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i0hh4"><td id="i0hh4"><div id="i0hh4"></div></td></sub>
  • <tr id="i0hh4"><source id="i0hh4"></source></tr>

        1. 說課稿

          時間:2025-07-06 23:16:37
          說課稿范文七篇

          說課稿范文七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圓明園的毀滅》的第二課時。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教材分析】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以淺近的語言,描述了圓明園當年的繁華,講述了圓明園毀滅的過程,作者想讓學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國過去的貧病饑弱而忍受的恥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以及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學生在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基本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對文章進行了初步解讀,對這段歷史有一定了解,但對愛和恨交織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準,尤其是把這份情感升華為民族的責任感更需要老師的引導。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充分挖掘“愛恨變化”的情感主線,不斷激發學生的情感,帶著他們在愛的情感中走進圓明園,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圓明園。

          根據本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認知基礎,我將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方面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⑵訓練學生在讀中認真思考,體會,從而獲得真實的感受,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

          ⑴重視讀文,讀中自悟。

          ⑵電教媒體,從旁輔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課外資料和對課內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產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了解圓明園被毀滅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輝煌壯觀。

          【教學方法】

          我們知道,“教是為學服務的”,一節課選擇了較為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所以我準備在“目標調控法”大前提下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⑴以讀促進,激發情感。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這篇課文文字優美,字里行間飽含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過讀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中設計多種形式的讀:引讀、個人讀、對比讀、自讀、默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⑵電教媒體,從旁輔助。

          對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難想象的。多媒體的引入,幫助學生解決了語言文字想象艱難的問題。

          【教學過程】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是本節課的關鍵。

          我設計了以下5個環節。

          1.名言引題,激趣導入(2分鐘)

          2.走進圓明園,字里行間悟真情(20分鐘)

          3.走出圓明園,字字句句表真情(15分鐘)

          4.總結全文,提升情感。(2分鐘)

          5.布置作業,拓展延伸(1分鐘)

          環節一、名言引題,激趣導入

          出示法國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說的一句話:“在世界東方的中國,有著人類的一大奇跡,這一奇跡,就是圓明園?!?通過這一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然而然地隨著老師一同走進這個舉世聞名的圓明園。

          環節二、走進圓明園,字里行間悟真情

          在“走進圓明園,字里行間悟真情”環節中,總體上是分兩部分進行的。

          1.讓學生細讀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過讀、悟課文語句,發揮想象感受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激發他們的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無限熱愛之情。在這部分中重點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圓明園中有什么?沒有了什么?”這一矛盾的變化,讓學生細讀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圓明園毀滅的過程,激發他們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在這部分中重點指導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環節三、走出圓明園,字字句句表真情

          抓住文結尾情感表達的空白點——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為一片灰燼。此時,學生不得不接受這個慘痛的歷史事實,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讀,說,寫,此時我安排自由創作空間,給學生一個表達心聲的平臺,讓學生抒發內心的真實感受,把這份情感升華為民族的責任感。

          環節四、總結全文,提升情感。

          這一節課的總結,我主要抓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一點來總結。我是這樣設計的:這把火,燒毀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但是,這把火,燒不毀英法聯軍的滔天罪行,燒不毀炎黃子孫的刻骨仇恨,更燒不毀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頑強精神。讓我們時刻記住——(課件出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生齊讀。這樣,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

          環節五、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我本著作業設計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特點,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挖掘學生內在潛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空間,拓展知識面的觀點,因此我布置這樣一道作業題“有人建議在圓明園的舊址上重建圓明園,恢復它的原貌,對這個問題,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板書的內容是課文內容的“綱”,是課文內容的縮影,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愛國情感。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圓明園的毀滅

          有……也有……

          有……也有……

          ……還有……

          不僅有……還有……

          不但……還……

          上自……下至……

          圓明園的毀滅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題目是《追尋時間的痕跡》?!蹲穼r間的痕跡》選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本單元有10節課,內容包括認識時間,了解時鐘的發明,學會制作測時器等,本課作為最后一節課,是在學生建立了科學的時間概念后,對時間概念的延伸。為今后學習提供感性和理性基礎。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點:1、學生通過細心觀察,能夠找出生活中時間留下的痕跡。2、通過學生上網查詢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傳播信息的能力。3、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的過程,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我們知道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其中包括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兩部分,強調探究式學習活動是科學課程的一大特色,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中要讓學生先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大膽猜測,為了驗證猜想,建立科學的概念,學生就要收集大量的信息獲取 ……此處隱藏8752個字……生獨立自主地去經歷從生活問題――數學模型建構過程構建認知,也讓學生從知道――體驗――理解,經歷具體――抽象――構建的過程。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P91-92例一,練習十九第一題。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是前幾冊100以內口算的延續,是在100以內口算基礎上教學的,掌握這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學習筆算的基礎。教材在91頁呈現了二年級同學準備做船“去鳥島”的熱鬧場景。圖中給出了二年級四個班各班的人數和船的限乘的人數,為引出兩位數加兩位數提供了現實背景。

