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花香》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路花香》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路花香》教學反思1一開始我讀到這個故事時,就挺喜歡的??墒窃谶M行備課時,我發現雖然這篇課文很美,但它的篇幅很短,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涵,怎樣將課文上得有聲有色呢?我又一次仔細地研讀了文本,發現:雖然這篇課文很短,但課文中有多處空白的地方,能否就抓住課文的空白點來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呢?于是,我抓住了這幾處空白,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第一處:那只破水罐它心地善良,所以滿懷愧疚,為自己總是漏了一半的水而再三向挑水工道歉。但課文只寫了它的第一次道歉,沒有寫第二道歉,能否抓住這一點進行補充呢?
第二處:是破水罐看到的一路花香的景象,破水罐看到這樣美的景象會說些什么?當挑水工每天看到這樣美的景象會說些什么?當路人走過這條小路欣賞到這樣美的景象又會說些什么?通過這一系列的想象,更體會到可那只破水罐的價值。
第三處:如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破水罐的價值呢?為此,我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一處進行想象說話。即如果你就是那只自卑的破水罐,聽了挑水工的話后,又會有怎樣的想法呢?引導學生對此處進行說話,就是學生對課文寓意的理解。這種說話練習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也突破了課文的難點。
第四處:在教完《一路花香》這篇課文時,總覺得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欣賞著這一路花香,聽了挑水工充滿了哲理的語言,破水罐會怎么想?完好無損的水罐會怎么想?得知這美麗鮮花來歷的主人會怎么想?怎么說?所以我請學生給課文添上一個恰當的結尾。
沒想到,孩子們從中寫出了很多不同的感受。如:“你是用來幫助主人挑水的,而我是澆花的,我們要互相幫助?!睆拇艘院?,挑水工一邊挑水,一邊澆花,小溪邊的花開得更茂盛了,主人家花瓶里有了更多的花,到處都是花的香味。又如:當主人知道他每天欣賞到那些美麗的花朵的來歷后,心里不禁夸起挑水工來:挑水工真聰明,竟能把別人的缺點變成優點,真是聰明過人……他有太多話想說了,于是,他就對挑水工說:“挑水工,我為有你這樣的人給我做工而感到榮幸啊!”我想:這些后續片段也正說明了孩子已經牢固的掌握了文章的中心主旨,內化了自己的情感,真正的學有所獲了!
《一路花香》教學反思2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課文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學重難點:
體會挑水工是怎樣循循善誘地啟發破損的水罐感知自身存在的價值的。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置疑導入。
1.同學們,《一路花香》這篇課文是一個寓言故事,其間蘊涵著深刻的道理。你們預習過課文了嗎?你們是怎樣預習的?
2.指名聽寫生詞:挑水工、水罐、運水、澆灌。
3.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4課《一路花香》。(板書課題、書空、齊讀)
4.出示“一路鮮花”的圖片,并結合課題思考:你想到了什么?(將問題進行記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問題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并進行勾勾劃劃。)
2.解決孩子們提出的問題。
3.檢查讀書情況。(指名逐段朗讀課文。)
思考:你能結合聽寫過的詞語,概括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三、聚焦人物,品讀感悟。
1.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水罐,你會有怎樣的內心感受?(理解:“驕傲”一詞的褒貶含義和“慚愧”的意思。)
2.教師引讀:
兩年后的一天,破損的水罐懷著那份慚愧和自卑在小溪邊對挑水工說:“……?!?/p>
3.體會: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絲)快樂。(理解課文用詞的準確性。)
4.師:究竟是怎樣的美好景象讓處在自卑深處的裂水罐感到一絲的快樂呢?(出示“美好景象”的課件,讓學生發揮想象進行擴寫。)
5.默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勾畫出挑水工的話,認真地讀一讀,你從其中明白了什么?
6.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揭示寓意。
四、結合寓意,發散思維。
完好的水罐和破損的水罐聽了挑水工的話后,它們會怎樣做,怎樣想呢?
