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集合九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 篇1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木蘭從軍》?!赌咎m從軍》一課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講的是古代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歌頌了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故國的良好品格。本文情節生動、形象光顯,是一篇造就學生閱讀、思索及想象本領,舉行品德品格教育的好課本。但由于學生對花木蘭相識甚少,要讓學生通過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簡述感悟到花木蘭的良好品格,是講授的重點,也是講授的難點。
說學生
二年級學生可以較熟練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簡單地記下來。學生心理趨向穩定,顯示出一定的個性特征,個人能處理的問題越來越多,自信心不斷增強。同時也出現競爭意識和榮譽感,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雖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覺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分析問題時注意力的穩定性遠遠不夠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個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备鶕滩牡奶攸c和本階段的閱讀訓練重點及低年段學生段的特點,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認識“蘭、武、藝、戰、份”等16個生字,會寫“蘭、藝、戰、份、征、代,扮、束“這8個生字。
2理解課文,體會花木蘭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的精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會講《木蘭從軍》的故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認讀,識記,書寫等方法掌握本課生字,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體會木蘭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的精神,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2教育學生孝敬父母。
教學重點:認讀本課16個生字,書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體會花木蘭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的精神。
說教法
俗話說:“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從本課的三維目標和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教學時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游戲學習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游戲是學生的最愛。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新鮮的做法。在教學生字詞時,通過開火車讀、你指我猜、等游戲達到事半功倍的識字效果。在寫字,通過用大拇指來稱贊別人或自己,激發寫字興趣,增強寫好字的信心。突破識字寫字的教學重點
2、合作探究學習法
如在讀和演花木蘭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互幫互助、互評互學,實現生生互動,學會傾聽、評價、合作,在讀中感悟、演中體驗。
3.創設情景讀演法
表演是體驗課文內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讀、演花木蘭的教學環節中,創設情境讓學生用各種形式的換位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想象,去體驗,分角色表演。以讀演代講,感悟課文內容。突破朗讀的教學難點。
說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得好不如學得好。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因此在師生互動的學習中,主要讓學生掌握以下學習方法:
1、學會獨立識字的方法。
2、學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
3、學會積累詞句的方法。
為了使教和學都取得較好的效果,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本課計劃兩課時完成教學目標。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識記生字。第二課時研讀課文,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思想,受到愛國,愛家的教育。整個教學過程的預設,力求做到全員的互動。
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首先我來說一下我在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主要分四個步驟“聽,說,讀,寫”,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語文的基本能力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興趣是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者是從事某種活動的傾向性,他總是伴隨著良好的情感體驗,積極的興趣給人以巨大的力量,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習系統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同時他也是學習動機產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每節課的開始都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會以最好的狀態進入到學習當中:
上課伊始,我便把錄音帶《劉大哥講話理太偏》的錄音打開,學生伴著戲聲走進課堂肯定會覺得不一樣,便有的同學很疑惑,然后我以談話的方式展開教學。這段戲聽過嗎?那你們知道這戲里的人物是誰嗎?當學生回答出是花木蘭,然后緊接著問?那么關于花木蘭的故事大家聽過嗎?想聽嗎?播放錄音
范讀讓學生聽故事。并用課件出示聽的要求:1認真傾聽故事;2努力聽明白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3邊聽邊記,看你能記住多少故事中的句子和詞語。在聽故事的過程當中教師巡視班級,這時候學生為了能多記住點都聽的非常認真。聽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說,聽的準才能說的好,只聽不說是盲目的學習,這樣既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鍛煉了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新課標中指出低年級的學生應該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所以,故事聽完后,我留給學生充分的交流的時間,把聽到的故事說給大家聽一聽,努力做到不重復別人說過的情節。在說的過程當中,增強了學生表達的欲望,鍛煉了語言的表達能力,同時,其他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把故事又重復了一遍,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在學生交流結束后,由他們自己概括出這則故事的主要內容,并隨即板書“木蘭從軍”,
她是個“女英雄”主要講的是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
我告訴學生要想深入地了解花木蘭這個人,必須認真讀書就引入我課程的第二環節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低年級的識字量明顯增多,如何讓學生識記生字成為教學的難點。在識字教學中,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達到識字的目的。