          3、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鼓勵學生構建起適合自己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夠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能夠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

          (2)、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體驗算法多樣化,感受成功的喜悅。

          4、教學重難點: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二、教學設想

          為了讓計算教學不再枯燥、抽象,以學生乘船去鳥島春游為主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并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給整節課賦以生機。

          1、創設生動的情景,激發探索的樂趣,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課的引入以鳥島美麗的畫面,配以聲音吸引學生,接著創設了去鳥島參觀的情境,觀看鳥的動態的形象。在練習中,把枯燥的練習題變成了一分鐘比賽的形式、鳥兒出題、購買鳥島紀念品一系列有趣、有挑戰性的形式,激發他們的好奇、好勝的心理,從而誘發他們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2、鼓勵算法多樣化,讓學生的學習呈個性化發展。

          我們的教育要關注個性化學習,由于學生生活情景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相同,所運用的方法必然多樣化。因此,在新授內容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讓他們設計合理的“乘船方案”,鼓勵學生先獨立思考,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計算方法,然后小組交流,再向全班同學匯報,并通過“還有不同的算法嗎”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來提倡算法多樣化。這一環節,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教學交流提供較大的空間,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展自己不同的想法。

          3、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課程資源,創造性使用教材。

          教學中我們應把教材視為教與學的素材,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題圖為素材,加工處理成連貫性的“情景鏈”,并從中賦教學所需的“問題串”,對教學中加法的處理作了適當調整,利用乘船的第二方案,按班級順序上船后會出現什么情況,由學生提出相應兩個問題后,嘗試減法的口算方法。練習“一分鐘比賽、小鳥出題、購買鳥島紀念品”練習設計由淺入深,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新課程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的問題情境法和探究學習法。

          4、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一個人的學習效果雖然離不開他的智力因素,但非智力因素可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而且具有動力性質。因而在學習中,務必重視情感、態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放手讓學生去說、去做、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歸納整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5、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

          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本質上是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兩種情況的組合。如23+31,可以分解為:23+30=53,53+1=54。他們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過遷移類推來學習。因此,在教學本節課的時候,我注意滲透這種轉化的思想,將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

          三、教學程序

          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為目的,構建主義理論為指導,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為4個部分:

          ●創設情景,激活原有的認知結構;

          ●合作探究,引導主動進行認知結構;

          ●鞏固應用,強化已形成的認知結構;

          ●拓展延伸,運用新的認知結構解決問題。

          這樣的安排,參照了小學數學認知建構課堂教學模式,目的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會用自己內心的體驗和主動參與去學習數學,積極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并引導學生在已有的認知基礎上,產生學習動機和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獲得新知識,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這一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迎合學生依賴情境,產生學習欲望的學習心理,讓他們在這個動態的場景中交互情感、態度,產生學習的需要。

          以學生熟悉喜歡的春游為情境,嘉樂小學二年級四個班去鳥島,怎樣做船才合適?讓學生討論交流,學生自然就會得出兩個班坐船去最好。那么哪兩個班去最好 呢?又是學生必須得解決的問題?繼而引出學生練出算式:23+31、39+32、39+31、39+23、32+31、32+23 這一系列的算式為兩位數加兩位數算法口算算法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素材,也讓學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目的性。

          (二)嘗試探究,解決問題。

          這一個環節是構建算法模型,優化算法多樣的重要部分。主要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借助直觀,產生算法。23+31,你會算嗎?和同桌小朋友交流一下。

          第二層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估計學生會出現多種計算方法,20+30=50,3+1=4,50+4=54;3+1=4,20+30=50,50+4=54;23+30=53,53+1=54。

          第三層次:歸納、提煉、優化算法。這里一是要縮小個體差異,二是盡可能的選擇大多數學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三是有效構建了算法模型。因此教師在此層次特意安排兩個提問:“在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歡哪幾種算法?為什么?假定你是老師,你想推薦哪幾種算法給你的同伴?為什么?”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構建數學模型。

          但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有一些困惑:教科書上在教學23+31=?和32+39=?時出現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在計算方法上該如何進行有效的優化。如何緩解這兩種方法之間的矛盾。

          (三)、鞏固新知

          這一環節是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靈活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題圖為素材,加工處理成連貫性的“情景鏈”,并從中賦教學所需的“問題串”,對教學中加法的處理作了適當調整,利用乘船的第二方案,按班級順序上船后會出現什么情況,由學生提出相應兩個問題后,嘗試減法的口算方法。練習“一分鐘比賽、小鳥出題、購買鳥島紀念品”練習設計由淺入深,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拓展延伸

          小虎在做一道加法題時,把第二個加數35看成了53,結果算出來的和是76,你知道正確的得數是多少嗎?( )+ 35= ( )+ 53=76

          這一環節能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建構新的知識體系,也為下一節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做了鋪墊。

          《說課稿范文七篇.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曰批全过程免费动态图