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來了》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秋天來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天來了》是一篇美麗的圖畫,從秋天會成熟的果實里找出想要表現的物品,讓孩子頭腦動起來,積極性、興趣提升出來。秋天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季節,一個豐收的季節,一個蘊育著生命的季節,在這個季節我帶領孩子們走進秋季,感受秋的色彩,體味秋的品性,體驗自然界的和諧與激情,是對一年級學生稚嫩心靈的撫愛和陶冶。當欣賞完圖片后,我針對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給出具體的便于回答的并列式的問題:“小朋友再想一下,你還能在哪些地方找到秋天呀?”“那小朋友你們想用怎樣的方式贊美秋天呢?”“看了這么美的景色,小朋友們想把它們畫下來嗎?”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秋天的美,用畫筆描繪秋天,用彩紙進行貼畫,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對秋天美的表達。作業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本課上我鼓勵學生用喜歡的方式來描繪自己心目中的秋天,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寫一寫等,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無拘無束的活動,思維始終處于較積極的狀態。
學生在繪畫時表現的秋天場景還是比較豐富的,如果從秋天成熟的果實或蔬菜中,找到想要表現的事物,感覺會更貼近生活。有些學生用拼貼的方法來表現,效果也很不錯。我覺得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親自去郊外看看樹林,田野,庭院,收集秋天的物品。讓他們觀察葉片、果實等,感受不同事物不同的造型美,讓他們自己產生作畫動機,這樣繪制出來的作品才有秋天的韻味。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不是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而是把課前、課上、課后的活動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體現了學?;顒优c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以及其它學科的整合。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為學生布置搜集資料活動,課上再利用多媒體將秋天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興致勃勃欣賞美麗的花、體味果實的香甜,無不感嘆秋天的美,從而產生留住秋天的愿望。通過唱、寫、畫多種形式讓學生參與活動,學生在情景活動中互相討論積極參與,氣氛活躍。這樣設計改變了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學生在開放型的活動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整個教學過程每個學生都快樂的參與了,在情感和態度、行為和習慣、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等方面得到了提高,整個教學活動輕松愉悅,達到了預期效果。
其實在幼兒園,進行主題活動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既然做了活動,就要有一個計劃,有個總結,還得有個反思才是,今天我要說的就是最近的一次主題活動。前一陣,我們一起邁入了秋天這個收獲的'季節,而我們班的主題也進入到了《秋天來了》。
秋天的樹葉是多姿多彩的,在《樹葉貼畫》這次活動前,我先讓家長帶孩子到戶外收集不同種類的樹葉,并對所收集的樹葉的名稱和形狀有所了解,再去網絡上收集瀏覽有關《樹葉貼畫》的圖案,在家做一幅樹葉貼畫親子作品。幼兒已經比較熟悉如何制作樹葉貼畫了。然后我再組織幼兒在園進行操作活動。有了充分的準備,孩子們在操作中也得心應手,所想象的圖案也各有千秋。部分沒有交親子作品的孩子因為之前未做準備,所以在貼畫時特別茫然,不知所措,然而有準備的孩子在創作時,泰然處之,自信滿滿,圖案創作變化也快。
針對以上情況,我及時調整活動的教學方式,制定了兩種方案:
一,對有準備的孩子,我的目標定位在要求孩子們積極想象,大膽創造一至兩種圖案,然后在此基礎上添畫加色,豐富畫面。
二、針對未做準備的孩子,我先讓孩子認識樹葉由教師先行示范引導,協助,再讓孩子們自由貼畫。
孩子們在同一時間根據自己的準備情況自由創作,顯得開心,興奮,教學效果較好。反思這個活動,成功之處還是在于課前的準備上,課前的功夫下得深,對活動的開展還是有很大益處的。
這篇課文是本學期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題材是詩歌。其中一個教學目標是:體會對秋天的喜愛,和勤勞人們的贊美之情。明確了教學目標,便開始構思教學流程,為了給孩子一個嶄新的感覺,我精心備課,查閱了很多相關的資料,一切準備就緒。當鈴聲響起時我滿懷激情、自信的站在學生面前,開始了新學期的第一節課。
時值今天,回想起來仍激情澎湃。孩子們那充滿期待的眼神,高高舉起的小手,熱情急切的呼喊聲,久久回蕩在耳邊。從孩子們的反饋中,我覺得這節課是成功的。但靜下心來思考,還有很多缺憾:例如讀的方式有些單一,對于重點詞的理解不夠到位,重點句子“展露著豐收的笑臉”拓展的還不夠深刻。教學是一門看似簡單卻很深邃的藝術,我想只有不斷的研究探索,才會找到更適合孩子,適合自己的教學之路。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