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i0hh4"><td id="i0hh4"><div id="i0hh4"></div></td></sub>
  • <tr id="i0hh4"><source id="i0hh4"></source></tr>

        1. 科學教學計劃

          時間:2025-08-16 02:10:07
          【精華】科學教學計劃4篇

          【精華】科學教學計劃4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學習新的知識,有新的感受,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學計劃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六年級《科學》下冊共由“人類祖先的足跡”、“綠色社區調查”、“養好小金魚”和“雨具的改進”四個單元組成,分別涉及新課程標準的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專題研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二、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三、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于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知識

          1、注重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并強調應用于日常生活。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并設計和制造自己的“橋梁”,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人體與細胞的關系及其原因,并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了解有序的生態環境從小世界看大科學。

          四、學生情況分析:

          1、通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于活動材料和場地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還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制作活動。

          六、教學進度安排:

          1

          2.9-2.13

          開學報名、準備開課

          2

          2.16-2.20

          1.1向人類的祖先“提問”

          1.2追尋人類祖先的足跡

          3

          2.23-2.27

          1.3探尋人類祖先的奧秘

          1.4展現人類祖先的生活畫卷

          4

          3.2-3.6

          第一單元復習

          5

          3.9-3.13

          2.1我們心目中的綠色社區

          2.2我們的調查研究計劃

          6

          3.16-3.20

          2.3調查小組在行動

          2.4我們的綠色社區建議

          7

          3.23-3.27

          第二單元復習

          8

          3.30-4.3

          3.1小金魚之死3.2制訂偵破方案

          9

          4.6-4.10

          3.3做好偵破準備3.4揭開金魚死亡之謎

          10

          4.13-4.17

          3.5給金魚安個舒適的家

          11

          4.20-4.24

          第三單元復習

          12

          4.27-5.1

          4.1尋找雨具的缺點4.2我們的改進設計

          13

          5.4-5.8

          4.3智慧就在我們手中4.4金點子行動

          14

          5.11-5.15

          4.5成果展示會

          15

          5.18-5.22

          第四單元復習

          16

          5.25-5.29

          期末復習

          17

          6.1-6.7

          期末復習

          18

          6.8-6.14

          期末復習檢測

          科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全冊教材分析

          ▲全冊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共有十個單元,其中第五和第十單元是復習單元。其余各個單元均是新授單元。每個單元的標題是該單元的話題,同一單元的語言材料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話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等密切相關,能使學生覺得熟悉、實用,既便于課堂教學的展開,又便于學會僧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套用與這些話題相關的句子,進行簡單的交流。

          新授單元由七個版塊組成。

          新授單元的第一部分是readandsay情景對話版塊。該版塊通過情景對話,著重訓練學生的聽說技能,提高會話能力,同時呈現新的詞匯、功能項目和舉行。

          第二部分Look,readandlearn,主要按話題歸類和土詞結合的方式呈現詞匯,其中有寫是以前的三冊教材中已經出現過的,其余的是新詞語。

          第三和第四版塊中的句型是每一個單元的教學重點,一般都要求四會掌握。

          Readandact版塊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初步的語感,閱讀能力和良好的朗讀 ……此處隱藏722個字……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并且整理有關的信息。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3、教育學生用聯系、運動、變化的科學自然觀認識和理解各種自然事物和現象。

          四、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認識放大鏡是凸透鏡。

          2、能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間接感受抽象物質的存在性以及物質的變。

          3、搜集整理月球的資料,根據資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和整理。

          4、布置學生按要求帶垃圾來進行稱重測量。引導學生對垃圾產量大帶來的問題進行討論。

          五、教學方法及措施

          1、學習制造放大鏡。通過放大鏡、顯微鏡對物體的觀察、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2、學習用篩網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3、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并且整理有關的信息。

          4、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課次 教學內容 課時

          第1周 常規訓練 1課時

          微小世界:1--2 1 放大鏡 2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2課時

          第2周 3--5 3 放大鏡下的晶體 4 怎樣放得更大 5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3課時

          第3周

          6--8

          6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7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們

          3課時

          第4周 機動第一單元復習 3課時

          第5周

          物質的變化:1--3

          1 我們身邊的物質

          2 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

          3 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

          3課時

          第6周 4--6

          4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5 鐵生銹了

          6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3課時

          第7周 7--8

          7 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8 物質變化與我們

          3課時

          第8周

          機動第二單元復習

          3課時

          第9周

          宇宙:1--3

          1 地球的衛星月球

          2 月相變化

          3 我們來造環形山

          3課時

          第10周

          4--6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陽系

          6 在星空中(一)

          3課時

          第11周

          7--8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3課時

          科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六年級的科學。經過三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積極性較高。但是由于實際學校的條件所限實際操作和實驗安排較少,導致學生的動手實踐能手較弱。少數學生對科學這門學科不夠重視,導致科學意識淡薄,科學實驗的操作不熟練。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與功能、認識事物的相互關系、認識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第一單元:關于“顯微鏡下的世界”的內容,主要指導學生初步認識細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體由細胞構成,了解微生物與人類的密切聯系;

          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主要是從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開始,引領學生從地球表面到地球內部去認識地球;

          第三單元:“物質在變化”從生活中熟悉的一個個變化入手,提升學生對物質變化的認識,并試圖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和科學概念的過程中,經歷部分或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科學探究的水平,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可以改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問題的積極性;

          第四單元:“探索宇宙”讓學生通過觀察、記錄太陽和月球的運動變化,探究它們的運動模式,鍛煉自己的毅力,讓學生通過了解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認識科學的進步和人類智慧的潛力,引領學生進入天文這座神圣的殿堂,打開宇宙這本書,遨游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問,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

          第五單元:“假設與實驗”突出研究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大膽假設,并能制定相應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結論。

          三、教學基本目標

          1、科學探究:經歷幾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加深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認識。不僅關注資料的收集和實驗的探究,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并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交流。進一步理解控制變量對比實驗的意義和方法,開始學習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自然現象,發展運用數據解釋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地球運動深入淺出探索的興趣和探究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關注物質的變化,對宇宙充滿探索的欲望,并能從科學發展史中獲得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學知識:獲得有關“顯微鏡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質的變化”等方面粗淺的科學知識,逐步積累經驗,理解相關科學概念。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利用過程性評價和建立科學檔案袋的方式,引導學生學好科學。

          2、教師提供材料和資料,提倡學生自帶材料,引導學生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學,勤于思考為什么教、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有什么意義等問題,并做好記錄。

          4、鉆研新標準和現有教材,充分利用現有教具、學具和各種教學資源,進行系統化的單元備課,提前做好教學準備。

          5、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6、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7、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從探究水平上看,應在教師引導和指導下,加大學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給孩子更多一點自主權。

          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觀察與測量,指導學生搜集證據和信息資料,突出解釋與用模型解釋的訓練,注重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質疑,并有一些設計與制作的活動。

          《【精華】科學教學計劃4篇.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曰批全过程免费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