五、再讀課題,總結談話。
1.齊讀課題《一路花香》。
2.愿這“一路花香”留給我們的芬芳永遠停留在我們的心里……
第二課時(略)
板書設計:
14一路花香
挑水工
運水
澆灌
(完好)水罐
(破損)水罐
每個人都有價值,要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
《一路花香》教學反思3《一路花香》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寓言故事,故事情節簡單,篇幅較短,但其中所蘊涵的人生哲理卻比較深刻,讓學生憑借語言文字材料體會寓言所要闡述的道理是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這篇課文我分為兩個課時開展教學。第一課時是生字詞教學。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以“花”作為導入,讓學生聯想含有花的詞語,這不僅能自然地導入進課題,并且更重要的是檢測學生的詞匯量,這是新課標的要求。
學習生字詞時,我從解決字音開始,通過男女對讀、分排讀,隨機抽讀、去掉拼音讀等方式熟悉字音,檢測字音。課堂上學生表現出很高的熱情和積極性,這是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解決完字音,就開始觀察生字字形,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哪些生字比較難寫,寫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地方,這樣處理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對漢字框架的感受力。當解決完生字之后,我給了充分的時間學生讀書,以自由讀,抽讀等方式進行,使得學生對課文有較充分的認識。
對于第二課時,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有,第一,整堂課的脈絡非常清晰順暢,從導入到課文朗讀與分析再到童心留言版,最后到課本劇表演,都是有條不紊,層層遞進的。這得益于課前我搜集了很多有關《一路花香》的材料,有圖片、音頻等等,經過我精心的挑選,選了一幅非常符合課文內容的圖片,一條鄉村小路,只有路的一旁有鮮花,另一旁沒有鮮花。我用這幅圖片來導入,請學生觀察圖片的小路有什么特別之處,學生發現后,老師提出質疑“為什么小路只有一旁有鮮花呢”?進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究。第二,在引導學生理解文中闡述的“每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要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這個課文重點時,引導得比較到位。我主要從分析破水罐的心理這條線來分析并深入探究了它產生此種心理的 ……此處隱藏8135個字……、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必須堅持個性化表達,激發創造精神等等,這一切都讓我們對教書育人充滿了思索。如何讓農村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大聲讀書,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提出問題,樂于合作探究;如何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等等,就成了大多教師困惑的問題。
案例描述:
教學《一路花香》時,當教師創設情境,啟發談話,板書課題后,引導學生扣住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生紛紛提問,教師進行了歸納:“一路”指哪兒的一條路?這一路的花香是怎么來的?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老師再加以合理的梳理,提出一個或兩個帶有共同性的問題。這樣,會引起學生讀通課文的興趣。果然,學生都興趣盎然地談起課文來,并在老師的提示下畫畫、寫寫、記記。畫的是課文中的關鍵語句、生字詞,寫的是自己的初讀感受,記的是自己讀中產生的疑問。
在交流時,我先讓學生朗讀課文。其中第三自然段比較長,我指名讀書較好的顧倩文同學讀。讀后,有很多人舉手評價,就連顧倩文同學自己也舉了手,這是與眾不同的舉手,是自己評價自己的。我連忙讓她說,她說:“我發現自己多讀了一個‘們’,把‘難道你沒有注意嗎?’讀成了‘難道你們沒有注意嗎?’”我及時表揚:“你勇敢舉手朗讀課文,不怕別人評價。而且,朗讀課文時還注意自己哪些地方讀錯了。這很好!”這時她又插嘴說:“我想的只是自己如果讀錯了,別人不指出來,我下次讀時就可能又讀會讀錯?!蔽液苜澷p:“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改正了不足,這就是進步?!倍?,通過她的行動,使學生都知道了自己讀書時耳朵、腦子都要用上去。邊讀、邊聽、邊想,自己讀書時有哪些成功之處,還有哪些不足。因為這畢竟是初讀課文,讀錯了也沒有什么要緊的,關鍵在于能迅速地改正不足,把書讀正確,讀好。
在引導學生結合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習了課文內容,了解了寓意之后,許銳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可不可以在兩旁種花,一天交換一次挑水姿勢,讓破水罐澆灌小路兩旁的花,這樣不可以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嗎?”我不禁一陣驚喜:多好的創意!這是在化缺點不足為優點的基礎上考慮是否可以將這種優點得到最高效率的利用了。剛想表揚,闞超同學又舉手表示反對:“語文書中說水是從破水罐的裂縫中滲出來的,而且一路上也只是滲了半罐水,能澆得活兩路花兒嗎?”一石驚起千層浪,教室里頓時亂了一鍋粥,有的同學說是可以澆得活,有的同學認為不能澆活。對于這個問題,我剛想說兩句,可是這時下課鈴響了。我靈機一動,布置學生回去后和家長一起討論、研究,到明天再交流研究所得。因為這個問題,家長尤其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家長應該最有發言權,讓家長也參與新課改之中來,和學生一起研究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我覺得這不失是一個好辦法。到了第二天,學生們對這個問題的見解又深刻了許多,對新課程的學習也感起興趣,在課堂上也能大膽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了……這些是多么可喜的變化呀!