我先用課件出示“讀書小幫助”,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字,小聲問問別人或自己查字典,借助拼音多讀幾遍。給學生一個自己學習的機會,鼓勵他們用不同的途徑來解決自己遇到的難題,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接著課件出示帶有生字的詞浯,指導認讀生字,并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梢龑W生用加加減減的方法記住“蘭”(加一筆變成“羊);用區分記憶的方法記憶“份 ……此處隱藏14712個字……內容是從鳥籠飛出來的一只小鳥高興地向森林飛去,當它要找自己的家時,卻發現森林只剩下一些木樁子了,它傷心地飛回鳥籠里,哭著說:我想有個家。
看了這個動畫,再聯系課文中的情景,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讓學生充分思考交流。
最后讓學生為鳥島寫一段廣告詞。
板書設計:
18、鳥島
鳥多
窩多
鳥類是人類的朋友
蛋多
總之,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為學生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快樂的學習,而且有很大的收獲,是我這節課所著力追求和實現的。
說課稿 篇8本課的主要教學目的就是通過了解祖國幅員之大,祖國感受風景之美,依次激發學生對祖國的自豪和熱愛之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向往。
本課教學中盡量體現品德課程的體悟性、實踐性和生活性,比如課前我做過一張”祖國知識知多少“的問卷調查,力求學生在課前就主動聯系生活實際去感知生活中耳熟能詳的這些信息。
本課中的三個板塊,第一塊是了解祖國地方大,第二塊是了解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第三塊是感受首都北京的美。我覺得第二板塊民族大家庭牽涉的內容很多,所以單獨拎出來作為一課時,把首都北京這一塊的教學整合到第一板塊中。這樣我就形成了本課第一課時教學的兩個主要板塊:第一板塊是“了解祖國知識:感受祖國之大”,第二板塊是了解以首都北京為代表的各地風景,感知祖國之“美”。
先來說說我對第一板塊的教學設想:“祖國”一詞在學生的心中是很抽象的,為了讓這一概念具體化,我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抓住學生所熟悉的“嘉興地區”作為切入口,讓學生感受到嘉興五縣二區的面積轉化為具體可感的信息,從嘉善到嘉興開汽車需要30分鐘時間,再感知到浙江省地圖,用汽車行程時間來丈量省內幾個城市的距離。讓人感受到浙江之大,之后在兩次對比,由小到大中呈現中國地圖,感受中國幅員遼闊。知識搶答賽,我安排了四個粗淺的祖國信息,從面積、人口、民族以及兩大海島來感受祖國的基本信息,但是這個知識搶答賽的意義還僅限于課堂,更在于課前學生對資料的搜集,課前布置學生搜集關于祖國知識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這一過程既是對學生資料信息搜集處理能力的培養,更讓不同層面的學生獲得更多元的祖國信息資料,彌補了課堂上四個搶答題的基礎性和粗淺性。最后在這一板塊中設計了請學生說說身邊人來自那些外省份,通過小磁鐵在地圖上的分布,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祖國地方之大,在我們的身邊就有這些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人。
再來說說第二板塊:了解以首都北京為代表的各地風景,感知祖國之“美”。通過交流照片、紀念品等物品,在簡單講述中讓各地的信息變得具體可感,在此,結合文本內容,重點介紹北京,依此輻射到其他省市風景區。在首都北京的交流中,先由學生交流補充,再由老師做系統性、總結性、典型性地介紹,并以8月上旬我校四五年級學生北京游學做結尾,激發學生對北京的向往之情。在此想說說貼照片這一環節的設計,教案預設的時候我希望學生能找到全國各地不同省份的旅游照片,然后讓那張中國地圖上貼滿照片,表示我們的足跡曾經遍布到祖國各地,后來我想:首先客觀因素,不可能貼得比較均勻,像內蒙、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區去的人就估計不多,甚至一個也沒有,主觀上我也認為不一定要貼全,那些我們沒一個學生沒有一個家長涉足過的祖國土地還有很多,這不正好印證了我們祖國土地遼闊,幅員廣大嗎?也正好在這樣的不完滿中促使學生產生長大之后要走遍祖國的那種美好愿望嗎?于是我就放任了這一塊照片張貼的不均勻。
兩個板塊的介紹最后以一首簡單的小詩做結語,最終上升到贊頌祖國的層面。我還想把這張貼上照片的旅游地圖在課后及時地展示,讓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興奮點一直保持到課外,課后津津樂道地和同學一起評論著這些圖片、照片,相信這堂課的學習內容會給他們留下更久更深的印象。
說課稿 篇9一、說教材
《曹沖稱象》是統編教材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這篇課文講了曹操的兒子曹沖小時候稱象的故事,教育我們應該多觀察、遇事多動腦筋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說學情說目標
二年級的學生通過一年多的語文學習已經具有初步理解詞語能力。但曹沖稱象這個歷史故事遠離孩子們的生活實際,需要借助多媒體的圖片和動畫等幫助理解。根據本課生字很多的特點,選用一個課時的時間,讓學生完成識字、寫字,讓他們對課文有一些初步的了解,第二課時重點在于理解課文,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教學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曹沖稱象的過程,懂得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生活中問題。(教學難點)
這樣設計,是在充分尊重低年級階段目標的前提下,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功能,從而體現語文教學中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三、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是學生學“語”習“文”,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體,我在遵循低年級學生自身情況特征以及語言階段性特征,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興趣,在組織課堂教學中利用朗讀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通過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說教學過程
1.第一課時,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多媒體展示大象圖片,引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再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隨后課件出示生字詞,學生自由認讀、指名讀、領讀、比賽讀等不同形式讓學生會認會讀,對個別易出錯的生字詞重點指導。然后再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好每一自然段,感知課文大意。最后指導書寫,按照正確的筆順書寫生字并組詞。
2.第二課時復習字詞導入,再出示大象圖片,讓學生圍繞圖片討論探究,相機指導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描寫大象的句子,進而質疑導入:這么重的大象怎么稱呢?這樣設計本環節的目的是:利用圖片和文中句子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齊讀第三自然段,抓住“有的···有的···也有的···”理解官員們不合理的稱象方法,就順理成章的理解了曹操“直”搖頭的原因。接著學生同桌合作、探究,利用找找,畫畫,讀讀,找到曹沖具體稱象的方法,抓住表示順序的關聯詞“把···再把···然后···”讀懂曹沖稱象的方法,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曹沖稱象的方法,體會這個方法的可行性。
我這樣設計本環節的目的是:利用多媒體課件,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親自去感受,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在我的引導下,突破本課的難點。
最后把“你還有哪些稱象的好方法?”這樣一個發散性思維的問題拋給學生,這樣設計可以激發學生去大膽構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了升華主題的目的,即遇到問題要多動腦筋。
五、說板書
4.稱象
官員們(有的···有的···也有的···)
曹沖(把···再把···然后···)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