面彰顯語文味。
一、識字教學。我倡導在學文和認識事物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識字,以自學、合作學、個體檢查、游戲等多種方法落實識字教學,鼓勵引導學生學會理解運用漢字、詞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第一步,初讀課文時,學生邊讀邊圈畫出生字新詞,對生字新詞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第二步,讓學生自主認讀,加深記憶;第三步,采用小組合作做游戲的方法鞏固記憶生字的音形;第四步,在自主識字的基礎上,教師檢查正音;第五步,利用擴詞、用詞語說話深化學習,達到識字、理解、運用的目標,為下一課時的寫字做好鋪墊。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緊扣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記音識字到理解遣詞、運用說話,這種識字訓練不就是地地道道的“語文味”嗎?
二、讀文入境。于永正老師曾經說過“語文教學的精要所在,就是讀?!币槐橛忠槐榈淖x——從讀通讀順,到讀出感情,到讀出文章語言結構的精妙,到讀出共鳴……讀的要求不斷提高,甚至到熟讀成誦。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我想如果去大講深挖,那就偏離了一年級孩子的認知規律,課堂呈現出的是變味的語文味。對于《寄給青蛙的信》這篇美麗的童話,我就以創設童話情境入手,抓住對重點詞語“難過”、“傷心”、“安慰”、“興高采烈”、“快活”等詞語的理解感悟,在老師的示范指導下,由正確讀走向有感情的讀,再到深層次的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獲,走進這個童話故事中。為了讓學生真真正正入情入境,我還運用師生互動環節,老師扮演大雁,讓孩子扮演青蛙、小鴨,利用課文空白進行補白,化枯燥的分析說教為有趣的表演過程,既讓學生悟出了文章的主題,受到了美好品質的熏陶,又讓學生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快樂。這種朗讀,品詞感悟,情境表演,深化主題進行情感教育,不就是地地道道的語文味嗎?
語文課堂姓語,語文味就是語文教學最本色的味道,語文味源自文本,但發散于教師。所以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讓語文課堂充滿教學智慧和語文味,讓語文課堂成為孩子們去過的最美的地方。
《寄給青蛙的信》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以擬人化的.手法,從兒童的視角,描寫了青蛙等信、松鼠寫信和蝸牛送信的情節,字里行間體現了松鼠和青蛙之間真摯友誼,文章充滿童趣。
本課的教學設計意圖主要是:尊重學生的學習愿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學習的過程方法,在學文和認識事物中主動識字,落實識字和寫字任務,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法主動識字,并會運用一些詞語。識字同時不忘朗讀,讓學生通過不同層次,方法讀文,使學生對文本有所體會感悟,獲得情感熏陶,引發思考啟迪。
教學的預設與實施中雖然有些差異,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孩子們認識了11個生字,會寫了8個字,認識了多音字“難”;大部分學生能正確、流利、比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從讀中感悟到大到人與人之間,小到同學與同學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這節課的教學效果我認為還是比較好的。
教完《寄給青蛙的信》一課,我和孩子們被小動物之間真摯的友誼感動了。在感動的同時我們也享受著語文學習的樂趣。反思這節課我認為有以下成功的地方:
一、導入充滿神秘感,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
剛上課,我興致勃勃地舉起一封設計美觀的信封,讓學生猜這是什么?學生們興趣盎然,都說是信封,然后我讓學生讀讀上面的字,學生大聲讀出:“松樹林五號,青蛙收?!比缓笪易穯?,這封信是寄給誰的?學生們異口同聲,寄給青蛙的信。我順勢板題:寄給青蛙的信。學生和我一起書空,很快進入學習狀態中?,F在回想起來,正是那別致、精巧的信封,老師充滿神秘的誘導,才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進入情境,思維異常活躍。但也有不足,如果我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怎么知道是寄給青蛙的信,問題的解決就更有實效性了。
二、語言文字訓練踏實,到位。
在和學生們一起進行分析、理解課文時,我把語言文字訓練放在首位。讓孩子們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切實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我緊緊抓住文中的好詞好句進行造句,仿寫。例如:在用“想念”造句時,學生們不僅能聯系生活說明白想念誰,還能說清想念的理由,有一位同學是這樣說的:“我姐姐到廣州一年多了,我萬分想念她?!笨此破綄嵉木渥樱瑓s包含著表達的全面性,也充滿了真情實感,這不正是我們表達所要追求的嗎?還有讓學生用“……請您……好嗎?”句式進行仿寫,學生的表達也語意明確,還能用上我們平時積累的詞語。又暗含著禮貌教育。真是一舉多得!我想每節課堅持不懈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一點一滴地積累,一詞一句的運用,長期積淀的語文素養將會讓學生受益終身。
三、文中的空白,想象的飛翔。
在文中有一幅松鼠家的圖片,在讓學生描述完松鼠家的樣子后,又讓學生想象青蛙的家可能是什么樣子呢?學生的回答是:“廣闊的池塘”“藍藍的小溪”“碧綠的草地”“深深的井底”……大多學生還能描述出青蛙家的擺設,真是異彩紛呈。童話的結尾處還有空白,我們還可以讓學生續編故事,學生的想象力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作為低年級孩子,想象是他們的天性,不要讓真實的現實限制孩子想象的翅膀,我們語文教師有義務讓孩子的想象飛翔。
在我感受著這節優美的童話課給我帶來的愉悅的同時我也總結了這節課的不足:朗讀時配上抒情些的輕音樂朗讀的效果會更好。還有分角色朗讀指導的時間少一些,學生的朗讀效果和預想的要差一些。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記憶生字難度較大。但是他們的好奇心很強,什么事情都想一探究竟,也樂于表現自我。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孩子當小老師、做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發自內心的識字愿望,使其主動識字,學會識字的方法。
對于這篇美麗的童話,老師可以從創設童話情境入手,抓住對重點詞語“難過”“傷心”“安慰”“興高采烈”“快活”等詞語的理解感悟,在老師的示范指導下,又正確讀走向有感情讀,再到深層次的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獲。為了學生真真正正入情入境,還可師生互動,老師扮演大雁,讓學生扮演青蛙、小鴨,利用課文空白進行補白,化枯燥的分析說教為有趣的表演過程,既讓學生悟出文章的主題,受到美好品質的熏陶,又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雖然學生上節課用多種方法記住了生字,但是記得牢才是關鍵,所以復習上節課的生字很有必要。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做游戲的方法鞏固記憶生字的音形,在自主識字的基礎上,老師檢查正音,然后利用擴詞。用詞語說話深化學習,達到識字、理解、運用的目標,為下一步的寫字做好鋪墊。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