教學反思:
一、農村小學生不夠大方,讀書聲音大多不夠響亮,尤其是上級領導或有老師聽課時更顯得緊張萬分。
如何讓學生對朗讀課文產生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如果一味地用學生互評,指出優點及不足,這固然能互相促進,提高朗讀水平,但也給學生形成了一種信賴,單憑別人的提醒來讀書,而自己對自己的讀書怎么樣卻沒有評價、反思。這一課中顧倩文能夠注意自己在讀中反思,這種做法恰巧是我所期待的。所以,我及時用鼓勵、點評來加以強化,從而引導學生們學習在朗讀課文時自讀自評,并結合互評,在讀中反思自己的讀書行為,這樣應該能更好地提高學生朗讀課文的水平,讓學生最終能夠大聲、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在課堂教學中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許銳、闞超同學的問題可能是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之后提出來的,這是激起全體學生再次獨立思考,積極探究的導火索,不能隨便抹殺。所以,我試著給學生更多的發言權,更多的閱讀探究反思的時空,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文,又帶著問題走到課后,在課后與家長、身邊的人合作探究,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使學生走向了更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
三、同時,有意識地引導家長參與新課程的學習,也使農村學生的家長對新課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久而久之,我相信家長一定會對新課程產生興趣,直至熟悉,深入了解。這樣,我們新課程改革才會得到全社會的支持、關心,才能得以走得更遠、更好!
當然,要解決本案例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就反思中的三點是遠遠不能解決的。但是,可以積少成多,你一點,我一點,終有一天會能得到合理的、更好地解決的。
《一路花香》教學反思14通過一路花香這一課的教學,感觸頗深,有收獲也有遺憾。遺憾的是時間把握得不恰當,目標檢測小勇士沖關第二關“圍繞課文內容選詞寫一段話”沒有完成。
通過教學下來,“一路花香”這一課總的設計欠恰當,教學環節安排上還欠妥,感覺每個環節都很匆忙,沒有給學生留下充分活動、感知、體驗的時間,聽寫部分如果作為目標檢測部分來安排,效果會更好。在小組活動中雖然對學生有具體的要求,但部分學生忙于完成任務,沒有聽清楚要求就開始做,導致有些學生沒按要求完成,這點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改進,提醒學生老師宣布小組活動開始,學生才能組織活動。另外,在說話部分,由于時間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沒有得到卓有成效的訓練,重難點部分“用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說話”還沒有突出,教學目標也沒有達到。
針對以上問題,我要在如何建立高效的小組學習模式上下功夫,合理分配小組成員,明確小組成員責任,建立了合作學習小組后,明確小組中每一個成員的責任,要突出每個個體的作用,使每一個人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還有幫助他人進步的義務,要為所在小組中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一個小組,只有在一個好的小組帶頭人的帶領下,才能始終如一地圍繞某一個中心議題開展討論、探究,開展有效的學習;教學設計上應更嚴密、更科學,尤其要預留出學生活動的時間;實行彈性教學,在本節課未能充分進行的環節移到練習課上加以延伸;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提高自己教學語言表達能力;多聽、多學、多練,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快樂。
《一路花香》教學反思15圍繞課文,我精心設計了如下教學步驟:從檢查詞語入手,正音,根據提供的詞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知課文。然后抓住破水罐和挑水工的對話討論體會課文所蘊涵的寓意,還精心設計了板書幫助學生體會破水罐的心情變化,并把這一感情變化作為一條線索貫穿全文的教學。特別是抓住了文中的留白,引導學生想象聽了挑水工的話后,破水罐和完好的水罐的心情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結尾處又總結了全文,讓中心更加得以突出。在學習挑水工最后一段話時,我安排了學生談讀后的所得,學生都能談到一些基本點,但是我沒有進行很好的引導,所以使討論交流流于一種形式,讓學生的感悟沒有落到實處。如果學生在交流自己的感受時,我能及時追問:你從哪里體會到的呢?再讓學生從文中找答案,或者再從全文感知,那理解就更加深刻了。而且,學生實踐的機會越多,理解就越深刻,對于課文的誦讀也有了更好的把握。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